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太平春 >

第58部分

太平春-第58部分

小说: 太平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先帝弘治在位的时候就加以变革,落实成了收税的一个法令,但千不该万不该又多嘴了一句。
  “如奉旨特免抽分者,不为例。”的话。
  这话一出,那就别想收到朝廷口袋里,明白的人都明白,是以弘治年间市舶司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抽税行为。
  所以这封奏疏送上去,以他对正德帝和刘瑾的了解,只要这个提案从内阁通过,那就基本没多大问题。
  杨廷和公必然晓得这个提案有什么好处,定然竭尽全力去推动,其实徐秀还是想差了,不需要杨廷和出马,这个东西就极其的有意义,历史上也的确是正德初年就通过了的,谁都知道能为朝廷增加收入,坐在家里收钱的好事情,谁都乐意。
  写罢奏疏,徐秀微微一笑,暗道:只要这个通过,对大明来说就是个极有意义的事,国朝一百多年后终于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真正的税收,也标志着朝贡贸易的实质性变化,这样也就会慢慢的导致朝贡贸易的衰落……呵。
  想到出神不由嘲笑自身一句,道:“徐秀啊,你现在胆子好像大了许多?看来是个好兆头。”
  顺势趴在桌上,假寐。
  不觉一个时辰过去,天还未亮,徐秀匆匆洗漱一下,便先王琑一步往金陵城赶去。
  骑着老迈的县衙配马,不管如何,也是比两条腿快的。
  眼睛有些酸涩,徐秀知道现在就是抢时间的时候,睡觉,以后还有的是时间。
  没有什么比城门一开,自己就进城来的更快,更让有心人反应不及。
  他心中明白,自己不是地道的大明人,或许先前的所作所为让自己往大明人这个路上在走。但是,来自于后世的经验才是他最为宝贵的立身财富。
  思绪蔓延,惊涛骇浪的大海似乎从眼前划过,就在十几年前,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却错把美洲当印度,最后倒也殊途同归,结果就是新大陆呈现在了欧罗巴人的眼前,十年前,一个叫达伽马的葡萄牙人绕过了好望岛抵达东方,开辟了东方航路,从此阿拉伯中间商的好日子,也就差不多到头。
  当他的船队回到了葡萄牙,满载香料丝绸的物品给他带来六十倍利润的现实,大大刺激了西方人殖民的贪欲,出海的动力,更大规模的殖民运动在西方世界掀起了风暴,轰轰烈烈的大海航时代就此拉开帷幕,先是印度果阿,以此为基地继续往南洋扩张,接着,又攻占了被称为香料岛的摩陆加岛。
  如果徐秀所记无错,在不远的将来,马六甲,现在的满剌加也将被葡萄牙人收入囊中。
  当马六甲一到手,东西洋的香料贸易,就成了他们的垄断产品。整个印度洋,南洋,也就成了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这一切,不过是未来两三年的事情。
  虽然离葡萄牙总督登上广东屯门岛还有几年的时间,可若徐秀真想为这个时代作出自己的努力,那么,现在开始谋划,就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未来的几百年,是海洋的时代,谁拥有最大的海洋利益,谁就能成为世界的一极,想要改变大明,就要让大明拥有庞大的海外利益,如此,才有可能让中国避免1840年的痛,从那时候起的百年屈辱史,才能让他再也不出现。
  我们引领世界千年,最终因为封闭走向了深渊。
  天幸,现在还来得及。
  徐秀一路狂奔,虽然速度并不一定快,但他的脑子转的十分的快,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当邹望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压力,但这一次,他没有如同刘家案那样感觉到一丝的绝望,危险同样也伴随着机会,这也是前次徐秀认为可能会存在机会的想法。
  如今几个关键点串联起来,一个大胆却又十分有可能的谋划,就在脑海中深深的告诉他,要去干。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徐秀根本想不出来自己有什么可能让大明赶上世界的潮流,七品县官,能有多大的做事余地?
  现在一切都不同,昨天就送出去给陆深的信中,十分明确的写出了大海,能给我,能给你,能给陆家,能给大明带来怎样的利益,谁都可以放弃大海,唯独我们这个民族不行。远在上古,我们就造出了舟这个字,殷商时代的先民,就已经会出近海捕鱼,闽粤东南,自古就有出海的传统。
  当全世界都在蒙古铁蹄下瑟瑟发抖的时候,依靠海外贸易,使得大宋偏居东南,依然有能力抵抗蒙古数十年,全世界独树一帜,虽说最终被打败,但也已经是回天乏力,硬吊几十年命了。
  这显而易见的好处,姑且不去谈,就谈将来。
  形如妖魔的泰西国人已经到达了我们的家门口,身为大海商的陆家,难道不知道这代表了什么吗?代表着等他们进一步来到南洋,等他们控制住满剌加,我们的大船将去不了古里、琐里(印度),去不了锡兰(斯里兰卡),去不了大食人的天方(麦加),所有的物品都只能卖给泰西人,而大食,泰西,天竺物品,也均需借由他们的手,才能购得。
  不可忍。
  数不清的海外商人混在朝贡团队里进行零关税的贸易,赚取着我们丰厚的钱财,而我们能无动无衷吗?
  陆兄,秀弟明日便会送上一封奏疏,请开市舶司抽分,这乃大势所趋。
  虽信中已经讲明,但他还要再去找一次陆深,松江棉布只是一个开端,更后面的海洋利益,才是徐秀认为自己能够说服陆家的关键所在,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大海能够带来多大的利益,而这个时代懂得这个道理的,可能只有这些有大船在海上漂的海商了。
  激发起陆家对于海洋的野心,才是徐秀这个谋划的最关键点,至于陆家会不会认为自己就能够干,从而把他踢开,他一点都不担心。出海贸易,你得有物资,光靠你自己卖棉布,采购些丝绸瓷器,又能做多大。
  商会也就顺势能够利用起来,稳住江宁市场是第一步,进行统筹,批量采购,再加上金陵王家,整个串联清晰明了,互不可缺,海洋利益十分庞大,使得徐秀说出许三世富贵,有了底气。
  几十里路,老马踉踉跄跄的跑来,夜路也走的徐秀很是狼狈。
  天已经微亮,城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均是讨生活的汉子,翻身下马,混入了人群。
  只待开门。
  ……
  陆深一夜未眠,只因来自秀弟的这一封书信让他眉头紧皱。
  虽说知道一些江宁目前的情况,但他想不到原来事情已经恶劣到这个地步。至于信中的这个谋划,也不由暗暗称奇。
  身为松江府陆家的人,自然知道海上贸易能有多大的利益,但这个东西,只能摆在暗地里交流,谁都不能放到明面上来谈。旁人也就不可能有多大的了解,不是一个圈子的,就不会晓得这个圈子的情况,可徐秀一个匠户人家出身的读书人,也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让他十分佩服。
  佩服归佩服,称奇归称奇,但这个东西所谋甚大,由不得他不谨慎,与心里所想,他倒也赞同,陆家子弟从小就被培养成通宵海外情况的人,大海上波谲诡异,能够有个稳定陆上出货的地方,恐怕家里人不会拒绝,而之后的重头戏,却让他也有点拿不定主意。
  甚至还出现了江宁商会,峻嶒所思为何?真想面对面交谈一番。
  好巧不巧,门外有下人低声禀报:“陆大人,江宁县来访。”
  陆深定了一定,此时所来,必有大事。
  连忙道:“引进来,切莫惊扰旁人。”
  由于住在公家公馆,不是他一个人住,故有此说。
  不多久,两个一脸憔悴,却一样兴奋的人相见,徐秀勾了勾嘴角,他就知道陆兄定然无眠,自己这个东西杀伤力十分的大。
  两人寒暄一下,徐秀开门见山道:“陆兄,小弟此次前来,就是想听一下陆兄的意见。”或是许久没进水,声音有些嘶哑。
  陆深给他倒了杯茶道:“信昨天收到过后,便誊抄一份送回上海老家,我也打算等天明赶回家,极力说服父亲。”
  此言一出,徐秀心头一块石头落地,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弟所谋为的是将来,眼下只需陆家提供布匹稳住江宁大局即可,届时,等弟在江宁将商会经营得当,待等时机成熟,便可秋风扫落叶,为陆家,为江宁商会,甚是金陵王家,带来意料不到的财富,而这一切,三者缺一不可。”
  徐秀明白,这三者,每个人都有需要对方的地方,江宁商会需要陆家的资源,陆家需要将来江宁商会的陆上资源,以及自己海外贸易的风险共同承担着,在此之前,他可没有什么陆上商贾的盟友,有的都是士人关系,而海商,总归无法摆在明面,这样暗地里达成共识,与陆家,与自己,与江宁商会,都是一个好处。
  而金陵王家,需要江宁王家的和好如初,如果他们有兴趣,则共同加入,则又多一个助力,如果没有,则解决粮价危机,也是让徐秀十分满意的结果。
  如此每一方对另一方都有需求,这生意,也就做的下去了。
  同理,没需求,谁会理你。
  陆深好奇道:“如果只是碰上江宁布价不稳,兄自己便能做主,你也应该知晓,缘何所谋甚大?”
  徐秀用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心道:“愚弟有野心。”
  就这么看着他,徐秀的眼神一点都不避让,带有血丝的眼睛布满真诚,对于文翰社的众人,特别是自己的男神大人陆深,他不准备有所保留,更何况,陆深既然决定回家亲自说服家里人,这对他来讲,双方已经是一个坑道里的战友了,共同体。
  对于徐秀的这句话,陆深想起了当年在县学中一番论功名,不由笑了,点点他的头道:“不要被野心冲昏了头脑,凡事三思。怎得我和老魏一来金陵,你胆子大了那么多?”
  徐秀笑道:“你们是我的底气啊。话说回来还是老严聪明,躲老家养望,到时候他这种大才,总归会启用的,而又可避免京师错综复杂的局势。”
  两人的谈话从谋划转变会文翰社的叙旧,十分的自然,只因该谈的均以完成,有了陆深的答复,徐秀就可以安心的回去江宁,的确,他会天未亮就出城,就是为了的一个准确的答复,就算过程十分的短,也是值得。
  他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干,剩下的,就等着陆深同王琑的好消息。
  用过早茶,徐秀心情放松的回转江宁。
  ……
  事情的发展似乎如邹望预料的一样,江宁县内渐渐有了一些异样的声音。
  你徐秀纵有天大的名声,面对快速上涨的粮食,稳居不下的价格,你能有什么办法?老百姓最是实在,有饭吃,有衣服穿,什么都好说,如今干一整天活得来的铜钱还不够买几个馒头充饥,怎还会满意。
  而你徐秀开仓放粮,人为干预,可以吗?想的太多,不说可不可行,就是可行,事后也别想有什么好果子吃,决定权在上风,而不在于你,那么内里乾坤,可做文章之事就多了,你的乌纱帽保不保得住,也全看小爷的意思。
  邹望道:“无所谓,让他去。还送他们一场富贵,他如今还有什么可以依仗?刘家的案子我也多少了解了一番,若不是许进和韩邦文,他哪里还能在江宁县的位置上坐到今天?”
  昨夜发生的事情,早就传进了他的耳朵,闻言听过算过,不需有多大的担心。
  身边人道:“江宁县素有机变的名声,要不再去调查清楚吧?”
  邹望迟疑了一下道:“无妨,坐在那个位子上,就别想有什么事是能够瞒住别人的,我们不必特意去调查,看接下来的发展就是。”
  并不是邹望轻敌,实在是衙门里要瞒事,实在太难,故有此说。
  随即笑道:“如今他还能有些什么办法呢?”
  身边人赔笑道:“恐怕无有回天之力。”
  “看吧,看他能撑到什么时候。”

☆、第83章 弹棉花交易区

  太阳还是红红的,江宁县就在眼前,县衙的老马已经不堪重负,徐秀只好牵着牠行走。这次,他没有从北门进城,而是绕道南门,这里,便是他下一步需要谋划的地方。或许没有多大的执政经验,但经验都是累积的,见识是他的财富。
  当江宁商会在昨夜宣告诞生的时候,他的目光虽然已经看到大海,但眼下的任务,却不可能去忽视。看一步走一步是凡人,看三步走一步才是有智慧的人。至于看了六七*步再走,那是下围棋。
  有人在南门等着他,徐秀一进门便看见了他的身影,无他。衣着光鲜,面如傅粉的男子,的确是耀眼。蒋山卿就在那里。
  只见他吃惊的道:“大人是被打劫了?”
  只因这一头乱发浮起,模样有些邋遢,徐秀摆手道:“找个地方聊聊。”
  由于西门的强势,东门的富贵,南门,就显得有些落寞,这里没有多少铺子,没有多少宅落,只有稀稀松松的小小集市,这里或许不是那些有身份人喜欢逛的地方,但这里是老百姓们最实际的购物地点。
  江宁县外的各个村的民夫进城,少有不是到这里摆摊采购的,说通透点,东门是大户聚集地,西门是城里人逛街地,这南门,就是下里巴人的地方,多为以物易物的地方,才好避开那些烦人的税。
  自从徐秀入主江宁,此地就被他严格的管理了起来,再也没有乱收费的衙役,再也没有脏的令人作呕的环境,虽然环境由于实际情况改善不多,却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固然案子断的公是一部分,若没有对南城的管理,又怎会让老百姓真正信服。
  俩人找了个茶摊,徐秀见他也没多少嫌弃的样子,暗自点头,这才是搞工程的人的样子,虽然与样貌不搭。
  徐秀道:“这里,将来是即西门之后,又一个繁华的地方。”
  蒋山卿打量了一下道:“大人想要怎么改建?”
  “这需要你来操作,本县又不懂得营造之法。”徐秀理所当然的道:“谓之特区。但实际的方案,还需要同商会众人商议,最起码没了这个集市,老百姓上哪里去赶集,是个问题,所以,在没有确定之前,你也可以一起动动脑筋想想,别让我们给你出主意然后去干,这样不行。”
  蒋山卿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