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晚唐 >

第674部分

晚唐-第674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璟的命令很简单,要么臣服,要么灭亡。

不肯臣服的,那些部族首领都被斩杀,部族男女全部俘虏,充做了奴隶。投降的,也被暂时的离开村子,带到了沿着黑龙江黑河建立的一个个临时的码头集镇中。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都被暂时调入了二十二军团。李璟并非真的需要这些兵,这样做,不过是对黑水部族联盟的一次釜底抽薪而已。没有了男子,这些部族就被抽掉了脊梁骨,后续派来接管这里的工作就会轻松的多。

在这顺河而下的攻击行动中,一开始部族抵抗还很强,但在李璟有意纵容了二十二军团的辫子军对同族们的血腥镇压屠杀之后,其它那些听到风声,见识到秦军凶猛一面,且本身就已经虚弱无比,没有多少战士留守家中的大小部落村庄,纷纷老实无比的臣服了。李璟对此早有所料,黑水联盟是个野蛮与落后的渔猎部族,一味的和他们讲仁义道德,是没有用的。唯有向他们展示强者的力量之后,他们才会知道畏惧。

越往下游走,辫子军团的兵就越多了起来,等李璟到达了黑水部落的中心之地,黑水都督府的勃利州之时,李璟的辫子军已经达到了八万之众,这支辫子军更多的可以算是一支童子军,因为青壮早被征走,连老年都很少,村庄中剩下的多是些六十以上的老头。那些人李璟也懒得再带走。结果十五岁以上的少年也基本上没有了,最后有些不甘心又想表功的辫子军们干脆把十岁以上的少年全都带来了,李璟看了看那些少年,也许是特殊环境之下的原因,这些少年长的都很是强壮,远超中原的同龄人,哪怕一个十岁的孩子。都会骑马射箭。最后,李璟把这些少年也全都带上了。他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把这些还年少的鞨鞨人带回中原,给他们秦藩新式教育,将来再让他们返回靺鞨,做为他统治东北靺鞨地区的先锋。

勃利州是靺鞨大都督府的驻地。唐初赐封黑水部落联盟的首领为大都督,建立大都督府,然后又以黑水部族联盟的九个部落为州刺史,以设一州,实行羁糜统治。勃利州在这几百年里,一直是黑水部的中心,也是整个联盟的中心。算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修有一座山石垒就的周长八里的城池,虽然这在中原只是一座小县城的规模,但在渤海,这却是方圆千里内最繁华热闹的城池,最热闹时,城中有数万人口。

李璟到达城下时,这座就建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聚之处南岸的勃利城。早已经敞开了城门,放下了吊桥。早在三天前,秦军到来之前,二十二军团的辫子军先锋们斥侯们就潜入了城中,然后半夜突起发难,控制了这座只剩下了三百名部族战士守卫的城池。

在勃利城休整了三天,李璟留下了一支分舰队和水师陆战队虎鲨军团的一个厢。并留下了一个军五千辫子军驻守此地。随后李璟率部继续顺河而下。

思幕部、莫曳皆部、郡利部,一路上,李璟的大军,将一个个黑水部落征服。有辫子军提前进入各部落地盘上,散布着各种关于秦军如何威武等等的消息,各部落都没有什么抵抗,往往李璟的军队只攻击了沿岸不多的几个集镇,其余更远处的部族村镇就主动的来请降了。面对着一支前所未有的大军到来,他们惶恐、颤抖,许多人都相信了那些传言,认为出征的部族战士们都死在了渤海,要不然,遥远中土的秦军怎么可能一路杀到了这里来了?

要知道,他们与渤海斗争了几百年上千年,以往,渤海人都从没有打到这遥远的东北部来。

七月,李璟的舰队满载着秦军禁卫军团、水师陆战队虎鲨军团,还有辫子军团的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三个军团的十五万靺鞨的男子、少年、少女、年青妇人等到达了出海口。

黑水九大部族,李璟已经一路征服了八个,最后一个窟说部,就在出海口东面海上的窟说岛上,也就是后世的库页岛上。窟说部守着巨大的海岛,但实力却极小,所有的人口加起来不过五万余人,部族战士也很少,且大多被征召去了渤海。李璟只是派了几支分舰队带着陆战队从数处登陆,只用了半个月,整个小岛上的窟说部,就完全臣服于李璟了。

八月,庞大的水师舰队再次扬帆起程,时隔一年半,李璟终于起程返回中原。来的时候,他带来了二十万战士,十万民夫。回去的时候,他同样带走了三十万人,不过其中黑水靺鞨的男女老少,就有二十万之众。这一次,李璟可以说是把黑水部最后的一点秧苗子都带走了。只要能顺利的把阿固郎的那支黑水部族军队给围住劝降,整个黑水部都从此在他的掌控之中,彻底的臣服于他。

“黑水流域这块地盘,距离中原如此遥远,值得大费干戈来谋夺他吗?”

天狼号旗舰的甲板上,梅根问道。在她看来,这里太遥远且偏僻了,而且气候如此寒冷,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原始的世界。要经营这里,代价太大。

“这里值得拥有,你们别觉得这里野蛮原始落后,可这里却有着最肥沃的黑土地,虽然寒冷了一点,可我们有棉花,有煤炭,而且这里有着充足的木材,防寒不是问题。只要能征服这里的土著部族,把他们移走一部份,再移民实边,有官方主持开发,相信我,这里会从一块苦寒之地,最终变成一个黄金之地,一个关外粮仓。而且,经营这里,不仅仅只是从这方面考虑。我们的重心在东部,在河北,山东,如今我们开发辽东,也是做为河北的屏障。而征服开发靺鞨,实际上,也是为了整个秦藩的战略安全。唯有东北安全,整个河北才能成为我们的核心区,燕京,才能成为真正的大本营。我们才能从此,安然无忧的向西、向南推进,开疆拓土,为子孙万世,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

梅根虽然并不全明白,但还是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你批点钱,我们水师要在这里打造一个水师基地,牢牢的守着黑水入海口。”

“嗯,我计划在海参崴建立一个主基地,驻扎一支舰队,然后在黑水入海口这里建立一个前进基地,驻扎一支分舰队。你回去后拟一个需要的表单给我,不论是人员物资钱粮等需要的,我都会优先拔给你们的。”李璟看了看她那高高隆起的肚子,“看来孩子是等不到回中原再生了,估计在半路上就得生,你是不是就留在这里生。”

梅根毫不犹豫的拒绝,“海上生就海上生,在海上出生,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是一个水师元帅!”

第953章 得之桑隅,失之东隅

靠山吃山,靠海就吃海。

三十多万人的舰队,粮食消耗也是极大。李璟从黑水河口出海时,并没有携带多少粮食。对于李璟来说,从中原运到渤海的每一粒粮草都弥足珍贵,因为路途太远,运输消耗极大。不过这也并难不到秦军,一支庞大的舰队走在海上,他们并不担心粮食。大海里有他们需要的一切,秦军的水师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水上军队,同时也是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捕鱼队。

为运输舰队护航的水师战舰,在海上发挥了他们的第二手本事,捕鱼。

每天,水师的战舰都在航行护卫的同时,捕捞起一网网的鱼,这些捕捞的海获不但完全满足了三十余万人的海上需求,甚至还有剩余用来制作鱼罐头。

在海上,李璟每天的早上都是从一碗由各种海鲜做成的海鲜粥开始的。这也是李璟难得的休闲时光,海上行程,虽然也偶有风浪,可舰队的船员们都是极为经验丰富的,他们走的很轻松。既不需要每天骑在马上跋涉,也不需要风餐露宿,白天在甲板上晒着秋天的太阳,晚上在船舱里陪着几个女人聊聊天,偶尔也与侍从室的参谋们一起谈谈战略战术等问题,或者干脆与侍卫们一起参加钓鱼、或者拉网。

这样的难得的轻松休闲的生活,就好像是一次极为难得的度假,更如同一次蜜月之旅。

起码,这种舒适轻闲一直持续到了九月。

九月,舰队绕着海岸航行,回到了海参崴。

舰队在海参崴停靠,进行补给与维修,吃了一个月的鱼,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海参崴补给一些其它的粮食,特别是需要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最起码也得有一些豆子。好在船上发豆芽。海上长途航行,如果长期没有蔬菜水果补充,就极有可能患上败血症,因此,食用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是必须的。况且,在海上飘了一个月,李璟也基本上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他迫切的需要知道如今渤海战场与中原的最新局势。

一下船,李璟的侍从室就迅速的开动起来,最快的效率展开工作。

李璟的面前很快堆起了无数的文件和报告,不过李璟最先开始的还是读报纸。

不过却是由侍从室帮他过滤筛选一遍了的,每份报纸上重要的信息被标注起来,李璟一面读报等待侍从室把更新的更重要的情报汇总起来。同时也能从报纸上得到更多更全面的消息。

匆匆的浏览起来,李璟一目十行。随着秦藩在报业上的先驱带动,如今的报业十分的繁荣,甚至有些畸形。特别是在秦藩,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以及驿站系统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报纸的繁荣。大量的产业工人,以及新式教育迅速普及开来的扫肓。让秦藩拥有了最高的识字率,同时也使得报纸更为繁荣。大报小报有无数家。百姓们也喜欢看报,不论是官员还是文人,或者士兵以及普通百姓,大家都喜欢看报,喜欢从报上得到那些大事小事。

甚至连监察厅的情报部门,也利用报纸暗语传递各种情报。

李璟先看的是普通报纸,上面虽然都是些民生之类的小事。一些大的事情也是真真假假,可他想看的也就是民生之类的事情。从报上可以得知,今年各地丰收,尤其是秦藩关内的河北山东黄淮之地,获得了大丰收,甚至是夏季两季大丰收,水稻收获喜人。关外虽然主要农作物麦子只有一季。但也获得了收获。这个消息让李璟心里大为高兴之余也松了一口气。

打仗打仗,打的还是后勤供给。若是今年欠收,不但会影响到战事,而且会让刚刚恢复点起色的秦藩民生陷入困顿。李璟不是其它的藩镇节帅们。只想着穷兵黩武,李璟控制着一个强大的藩镇,必须得保证治下的富裕强盛,先内而外,只要内部稳固了,才能对外无往不利。如秦藩这般强大的藩镇,外部已经很难摧毁他们,真正能摧毁如此强大藩镇的,也只有来自内部。

其它的许多报上消息,也都还不错,总之,让李璟担心的秦藩并没有发生什么坏事。

这让李璟松了一口气,开始端起已经凉了的茶抿了起来。

喝完一本今年的明前龙井,又吃了几块新打的桂花制作的桂花糕,李璟才拿起另一边的内参等几份登载着更多重要消息的内部报刊。这几份报纸上就少了许多生活的气息,普通人的热闹,多了几分严肃。李璟看的很慢,认认争争的看着被重点圈起来的那些部份,花了好半天时间才看完。

等他看完后,侍从室已经又抱来了一叠文件,却全都是他们刚整理出来这几个月的重要事务的简报。

“直接念述吧!”李璟挥了挥手,看了大半天的报纸,他眼睛也有些疲倦了,他干脆把身体都仰在了软椅上,换了个舒适的聆听姿势,眼睛半闭着。

“是!”

“第一条消息,李克用在五月向山西行省发动了进攻,这次进攻,李克用联合了振武、天德、保大、定难、成德、魏博、河中、河阳共九镇,同时向山西、北平、河北、山东等地发动了进攻。几乎是同一时间,河南的朱全忠则联合了周岌、鹿宴弘、朱存、李全忠、韩建等九镇,增援陈州,并进攻蔡州、淮西、颍毫诸州。”

这些消息李璟刚刚已经在报纸上看到了,不管是普通的报纸还是内参上,都有报道此事。这两支联军,共十八个藩镇向秦军的进攻,被天下人认为是长安的新朝廷与李璟关系的破裂,双方正式的战争开始。特别是那些秦藩以外的一些报纸,更是有鼻子有眼的报道,说之所有会有十八路诸侯进攻秦藩,最大的原因是李璟拒绝了长安天子请立其长女为皇后的要求。并且说李璟之所以会拒绝做皇帝的泰山岳父,是因为李璟如今羽翼丰满,准备篡位谋朝,自立为帝。他们甚至还拿出了一些证据,其证据就是如今许多原朝廷有名望的文武臣子,甚至是一些天下有名望的门阀贵族们。都接到了李璟的邀请,奔赴燕京。据说,他们就是去燕京,准备参加李璟的登基大典。

不过尽管那些报纸上议论纷纷,十八藩镇也同时向秦藩发动攻势,但长安的朝廷上却没有正式的表态。杨氏兄弟至今,没有对进攻李璟一事发表过任何的言论。对于十八镇的军事行动。他们似乎采取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李璟只是稍稍一想,也就知道了这个结果的原因。

杨氏兄弟的态度表明,他们一开始并不想这么快和秦藩战争的。他们提出立李璟之女为皇后,就是想要争取更多时间,以加大对新朝廷各藩镇的控制。但事与愿违,李璟毫不犹豫的否决了他们的提议。并打破了他们的缓兵之计,直接收编了黄巢的余部,并且很快策反了河南的三个藩镇,在幕后指挥他们向陈许进攻,直插新朝廷的洛阳背后,震动中原。

不过如何,李璟反应强硬。加上李璟并没有隐瞒他请各方有名望之人前往燕京,商议立新帝之事,这更使得杨氏兄弟别他选择,只能提前和李璟翻脸。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想把事情弄的没有半分退路,因此才暗中纵容,甚至是策划了这次的两路十八镇进攻,但他们却又完全没有公开的表态。这样做。就是想先在军事上取得上风优势,然后迫使李璟返回到谈判桌上来。

对于秦军的军力,杨氏兄弟还是很忌惮的,他们现在想做的,只是想趁李璟的主力在关外之时,先逼迫李璟承认长安新朝廷,如此一来。今后就名正言明,同时又能赢得更多的准备时间。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有些奇怪。

说是声势浩大,也确实很大。十八个藩镇分成两大集群同时进攻秦藩,可在另一方面,这次的战事又打的有些不温不火。

南面集群,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