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裂明 >

第214部分

裂明-第214部分

小说: 裂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嫩羊肉。偶尔大口饮着滋味不咋地的马奶酒,权当是用来解渴的茶水了。

一曲歌舞过后,瀚不离使了个眼色,这些蒙古少女便是自动的散入酒席之中。而董卫国身边更是重灾区,三四个蒙古少女围绕在旁,叽叽喳喳说着听不懂的蒙古话,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特使此来,要是候爷有何吩咐?”酒过三巡之后,瀚不离也终于说到了正题。

董卫国精神一振,轻轻推开两个依在身边的蒙古少女,正色道,“我家候爷遣下官来此,是想问一下。我家候爷于去年所拜托大汗之事,可有了眉目?”

“唔?候爷终于有意于草原了?”瀚不离惊喜的问道。

也不由得他欢喜,作为一个野心极重的人物,他对蒙古草原也是一直有染指之心,但是奈何军力不济,根本无法摆脱对岸察哈尔人的纠缠,更别说挥军入草原争霸了。而且易飞每次进入草原,受益最大的就是他。易飞有意草原,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件值得高兴之事。而且易飞就算再了得,也不可能直接控制整个草原,毕竟数千年下来,根本就没有这种成功的先例。虽然眼下自己是他的代理人一般,但是谁又能想到百年之后?

“这是自然,去岁十一月,察哈尔蒙古悍然突袭我山西,若不给予颜色,必然会年轻我镇西军!候爷已经决定,大军出塞,讨伐察哈尔!”

瀚不离的神情变化没有逃过董卫国的眼睛,他心中冷笑一声,虽然不明白易飞为何那般自信可以开数千年来先河,真正的控制蒙古于手,但是如今的董卫国心中却是没有丝毫怀疑。开降圣人,能人所不能!

第353章大军出塞

若说如今山西镇治下,最多的便是林立于各地的学府。

数年下来,易飞虽然花钱的地方不少,但是赋税的来源却是更加的多。尤其是对镇内商户强制收税之后,财政方面更是宽余,正因于此,各地的学府也是如同雨后的春笋一般,不断的冒出头来。

每堡至少有一启蒙堂,不同于大明各地的为应对日后八股文为前提的启蒙。这种启蒙堂教授的只是简单的识文断字,而且人数规模也是比常见的启蒙堂要多的多。普通的一个启蒙堂,一个先生带三四个小孩子就已经是十分的勉强了。但是这种学堂却是一个老师带数十个适龄儿童,启蒙堂每堡皆有一座,学制三年,在三年时间内,这些学生将会认识基本上所有的常用字。而且不再以四书五经为科目,而是细分为国文、数字、历史与英雄事迹等杂类教授,不再是以愚民为目的的做学问。

而是从小培养孩童的认知能力和对于自己民族的认同感,用英雄事迹来感化他们,让他们明白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剖析历史上各种人物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事情来告知孩子们是非,让他们明白没有完全正确的个人。这也是一种隐隐的质疑君王正确性的做法,但是在山西镇却是无人敢于质疑易飞的决定,尤其是只是搞这种小动作。

从启蒙堂向上,便是中级学校,与启蒙堂不同的是加入了自然常识这一门课程。易飞前世也不是学霸之类的存在,对于物理化学也不是十分的有研究,而且时隔多年,能想想来的东西也不是太多。而且大半还是在这个时代无用的东西,比如说物理的电力公式之类的东东,根本就不适用这个时代。

易飞苦思数日后,也只是将一些基础的东西编纂了出来,而且自己感觉也不是太完整。更害怕此时的大明已经有了类似的书籍,毕竟满清当时几乎是将大明九成的书籍都焚毁了,他不敢保证没有此类的书籍。因此也是小心翼翼的只是给领取此书的先生们讲,只是自己整理而来,不敢说自己编纂出来的。

但是好在这些先生大部分并不懂这些东西,看着他们一脸崇拜的样子,易飞也是有着小小的成就感。对于中学以后的存在,易飞虽然尝试建立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研究和探索的机构,但是到了现在,新一代还未成长起来之前,这所大学也只能是空在那儿。等待这些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哪些有这方面兴趣的,易飞便会给予资金,鼓励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农历五月份,董卫国也是从河套草原返回山西镇,更是拿回了一幅地图。看着上面如同画鬼符一般的地理名称,易飞也是十分的摇头,看惯前世精密的地图,这个时代的地图就是太过于抽象了。易飞在后世出任务之时,大多时候用的都是电子地图,上面对于地理形势,和各种需要注意的东西都是有清晰的标记,无论去到哪里执行任务,地形总是一目了然。而且就算是最简陋的纸张军用地图,至少也是足够的精确,距离不会误差超过一公里。

但是这张地图,与易飞心中记忆的那份后世地图相比,简直没有一点可比性。但是好在地名倒是标示的十分清楚,而且各个蒙古部落所在地也是用笔圈了下来。既然情报已经有了,那制约对于大军向前最大的障碍便只剩下向导的存在。不过易飞并不担心,除了瀚不离部可以为向导外,他手下俘虏的数千蒙古归化营也是多的是向导。

大军并没有立即出发向草原,如今到了收获的季节,等到粮草征集到位,便可以后顾无忧的开赴草原。而且这一次也不是以占领土地为目的,而是为了毁灭而前往。若是能够有足够的蒙古部落,那大军就可以以战养战,让蒙古人明白,不只他们会抢劫,汉人若是发起狠来,比他们更象****。

自五月底,各地的赋税也是不断的向着平虏卫而去,在平虏卫,除了近五千补充起来的血骑外,更有归化营三千余蒙古降兵和近三千从汉奴中挑选而出的骑兵,一万余人也是紧张的进行着出塞的准备。而平虏卫的军户们更是全部动员起来,没日没夜的为大军制做着可以速食的干粮,以及各种腊肉之类的东西。毕竟出塞不是一件小事,就算是有着完善的后勤补给,给战士们配备数日的干粮和水也是必不可少的。

六月初,易飞也是上表历数蒙古人数大罪,更是慷慨激昂的请命,要出师与北虏决一死战!扫灭这些大明心腹之患!身为五军都督府左大都督,理论上易飞是有这种开边衅的权力,也是有着出塞而战的权利。

但是大明毕竟是百多年未曾主动出塞而战了,不仅是明军积弱,而且还因为塞外地形与中原大不相同。一支强军往往会莫名其妙的便在草原上失了踪影,或者是无数大军出动,却是数月无功而返。提起出塞,许多人便是觉得是自寻死路,毕竟以成祖的雄才大略,五征蒙古也是数次都是战果不大,被蒙古人捉迷藏一般的绕了数个大圈无果而还。

似乎出征塞外,完全就是靠运气,若是能够逮到蒙古人的部落,迫使其只能决一死战,那尚可为。若是根本就摸不到对方的踪迹,就只剩下劳民伤财,与民无益。这倒也是实情,往往出塞的汉军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运气好点的可以安全退回边墙,运气不好的,莫名其妙的全军覆没于草原也不少见。

要知道,能够出塞的军队都是强盛一时的汉军,至少也是战力超越草原骑兵的存在,否则那就不是出塞,而是送死了。自汉唐来,能够进入草原的汉人军队数量决不在少数,但是能够取得成功大胜的却也是数也数的过来,千古以来也只是强汉之卫青、霍去病,盛唐的李靖,徐世绩等寥寥数人罢了。更多的则是折戟沉沙,军败身死,白骨没于大漠的滚滚黄沙之中。

大明成祖虽然将蒙古当成自家的后花园,更是因为边境出现数个蒙古残存的车轮被直接说蒙古人意欲入寇,领兵将别人门牙都打掉。但是却不得不承认,五征蒙古,除了前两次之外,后数次都是无果而终。

至于到达百年前的,土木堡之变后,大明能战之兵几乎被一扫而空,国力陡然急转直下。从此自守就已经勉强,更别说深入草原的念头了,而且到了崇祯年间,更是连自守也是做不到。蒙古、满清等都几乎视大明为后花园,想来就来,就更加不要想什么进攻了。

因此易飞的奏章一送达京城,也是立即引起一片大哗,激进一些的都是欢呼雀跃。但是更多的则是冷笑连连,暗中觉得易飞敢是太不自量力了。虽然不屑归不屑,但是这种擅开边衅的情形也是让他们都是义愤填膺,纷纷弹劾易飞实在太过于专横跋扈!

而崇祯皇帝接到这份奏章之时,更是悲喜交加,喜的是,易飞竟然会如此自寻死路。悲的是,自己对付一个地方军阀竟然不得不用借刀杀人这种伎俩!对于这些最擅于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朝臣们的弹劾,崇祯根本理也懒的理,如今东奴、北虏都是想来就来,擅开边衅从何谈起?

很快,崇祯也是一道圣旨进入山西镇,准了他出塞讨伐察哈尔人的奏章,更是御赐尚方宝剑一口,以示恩宠!

对于崇祯的恩宠,易飞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是朝廷给了这次出塞的名义!有了这道圣旨,易飞也再也不加掩饰,庞大的镇西军战争机器也是开始飞速运转起来!大战的气氛已经在平虏卫上方不断的凝结,不仅宣大二镇都是有些心惊胆战,而且消息也是被汉人中的一些‘有心人’快速的向着草原和辽东传了过去,也是引得草原上一片的哗然。对于这种泄密情况的发生,易飞也是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眼下还不是铲除八大家的最好时机,易飞也是选择继续忍耐,并没有打草惊蛇。

而且易飞的这次行动,也没有抱着保密的念头,一方面不断的聚集着钱粮,另一方面也是派出骑兵传缴于察哈尔蒙古各部,要求察哈尔人立即交出去岁祸乱山西的祸首以及爪牙,否则便要与之兵戎相见!

对于这份近乎于最后通牒般的缴文的作用,易飞自然明白不会有什么结果。而且他更加不希望有什么结果出来,这一仗就是要打的察哈尔人从此再无入寇的勇气,其他的都不重要!

而这次出征大军的规模也是堪称极其豪华,一万余骑兵,外加三倍于这个数目的战马。还有数万征集而来用以运粮的青壮百姓,以及近万保护他们的镇西军步军,整个镇西军精锐几乎征调一空。作为镇西军来说,这次出征几乎是将所有力量尽数集结,所动员的力量甚至超越了崇祯十一年入京勤王的规模!

大军于崇祯十二年六月中在平虏卫誓师出征,浩浩荡荡的大军補满了大地,如云般的旗帜更是盖住了天空,一片火红的大军一日后便是出了迎恩堡。一万余骑兵放开马缰,数万铁蹄叩击着大地,如同洪水一般沿着清水河不断的前行着,席卷向前方的茫茫大草原。

两日后,骑兵大军已经抵达云内,在这里他们与已经渡河集结的瀚不离部六千骑兵汇合于一块。数量达到空前的二万余的联军也是士气大振,向着和林格尔快速的奔腾而去,这个和林格尔一直驻扎着察哈尔人数个千人队,向来是骚扰大明大同镇的最前沿基地。

第354章进退惟谷

镇西军的大举出动,察哈尔人并没有太过在意,历史上比镇西军更加强大,更加声势浩大的出塞多的多了,但是能有几次成功的希望?对于这些信心满满的汉人,蒙古人一向的对策便是举族搬迁,让汉人根本摸不着踪迹,在茫茫大草原上自寻灭亡。

数日来,赤儿山、东胜、云川都是在大踏步的撤退,避开汉军的第一轮,也是最为强劲的打击。同时他们也是紧急向辽东求援,希望在自己步步将汉军引入草原深处,断绝他们粮道和水源之后,再配合清军给予汉军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他们的努力却是没有得到辽东方面的回应,辽东如今已经乱成一锅粥。得知这次入寇的行动已经彻底失败,而且折损了岳托,杜度这种皇室成员,连阿巴泰也是险死还生,更是有近十个甲喇额真身殒战场,后起之秀中,则心遏必隆的阵亡最为刻骨,这个日后将成为顺治皇帝的四位顾命大臣之一的年轻清将,这一次也是折戟沉沙于高阳城外,连尸骨也是没有带回。

而且明军方面也是没有关于这人的消息,想必已经在乱军之中成为肉泥了。而且大军方面的伤亡更是开努尔哈赤起兵以来的最大折损数,二三万的包衣阿哈,根本没人重视。但是满清旗人的损失却是高达了近万人之多!

这可不是一般的成丁,而是久历战阵,骁勇非凡的八旗军丁。而且对于整个成丁不到十万的满清来说,完全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的打击了。数月来,辽东都是处于一种大地震的状态,毕竟以不到五十万人口统治辽东如此大的地方,再加上震慑蒙古草原,满清靠的就是战无不胜的武力。

而今这一神话被人生生打破,各地的统治也是开始出现动荡的现象。治下一些汉人也是出现了蠢蠢欲动的情形,虽然还没人举事,但是整个满清的统治基础已经出现了松动。

至于多尔衮,则是直接带领着两白旗停留于朵颜草原之上,根本不敢回去辽东。打了这么大的一个败仗,多尔衮知道回去也不会有他的好果子吃!而这次入寇的镶红旗更是不敢回去,他们的旗主岳托先是大败,后又病死于通州,这些已经成了残兵败将的镶红旗没了主心骨,回去镶红旗肯定会被大动干戈,起码被肢解的命运肯定是不会少了。

至于重伤垂死的阿巴泰更是不愿回去辽东,这场大仗谁都可以推卸,但是惟独他却是无法可说。岳托虽然三万余大军围剿数千明军骑兵未果,但是人都已经死了,再追究也没多大意思。而多尔衮至少还是干掉了八成的宣大两镇的兵马,唯独他阿巴泰一万余大军围攻只有数百守军驻守的高阳,却是数日不下,终于让明军等来了援军。更为丢人的是,一万余大军竟然被五千不到的明军杀的一个落花流水,死伤过半。

用一句行话来说,那就是虽然大家都犯了不少的错误,但是拿的上台面的就是他一个而已。回去辽东估计第一时间就是对于他的审判,后半生能够幽禁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因此,在多尔衮不愿回去之下,这次入寇的清军也是尽数停留于朵颜草原之上,只是恋栈不去。

这些时日来,虽然多尔衮不敢回头再次进入大明境内,但是周边的蒙古部落却是遭了老秧,不仅所有的牲畜都被清军给搜刮了个干净,更是连他们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