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跃马西凉 >

第104部分

跃马西凉-第104部分

小说: 跃马西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偏厅。
罗征坐了主位。等荀彧三人落座,亲兵奉上茶典出去后,才扭头问贾诩,“文和方才面有难色,可是有办法令董卓提前终结阳寿,却不好宣之于众?”
贾诩迟疑道:“在下确有一法,只是难入将军法眼。”
罗征刹时目露精光,道:“只要能弄死董卓老贼,本将军不惜任何手段,说!”
贾诩拱手道:“若欲董卓归天,无非三种手段,一者西凉众将反叛,祸起萧蔷;二者潜伏刺杀;三者施以毒计。前二法则行不通,剩下的就只有施以毒计了。”
罗征沉声道:“如何施以毒计?”
荀彧和成英也看向贾诩,想看看此人究竟有什么计谋能弄死董卓。
贾诩道:“无他,用毒耳!”
罗征蹙眉道:“董卓饮食皆由专人负责,层层都有心腹之人试毒。要是用毒也能毒死董卓的话,老贼也就活不到今天了,早就被王允那一干人给弄死了。”
荀彧、成英也缓缓点头,这是事实。
能身为一方豪雄的,又有哪个是简单人物。
若是这么容易下毒,天下诸侯不知道早被毒死多少遍了,岂能活到现在。
别的不说,单说罗征的饮食,都有专人负责,从购买食材、送到厨房、烹制饭食等层层工序都有人把关,饭做好之后,还有专人试毒,以免中招。
董卓身为无冕之王,这方面的防范措施只会更加严密。
贾诩胸有成竹道:“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下毒之难,实乃于毒本身耳。皆因天下之毒皆有异味,就算是再隐蔽的毒草,也有办法试出来,而且食毒之人最多不过一刻便会出现症状,故尔下毒难。然而,若运用得法,未必不能杀死董卓。”
罗征眼神一凝,道:“文和详细说说!”
荀彧、成英也竖起了耳朵,凝神细听。
贾诩抚须沉吟片刻,始道:“毒计只是小道耳,还需并以潜伏刺杀之计,方有可能一举袭杀董卓。在下已思得一计,或尚有不成熟之处,献于将军!”
罗征肃手道:“文和请说。”
贾诩道:“若在下所料不差,将军应该与王司徒等人有书信往来吧?”
罗征眼神就是一凝,虎目中精光爆射,死死地盯着贾诩。
荀彧、成英二人也是一惊,看向贾诩的眼神终于有了些变化。
贾诩面色淡然,丝毫不为所动。
罗征盯着他看了半晌,眸子里的精光这才隐去,略一沉吟,便直言道:“文和竟知晓本将军与王允等往来之事,果真观人入微。既如此,为何不向董卓告发?”
贾诩淡然道:“在下只不过一小吏耳。人微言轻,纵然告密。又如何取信于人?”
罗征哑然,半晌才道:“文和是如何得知王允等人欲害董卓的?”
贾诩道:“此乃将军亲口所言。怎得反倒问起在下了?”
罗征一怔,这才想起方才的确说过王允要弄死董卓的话,不由心头凛然,贾诩这厮反应实在敏锐无比,自己只是不小心说漏了句话,就让这些猜到了许多事情,心思之老辣果然非常人可比,当下道:“文和欲献之计,可与王允等人有关?”
贾诩点头道:“本来在下还没有多少把握。不过,若是有王允等人从中照应,再有数百死士策应,在下便有八成把握可成事。只是需得在下亲往洛阳安排,以策万全!”
罗征顿时眼神一凝,死死的盯着贾诩,半晌无语。
荀彧虽然心中略有猜测,却不好直接说出口来。
成英却忍不住冷笑道:“好一招金蝉脱壳,足下不是想要趁机逃走吧?”
贾诩看也不看成英。淡然道:“汝小人耳,安识君子之腹?”
“你……”
成英气了个脸色发青,就要反唇相讥。
罗征摆了摆手,让成英稍安勿躁。盯着贾诩看了半晌,才忽然道:“好,本将军就准你亲自前往洛阳安排。并让许褚带本将军的三百铁卫随行听命,以尽全功。”
“主公。不可!”
话音方落,成英已经猛的跳了起来。大声道:“此人归降未久,心思不明,岂可以此等大任相托。若其心怀歹意,泄此机密,岂不是要为主公招来灾祸。”
荀彧也道:“主公,成英先生所言不无道理。”
罗征摆了摆手,断然道:“文若、公英不必多说,本将军自有分寸。”
贾诩淡然道:“将军就不怕在下一去不回?”
罗征也直截了当地道:“本将军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况且本将军也看出来了,似文和此行等才智超人之辈,为了保全性命,能不惜手段者,岂会轻易将忠诚献于别人。本将军如果不拿出点胸襟气度,如何令文和归心,死心踏地的为本将军卖命。”
贾诩目露讶色,盯着罗征久久不语。
半晌,才长身而起,一揖倒地道:“将军即以心腹相托,在下必不负所望。”
罗征起身上前扶起贾诩,顿了下,又道:“文和不必口是心非,本将军就直说吧,如今你家小不日即到允吾,性命全在本将军手中,本将军也不怕你一去不回!”
贾诩彻底无言以对,这才是真正的无耻之辈。
自己虽然没节操了些,但这厮却更是无耻到了极限。
不过,这可不正对自己的胃口?
贾诩之所以不肯付出忠诚,是因为没有人值得让他死心踏地的卖命。
就算强势如董卓,也只不过是一时得势,终究欠缺枭雄心性,难成大业。
要想让自己死心踏地的卖命,至少也得有些枭雄潜质才行。
否则谁愿意跟着一个才略不足以成事的无能之辈东颠西晃,浪费光阴。
贾诩长揖道:“将军所命,在下不敢或时而忘,必定竭力为将军扫平障碍。此事宜早不宜晚,还请将军差谴随行之人,在下这便出发。”
罗征欣然道:“好,速叫许褚过来。”
“遵命。”
门外早有亲兵大声应命,飞奔去叫许褚。
不多时,许褚大步上堂,拱手道:“末将参见主公。”
罗征摆了摆手,肃然道:“仲康不必多礼,今有一件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可速召集本将军三百铁卫,护送贾诩先生前往洛阳,设计诛杀董卓。”
“这……”
许褚大吃一惊,道:“若某不在,谁来护卫主公安危?”
罗征冷然道:“本将军就在允吾,难道还有人能混进允吾刺杀本将军不成?”
“这,末将遵命。”
许褚怔了下,连忙疾声领命。(未完待续。。)


第187章 玉米终于发芽了

平狄将军府,偏厅。
荀彧、成英二人望着贾诩离开背影,默然不语。
罗征喟然道:“文若以为,贾诩此行能有几分成功的可能?”
荀彧摇头道:“这个在下可不好说,董卓出入皆有大量亲随护卫,光是近卫亲兵就不下三千人,岂是那么好杀的。不过洛阳局势复杂,不比其他诸侯领地,又有王允、黄琬等暗中谋划,只要选择的时机得当,未必便没有诛杀董卓的机会。”
罗征‘嗯’了声,道:“若非如此,本将军也不会让贾诩去洛阳了。只望贾诩不要让本将军失望。否则董卓不死,本将军就只有困守一隅了。”
成英忍不住道:“主公难道就不怕贾诩一去不回吗?”
罗征哂笑道:“公英过虑了,贾诩此人虽然为全性命而毫无节操,有辱斯文,但也只是乱世保全己身的一种处世手段而已,非是那生性凉薄、不顾亲眷之人。今其家小皆握在本将军手中,安敢一去不返。况且此人久在西凉军中,却一直不得重用,投靠董卓,出卖本将军能有什么好处。贾诩是个聪明人,断不会做傻事的,公英尽可大放宽心。”
成英默然不语,就不再说。
罗征又道:“抓紧时间摸清马腾和吕布的兵力布置,密切留意两地的兵力调动。等开春之后,无论董卓死与不死,我军都必须要尽快平定凉州了。眼下八百里羌原大乱,这是最好的机会,否则等马腾和吕布休养上几年缓过劲来。再想图之可就难了。”
成英拱手道:“主公放心,在下理会得。”
罗征道:“光摸清马腾和吕布的兵力布置还不行。还要多挑起马腾和吕布争端,文若不是定下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吗?本将军要先拿马腾开刀。吕布就可以利用一下,完全可以放低姿态结交,甚至援助吕布一些军粮也不是不可以,只要能挑起马腾和吕布争端,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行。最好能让马腾和吕布先打起来,本将军就可坐收渔利。”
成英拱手道:“在下遵命。”
荀彧接上道:“主公所言极是,吕布的确可以利用一下。不过吕布乃虎狼耳,援助其一些军粮也不是不可以,但绝对不宜过多。只要让其麾下两万并州大军不致饿死便可。否则若是吕布没了粮草之忧,再转过头来举兵攻打主公,反而坏事。”
罗征点头道:“不错,具体的细节,文若先与公英商定细节,再报于本将军。”
荀彧答应一声,又道:“若先拿马腾开刀,还可联络汉中太守张鲁出兵。”
罗征道:“文若所言甚合本将军之意,张鲁这个盟友不出点力怎么能行。不过指望张鲁派兵助战估计没戏。最多也就扯扯马腾后腿,牵扯马腾的部分兵力而已。”
荀彧道:“只要能牵扯住马腾部分兵力,我军的压力就会减轻一些。”
罗征道:“具体如何安排,文若去操办便是了。”
荀彧应下。又道:“欲下陇西、汉阳、武都三郡,光有骑兵可不行。我军多骑兵而少精锐步兵,连番恶战之后。眼下我军只有万余步卒,若遇到攻坚怕是力有未逮。高顺将军虽然颇能练兵。但短短数月之内,两万屯田兵怕也难抵大用。”
罗征揉着眉心道:“这个急不来。只能等平定凉州再慢慢练兵了。”
荀彧点点头,精兵不是一天练成的,的确急不来。
就在这时,有亲兵来报,府外有荀府家将有急事求见。
荀彧出去了下,很快就满面喜色的疾步奔了进来。
“主公,好消息!”
荀彧神色振奋,朗声道:“金米终于出芽了。”
“发芽了?”
罗征也是精神一振,奋然道:“好,太好了,快去看看。”
荀彧连忙侧身让路,罗征大步出了偏厅,连成英也跟了上去。
出了平狄将军府左转,紧挨着将军府左首第一座宅院,就是荀府。
罗征大步前行,早有亲兵上前敲开了荀府大门。
门房一看这阵势,连施礼也忙了,连忙闪到一边。
荀彧这时快步到了前面,引着罗征和成英来到西院的一间厢房。
屋子里燃起了好几个火盆,柴火烧的正旺。
屋子中间的一个大木盆里,几株翠绿的嫩芽破山而土,看着就喜人。
虽然只露出了个尖角,但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好,能发芽就好!”
罗征击节道:“原来果真是土质的问题。”
荀彧喜道:“不知主公这土来自何处,在下明日就组织民夫担土。”
“呃!”
罗征顿时噎了下,有些无言以对。
土是菜园子里的,到哪里去担土。
而且菜园子里只有百亩地,就算深挖百丈,也取不了多少土。
换土不是办法,看来还得想其他的办法。
罗征来回踱了几步,道:“这样,换土终究不是办法,让本将军再想想,最好能想个万全之计出来。就算组织上万民夫,又能担多少土。”
荀彧急道:“主公,眼下年关将至,就算金米种的晚,四月也得下地,最多只剩下三个来月的时间了,委实拖不得啊!金米能否大规模种植,事关重大,请主公三思。”
罗征摆摆手道:“再等上几天吧,让本将军好生想想再说!”
荀彧无奈,只得道:“主公可千万别拖的太久,以免误了春耕。”
罗征点头道:“放心吧,本将军心中有数。”
荀彧这才叫来家丁,再三嘱咐,务必要好生照料盆子里的玉米苗。
罗征回到府中后,当即在内院的花盆里种下了一把玉米种子,又从菜园子里取了两碗水出来,一碗水灌进了种下玉米籽的花盆,另一碗水里丢了一把玉米进去,泡了半天才种进了另外一个花盆,最后嘱咐围上来观看的妻妾们好生照料。
甘倩不解地道:“夫君,听说这金米产量奇高,亩产能有六百斤,不知是真是假?”
罗征道:“自然是真的,不过这一茬的金米收下来之后,一直无法作种。荀彧为此想遍了办法,今日终于能出苗了。不过为夫还要再试试,才能心中有数。”
甘倩笑道:“这金米产量如此之高,若百姓都能耕种,则天下再无饥荒矣!”
罗征道:“想要杜绝饥荒,哪有那么容易。就算能大规模种植,为夫也只能让治下的百姓耕种。这些事情你们妇人就不要操心了,照顾好腹中孩子便是。”
甘倩叹了口气,不禁为那些吃不饱肚子的百姓神伤。
然而这种事情,又岂是她一个妇人能解决的,只好答应一声。
旁边真保好奇的问道:“这金米你从哪弄来的,怎的以前从未听人说过?”
甘倩、任妍、吴贞也都好奇的望着罗征,想要听个明白。
需知天下之粮,皆不出五谷。
这金米却不在五谷之内,然而却是地地道道的粮食。
不但是粮食,而且产量还高的吓人。
若真能让天下百姓耕种,又怎会还有百姓饿死。
而第一个发现这金米之人,绝对当得起功在千秋这个评价。
罗征摆摆手,道:“这金米乃为夫无意中发现的,你们就不要多问了。”
众妇人不敢再问,只好又问起种植金米的细节,待出苗好方便照料。
腊月二十二这天,阴云散尽,天气终于放晴了。
荀彧忙的脚不沾地,亲自到周边查看了一趟农田和河道的情况,若有淤积严重的河道则立刻组织民夫清理河床,修缮水渠,甚至还跑了一趟令居,查看水库修建情况。
岁除一过,天气就会迅速转暖。
今年的惊蛰比较早,到了二月,小麦就要种下去了。
一年之季在于春,农耕乃国之大计,半点都马虎不得。这个时候,天下各地官府的要务都要围绕春种展开,秋上能否大获丰收,春种是关键。
罗征则忙着整编军队,除保留三千旧部外,其余羌胡骑兵全部重新整编。
同时召集一众将领,亲自给手下的所有武将上了一堂现代化的军事课程。
这个年代的军事战争理论太过简单,远不及后世那般精细入微。
就比如两军交锋,一旦己方大将被斩,则会被士气造成致命的打击。
对于一支职业战征的军队来说,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统兵将领固然军队的核心,但并不是一支军队的全部。
要知道,一场战争的胜利,是靠所有的士兵拼命流血换来的,而不是统兵大将一个人的功劳。在完善的战争体系里,就算统兵大将战死,军队也不应该崩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