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裂明 >

第158部分

裂明-第158部分

小说: 裂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至崇祯十年二月初三日,张献忠、罗汝才等连营百里直逼安庆,南京大震。崇祯帝诏左良玉、马爌、刘良佐等合兵救援。张献忠与明军大战于安庆城下,张献忠大败,退守潜山天王古寨,明安庆巡抚张国维檄总兵左良玉搜山,良玉不应,放兵纵掠妇女,屯兵月余,竟自北去。

第256章流民营

一番农忙景象中,易飞却是无事可作。六司运转正常之下,很多事情他都无需亲力亲为,也是乐得自在。

董月茹母子三人已经被接到镇城之中,今日闲着无赖,易飞也是带着董月茹四处视察三卫之地。由于只是到处转转,二人也不想惊动太多的人,只是带着十数个亲卫便服出行。

第一站,易飞便是来到流民营之中。说是流民营,其实可以算做一个个的村落。如今的易飞治下,基本上清平。没有盗匪横行各地,因此这里的流民营,易飞也不打算建造城墙,城堡这东西不仅不方便人员进出,更是耗费巨大。

而易飞如今也是钱粮几乎耗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易飞最为看重的便是军队,只有军队够强横,就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也可以省下大笔的筑城费用!

而此时的流民营,也是在匠工的指挥下,加紧的修筑着房屋。有上面拨付下来的砖石,加上官府拨给粮食,更是为自己修房屋,这些壮妇们都是干的热火朝天。虽然她们的力气比不上男丁,但是她们胜在细心,虽然手艺活不行,但是看着一旁点头的匠工师傅们的表情,她们的工作也是让人放心,至少不会出现豆腐渣工程。

男人们在忙着开荒春耕,壮妇们忙着修长房屋,而更多的则是一群群四处嘻戏的孩童们。他们的要求十分的少,单纯也是快乐,只要有吃的,他们纯真的脸上就会荡满笑容。

一处处的房屋正在不断加高,慢慢成型。而更多的房屋则是只挖出地基或者干脆只是用白灰划出区域。

但是洋溢在人们脸上的都是笑容,受惯了苦难的日子,有了这种日子,百姓们都是发自心底的感到幸运,对于易飞为代表的官府也是充满着感激之情。

如今的流民们,看到骑着高头大马之人,也是不太畏惧。易飞也没有打扰她们的平静,他今日来只是为了视察各项工程的进程,并不是来摆官架子的。

他行到一处,却是心中一动,看到了一个有些不敢相信的东西。再仔细观察了一下,易飞发觉并没有看错,虽然这东西实在简陋的紧,但是他还是可以认出来,这是滑轮组!

而这个滑轮组之前,则是一个年轻的匠工,他正在忙碌的指挥着百姓如何操作。将粗壮的用来作为房屋大梁的圆木十分轻捷的送到高处,而百姓们对于这种十分省力和方便的滑轮也是啧啧成奇。

易飞来了兴趣,驱马靠近过来,温言问道,“小哥,这东西叫什么?是你自己做的么?”

虽然不认识易飞,但是这个年轻的匠工回头一看也是不敢怠慢,虽然易飞治下,很少出现仗势欺人之辈,但是一个连随从都骑着高头大马的人也并不是他能够得罪的起的,“公子,小的这叫轴轮,是小的无意中弄出来的小玩意。”

“哦?这是你琢磨出来的?”易飞眼睛一亮,虽然明代之前就有这东西,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能够独立创作出来,那也是了不得的奇才了。

年轻匠工点点头,也是一脸得色,见到易飞似乎十分的感兴趣。也是如同遇到知己一般,详细的介绍起这东西的作用和灵感。

也许是他之前从未有人欣赏他这方面的才能吧,听到易飞偶尔插一句嘴,却是往往能够说到点子上。许多的疑点似乎也是有着豁然开朗的感觉,不觉得越说越起劲,但是两人说到最后,却是易飞说的更加多一些,这个年轻匠工也是从讲述慢慢变成了倾听。

易飞也不知道说了多长时间,将自己还记得的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基本上全部讲了出来,说的兴起时,还在地上用木棍画出一副副草图。

“好了,大概就是这样子吧!应该可以比你这副简易的轴轮省力五六倍吧,就是构造有些复杂了。”易飞轻轻吐出一口气,将手中木棍一扔。

当抬起头来才发现,这个年轻匠工已经将易飞视为天人,原本的得意也是消散无形,态度也是变得极为恭敬,“公子爷,小的以后还可以经常请教吗?”

其实不仅是他,连以虎子为首的一帮亲卫也是愣住了,他们还从来没有想到,易飞在这方面也是如此的厉害。再一想,易飞在各方面似乎都能说上一番道理,这种博学多才,除了天神下凡,再也找不出别的解释。

但是年轻匠工的话也是让他从深思中苏醒过来,闻言忙喝斥道,“我家大,大少爷何等身份,岂能与你讨论这些东西?!”

“虎子,不得无礼!”虎子不知道这人的价值,易飞可是十分明白,靠自己就能做到这一步,若是自己与他处于同一起跑线,自己绝对会被他甩的没影了。

“不用害怕。你叫什么名字?何处人仕?”易飞温和的问道。

“回公子爷,小的叫严巧阳,得蒙镇北将军求助,如今正分于此村落中。但是小的觉得靠人力绳拉大梁上房顶,实在太过艰难,这才做出这个小玩意。原本还沾沾自喜,但是今日一见公子爷却是无比汗颜,让公子爷见笑了。”严巧阳赫然一笑,有些惭愧的说道。

“听你谈吐,似乎是读书人?”易飞眼睛一亮,微笑着问道。

“小的是临县人,曾经读过几年私塾,但是却不喜儒家,一向喜欢墨家各类巧工。但是李闯过后,家中惨变,父母家人都死于乱兵之下,小的也是身不由已被裹入乱民之中,然后来到这里。”严巧阳回答道。

易飞心中也是一阵沉默,这个严巧阳家中肯定是富裕家境,这才能读上几年私塾。至于父母家人惨死,也是与家境优裕脱不了关系。李自成所过之地,普通百姓被征入伙,而当地士绅则是抄家挖穴,掳掠其家产为军资,严巧阳一家也只是一个缩影罢了。

“严巧阳,你在这儿当个匠工也实在太屈才了。这样,吾给你一个好去处,科技司正是缺人之时,那里都是和你一样喜欢琢磨各种东西之人,应该可以给你一个发挥特长的空间!”对于这种好苗子,易飞当然不会放过,扔给了他一块令牌,“拿着这块令牌去镇城将军府,自会有人带你去向科技司!”

严巧阳也是心思灵巧之辈,此时手都在颤抖着,“公子,不,大人是镇北将军?”

“正是本帅。不必多礼,好好用心琢磨,吾看好你!”易飞也不否认,哈哈一笑,策马扬鞭而去。

此时,一群围观的人也是有些好奇的看着望着易飞远去身影,已经变成有些呆呆的严巧阳。不时有一人便打趣道,“严大兄弟,哪是谁啊,看起来十分的了不得呢。”

“镇北将军真乃神人也!”半晌后,严巧阳才重重的吐出这一句话。

“什么,那就是镇北将军?怎么这么年轻?”

顿时,人群便炸开了,人们都是吃惊的相互议论着,对于严巧阳的好运也是十分的羡慕和高兴。毕竟严巧阳虽然是读书人,但却没有读书人的傲气,而且为人和善热心,让她们都是为其高兴。

易飞一路视察了数个流民定居之地,在暗中查看了所拨付的粮食和砖石,虽然不可避免有些地方出现各种不理想之处,但是大体还是让易飞比较满意。

剩余的十余处地段,易飞便不再向前,而是调转马头,向来路而去。出乎易飞的意料,虽然只是现身过一次,但是易飞到来的消息也是飞快传遍一路,不断的有人离的老远便跪拜行礼,高声的感激易飞所带来的一切。

这种情况等到严巧阳所在的村落达到高潮,远远的有人见到易飞的到来。所有人都是整齐的跪了下来,不断的叩头谢恩。

数千人黑压压的跪倒一地,也是让易飞不能再安然坐于战马之上,他翻身下马。努力想让他们静下来,但是一遍又一遍的高呼谢恩声却是怎么也止歇不下来。

“镇北将军公候万代,福寿百年!”

这些饱受苦难的百姓们,不断的用自己最为真诚的言语表达着对于易飞的感恩。他们一生挣扎在饥寒之间,历来无人肯在乎于他们的死活,相反都是巴望着从他们身上尽可能的榨出更多的油水。

无视他们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无视他们辛苦一年所得却是不足交纳每年加重的田赋之十一,无视他们妻儿老小不断冻饿而死,无视他们的泣血哀求,只是不断的索取,不断的吸血!

不安家做饿孚,便要以战车碾螳臂!这就是他们的日子,无人关心他们的冷暖,无人在乎他们的生死,他们只是羊羔,似乎天生就是为了让官府奴役和盘剥。

而此次他们终于看到了不一样的官员,易飞在乎他们的生死,在乎他们的家人子女。在他们濒临死亡之时,伸出救援之手,给他们粮食让他们家庭可以保全,并没有索取什么,更没有什么人优势欺侮于他们。

这里的一切都是这般的美好,这般的让人向往。而带给他们这一切的易飞,自然成为了他们尊敬的对象,让他们发自肺腑的感激。

第257章膨胀的基础

位于镇西卫的匠坊是易飞最为喜欢去的地方,但是今日易飞却是不请算来,因为他得到一个消息,有些迫不及待的想来看上一番。

由于生产自生火铳的保密性,镇西卫火铳匠坊如今已经独立出来,在乔甸山铁矿的西北面。附近有一条叫屈野河的河流,水流也算湍急,在河边不远处,易飞看到了这具庞大的水力钻床,一个木石制的简单机械,在水流的作用下,石盘便带动钻头缓缓旋转前进。

这水力钻床看上去很简单,但优点却很明显,钻磨铳管时永远不会累,而且可以保持固定的精度与质量,不象人力操作一样,因体力与精力的原因出现偏差。

依易飞估计,就这简单的水力钻床,比起人力,工作效率至少提高几倍,一个工匠还可以同时照看几台钻床。如果以后有机会改进,或许一台水力钻床的效率更可以提高十几倍。

当然,这种水力钻床也是有缺点的,便是成本较高,操作时也经常需要更换钻头,易飞估计,这水力钻床成本与工作效率是一对一,不过易飞看来这还是值得的。比起将来的大量生产枪械,这些成本是易飞可以承受的。

而且依易飞目前的情况,对火铳的需求量庞大,镇西卫工匠也是缺乏,机械的推广,并不会出现抢夺工匠饭碗的问题。这其实也是影响古时机械推广的最根本原因。

看着这庞大的水力钻床,易飞赞叹不己,他问道,“程乐,用这钻床钻取铳管,几日可钻取一根铳管?”

程乐略略估计了一下,“回大人,往日用人力钻取铳管,需要近月时日,而用这种水力钻床,五日左右,便可钻取铳管一根!”

大明的火铳通常为八棱型,铳体一头粗一头细,粗的做铳腹,细的做铳口,火铳初制时还是粗胚,镗内粗糙不平,这样的火铳,自然不能作战,便需用钻头将铳镗钻大钻光。钻镗技艺较精,人力也有限,在大明,好的钻头与挫刀都是采用上好的堕子钢,堕子钢己经算是当时上等的硬钢,但其实钢性与后世还是相差甚远,用堕子钢钻铳膛,还是很难钻,一个月才能钻光也可以理解。

而且铳膛钻好不就完了,还需用四棱的钢条将镗内刮光刮净,又制作螺丝后门等,所以当时打制一门鸟铳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与设备,产量还不会很高,大部分时间便是消耗在这铳管的钻镗上。

其实当时大明工匠中己经普遍使用一种人力钻床,便是用木料做框架,用圆形石盘做惯性轮,系上皮条后用人力拉动,使石盘带动钻头旋转钻膛,这种钻床比光使用人力进步不少,但还是很累,改进成水力后,便如虎添翼了。

易飞眼前的水力钻床,便是这种人力钻床的改进版,钻膛速度飞快地提高到六天一根,这效率的的提高可说是非常显著了。

听了程乐的话,易飞也是吃了一惊,“五天一根?”

他在这水力钻床的周边走了几个来回,就这简单的机械,可以六天钻取铳管一根?

建立了水力钻床两百座,一个月可以钻取铳管一千根,需要人手不过五十人。余者工匠都在打制其它部位,月可生产火铳近千门。

由于增加人手,加上新开设水力锻床数十座,盔甲厂一个月成品两百副全甲也很轻松。各厂规模的扩大,对铁料的需求急速增多,打制一千门火铳,需要熟铁四万斤。打制精良铁甲二百副,需要熟铁三万多斤。还要打制腰刀长枪等武器,各方需要铁料都是天文数字——相对此时的大明而言。

旺盛的需求下,乔甸山那个铁矿矿工急速增加到一千人,他们大量使用火药开矿,使火药厂的工匠也急速增加到三百多人。

论起生产能力,易飞现在的军工科在整个大明算是出类拔萃。

不过易飞也发现一个问题,就算以自己极为出众的生产力,火铳还好……从崇祯七年一直到现在几年中,自己门下打制出来的盔甲,竟比不过一次性从清兵手上抢夺的盔甲数目。

六月与建奴一战,此战自己夺回各样甲胄近万具,相当自己所有工匠日夜打造五年盔甲数。

虽吃惊这个发现,易飞也不会因此停下自己军中的武器打造与研制,造不如抢,那是流寇思想,易飞一向鄙视。

算算自己军中原来盔甲,还有从清兵手中夺回的盔甲数,朝廷拔下的盔甲等,易飞现在己经有盔甲一万六千余副。其中铁甲约二千五百副,还有众多的棉甲与锁子甲。

从清兵手中夺回的盔甲运回镇西卫后,镇西卫制作盔甲与军服的工匠日夜赶工,将它们改造成大明军队的甲胄样式。如果这些盔甲未来全部装备军队,镇西军豪华的装备阵容在大明各将稳排第一。

“自生火铳的打制进展如何?”对于与李闯一战中大出风头的鲁密铳,易飞也是十分的向往,但是他知道这种技术积累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成行的,退而求其次,得到自生火铳也是十分不错。

“大人见谅,相比于鸟铳,自生火铳匠工们还不太熟悉,如今匠工们依旧在磨合,产量还是不尽人意。不过,平均每天一百五十杆火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