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235部分

黄巾张狂-第235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不躲。
    出身凉州,身为天下知名“万人敌”,董卓又岂是寻常剑客可以敌对的存在?
    剑手的剑出得快,董卓的出手,却比他还要快上一点儿。
    董卓面对扑面而来的刺客,不闪不避,反而大喝一声,迎上前去。他那握住剑柄的手猛然一拉,便从显得极为宽大的剑鞘中,抽出了一柄寒光四溢的宝刀。
    宝刀?
    不错。
    董卓从来就不习惯用剑。从军的人,最习惯使用的短兵器,自然是刀。而这柄刀显然不是一般的刀,在刀柄上,用古代的篆文,写上了两个字:
    七星。
    原来,这柄宝刀,便是当年张角所铸造的“七星宝刀”之一,本是张角大弟子马义元的佩刀。自从中平元年【184年】由汉灵帝赏赐给董卓以后,董卓便习惯了这把刀对“战炁”的加持效果。
    七星宝刀一出鞘,便拉出一条绚烂无比的“战炁”彩练。剑手若是不避开,下场只会有一个,那就是:
    一刀两断!
    不过,剑手偏偏就是不肯避开。所以,董卓一刀斩出,恢弘的“战炁”。便将剑手从头到脚劈成了两片。而剑手拼着一死,只做了一件事。
    刺中董卓!
    董卓的朝服内,其实便是重甲。这年头,相国可不好当。就连朝中的比二千石一级官员,有时候都会化身刺客。自从“越骑校尉”伍孚行刺之事以后,董卓每次上朝。官袍内都会披上坚固的铁甲。
    作为“尚方”中的大匠专门为相国打造的精致铁甲,盔甲的防御性能无疑值得信任。刺客的长剑大力的刺在重甲上,居然并没能刺穿?
    但是,董卓却重重的闷哼了一声。
    这件精致铁甲,还是尚书令兼司徒王允亲自下令,让“尚方”打造的。既然剑手是王允一手安排的,又岂会不知道董卓身上甲胄的坚固度?
    既然知道董卓所穿铠甲的坚固程度,那名剑手还敢不管不顾的刺上去,其中当然会有些名堂。却原来。那名剑手的“战炁”十分古怪,居然能够透甲而出,直入董卓的心腹!
    这等专门用于破甲的“战炁”,居然可以无视盔甲的防御,直接作用于人体上!
    可惜的是,剑手的“战炁”只有一次机会击中董卓,便惨死于董卓宝刀之下。若是董卓被对方连续击中两次,在那种古怪的“战炁”作用下。怕是不死也要重伤。
    一刀斩杀了剑士以后,不等董卓有喘息之机。下一名死士已然扑了上来。
    这名死士,身形瘦小,有些尖嘴猴腮的感觉。但是,光看其他几名死士拼了性命将董卓的亲卫隔开,为其创造机会,便可以知道。这个瘦子一定不简单!
    瘦子手上握着的是一把刀,一把看起来可以轻松剔骨削肉的快刀。不过,董卓以自己征战沙场数十年的经验判断,此人擅长的兵器,绝对不是刀。
    拿着一把并不擅长的兵器。前来干如此危险的事情。董卓确定对方并非在儿戏。因此,此人必定有着极为特别的杀招。
    与其他刺杀者的大呼酣战不同,瘦子自从出现以后,便没有叫出过一句话。但是,他眼神中的刻骨仇视,说明这也是一个不惜性命的死士。
    瘦子是阳城人。去年,董卓亲自统兵与孙坚大战于阳城一带。凉州骑兵到来时,正好遇上阳城乡间的集市大社。此时,凉州军居然如同对待敌人一样,将本来应该由他们保护的大汉子民数千人尽皆杀害,并虏获年轻女子数百,充作奴婢,以赏赐军中有功将士。
    瘦子一家十六口,尽没于此!
    因此,瘦子一有机会对上董卓,便如同疯了一般,一个劲的向董卓身上冲去!
    董卓自然知道,此人只怕比第一名刺客还要危险。但是,被第一名刺客的“战炁”击中以后,他的身体一时间难以动弹,无法暂避其峰。于是,无奈的董卓只好选择下策来应对,那就是:
    杀了他!
    又是一道恢弘的“战炁”附着在七星宝刀上,将冲到董卓面前半步之距的瘦子,一刀斩个正着。面对绚烂斩来的七星宝刀,瘦子只是象征性的举刀架了架。他的全副精气神,却都只在一张嘴上。
    董卓一刀斩出,瘦子就拦腰变成了两段。不过,在变成两段的同时,瘦子还是做了一件事。他冲着四尺开外的董卓,朝董卓脸上狠狠的啐了一口!充满无穷恨意的一口!
    这一口,让董卓大吃一惊。倒不是因为董卓怕沾上对方的口水,他在战场上呆了几十年,别说口水了,就连马尿都喝过。口水固然恶心,但真要有必要,董卓也能做到唾面自干。
    真正让董卓大惊失色的,乃是对方啐出的那一口口水中,居然藏着一支飞针!
    原来,这才是瘦子的真正杀手锏!(未完待续。。)
    ps:  这里稍稍为吕布洗刷一下名声。在笔者的眼里,吕布就是一个武力逆天的普通人。普通人有的缺点,他都有。但是,大奸大恶之事,他也是做不出来的。
    貂蝉此女,历史并无记载。而笔者对女性角色刻画能力不足,因此会尽量淡化女性角色的戏份。三国嘛,看的就是一个“武”字和一个“谋”字。尽量展示一下三国人物的武力和智谋,才是笔者写书的初衷之一。



第76节 王允揽大权
    在激烈的战斗中,一个老练的战士,是绝不会分心去注意敌人口中说些什么的。如此出其不意,外加双方间距不足四尺,从瘦子口中啐出的飞针,在董卓做出有效反应之前,便准确的命中了董卓的右眼!
    瞎掉一只眼睛,算不得是致命伤。历史上夏侯惇丢了一只眼睛以后,不是好好的又活了二三十年吗?
    然而,那瘦子练习这一手口喷飞针的绝技,可是练到了足以用飞针在五尺的距离上刺破一寸厚的木板的程度。飞针中蕴藏的力道是如此之大,在刺破董卓右眼眼球以后,更是直贯入脑,当即将他的脑浆搅成碎泥!
    这一击,便一举击杀了曾经的“万人敌”,大汉朝廷当今的主宰,相国董卓!
    面上带着一丝惊讶,董卓庞大的身躯,轰然倒下。
    初平三年【192年】十一月初八,相国董卓被杀于长安皇宫门外!
    董卓的死。让战斗中的双方都震惊的停手。而短暂的停手之后,便是一轮新的厮杀。只不过,双方追和逃的关系反了一下。
    董卓的亲卫们彻底愤怒了!
    无论是按照大汉的军法,还是按照凉州军的传统,主将遇刺,他的亲卫们都是要背着保护不力的罪名处死的。而且,董卓是所有凉州军的领袖。没有了这位深孚众望的领袖,凉州军系统说不定就会因此而土崩瓦解。而这一切,都是眼前那几个该死的刺客造成的!
    “报仇!”
    亲卫们的心中,此刻只有这样一个念头。为此,他们已经决定要豁出性命了!
    只是一眨眼间,便有四名死士被董卓亲卫们以命换命,当场被杀!
    董卓亲卫的疯狂。立刻将剩下的刺客们,以及被他们巧妙利用的吕布,给吓住了。
    任务既然已经达成,刺客们已经不必再拼命了。相反,他们作为刺杀董卓得手的功臣,日后必然能够有一个不错的前途。于是。李肃便开始带着残余的两名死士拼命的逃,而忠心于董卓的侍卫们,出于无比悲愤的心情,亡命的追……
    与李肃一齐逃窜的,还有吕布。不管吕布心里觉得如何冤枉,在董卓的死忠面前,他就是这次刺杀的发起者。这种被人冤枉的感觉,让吕布在逃亡的过程中,都很想一戟刺死前方的李肃。
    好在董卓一死。凉州军立刻变得群龙无首。他们自发对吕布等人的追杀,也不可能维持太久。拐过两道小巷,后方的追兵终于不见了。形象大失水准的吕布,喘着粗气,两眼恶狠狠的瞪着李肃,似乎一言不发,便要出手。
    反观李肃,虽然全身都是在地上打滚时。染上的灰尘和血污,却显得精神焕发。兴高采烈。他对吕布脸上显露出来的丝丝杀意毫不在乎,反而大声的笑着对吕布示好:
    “恭喜奉先,成功诛杀董贼,为天下立下大功!”
    听到李肃这么说,吕布恨不得一口水吞了李肃:
    “你……你竟然污蔑吾杀害相国!”
    “奉先,你还没有明白过来吗?”
    李肃笑了笑。突然厉声斥责道:
    “董卓祸国殃民,荼毒天下,王司徒与皇甫将军不忍心天下黎民受苦,这才决定联手诛杀董贼!如今董贼成功伏诛,奉先你明明立下大功。却偏偏一口一个相国,难道连首诛之功都不想要了吗?”
    听到自家立下大功,吕布的情绪这才稍稍平定下来。他想了想自己目前的处境,脸上变幻不定,好一会儿才长叹一声,说道:
    “以后,天下人还不知道,会如何评价吾……”
    听到吕布的感慨,李肃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别看李肃之前脸上镇静,其实心里却生怕吕布一个不对,刺死自己。别的不说,能够从近百名至少“十人杀”级别的强悍军士团团围困中,突围而出的人,杀死李肃可谓是易如反掌。
    而且,若是没有吕布在一旁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李肃一行人的确根本无法得手。所以,心中固然不舍,李肃还是果断的将诛杀董卓的首功让给了吕布,以免吕布找自己的麻烦。
    ——这等战神级别的人物,果断惹不起啊!
    “奉先此次立下大功,想来必然会得到王司徒的重用。到那时候,奉先可不要忘记提携额啊!”
    李肃这句话,说的有些违心。不过,他自己事自己知。剑客出身,不懂军阵,便是李肃的最大弱点。在朝廷里当一个空头的中郎将也就罢了,真要让李肃去带兵,那还真是难为他。
    董卓一除,王司徒要想控制兵权,必然需要一位在军中素有威望的将领出面。若是不拉拢盖世猛将吕布,只怕王司徒的并州一系,根本无法有效的得到兵权。到时候,若是兵权尽在皇甫将军的凉州一系手中,则谁能保证皇甫将军不是下一个董卓?
    皇甫将军对大汉的坚贞忠义固然可靠,但兵权这种东西,还是掌握在自家手中比较好一些。
    这便是大汉文臣之首,司徒王允心中的看法。就在刺杀董卓以前,他便考虑到成功之后的权柄争夺问题。吕布是个并州人,按照大汉的乡党观念,王允在情况允许的时候,还是想要重用一下这个并州的同乡。要不然,兵权若是尽入皇甫嵩之手,王允心中的抱负依然难以实现。
    作为幕后的指使者,在董卓被杀死的第一时间,等候在朝堂上的王允,便已经从安排好的暗线那里,得知了准确的消息。董卓一死,长安城内的凉州军可谓是群龙无首,正是拨乱反正,恢复朝廷权柄的最佳时机。于是,他果断行动起来,不经天子过目,便公开下诏给御史中丞皇甫嵩,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命令他即刻收取长安城内的兵权,稳定朝廷。
    皇甫嵩之前虽然被董卓免去了军权,可是以他在汉军中的威信,哪怕只是穿着朝服往军营门口一站,营中的将士便小心翼翼的打开营门,集体拜倒在皇甫嵩的面前,表示愿意效命。而那些董卓的死党,居然连举兵抗衡皇甫嵩的胆量都没有,只敢悄悄带着手下心腹凉州军逃离军营。
    若非皇甫嵩表示愿意出头善后,即使王允是李肃的恩主,李肃也不会愿意去干那种十死无生的勾当。因此,这次诛杀董卓事件想要成功,可以没有王允出面主持,但绝不能没有皇甫嵩的同意!
    当皇甫嵩花了一天的时间,骑着快马在长安城内兜了一圈以后,城中的两万大军,包括凉州军一万人,足足有一万八千人向朝廷表示顺从。而那些董卓的嫡系凉州军,也完全没有与皇甫嵩敌对的念头,纷纷在皇甫嵩出现以后,便快马加鞭、惶恐无比的逃出了长安城。
    对于那些逃亡者,皇甫嵩忙于整顿长安守军,也顾念大家都是凉州人,并没有派出部下前往追击。因此,这些董卓心腹们纷纷顺利的逃出长安城,间接的也让长安城免去了一场兵祸。
    长安城,就这样因为一个人的威望而安定下来,甚至没有人们料想中的乱兵乘火打劫。这个事实,让王允大感吃惊的同时,也让王允对皇甫嵩的威势极为忌惮。
    ——决不能让皇甫嵩成为这次“刺董”的最大受益者!
    王允是这样想的。
    于是,他不顾同僚们的反对,下令将得知董卓之死,而在朝堂上当众表示悲痛的大儒蔡邕,以“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为由,下狱处死。
    这个决定,让王允的同僚们感到大为震怖。在诛杀董卓过程中出力不少的尚书仆射士孙瑞,当即愤怒的拒绝了王允给他的事后封赏,以此表示对王允此举的不满。而王允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决定。蔡邕在狱中得知生还无望,便自杀身亡。
    果断处置蔡邕一事,让王允在朝中初步竖立起了无人敢于挑衅的权威。大家虽然多有心不服的,但是一时间,却也没有哪个大臣胆敢试探王允的心思。
    至于皇甫嵩,王允不等他将手中的兵权整备好,立刻让皇甫嵩率领一万大军西出长安城,以避免皇甫嵩尽收长安军心。而王允为此所使用的理由,也是无可辩驳的。除了皇甫嵩这位当朝第一名将,环顾如今的长安城里,还真的没有哪个将领有能力,可以带着一群董卓曾经的手下,直捣郿坞,将董卓一家尽数斩杀。
    皇甫嵩一离开长安,王允便以吕布是诛杀董卓的首功者为由,任命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以便用吕布这个可以被王允控制的打手,来分薄皇甫嵩的兵权。
    假节,可是天子极为信重的大将,或者远在边地的大将,才能拥有的授权。有了这个授权,吕布几乎可以在长安城里横着走。他手下的士卒,甚至是屯长、司马一级的中级军官,吕布都可以随便编一个理由,就能将之当场斩杀。
    这次高升,让吕布这个来自凉州的土豹子,一跃成为了大汉朝廷里地位仅次于皇甫嵩的武将,使得吕布的脸上,成天都笑开了花。
    当然,王允提拔吕布,不是让他来分自己的权柄的,而是让吕布借着皇甫嵩外出的当儿,赶紧收拢长安城内的兵权。吕布虽然也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