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唐城管大队 >

第241部分

大唐城管大队-第241部分

小说: 大唐城管大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短短五个月,和历史上长达五十多年的战争史相比,连百分之一都不到,让人感叹唐人之强大,简直可以堪称奇迹,可是对于这一切,唐国的百姓却没有丝毫的惊讶,经过这十年来的变化,他们已经坚信大唐的军队在对待外敌面前,已经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胜利。
大唐的军队占领拉萨,庞大的布达拉宫之上被插上了大唐的金龙旗,此战一役,对整个中亚的局势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影响,原本在中亚共有三位巨头,分别是大唐、大食、吐蕃。
可是现在大唐以雷霆之力将吐蕃覆灭,那么在大唐、大食、吐蕃三国中只剩两国。中亚诸国不得不根据自己的实力与位置。来估量最终要倒向大唐、大食中的哪一方。
纵观这两个庞大帝国在中亚的影响力。大唐的威力不用多说,一支名为城管戍队,仅仅有七千人的部队,现在在中亚已经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名号。
丽桑、卓玛、蛏田这些吐蕃数一数二的城池,在这支部队面前如同薄纸糊一般,喷吐着火焰的武器,只需要发出几声整天响声,便可将城池轰破。这些东西在中亚的民间被称作”嘎玛天”,也就是”魔鬼”的意思。
虽然大唐很强大,可是大食在中亚的影响力还是要比大唐更盛,大食国,这一个帝国无时无刻不在中亚扩张的领土,西域以西,经常会听到又有强大的城邦被大食所吞并,所以对于大食在中亚的统治力,依旧不可小觑。

这是一处荒凉的戈壁滩,秃鹫在天空盘旋。一望无际的戈壁显得凄凉萧索,而在戈壁滩上。此时已经横七竖八的躺着数百具尸体,这些尸体全都是身穿盔甲,似乎是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大战,这些尸体身下还会流出血迹,看的出,这些人才死去了没有多久。
“哈里发大人,卢比城邦逃跑的贵族现在已经全都被抓获了,他们城邦的邦主也在其中,哈里发大人要不要见他一面?”一名骑着棕马,身穿白袍,头戴银色头盔的士兵走上来对着一位蓝眼睛金头发的中年人说道。
“嗯,告诉安拉的勇士们,他的做的很好,卢比城邦一直是我们帝国向北方扩张的重要敌人,现在,他们的城邦主都被抓住,我们阿拉伯帝国的铁蹄,又可以再一次向北方前进了。”蓝眼睛的中年男人眼神中充满了嗜血的兴奋,“把他们的成邦主带来,我要亲自结束他罪恶的一生。”
“安拉安拉!”那名士兵骑在马上施了一礼,就骑着马朝不远处的一堆军士跑去,很快,他又折返了回来,不过他的身后已经押送着数十名面目悲痛的犯人。
这些人虽然衣着很脏,可是从那些附着在衣服上的灰尘向下看去,还能隐约看到那些衣服的材质十分精致,衣料上的花纹也是极为精美。
被押送的犯人为首的是一名脸上全是络腮胡子的大汉,他在人群中显得十分与众不同,因为他的头上戴着一顶金色的王冠,虽然王冠不大,可是依旧能看的出他以前的身份地位。
“卢比城主,我们又见面了。”看到被押送到自己面前的大汉,蓝眼金发的中年人骑在马上,高高昂起头颅,语气中充满了戏谑与不屑道。
那名头戴王冠的络腮胡子大汉却是神情悲戚,一言不发。
“我听说,你是想带着你这些卢比城的王室成员逃亡东方那个叫“大唐”的国家?”
络腮胡子大汉听到这里,猛地抬起头,愤恨的说道:“如果你们不停下罪恶的征服脚步,总有一天,强大的唐人会来到欧洲这片土地,审判你们!”
“哈哈哈。”蓝眼金发青年像是听到了极为可笑的笑话,语气高傲道:“唐人?就是那个灭掉废物吐蕃的国家?呵呵,迟早有一天,我也会让它臣服在我们阿拉伯帝国的脚下,让他们知道,骄傲者的头颅究竟谁才有能力抬起!”
。。
长安,东宫。
一间从外面看着没有丝毫异样的普通四合院,院子的大门上却写着“大唐军机情报处”七个鎏金大字,让这里看上去充满了神秘感。
推开院子的大门,其中的景物让人眼前一亮,这其中充满了各种新奇的事物,可谓是别开洞天。
一张巨大的木桌,上面布满了山丘、平原、戈壁、荒漠,上面还插着各种各样的小旗子,其中有许多身穿灰色制服的人在来来往往,他们手中或拿着厚厚的文件,或带着各种文书关蝶,还有的带着各种官文报纸。
“李将军,大食国又有新动向,两个月前有探子来报,大食国又向北方进行了一次大举进攻,攻破了一直以来以防守著称的卢比城邦,卢比城邦的城主西维尔带领数百名王族弃城逃走,看他们逃走的路径,似乎也是想通过丝绸之路,来到我大唐寻求庇护。”一名手拿一叠纸张的青年毕恭毕敬的把手上的资料递给一位中年人。
这名中年男人,下巴有一圈大唐武将标志性的胡子,眼睛十分明亮,不是秦琼又是哪个。
“嗯,现如今这大食吞并周边小国的速度太过迅速,我们在吐蕃的军队已经离他们很近了,如果他们再向东北方向占领五百里,并且翻过雪山后,我们大唐恐怕就会与他们进行第一次遭遇战了。”秦琼目视窗外,双眸炯炯地说道。
“秦将军,要不要把这条消息向陛下汇报?”
“当然,我大唐迟早会发兵大食,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是我‘军机处’创立之初的目的,让陛下了解大食国的动向也是极有必要的,你这就去准备笔墨,本将要亲自誊写奏书启奏陛下。”。。

“怎么样,今天第一天到报社工作,感觉如何?”徐家庄的午膳上,徐阳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入兴唐碗中,随意地朝小狄和小武说道。
“报社很有意思,今天我负责收集一些新闻素材,并且筛选比较优秀的新闻稿件,将其排版到报纸上,马周先生也很是照顾我和武儿。”狄仁杰也是兴奋的回道,看的出他对于第一天在报社上班的感觉应该不错。
“嗯。”徐阳也是满意的笑了笑,又转过头朝武照,“小武呢?第一天在报社,有什么感触?”
听到师傅询问自己,小武似乎要比小狄更兴奋,朗声说道:“回师傅的话,我感觉在报社真是好有意思,马周先生也是听从了我和小狄的建议,把这一期报纸的头版新闻标题改了。”
“哦?改成什么了?”徐阳也是十分好奇。
“日出东方,不落唐国!”(未完待续。。)


第七章 采访申请

三月沐风,空山凝云。在南山书院的山道上,有十几名士子在信步闲游,他们极目远眺楼外青山,明阳冠于其顶,艳阳高悬,掩旁之柏翠,尽显其色,又似一含醉之绝世舞姬,粉面桃花,醉眼迷离,秀口吐芳。
“如此美景,当吟诗一首啊!”那群士子中有一心思比较活络的青年,高声嚷道。
“好!好!”一时间那十几名士子中大多数人皆是随声应和。
“宇文兄是咱们中成绩最好的,当先来!”那名青年看到众人皆是应允,于是也是嚷嚷道。
那名叫做宇文的青年有些不好意思,挠着头道:“这样不好吧。”
“哎呀,有何不好,宇文兄就别客气了,我们可都等着呢!”那名青年也是笑着说道。
“嗯”那名叫宇文的青年沉吟一声,随口吟诗道:“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欲登南山寻望眼,曲江池畔看亭台。”
“好!好诗句!”一首诗吟出,众人皆是拍手称赞。
“宇文兄不愧是咱们书院前几名的尖子生,果然是文采斐然,特别是最后一句‘欲登南山寻望眼,曲江池畔看亭台’简直是称的上佳句中的上品!”那青年也是交口称赞道。
“既然宇文兄诗中最后提到了咱们南山曲江池畔,咱们不如一同去泛舟游行,也好应上此诗?”在探讨的众人中,有一名个子比较矮的青年提议道。
“哎呀哎呀,温达兄所说有理。咱们这就去曲江池畔泛舟游行。也好应这诗景!”
“同去。同去!”
一时间士子们皆是兴奋的要同游曲江池,不过刚刚吟诗的那名叫做宇文的青年却面露难色,有些纠结的说道:“我恐怕是不能去了,今日我在报社还有工作,马先生要我编排《大唐新闻报》的版面,中午还要面见现在负责报社刊登文章的狄学长和武学姐。”
众人听到这个,皆是面露失望之色,不过有名心思活络的青年却道:“宇文兄何必如此担心。我等都可为宇文兄担保,就说宇文兄身体不适,下午没办法去报社了!”
“好好好!这个主意好!”青年话音刚落,顿时博得众人称赞。
“这样。。真的可以吗?”那名叫宇文的青年还是有些担心。
“无妨无妨,宇文兄随我们来便是,中午我们一同帮你去请假!”。

“夫君,你觉得在这南山书院如何?”
池畔伊人,花香四溢,今日风和日丽,狄仁杰和武照相伴来到书院中的曲江池畔。欣赏这三月美景。
“还不错吧,师傅说的对。在书院的生活确实轻松自在,其实我也很是很享受这种恬静自然,不过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有些太过平淡了。”狄仁杰拉着武照的手,淡淡的说道。
“夫君和妾身想的一样呢,书院好是好,就是太平淡了,妾身想过一过刺激的生活,不如,夫君,咱们向师傅说,当两天书院的记者如何?”武照瞪着大眼睛,充满诱惑地说道。
“嗯。”狄仁杰沉吟了一番,“也好,能面对面的看看长安百姓生活的如何,也是不错。”
“太好了,那夫君,咱们何时动身啊?”小武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就现在吧,师傅现在就在书院的医学院部和孙道长谈论医学,咱们去请示,想必师傅一定会同意的。”狄仁杰刚刚说完,就听到不远处的一阵吵闹声。
“欲登南山寻望眼,曲江池畔看亭台。”
狄仁杰寻着诗声,朝不远处望去,就看到一群身穿南山书院士子袍的青年,年纪也都不大,十七八岁的模样,其中被推在最前面的那个青年则是有几分眼熟。
那些士子们也都发现了狄仁杰和武照,走着走着就停了下来,站在最前面的那个青年则是有些畏惧狄仁杰一般,迈着小步子走上来,小声道:“拜见狄学长。”然后又偏了偏身子,“拜见武学姐。”
狄仁杰虽然十六岁,可是长得也算是人高马大,一表人才,他身旁的武照也是妇人打扮,所以和这些身穿士子长袍的学生相比,还是略显成熟一些。
“你。。。。你是,宇文诚?”狄仁杰在脑海中思索了一番之后,道出了一个名字。
“正是在下,没想到狄学长还记得。”那名青年有些受宠若惊的说道。
“如果我没记错,今日中午咱们要在报社开会讨论一下,明日《新闻报》上报道的稿件吧?”狄仁杰条理清晰道。
“正是如此。”那青年急忙说道。
狄仁杰仰头看了看日头,又看了看影子,“此时离午时差不多也只有半个时辰了,我与武儿现在要去书院走一趟,然后就要去报社了,你可一同前往?”
“恭敬不如从命。”那名叫宇文的青年急忙答应道。
“好,那就一起吧。”。

“欲登南山寻望眼,曲江池畔看亭台。这句诗是你作的?”在去医学院的路上,狄仁杰随意地问道。
“只是随手之作,应景之词,算不得什么的。”青年挠着脑袋,不好意思的说道。
“不不不,我早就听说书院有一名姓宇文的学子,成绩在书院里名列前茅,被颜之推老先生亲自收入门下,那次在报社偶遇,我就觉得是你。”狄仁杰缓缓说道。
“没想到能被狄学长记住,小子也是万分荣幸。”那名叫宇文的青年此刻虽然嘴上说着谦虚的话,可是脸上却是止不住的笑意。
“对了,狄学长,咱们现在要去哪里?”
“去我师父那。”
“您师父?就是书院鼎鼎大名的院判徐鬼谷?”
“嗯,正是。”

从医学院出来,宇文诚还是面目春风,虽然徐鬼故是南山书院的院判,可是几乎在书院中很少能见到这位前辈的身影,徐阳的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也给他的增添了一份神秘感,书院中的许多新晋学子甚至很多都没有见过他。
宇文诚是贞观十年届学子,自然也是很少见过这位传说中的人物。
鬼谷子有两位弟子,一位是狄仁杰,一位是武照儿,这一点在《大唐新闻报》上也已经报道了数次,天下间已经少有人不知道这两人的大名。
宇文诚虽然今年十八岁,可是在面对眼前这两个年纪比自己还要小的人,却是从内心有一种高尊重之情,仿佛高山仰止一般,不可逾越。
今天他总算是见到了传说中的徐鬼故,鬼谷子不像是他想象中的那么严肃,不过鬼谷子却是如同传言中所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书院一直以博学著称的孙思邈孙道长从吐蕃归来之后,一直呆住书院中研究高原反应和其一系列的疾病,今天在医学院,宇文诚亲眼见到,孙思邈道长在不停的向鬼谷子询问着各种问题,可是鬼谷子坐在一个躺椅上,手中拿着一块小镜子,竟然喋喋不休的回答着孙思邈,语言没有丝毫停顿,而且语言流畅,话语严谨,让人大为惊异,从孙道长充满惊讶的表情和奋笔疾书的模样来看,宇文诚觉得,着鬼谷子已经超越了他们这些凡人,早已到了不可揣摩之境,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从医学院出来之后,一直在狄仁杰身旁的武照却显得异常开心,宇文诚知道,明日他将会和这两位鬼谷弟子一同去长安的大街上,采访采访长安的百姓。。
。。(未完待续。。)


第八章 繁华长安(上)

长安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九九八十一条主干道,加上外城的横竖七条干道,共计一百三十条宽约百米的水泥大道,让坐落在关中之地的长安城,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城。
带着几名手拿稿件的仆从,狄仁杰和武则天走在最新修缮的朱雀大街上,水泥路的膨胀系数不够,所以经过几年的使用,就需要再次修缮维护,现在听说袁天罡正在带领南山书院化学院团队正在研发沥青路和柏油路,而且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成本节约阶段,似乎朱雀大街很快就能焕然一新,变成用从未听说过的沥青路面。
水泥夯实的大街上,不断有着吞吐着黑烟的铁皮箱子在来回的奔跑,不时有身穿各种华丽服饰的人从其中上上下下,让人惊异的是,这些人虽然身穿汉服,可是他们的模样却和汉人有着很大区别;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