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回忆父亲聂荣臻 >

第26部分

回忆父亲聂荣臻-第26部分

小说: 回忆父亲聂荣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一辈的科学家对父亲充满深厚的感情,他的去世令很多大科学家双泪长流。钱三强,这位中国原子能事业的首席科学家,一连几天都是伤痛不已。5月29日,首都科技界要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缅怀父亲的座谈会,钱三强为了写发言稿,头一天夜里两点,他还没有休息,父亲的离世,一定是勾起了他对往事连绵不尽的回忆。当年,钱三强一度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思想苦闷,他向父亲反映,“希望离开二机部回科学院工作”。父亲听后耐心地对他说:“要服从大局,等到原子弹试验成功后再谈工作问题。”与此同时,父亲亲自向有关方面交待,要发挥钱三强的作用。 
  那天发言时,钱三强回首往事,心情激动,讲着讲着便哽咽了。会场上所有的人,都受到感染,老科学家们眼里都含着泪花。钱三强是个容易动感情的人,开完座谈会的当天晚上,就因为心肌梗塞三度发作,住进北京医院抢救。此后不到一个月,这位被誉为中国“核弹之父”的大科学家因心力衰竭逝世。我得知此事后,心潮难平,深深地为之惋惜,深深地为之感动。 
  父亲逝世,在爱国华人科学家中也引起很大震动。父亲逝世时,恰在北京访问的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闻讯专程到家中吊唁,写下了“千古英雄,万代宗师”的挽联,以寄托他的诚挚哀思。 
  座谈会上,当年那些跟着父亲打天下的老兵,很多人哭红了眼睛。杨成武的夫人赵志珍说:“成武他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哭了好几次。他们是在几十年的生死战斗中建立的深厚感情啊!” 
  邓小平叔叔的女儿毛毛在她那篇《聂荣臻伯伯永远活在我们心间》的文章中,充满深情地写道—— 
  聂伯伯虽然身患重病,但始终为党为国,操劳思虑不已。父亲退休后,已不大外出,但时不时地还是去聂伯伯家走动一下,探望一下,凡有要事都去通报一下。 
  每当他们坐在一起,父亲总是亲热地高喊“老兄”;每当他们坐在一起,话长话短,总是离不开党、国家、人民和军队;每当他们坐在一起,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好像一下子都会浓缩变醇;每当他们坐在一起,那些历史巨变和艰苦岁月,都好像顿失其色,而化为可以弹指一挥的刹那瞬间。 
  …… 
  聂伯伯身患疾病已非一朝一夕,他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战胜疾病,完全是靠了他那惊人的毅力,完全是靠了他那革命者所特有的坚强意志。他那早年即远涉重洋寻求真理的壮志,他那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英姿,他那不惧艰难夺取科技制高点的勇气,他那抗拒疾患乐观坚毅的革命斗志,他那近一个世纪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光辉业绩和革命生涯,哪一样不令人钦佩折服,哪一样不足以令后世后人永远感念学习!   
  魂归大漠戈壁(2)   
  在二十世纪的史册里,你能找出多少人,具有这样的风采和光辉!只有在中国,只有在中国这片广袤丰润的沃土之上,才能孕育出聂伯伯和他的战友们这样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 
  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部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篇章;而由他们这一代人所共同谱写的,则是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革命史诗。 
  父亲和聂伯伯,72年的革命战友,72年的亲如兄弟的浓厚友情,此种豪情,此种风采,任你抚古述今,知晓中外,又能找到几人可以与之相比! 
  聂伯伯这样突然地去了,他的老战友们悲失良友,他的后辈们也痛失尊长! 
  站在聂伯伯那身着元帅服、威武庄严的遗像前,我们深深地鞠躬,以表哀悼之意。 
  泪水,冲不掉心中的悲伤;时光,磨不去心底铭记的丰碑。 
  聂伯伯,你永远活在我们心间! 
  父亲的遗体火化后,部分骨灰撒埋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棵苍翠的桧柏树下。父亲平生喜爱松柏,喜其不畏严寒,不惧风雨,傲然屹立的英雄般的气质。柏树旁立着一块汉白玉的标石,上面镌刻着他80岁自题的两句话:“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成”。 
  1995年2月23日,母亲张瑞华也离开了我们。母亲的骨灰也安葬在这棵桧柏下。两位老人永远在一起,让骨灰回归大地,滋养青松翠柏,是爸爸妈妈最后的心愿和奉献。 
  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父亲的部分骨灰安放到西北戈壁滩上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就是东风基地。对这个基地的创建,父亲付出了大量心血,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盛年时,曾数次来这里指挥导弹发射。“文革”时期,父亲由衷感叹:“这里真安静!”认为这是个休息的好地方。他喜欢这个地方。他的后半生,一直关注着这里,我记得基地的同志来北京,有时给他带来自己生产的茄子、土豆等蔬菜让他看,他非常高兴,说,戈壁滩上能够生产蔬菜了,戈壁滩变成了绿洲,就能够留住人了。他坐上轮椅以后,每当听说基地有什么事情,比如遭到了自然灾害等,他都马上吩咐秘书打电话询问,确认没大碍之后,他才放心。我们从点滴小事上,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父亲对东风基地的感情。所以,在和母亲商量过后,决定把父亲的部分骨灰安放到基地的烈士陵园。 
  对于当代中国而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中国人在这里实现了飞天梦,它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的沉寂与辉煌,它是一片值得中国人永远自豪和骄傲的科技圣地。 
  5月28日中午,在一曲悲壮的哀乐声中,一架担负特殊使命的专机徐徐降落在茫茫戈壁深处某空军基地。年迈的母亲不能前来,她含着热泪到西郊机场为我们送行。 
  舱门打开,我和丈夫丁衡高,女儿聂菲,以及有关领导及科技人员代表,伴随哀乐,护送父亲的骨灰走下飞机。等进入基地场区,天空突然飘起淅淅沥沥的雨点,这让人们感到惊奇。这里原本干旱少雨,平时难得下雨,难道是上天也受到感动,在流泪吗? 
  机场离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还有近两个小时的火车路程。当缀着黑纱的灵车从机场缓缓驶向火车站时,肃立在公路两旁的空军基地的官兵,行庄严的注目礼。火车静候在铁路转运站上,这辆不知牵引过多少次火箭、卫星,载乘过多少执行发射任务的科技人员的火车,在父亲的骨灰到来之际,鸣笛志哀,悠长的汽笛声在大漠上空久久回荡…… 
  在场区,雨丝绵绵,茫茫戈壁大漠弥漫着一片无尽的忧伤和悲痛。到达基地后,应广大官兵的要求,在基地礼堂举行吊唁活动。额济纳旗蒙族百姓按照民族风俗习惯,向父亲献上全羊、哈达和白酒,以表达最崇敬的追悼和哀思。 
  29日早晨,在晨曦中,我们把父亲的骨灰盒安放进发射基地的烈士陵园。距离他的墓碑不远处,耸立着他的亲笔手迹:“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在父亲墓碑的周围,整齐地排列着604座坟茔,他们中有将军,有士兵,有科学家,也有普通的工作人员,墓碑上有的连姓名都没有。这里安葬着发射中心的第一任司令员孙继先,就是在大渡河边指挥十七勇士渡河的那个孙继先,父亲的老部下。这里还安葬着发射中心的第二任司令员李福泽、第三任司令员张贻祥…… 
  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喜欢这里。是的,他将自己后半生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我国的科技事业中,他爱科学,爱科学家,他深知,知识分子对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没有他们,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而在戈壁深处的这个地方,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官兵默默无闻地奋战在此,牺牲在此,他从这些人身上,看到了我们民族的风骨和未来,他爱他们,他惦记他们,他希望与他们长相伴,长相随……   
  魂归大漠戈壁(3)   
  安葬了父亲,我们恋恋不舍地走了。 
  在父亲百年诞辰前夕,我们又来到这里,我有太多的话想对父亲说,于是,我站在父亲的墓碑前,轻轻地说—— 
  亲爱的爸爸: 
  我们又来看您了——在您百年诞辰的前夕,在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刚刚从这里发射成功之后。 
  您长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已经有7个年头了。说她神奇,是因为几十年来,在您和您的战友们以及众多的后来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之下,这里从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变成了现代化的航天港;说她神奇,是因为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导弹从这里起飞,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这里升空,中国的每一艘飞船又从这里翱翔九天。这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精神的象征;这里创造的每一个奇迹,都是新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写照! 
  您的百年诞辰,恰逢共和国五十华诞。我们无限崇敬您,因为您一生为国为民,功勋卓著却从不居功自傲;我们永远怀念您,因为您留给后人的,实在太多太多。您是幸福的,因为您的一生是为理想奋斗的一生;您又是辛苦的,因为您的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艰辛。 
  您走了,留下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留下了对后人的殷切期望……爸爸,我眼前又浮现了您欣慰的笑容。在您的凝望中,这里将不断创造中国的“第一”!〖=B51〗 
  风吹来,发出沙沙的响声。我仿佛听到了父亲的声音,父亲说:“我都听到了,我都看到了。国家的科技事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我好高兴啊……” 
  泪水,霎时蒙住了我的双眼。   
  毛泽东说:聂荣臻是个厚道人(1)   
  1958年,在一次军委常委会议上,毛泽东说:“聂荣臻是个厚道人。” 
  不久,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那句话,彭老总说:毛主席说“聂荣臻同志是个厚道人”。我再加一条,用我们湖南话说:荣臻同志是个“驴驹子”,死了也可以瞑目了。 
  彭老总所说的“驴驹子”,就是北方的小毛驴。毛驴吃得少,干得多,走得远,能负重,和后来人们常说的“老黄牛”很相近。彭老总的意思是,毛主席给了父亲这么高的评价,父亲可以满足了。 
  据杨成武将军回忆,1967年7月下旬,毛泽东当时在南方巡视,他向毛泽东请示出席“八一”建军节四十周年招待会的人员名单时,毛泽东指示,军队几位元帅都要出席招待会,并对几位元帅作了评价,谈到我的父亲时,毛泽东又说道:“聂荣臻是个厚道人。” 
  这是毛泽东第二次这样评价我的父亲。 
  对十大元帅,毛泽东基本上都有过评价。比如他评价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他评价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等等。 
  毛泽东对我父亲的这个评价,很多了解、熟悉父亲的人,都认为是很中肯的。在他们眼里,父亲对党无限忠诚,大局观、组织纪律观念很强,作风正派,为人忠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温良谦恭让,遇事敢于承担责任,顾全大局,不争功,不诿过。尤其他从来都是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不搞阴谋,更不背后整人。 
  范济生、刘长明、甘子玉、周均伦、陈克勤这些老秘书,跟随父亲许多年,他们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父亲从不背后议论人,更不随便说人家的坏话。对人对事,他都是宽厚的,有仁义心肠。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光明正大者与搞阴谋诡计者的斗争,可以说从来没有停止过。远的不说,近的也不说,只说“文革”——林彪一伙,江青一伙,康生、陈伯达之流,便是搞阴谋诡计的代表。他们靠的就是挖空心思背后整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度的阴险、自私和狠毒。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但他看人往往能一针见血,有超越常人的一面。他评价我的父亲是厚道人,不会是凭空臆想出来的。他一定是通过很多的细节观察出来的。在他主政的漫长岁月里,少不了有人到他面前争宠、争功、告状、揭发,明哲保身,压别人抬自己。他一定发现了,那个叫聂荣臻的人总是很谦逊,总是很含蓄,总是不去说别人的坏话,总是少说多干,能忍则忍,谨慎为佳。 
  因此,毛泽东发出那样的评价,也就自然而然了。 
  父亲是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遇到事情,别人不敢站出来,父亲敢于站出来,功劳是别人的,责任是自己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1936年东征回到陕北后,在大相寺会议上坦然认错。 
  1944年,晋察冀开高干会议,进行整风。会上,有人给父亲提了不少意见,这里面有很多是过头话,是不实之词,甚至有些是人身攻击。这给在延安参加整风的父亲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父亲的情绪一度低落。抗战结束,他回到晋察冀,那些说过他坏话的人,诚惶诚恐,生怕挨整。可是父亲一律不计较,该使用就使用,没听说哪个人受到打击排挤。肖克回忆说:“他对那些同志,始终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所以,他在老同志那里有这样一句看来很平常却又极难得的评价:聂荣臻不整人。” 
  解放初期,父亲代理总参谋长时,有一天,毛泽东把他叫了去,一见面就猛批,原因是毛泽东认为一封比较重要的电报,没经他看,总参就以军委名义批发了。毛泽东严厉地说:“以后不能越权,凡是以军委名义发的电报,一律先送给我看以后再发。” 
  父亲当时就知道,毛主席批错人了,但他却没有吭声。 
  后来,工作人员在翻查前一阶段的电报时,发现毛泽东批评的那封电报是军委办公厅主任张经武以军委名义下发的,而不是父亲批发的。也就是说,父亲替张经武挨了批。有人怪父亲,为什么不和毛主席讲清楚,背了黑锅。父亲说,讲什么呀?以后都注意点,不再出现这种事就是了。 
  张经武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大为感动,说:“聂总这个人,真好。” 
  范济生秘书还记得,五十年代初,有一天,几位老总在中南海居仁堂开会,开着开着,彭德怀、陈毅突然拍了桌子,大发雷霆,批评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