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医行大唐 >

第162部分

医行大唐-第162部分

小说: 医行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也是驸马了,要有驸马的样子,挺胸抬头,就这样一直到了宣政殿后面的延英殿。
    然后。。。不敢这样趾高气扬了。
    皇帝、三位宰相、各部、三司的大佬几乎都在。和这些人相比,陈墨的官太小了,甚至不如随侍在皇帝身边的那些内官,一一见礼要用一刻钟。
    延英殿原名灵芝殿,殿院外设有中书省、殿中内省等中枢机构。自代宗起,皇帝欲有咨度,或宰臣欲有奏对,即于此殿召对。因旁无侍卫、礼仪从简,人得尽言。后渐定期开延英殿成为皇帝日常接见宰臣百官、听政议事之处。
    今天就是这样一个局面,温和的阳光下,君臣促膝长谈,也算是皇帝在亲近臣子。
    能够这样和皇帝接近,也是需要资格的,陈墨这个皇帝面前的红人加入也没人在意,就要成为驸马了,也算得上皇亲国戚。反正不是磋商什么国家重大事件,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是诸臣处理公务后大家接近皇帝联络感情的一个机会。
    君臣相谈甚欢,除了一些小小的国家政事,免不了有人来上一些文绉绉的典故博皇帝一笑。
    就在这时,一顶肩舆远远出现。杨复恭来了。
    杨复恭依然是那种做派,周围寥寥无几的羽林军士兵向杨复恭致意。现在不比以前了。羽林军代替了龙武军和神策军成为了皇帝身边最嫡系的力量。不是直属关系,不过。这些羽林军对观军容使杨复恭还是有着足够的尊重。
    有些人对杨复恭违制乘坐肩舆很是有些不满,这其中就包括户部尚书张浚,他看到杨复恭就不爽:“复恭这个不知上下尊卑的老奴,早晚。。。。。。”
    这次声音很小,杨复恭不可能听到,张浚之所以这样放低声音当然有原因。杨复恭已经让人堵了张浚两次,目的无外乎是把他扁的皇帝都认不出来。不过,张浚这个人天生谨慎,而且聪明过人。出宫从来都是跟在某些杨复恭不敢惹得人身边。比如陈墨,这厮身边的士兵最给力,全部是上过战场的牙兵,根本没人敢靠近,更不要说动手,这也让张浚越来越喜欢追在陈墨身后了。
    除了乘坐肩舆这件事,杨复恭还是很给皇帝面子的,远远地就开始行礼。
    “又不是朝堂,杨爱卿不必多礼。快快过来。”皇帝很和蔼,一脸笑容:“神策左右军、龙武军的诸位大将军,还有玉山军营的杨指挥正在金吾仗院。”
    杨复恭也不知道群臣和皇帝在磋商什么,不过这也是他过来的目的。不能让皇帝距离自己太远,不能长时间不关注。圣眷就是这样,不能远离。要时时和皇帝亲近才行。
    规规矩矩行过礼,和诸位文官简单打过招呼。杨复恭归队了。
    “西川的战事有了进度,周边也在清理。绵州和成就要已形成围攻之势,想来用不多久就能拿下,不知诸公可有迅速拿下的良策?”
    皇帝说的很好听,实际上的意思是西川很不好迅速解决,谁有办法?
    “微臣认为既然已经形成围攻之势,拿下成都与绵州只是时间问题,陛下静候佳音即可。”开口的是工部尚书郑昌图,他的的意思就是继续围攻,再增兵恐怕朝廷的补给会出现问题。
    崔昭纬站出来表示支持:“陛下,微臣认为光业之言老成谋国,朝廷将士用心,兵强马壮。战事总会有结果,西川之战不宜再增兵,还是静观其变为好。”
    恰逢青黄不接的季节,钱粮真的有些吃紧了,众臣的建议很一致,就连一贯喜欢和文臣唱反调的杨复恭都很认同。西川战事早晚要以胜利结束,不用再增兵图耗钱粮了,对谁都有好处,除了挨打的那些人。
    西川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皇帝话锋一转:“诸位爱卿,昭义军那里好像又要重启战火。据线报,河东军已纠集大军出太行增援昭义军,这明显是要一举拿下整个昭义军,诸位爱卿如何看?”
    皇帝话音一落,户部尚书张浚挺身而出:“陛下,昔日就是李克用逼得先帝远走兴元,现在又妄图谋取整个昭义军与其他地方。贼子野心如此,必严惩不贷,微臣建议陛下纠集各路大军讨伐河东。”
    “陛下,万万不可!昭义军路途遥远,西川战事尚未结束,国库钱粮紧缺,兵员不济,此战胜败难料,决不可妄动刀兵,否则。。。。。。”
    张浚这样上蹿下跳,支持讨伐李克用大部分人都知道原因。而杨复恭看似公允的持反对态度,除了是和李克用有往来,最重要的是他害怕朝廷击败李克用之后对付他。被杨复恭威胁很久的张浚几天前已经上书,除了请求领兵出战,也放下话,安外之后一定要平内。
    这明显是想要杨复恭的命,杨复恭怎么会同意出兵。
    “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讨之!请陛下勿信奸妄之言,应速速出兵讨伐河东,也好收复朝廷北方牧马之地,微臣愿以身当之为陛下解忧!”反正早已反目成仇,张浚干脆一点也不给杨复恭留情面了,不等杨复恭的长篇大论说完他就跳了起来。
    “张鼠。。。你这贼子出此狂言,朝廷就因你。。。。。。”
    “陛下,微臣认为也应讨伐河东,不若现在就调集整个神策军,还有玉山营兵马应该立刻自东都过河。一举踏平河东。”没等张浚反击就第二次被人打断了话,杨复恭一扭头。却是陈墨。
    “神策军左军已成,整个神策军加上玉山营兵马达到七万之数。东都兵马不在少数,再有各路兵马齐聚,此次定会大获全胜,请陛下恩准!”陈墨根本就不容杨复恭继续说话,他站起来就看向皇帝。
    “陛下,此事不妥。”
    没等皇帝有反应,杨复恭不干了。神策左军刚刚建起来不久,战斗力根本无法预料。而京师之北,玉山营的一万余军队是杨复恭的义子杨守信所掌握。把这两股最大的嫡系力量派出去,杨复恭岂不成了孤家寡人,他以后还活不活?
    “有何不妥?大军出动,敌军。。。。。。”
    “陛下。”这次轮到皇帝被打断了,一旦皇帝说出确定的话将很难回绝,杨复恭一看不妙立刻就上前阻止:“此事万万不可,一旦。。。。。。
    “大胆阉奴!竟敢无视陛下!”
    杨复恭凑上前,陈墨距离也不远,一句大胆阉奴让杨复恭彻底愣住了。
    当着这么多文武百官的面。一点面子没留,陈墨无疑用了最羞辱内官的话。阉人最忌惮这个阉字,何况阉字后面还带着一个奴字。以前被陈墨扁了一次那时候没这么多人看到,杨复恭忍了。宦官有宦官的尊严。内官近年来身居高位已久,这次。。。再忍下去杨复恭将再也没脸面对皇帝和百官。
    “陈墨。。。你。。。你一个乳臭味干的黄毛小儿也有资格站在陛下面前羞辱本公,今天与你没完!”
    唐人骂人的词汇太缺乏了。陈墨心中鄙视着杨复恭,他脸露微笑凑上前。眼睛看着变成斗鸡模样的杨复恭。陈墨轻蔑地道:“和我没完,你配吗?”
    话说出口。陈墨已经欺身而上。
    要说单挑,杨复恭绝对不是陈墨的对手,没有人相劝,刑部尚书崔昭纬张了张口,没等说出来就看到皇帝嘴角的一丝冷笑,吓得他赶紧闭上了嘴。
    谁都以为陈墨要再次挥动老拳暴揍杨复恭,可惜,很意外的是,陈墨没有挥舞自己擅长的拳头。
    而杨复恭显然也早有准备,打是打不过陈墨。面对陈墨,杨复恭唯一占据优势的是年龄,可惜。。。年龄的优势在互殴中的能量会成反比。跑又跑不掉,速度及不上陈墨,武力值和力量上更不要说,杨复恭唯一能做的就是举起双臂抱紧自己的脑袋。
    这是令人惊愕的一幕,陈墨没有挥拳,也没有一脚把踢飞。
    直接扑倒,陈墨竟然使用的是角抵的招式,这让看热闹的众人下巴几乎脱臼。
    两人纠缠在一起,陈墨把杨复恭压在身下,这情景让人哭笑不得。就在有人想要上前劝阻的时候,杨复恭的口中突然传出惨叫。这是半声惨叫,除了陈墨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是半声。
    这时候,陈墨却站起了身:“失手了!”
    失手是什么意思?众人大感意外。
    随着当的一声,众人终于看清了。
    陈墨的手中原来还拿了一柄解手刀,掉在地上的解手刀上面还有血迹。
    再看杨复恭,只见他大张着嘴,眼睛瞪着天空,胸脯起伏着,四肢抽搐,胸前的血迹浸透了一大片衣衫。眼看是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
    就这样动刀子。。。众人惊呆了。
    “快喊太医!喊太医过来啊!”
    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这提醒了众人:“太医在哪。。。让太医赶紧过来。”
    最好的太医就在眼前,众人无视陈墨的存在,失手了?谁相信?对付一个杨复恭这样的老内官用上了刀,还失手了,这弥天大谎撒的太假了。
    “你。。。你大胆!在朕面前竟然如此放肆。。。给朕绑了!”皇帝终于不姑息陈墨的胆大妄为了,站起身呵斥的同时,直接就把陈墨绑了。
    。(未完待续。。)

295 失手的后果很严重
    “陛下。。。这是陛下御赐的解手刀,微臣都是随身携带,只是无意中失手了而已。”
    陈墨继续在辩解,还一脸委屈,竟然用皇帝赐的解手刀干这种事,让众人再次目瞪口呆。
    “朕御赐解手刀是让你互殴用的吗?诸位臣公皆亲眼所见,是你先动的手,如此为所欲为,以后还了得?朕岂能容你,给朕拿下!”
    好在没说陈墨是谋杀,皇帝满脸怒容,一言不合,一个五品官就这样把一个国公搞得生死不知,陈墨的胆子太大了。
    “还请陛下息怒,微臣就是一时气愤此奴对陛下不敬。。。。。。”
    “别说了,给朕带走!这次朕决不轻饶!”
    皇帝看来也是大怒,当着自己的面对一个国公下死手,而且。。。谁允许陈墨带刀了。
    医人和杀人对陈墨来说都是很简单的事情,杀一个老内官太没有挑战性,这一刀根本就无解。
    太医跑过来,杨复恭的脸色已经呈现一种无法挽救的灰白,根本就已经死翘翘。
    事情闹大了!
    事态严重,文武官员全傻眼,眨眼间,权势滔天的杨复恭死了,还死的得这样憋屈。
    皇帝彻底愤怒了:“给朕。。。把陈墨打入天牢,任何人不准接近!”
    这是要严惩不贷了,大部分文官赶紧劝皇帝息怒。当然也有一部分低级武官表示了一下,至于顶级武官。现场一个没有,都在金吾仗院在进行军事会议。
    金吾仗院分列在内宫的御桥两侧,后方就是朝堂所在。左右金吾仗院其实就是守卫宫廷的金吾卫。负责掌管皇帝禁卫﹑扈从等事的亲军。由于之前皇帝撤出京师,金吾卫名存实亡,现在的金吾卫实际上是神策军的地盘。
    所谓军事会议,商议的是关于支援东都洛阳的事情。这纯属没事找事,此次会议由张造主持,龙武大将军魏玉霆、六军统领李顺节、神策左军将军孙德昭,负责玉山行营的杨守信全部在列。
    张造不善言辞。而且说话缺乏条理性。说了半天,他也没说明白东都洛阳的兵马什么时间再次渡过黄河,这次支援东都具体出兵多少。需要多少钱粮,都由谁,带多少人去东都洛阳。
    资格老,级别也高。几人谁也不敢对张造的语无伦次有什么表面反应。只能咬着牙坚持听下去。不能反驳让几人很是郁闷,听得也很无聊。
    “报大将军!陛下有之旨,延英殿出了大事,请大将军与魏使相调集兵马维护京师安全。”正在几位领兵大将处在昏昏欲睡中时,一名张造手下军官跑了过来。
    魏使相自然就是魏玉霆,因为加了同平章事,所以要称呼一声使相,当然。加了同平章事的张造也可以被称呼为张使相。
    其他几人不知所以,谁知前言不搭后语的张造却突然有条理起来:“请魏使相的龙武军守住宫廷。城内我来维持。”
    说完这两句话,张造和魏玉霆起身而去。
    李顺节、孙德昭、杨守信三人彻底晕了,你们走了我们怎么办?
    天下间没有多少傻子,当三个人反应过来试图走出金吾仗院去外面看看,很快,谁都知道自己被软禁了。三人立刻慌了,绝对出了大事,否则没人敢把这样三个人圈禁在宫内。
    张造所说的控制城内是是真的,位于草滩行营的鲍全友率领自己的手下已到了长安城的北门。长安城除了东北方向的玉山营,周围几个小行营也已经被人多势众而又强悍的鲍全友整个控制住,城内就靠张造了。
    魏玉霆的任务也不轻松,好在有一部分天成军和他配合,很快就把皇城和内宫整个控制起来。魏越和郭平今天的任务也不简单,内侍省、枢密院以及所有的宦官都被清理了一遍。
    王彦范、王仲先、薛齐偓、刘季述、杨虞郎、韩全海一个都没有逃掉,魏越是一个喜欢干脆的人,这些曾经手握大权的内官被魏越很干脆的处理的再也不见踪影。
    唯一称得上大内官的只剩下枢密使严遵美和内侍监卿田焕,而那些中小宦官由吴覃带领人开始一一甄别。
    雷霆一样的行动,整个内宫陷入一次大清洗。
    就在内部逐渐平定的同时,张造手下大将公孙郜带着圣旨,绑着杨守信,带领一万人在城外与鲍全友会合在一起,随后带着手下人直奔长安城东北方向的玉山行营。
    皇帝宠臣李顺节很倒霉,孙德昭本来就和魏家有联络,他很快被放了出去稳定军心。而杨守信还有利用价值,一向被皇帝看重的李顺节却成了光杆司令,生死未卜。
    许多文官还在想着为陈墨求情,而突如其来的嘈杂声带来了惶恐。这种惶恐没有维持多久,当明白发生了什么,文官们被瞬间的胜利冲击的晕头转向,以至于都忘记了皇帝扔下他们已经躲进了含元殿。
    如此有条不紊,有针对性,还秩序井然,绝对是有准备的!
    文官们反应过来,以杜让能为首,赶紧去求皇帝把陈墨放出来。
    崔昭纬再不愿意也不敢在这时候强撑,也要去做做样子,于是文官们集体跑到含元殿外求皇帝释放那位铲除奸宦的功臣。
    令人意想不到,本来应该稳定局面,铲除奸妄后大肆表达自己的兴奋,谁知皇帝谁也不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