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江东突击营 >

第60部分

江东突击营-第60部分

小说: 江东突击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组织民兵的通告发出后,报名的人挤满了竹园镇社区服务中心,也就是罗毅解释为“社会主义苏区”的那个服务中心。罗毅原来的想法是招50个人左右就可以了,能够对付一般的毛贼,维护一下地方上的治安。结果一口气招到了100个人,还有一些人因为没有被选上而愤愤不平的。由于红军在此地曾进行过几次扩军,当地的青年大多跟着红军走了,参加民兵的,只有一些妇女和年龄较大的男人们。不过,这些人在训练时都是劲头十足,军事素质提高很快,许良清估计,这支100人左右的民兵,战斗力不会亚于**的一个普通连队。

    “难怪说这个地方人人好汉,我算开眼界了。”罗毅感慨地对沈红英说。

    沈红英骄傲地说:“那当然,我们这里的老百姓,是最有觉悟的。”

    “你有没有跟他们说,拿了枪,将来就有可能要上战场打仗的。”

    “这还用说,当年搞赤卫队的时候,他们都拿过枪的。”

    罗毅说:“红英啊,我可警告你,这些民兵放在这里,你必须严格进行控制。他们现在手上有了枪,万一有人去找地主老财报仇,对我们的影响可就大了。”

    沈红英说:“罗营长,你就放心吧,我们的纪律严着呢。”

    根据从后世得来的关于抗日根据地的知识,罗毅指导沈红英等人,对竹园镇进行了全面的改造。竹园镇是一个位于丘陵山区的镇子,罗毅交代,每个村子必须在附近的山里挖出若干个隐蔽的山洞,存储了一些食物和少量的武器,以便未来鬼子扫荡时让村民进山去躲避,并具备一些基本的抵抗能力。

    各村镇建立了一套快速通讯系统,诸如消息树、报警钟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在设防方面,有了望哨、阻击阵地、地雷阵等,能够在敌人来袭时尽量地迟滞敌人的速度,为村民的撤离赢得时间。罗毅设计了一系列的应急预案,分别对应于各种不同的敌情,并让沈红英带着村民们进行反复的演练,以便达到快速反应的效果。沈红英对此十分感慨,赞道:“罗营长,你真有学问。过去如果我们有这样一套方法,白狗子也不会这么容易得逞了。”

    罗毅正色道:“红英,你一定要明白,未来我们的敌人是日本鬼子,鬼子和国民党军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千万不能拿当年对付**的经验来对付鬼子。”

    沈红英说:“这有什么不一样的,不都是敌人吗?”

    罗毅问:“过去,白匪军来了,找你们要红军的伤员,你们不给,他们会怎么样?”

    “打人呀,把村里的积极分子抓起来,往死里打。”

    “会屠村吗?”

    “啥叫屠村?”沈红英不明白。

    “就是架起机枪,把全村百姓全部杀掉。还有,执行三光政策,就是烧光、杀光、抢光,把一个镇甚至一个县变成无人区。”

    “这怎么可能?”沈红英吃惊地说,“白狗子再坏,也不可能这样做呀,这还是人做的事情吗?”

    罗毅一字一板地说:“鬼子会这样做。”

    沈红英瞪大眼睛道:“真的?这太可怕了。”对于罗毅的话,她是完全相信的,既然罗毅说了鬼子会这样,那就肯定会这样了。

    “所以,一旦鬼子来了,必须教育村民赶紧躲避,不能心存侥幸。”

    “我明白了,罗营长。”沈红英连忙拿个小本把罗毅的语录记下来,然后找积极分子们落实去了。

    除了民兵训练之外,罗毅还让沈红英组织了一些妇女组成救护队,派突击营的军医过来进行医疗救护方面的培训。壮年汉子们则组成了民工队,接受了挖战壕、修工事、抬担架等方面的训练,在战时可以随时调动起来,支援前线。沈红英的孩子冬伢子——大名叫刘冬,也有模有样地组织了一群小孩子,扛着红缨枪搞起儿童团来了。不过,罗毅坚决不同意儿童团参与具体的工作,而是给他们请了几名老师,逼着他们天天上学去了。

    竹园镇的建设工作持续了半年左右时间,到这年九、十月份的时候,整个镇子连同周围的村庄,已经建成了一座罗毅心目中理想的战斗堡垒。罗毅在镇子里建立了突击营的前敌指挥部,与朱山镇的后方司令部遥相呼应。反正突击营现在也不缺通讯器材,几部大功率的电台分别设立在朱山镇、竹园镇和上海的情报站里,每天交换着各自的信息。罗毅一多半的时间都呆在竹园镇,突击营的大部分队伍也都驻扎在竹园镇。




第一卷厉兵袜马096被人盯哨了     “营长,许参谋和苏连长请你过去一下。”士兵蒋方勇向罗毅报告道。

    “什么事情?能等一会吗?”罗毅正在和狙击手姜会明下象棋,眼看就要赢棋了,所以听到蒋方勇的报告,他头也没抬一下。姜会明是个臭棋篓子,罗毅在整个突击营会下象棋的人中间是倒数第二,所以他平时只和姜会明下棋。

    “许参谋发现有一支队伍在跟踪我们,他正和苏连长在一起观察。”

    罗毅一愕:“有这样的事情?走,带我过去。”

    姜会明正在发愁如何躲避罗毅的将军,听到此话,十分欢喜:“营长,中途退出算输棋,这盘是你输了。”

    蒋方勇看了一眼棋盘,不屑地说:“切,就这样的棋你们还下得来劲呢,你们俩的将早都对上了,还将什么军?”

    罗毅大窘,一推蒋方勇,说:“军情紧急,你还有时间看棋?”

    蒋方勇带着罗毅,来到一处用树枝遮挡住的秘密观察所,许良清和苏晓峰正拿着望远镜在观察着前方。罗毅问道:“老许,什么情况?”

    许良清把望远镜递给罗毅,说:“有一支**队伍,跟了我们三天了,我一开始以为是偶然同路,所以没有报告你。现在看起来,他们是冲我们来的。你看,昨天晚上他们在一公里外扎营,现在我们没出发,他们也不出发。”

    这是在鄂北的群山深处,罗毅、许良清带着苏晓峰的一连半个月前从竹园镇出发,一路跋涉到这里,行程已经500多公里了。这是突击营例行的野战训练科目,目的在于训练部队在各种陌生的环境下机动作战。在从前的训练中,罗毅和许良清都发现,长途野外训练不但能够起到训练队伍的作用,还能够培养士兵的团体感觉,有助于形成协作精神。

    突击营的各个连队都按计划不断地开展这种野外训练,外出一两个月是非常普通的事情。由于建立了竹园镇的基地,突击营的兵源扩大了,规模陆续增长到了近千人。许良清把一部分年龄较大和身体素质稍次的士兵编为守备部队,分别驻守朱山镇和竹园镇。余下的士兵仍然编为四个连,但各连的兵员素质比以往又提升了不少。

    各连队的训练由四个连长分别负责,罗毅和许良清随机地加入某个连队的训练,帮助连队纠正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一次,他们跟着苏晓峰的一连出来,选择的训练科目强度也比往常大得多。

    “**跟着我们干什么?”罗毅接着许良清递过来的望远镜,向着远处张望。透过望远镜,他可以看到,有一支部队就驻扎在突击营身后大约一公里的地方。这支部队似乎并不刻意地隐蔽自己,做饭的炊烟袅袅升起,让人一眼就能发现。在面向着突击营的方向,有一个设在明处的观察哨,几名士兵架着高倍的望远镜正在向突击营的方向观察。

    “靠,这是明显的挑衅啊。”罗毅愤愤地说。

    苏晓峰摩拳擦掌:“罗子,要不我带人上去搞掉他们。反正这地方是深山老林,我们再打一次木坎的战斗就可以了。”

    罗毅摇摇头:“冤家宜解不宜结,人家也没惹咱们。”

    许良清说:“都是中**队,能不打尽量别打吧。留着劲揍日本人去。”

    罗毅问许良清:“老许,据你观察,对面这支部队是什么规模?”

    “和咱们一样,大约是一个连吧。”

    “是中央军,还是杂牌?”

    许良清不满地说:“瞧你说的,除了中央军和杂牌,还有其他部队吧?”

    罗毅拍拍脑袋:“Sorry,Sorry,我怎么忘了这还有一个东北军的长官呢。”

    许良清笑着说:“川军、滇军、桂系,战斗力都不弱,说他们是杂牌,也冤枉了。不过,对面的确是正牌的中央军,而且是中央军里的精锐部队。”

    “你凭什么觉得他们是精锐?”苏晓峰说,“我看他们也稀松平常嘛。”

    许良清说:“晓峰,你想想看,咱们这三天翻山越岭,一天走四十公里山路,已经达到强行军的标准了,人家一步也不拉下,死死地咬住了我们。以我们的训练水平,对方如果不是精锐部队,能咬住我们吗?”

    罗毅乐了:“老许,我怎么觉得你像是在夸自己啊?”

    许良清说:“知彼知己嘛,咱们如果不算精锐,中国能叫精锐的也没几个了。”

    罗毅又问:“老许,你想一下,咱们有没有和中央军结下什么梁子?他们跟了我们三天,会是什么动机?”

    许良清说:“我想过了,我们这一路上过来,应当没有什么事情会惹上中央军的。而且,对方的兵力是一个连,如果真是想找麻烦,一对一,就算他们是精锐,也没有胜算。越是这种精锐部队,越不可能做这种不划算的买卖。”

    罗毅说:“不管他们是什么想法,咱们必须甩掉这个尾巴。屁股后面跟这么一帮人,怎么着都是一件别扭事。你不是说他们是精锐吗,那好,咱们就比比看,谁是精锐中的精锐。”

    许良清点点头:“这个主意不错。蒋方勇!”

    “到!”蒋方勇答道。

    “去通知各排,停止做饭,马上出发。今天强行军60公里,目标是……”

    罗毅指了指地图,说:“龙滩!沿途不休息,到了目的地再休息。”

    许良清看了地图一眼,点点头:“龙滩。”

    蒋方勇跑步去通知部队了,许良清笑着对罗毅说:“罗子,我发现,你真够狠的。从这里到龙滩,60多公里,沿途地形复杂,一路上还不休息,对手拖死了,我们自己也够呛。”

    罗毅说:“这不是你说的吗,慈不掌兵嘛。平时我们说什么假设敌,现在都不算假设了,直接就存在了。”

    有对手盯哨的消息迅速地传达到了每一名士兵那里,罗毅故意不让蒋方勇把话说明白,结果弄得所有的士兵都高度紧张,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突击营的士兵中间,有原来聚义帮的土匪,还有红军游击队派来的老兵,对于**都有着一种天然的警惕。招募来的士兵大多数都是贫苦农民出身,过去也是被官兵吓唬过的,所以对于**的盯哨也有一种恐惧感。

    突击营平日里也进行过紧急出发的训练,许良清的命令下达后不到十分钟,部队就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刚刚点起准备做饭的篝火全部熄灭了,灰烬上都泼了水,以免留下火星酿成火灾。刚刚搭起来的帐篷也全部收起来了,折叠好背在负责的士兵肩上。苏晓峰和几名排长已经看好了地图,明确了路线,许良清一声令下,队伍如一条长龙一般向着山谷里蹿出去了。

    罗毅带着几名士兵离开大队,登上了旁边的一个小山头,用望远镜观察对方**的动静。在突击营出发几分钟后,**的观察哨发现了异常,一名士兵跑进一座帐篷,估计是向指挥官报告去了。过了一会,出来一名戴着大盖帽的指挥官,他快速地走到支在三角架上的望远镜前,观察了片刻,然后对旁边的副官说了句什么,罗毅估计,他应当是在下达追击的命令了。

    和突击营一样,**连队在接到命令后,也迅速地完成了出发准备,罗毅给他们掐了一下表,发现他们的准备时间也只有短短十几分钟,和突击营的速度差不多少。罗毅暗暗地赞了一声,带着人下了山坡,追上了许良清等人。

    “对手跟上来了。”罗毅告诉许良清。

    “反应够快的。”许良清说,“中央军这些年的训练倒也不是白给的,还真训出了几支好部队。”

    苏晓峰在一旁问:“要不要消除我们行军的痕迹,让他们跟不上。”

    一百多人的部队在树林里行军,要想不留下痕迹是不可能的,踩倒的青草,碰断的树枝,都能够给对手留下追击的目标。消除行军痕迹的办法,一是走水路或者坚硬的砂砾滩,第二就是故布疑阵,派出小分队向几个不同的方向走,留下多个痕迹,让对手判断不清。这些内容,在以往也是训练过的。

    罗毅看看许良清,许良清笑着说:“看我干什么,你心里想的事情,我还不知道?”

    罗毅对苏晓峰说:“不用消除痕迹,你去安排几个人,沿途给对手留下记号,写个纸条贴到树上啥的。”

    “纸条?写啥呀?”苏晓峰问。

    “你就写,几点几分,江东罗九由此往西。”

    苏晓峰大喜:“罗子,这个主意好,我还就不信了,这帮孱头还敢跟我们比跑路。”

    孱头是铜州方言,原意是傻瓜的意思,在日常使用时,可以指代一切自己看不起的人,相当于北京人说别人“孙子”,或者四川人说别人“龟儿子”。

    罗毅呵呵一笑,跟着许良清跑到队伍前面去了。苏晓峰在后面安排人贴条,不过,他没有如罗毅说的那样落“江东罗九”的款,而是用了他自己的大号:“江东黑骑士”。这个大号是许良清送给他的,苏晓峰觉得很牛,便在私下里用上了。




第一卷厉兵袜马097其疾如风     中央军A军特务连的连长蔡荣基是真正称得起身经百战的,先是参加北伐,然后到江西去围剿苏区。红军长征后,他的部队作为追剿军一部,尾随着红军一路到了四川,红军走了两万五千里,他的部队起码也走了两万里。红军到达陕北后,A军奉命回师湖北驻扎,蔡荣基才算有了几天空闲的时间。

    以蔡荣基的资历,其实他早就不止是当一个连长了。在A军,谁知道,他是总指挥手下的红人,随便到哪个团都能当个团长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