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

第77部分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第77部分

小说: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慈还未说话,便听得右翼也传来一阵喊杀之声,随后听得一将喝道:“太史慈,我霍仲邈在此恭候多时了,今日你插翅难飞,速速下马归降,还可保住一命,否则的话,恐怕你麾下这数千男儿尽皆成为一具死尸。”
  太史慈见状不由大惊失色,他安全没想到城中竟然有三四万大军,看起来这才是刘琦的主力,可是这样一来刘琦营中能有多少人马?自己难道又上了一个恶当?
  想到这里,太史慈不由得心中悔恨不已,如果自己当初真的下决心,说不准现在就把刘琦给擒杀了,一个刘琦与一座歙县城相比,其中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
  而就在太史慈犹豫的一瞬间,张绣与他麾下的亲兵立刻一拥而上,将他擒住。与此同时,霍峻也冲了过来,麻利的将太史慈的将旗放倒,然后大声喝道:“太史慈已被擒,余者速速投降,可免一死。”
  太史慈麾下的将士们见主将被擒,早已没有了战心,纷纷抛下武器投降,也有少部分坚决不肯投降的,却立时便被周围的荆州兵给砍死。
  太史慈则是一脸的木然,他缓缓叹了一口气,对身边的敌将霍峻问道:“事到如今,你能否如实告诉我,刘琦营中到底留了多少人马?”
  却听霍峻傲然说道:“我家大人为了集中力量擒获将军,只在营中留了五千人,而且还都是羸弱之士,只有千名亲兵,乃是为了护卫的需要,而被徐军师硬塞给我家大人的。”
  “原来如此。”太史慈不由苦涩的一笑,感觉自己的心被狠狠剜了一刀一般,喃喃的说道:“只有区区五千人,而且全都是弱兵,这样的机会我竟然没有把握住,实在是后悔莫及呀。作为阶下囚和座上客之间的区别,竟然就在这一念之间,不得不说,你家主子刘琦果然是一个智谋之士,我太史慈自认为精通兵法,却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霍峻闻言不禁点了点头,心中嘿嘿笑道:“这世间若论奇谋妙策,有谁能比得过我们家大人与文和先生的联合?若论智慧,又有谁比得过我们家大人、文和先生与徐军师、庞大人他们的联合?这一次休说是你太史慈,就算是曹操、周瑜这等人才,也定然会中计。”


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史慈归降

  黎明时分,刘琦率领大军进入了歙县城中,当即任命张绣兼任歙县长,负责张榜安民,又命张彤、刘式分别从黟县、歙县降兵之中挑选精锐扩充亲兵队伍,然后才命人将太史慈推上帐来。
  却说太史慈见了刘琦之后,立而不拜,冷冷扫了刘琦一眼,随即就闭目不言。
  刘琦也不以为忤,连忙立起身来,笑着说道:“本将是命令你们将子义将军请过来,你们如何敢如此怠慢贵客?还不速速赔礼道歉?”
  便见将太史慈推上来的那两个亲兵连忙诺诺连声,向太史慈道歉不已。
  太史慈嘿嘿冷笑道:“刘琦,你也不用这般虚情假意,我是不会上你当的,要杀就杀,悉听尊便,今日无论你如何相待,我太史慈都绝不会归顺于你的。”
  而一旁的徐庶则是笑着说道:“呵呵,大人,末将早就听说太史子义乃是世之英雄,不仅忠义,更重然诺,然今日一见,末将实在是不敢苟同,看来时人真是言过其实了,像太史慈这等愚顽之辈人,竟然也有人说他忠义,实乃可笑,跟此人说话,实在是浪费感情,依末将之言,莫如直接把他拖出去斩了,成全他所谓的忠义吧。”
  徐庶话声刚落,却听得太史慈喝道:“徐元直,你这是何意?难道我太史慈慷慨赴死,不算忠义吗?像你这样的酸儒,又哪里知道我这样的忠义英雄?”
  徐庶嘿嘿冷笑道:“忠义?英雄?太史慈,我且问你,当初你乃是谁的部下之将?你的父母可是孙策帐下之臣?嘿嘿,当初你受扬州刺史刘正礼所托,率兵迎战孙策,刘扬州败退豫章,忧愤而死,你却投靠仇敌,也算得上忠义之辈?你父母尽皆为大汉臣民,你却效力汉贼,可为忠义?”
  却见太史慈大声说道:“谁说我家主公是汉贼?他可是朝廷册封的庐江太守、安东将军、吴侯,我效忠我家主公,不正是效忠朝廷吗?”
  没想到一旁的刘琦嘿嘿冷笑道:“天下人谁不知晓?孙策父亲孙坚私自藏匿传国玉玺,本来就是反贼,幸好被我父亲率人截住,否则的话,一旦他返回长沙,岂不是要南面称帝?我父亲念孙策乃是幼子,饶他一命,却不料此人竟然不思悔改,反将玉玺献给逆贼袁术,结果致令袁术逆贼称帝,祸乱天下,如此之辈,不是反贼又是什么?”
  “这……。”太史慈闻言不由语塞,刘琦这话冠冕堂皇,虽然大家都知道汉室已经名存实亡,可是至少在表面上都承认是大汉臣子,所以实际上是无法辩驳的,除非自己直接将那些“大逆不道”的话宣之于口。
  刘琦见太史慈不语,又接着说道:“你身为刘扬州之臣,却屈身事贼,是为不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今你不惜己命,只为了一己虚名,却让家中老母无人奉养,是为不孝;你身为大汉子民,眼见天下祸乱,不说以有为之身、仗手中剑为天下百姓平定祸乱,保社稷安黎庶,却一心求死,是为不仁;你有妻有子,却忍心舍他们而去,让他们饱尝孤寡之苦,受尽世间悲辛,是为不义,似你这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还有脸在这里说什么英雄?如若天下都是你这等英雄,还不如尽皆死了的好,免得怡羞祖宗与后世子孙。”
  刘琦这一番话疾言厉色,义正辞严,让太史慈听了之后不由得冷汗直流,尤其是想到自己的父母妻儿,更是眼中流泪,痛心不已。
  他一生事母至孝,但是戎马一生,却从未好好在母亲膝前尽孝,如今听得刘琦说自己不爱惜自己之言,哪里还能忍得住?于是伏在地上嚎啕大哭,对着母亲的方向叩头说道:“孩儿不孝,致令母亲一再为儿担忧。”
  一旁的徐庶见状,知道这一回太史慈求死之心已经动摇,归降之事应该有戏了,暗暗对刘琦竖起大拇指,默默想道:“大人刚才这一番话既从大义上否定了太史慈,又从情感上切词相责,真的是令人拍案叫绝,唉,其实想想,太史慈和我乃是同一路人,我们都有老母需要赡养,都有妻儿需要照顾,又都需要为国家社稷出力,只不过比他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明主,至少不会像他两次遭遇生死危机,几乎害的母亲失去奉养。”
  刘琦看见太史慈痛哭流涕,却并没有制止,待得他发泄完了,这才缓缓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太史子义,我念你是一代将才,不忍埋没,欲用你一展雄才,匡扶天下、保国安民、开创不世功业,也搏个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名标青史,不知你可愿意?”
  太史慈的脸上闪过了一丝痛楚之色,随后拜倒在地,恭敬说道:“承蒙大人不弃,慈愿捐此残躯,任凭大人差遣,只是末将有一事想要请示将军,毕竟故主孙伯符与末将有活命之恩,所以,末将请求大人,终孙伯符之世,不愿与其为敌,不知大人可否应允?”
  刘琦闻言大喜,立刻扶起太史慈,大笑着说道:“子义乃是忠义之士,故有此求,本将又如何不肯答应?不过孙伯符也确为一代英雄,已经有不少他的旧将提出这样的要求了,比如虞仲翔、吕子明、陈子烈,现在又多了你太史子义。”
  略顿了一顿,刘琦便说道:“太史慈,本将封你为忠信校尉,命你依旧掌管本部人马,当然,被我调走充作中军的就不归还了,本将再另从他处为你补足兵源,令你率一万大军前往庐江迎战张辽,呵呵,不知子义可有信心迎战吕布昔日帐下的第一虎将?”
  太史慈闻言,浑身立刻散发出了一道强烈的战意,肃然说道:“请大人放心,末将定然生擒张辽,献与大人帐下。”
  说完之后,太史慈领过兵符,又对刘琦拜谢,立刻前往军中召集旧部,之后又领取粮草,星夜前往庐江而去。
  “呵呵,如今歙县已得,接下来我们就该实行下一步战略了,我命仲邈率军一万坚守歙县,与黟县的全柔、陵阳的文长、虎林港的甘兴霸相呼应,共同防备安吴城的周瑜,其余人手随我即刻南下,与深入会稽的姜公琰共同夹击会稽的松阳、太末、乌伤、章安等县,虽然这些地方尽皆是山越族人所居,却也是极好的兵源地,日后我军可从这里征发大量山越兵,并且在这些地方发展农桑,绝对会是我们成就霸业的根基所在。”
  刘琦说完之后,便命人迅速将写给蒋琬的书信送到汉兴县,与蒋琬相约出兵,又给正在长沙的杜袭写信,令他率军秘密屯驻洭浦关,一旦发现交州刺史赖恭进攻蒋琬,立刻发兵攻击此人。
  在此之后,刘琦开始部署做好出兵会稽的一切准备,直等时日一到,大军立刻出发进行征讨。
  而这时候,正在安吴坚守的周瑜听说刘琦攻克歙县,招降太史慈的消息之后,不由得气恼攻心,猛的喷出了一口鲜血,因为他知道太史慈是孙策麾下第一战将,当年孙策为了收服此人,没少花力气,现在由于自己决策的失误,竟然连此人也都归降了,自己日后不知该如何向主公孙策交代。
  其实如何交代还是小事,现在的关键是,由于连续的丧师失地,如今前线的军心开始动摇了,即便是像黄盖和程普这样的老将也都有些信心不足了,以往脸上的那种自信全都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忧愁。
  这一切都让周瑜感到心急如焚,真恨不得自己立刻提上一支大军,感到歙县质问太史慈,主公待他如此礼遇,为何竟然无耻变节?
  心中的压力再加上连日的劳碌,使得周瑜原本那铁打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所以在惊闻太史慈投敌之后,竟然忍不住喷出了一口鲜血。
  “大都督……”见周瑜如此,黄盖、程普等人都是心中大惊,连忙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周瑜。
  可以说现在的周瑜就是他们的主心骨,如果周瑜有什么意外,恐怕他们连新修筑的安吴城都没有信心保住。
  “主公,我周瑜愧对主公的信任,这些日子以来竟然令我军接连战败,现在不仅歙县丢了,连太史子义都投降了,丹阳一郡在短短一个月内竟然连失三县,唉,是末将无能,害得我军丧师失地,主公大业遭受如此打击,我周瑜实在是主公的罪人啊。”
  周瑜泪如雨下,对着东方宛陵所在的地方跪下,一脸痛苦的说道。
  “大都督何必如此不自信?如今我军虽然接连败绩,可是却未伤及根本,只要我们死守安吴,令刘琦大军不能前进一步,主公大业就安如磐石,待得主公伤愈之后,我们再奋全军之力,重新收复失去的诸县,主公大业必能恢复。想当初主公仅有千余士兵,仍能横扫江东,如今拥有三郡之地,又有何惧?”
  黄盖、程普等将见孙策如此,全都急忙劝解。
  其实周瑜现在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必须重新唤起诸将的信心,然后才有希望与刘琦大军周旋到底,现在见几人纷纷表态,心中也略安,郑重的拜托众将用心练兵,待得机会到来之后便一举收服失去的诸县。


第一百一十九章 野心家孙权

  虽然在陵阳、黟县、歙县等地失利的消息瞒住了孙策,但并不代表就瞒住了所有人,其中孙策的二弟孙权就对这一切了如指掌。
  其实孙权也算是一代英雄,他虽然年纪轻轻,却也是雄才伟略,文武兼备,又善于延揽人才,虽然年仅十九岁,麾下却有周泰、凌操、诸葛瑾、留赞、贺齐、朱桓、朱然、潘璋、徐盛等文物人才,这些人为其所赏识,皆愿为其效死力。
  在听说江东接连败绩之后,孙权不由得心中愤懑,便从丹阳来到了宛陵面见孙策,商议应付当前时局之策。
  当时孙策伤势渐渐愈合,正在静心调理,平常政务都交给张昭打理,军务都交给周瑜打理,现在每日在家不过是陪陪母亲吴老夫人,逗弄儿子孙绍而已。
  但是今日他听说二弟孙权前来求见,便立刻丢开一切,前往相见。
  “大哥,不知你的伤势如何了?小弟特来看望。”孙权将给孙策精心准备的礼物放到面前,恭敬地说道。
  “呵呵,一点小伤而已,目前已无大碍,只是母亲非要我静养百日方许出战,为兄无奈,只好逗弄绍儿以消遣时光,倒是有劳贤弟费心了。”孙策呵呵一笑,对孙权说道。
  “大哥这是哪里的话?我们兄弟犹如手之十指,彼此相连,何来如此客气?大哥受伤,小弟一直挂在心里,只是军务繁忙,山越连番闹事,小弟无暇探望,还希望大哥不要怪罪才是。”
  孙权对这孙策一揖,表示歉意,又和孙策聊了一会家常,便忽然开口说道:“如今曹操新据穰县,解除了南部对许昌的威胁,便率军与河北袁绍相持于官渡,小弟听闻袁绍于数日前派使者联络大哥,欲图劝大哥与其联合,共同夹击曹操,不知大哥意下如何?”
  孙策也知道孙权来见自己必然有事,见是问这一点,便毫不犹豫的说道:“曹操名为汉相,实乃汉贼,他胁迫天子而号令天下,实乃天地不容,我当与袁公联合,共同夹击曹贼,攻破许昌,迎立天子。”
  孙权见孙策果然是这般言语,不由摇头说道:“小弟愚以为,兄长此计不妥,休说我军离许昌还隔着一个被刘琦控制的庐江,就算是我军能够顺利到达许昌,我们也不应当贸然答应袁绍,曹公,世之英雄也,麾下有许褚、夏侯惇、夏侯渊之勇,乐进、徐晃、张辽、曹仁之能,郭嘉、荀彧、荀攸、程昱之智,虽然人数少于袁绍,但上下一心,将士用命,将来定然会败于曹公,我们又何必非要远涉千里,攻占一个并不能守住的许昌?依小弟之见,我们与其助袁绍攻许昌,还不如经营江东三郡,征服山越、发展农桑,然后图谋荆扬,以成霸业。”
  孙策闻言呵呵大笑:“如今袁曹争锋,天下即将大乱,正是我们图谋中原的大好时机,刘琦小儿虽然看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