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重生慈航普度 >

第213部分

重生慈航普度-第213部分

小说: 重生慈航普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城中百姓,无不遵依,止有乡民,尚未通晓。

  巡至次日,有一妇人,抱著几个箭袋,正是箕草织成的,一男子背著山桑木弓十来把,跟随于后。

  他夫妻两口,住在远乡,赶著日中做市,上城买卖。尚未进城门,被司市官劈面撞见,喝声:“拿下”手下胥役,先将妇人擒住。

  那男子见不是头,抛下桑弓在地,飞步走脱。

  司市官将妇人锁押,连桑弓箕袋,一齐解到大夫左儒处。

  左儒想:“所获二物,正应在谣言,况太史言女人为祸,今已拿到妇人,也可回复王旨。”遂隐下男子不题,单奏妇人违禁造卖,法宜处死。宣王命将此女斩讫。其桑弓箕袋,焚弃于市,以为造卖者之戒。不在话下。

  话分两头。再说那卖桑木弓的男子,急忙逃走,正不知:“官司拿我夫妇,是甚缘故?”还要打听妻子消息,是夜宿于十里之外。

  次早有人传说:“昨日北门有个妇人,违禁造卖桑弓箕袋,拿到即时决了。”

  方知妻子已死,走到旷野无人之处,落了几点痛泪。且喜自己脱祸,放步而行。约十里许,来到清水河边。远远望见百鸟飞呜,近前观看,乃是一个草席包儿,浮于水面,众鸟以喙衔之,且衔且叫,将次拖近岸来。

  那男子叫声:“奇怪”赶开众鸟,带水取起席包,到草坡中解看。但闻一声啼哭,原来是一个女婴。想道:“此女不知何人抛弃,有众鸟衔出水来,定是大贵之人。我今取回养育,倘得成*人,亦有所望。”遂解下布衫,将此女婴包裹,抱于怀中。思想避难之处,乃望褒城投奔相识而去。

  你道此女为何人,正是那【名垂青史】的祸国殃民之妖女——褒姒。

  原来,大凡王朝更迭之际,必有异象横生。

  这褒姒大有来头,封神之时轩辕坟三妖奉女娲娘娘谕旨,出入殷商宫闱,坏其气运,而在驿站之中欲要夺取妲己肉身,被慈航救下妲己元神,让其轮回。

  当时,慈航就知道妲己乃是天命之人,专门魅惑凡人,构陷忠良,使得王朝气运衰减。

  如今周室倾颓,气数已到,妲己神魂转世为褒姒,危害周朝江山。

  至四十六年,宣王崩。姜后懿旨,召顾命老臣尹吉甫召虎,率领百官,扶太子官涅行举哀礼,即位于枢前,是为幽王。

  幽王为人,暴戾寡恩,动静无常。方谅阴之时,押昵群小,饮酒食肉,全无哀戚之心。自姜后去世,益无忌惮,耽于声色,不理朝政。

  也是西周气数将尽,尹吉甫、召虎一班老臣,相继而亡。

  幽王另用虢公、祭公与尹吉甫之子尹球,并列三公。三人皆谗诌面谀之人,贪位慕禄之辈,惟王所欲,逢迎不暇。

  一日,泾、河、洛三川,同日地震,周幽王不加理会,大夫叔带几度劝谏,讥讽三公,被虢公得知,于是在周幽王面前进谗言,遂将叔带兔官,逐归田野。

  叔带叹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吾不忍坐见西周有‘麦秀’之歌”。

  于是携家竟往晋国。——是为晋国大夫赵氏之祖,赵衰赵盾即其后裔也。后来赵氏与韩氏三分晋国,列为诸侯。此是后话。

  却说大夫褒晌,自褒城来,闻赵叔带被逐,急忙入朝进谏:“吾王不畏天变,黜逐贤臣,恐国家空虚,社稷不保。”

  幽玉大怒,命囚晌于狱中。

  却说卖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怀抱妖女,逃奔褒地,欲行抚养,因乏乳食,恰好有个蚁大的妻子,生女不育,就送些布匹之类,转乞此女过门。抚养成*人,取名褒拟。

  论年纪虽刚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锌的模样。更兼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一来姒大住居乡僻,二来褒姒年纪幼小,所以虽有绝色,无人聘定。

  却说褒响之子洪德,偶因收敛,来到乡问。凑巧褒似门外汲水,虽然村妆野束,不掩国色天姿。

  洪德大惊:“如此穷乡,乃有此等丽色”

  于是起了私心:“父亲囚于镐京狱中,三年尚未释放。若得此女贡献天子,可以赎父罪矣。”

  遂于邻舍访问姓名的实,归家告母曰:“吾父以直谏忤主,非犯不赦之辟。今天子荒yin无道,购四方美色,以充后之宫。有拟大之女,非常绝色。若多将金帛买来献上,求宽父狱,此散宜生救文王出狱之计也。”

  其母曰:“此计如果可行,何惜财帛。汝当速往。”

  洪德遂亲至拟家,与似大讲就布帛三百匹,买得褒拟回家。香汤沐浴,食以膏粱之味,饰以文绣之衣,教以礼数,携至镐京。

  先用金银打通貌公关节,求其转奏,言:“臣晌自知罪当万死。晌子洪德,痛父死者不可复生,特访求美人,名曰褒姒,进上以赎父罪。万望吾王赦宥”

  幽王闻奏,即宣褒拟上殿,拜舞已毕。幽王抬头观看;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际,光**人。龙颜大喜。——四方虽贡献有人,不及褒姒万分之一。——遂不通申后得知,留褒拟于别宫,降旨赦褒晌出狱,复其官爵。

  是夜幽王与褒姒同寝,鱼水之乐,所不必言。自此坐则叠股,立则井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

  一连十日不朝。群臣伺候朝门者,皆不得望见颜色,莫不叹息而去。此乃幽王四年之事。有诗为证:折得名花字国香,布荆一旦荐匡床。

  风流天子浑闲事,不过龙禾已伏殃。

  褒妃虽有专席之宠,从未开颜一笑。幽王欲取其欢,召乐工呜钟击鼓,品竹弹丝,宫人歌舞进临,褒妃全无悦色。

  幽王问曰:“爱卿恶闻音乐,所好何事?”

  褒妃曰:“妾无好也。曾记昔日手裂彩增,其声爽然可听。”

  幽王曰:“既喜闻裂增之声,何不早言?”

  即命司库日进彩增百匹,使宫娥有力者裂之,以悦褒妃。可怪褒妃虽好裂增,依旧不见笑脸。

  幽王问曰:“卿何故不笑?”褒妃答曰:“妾生平示笑。”

  幽王曰:“朕必欲卿一开笑口。”

  遂出令:“不拘宫内宫外,有能致褒后一笑者,赏赐千金。”

  虢石父献计曰:“先王昔年因西戎强盛,恐彼入寇,乃于俪山之下,置烟墩二十余所,又置大鼓数十架,但有贼寇,放起狼烟,直冲霄汉,附近诸侯,发兵相救,又呜起大鼓,催趱前来。今数年以来,天下太平,烽火皆熄。吾主若要王后启齿,必须同后游玩俪山,夜举烽烟,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矣。”

  幽王曰:“此计甚善”

  乃同褒后并驾往骊山游玩,至晚设宴俪宫,传令举烽。

  大举烽火,复擂起大鼓。鼓声如雷,火炮烛天。

  线内诸侯,疑镐京有变,一个个即时领兵点将,连夜赶至俪山,但闻楼阁管箭之音。幽王与褒妃饮酒作乐,使人谢诸侯曰:“幸无外寇,不劳跋涉。”

  诸侯面面相觑,卷旗而口。褒妃在楼上,凭栏望见诸侯忙去忙回,并无一事,不觉抚掌大笑。

  幽王曰:“爱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貌石父之力也”遂以千金赏之。

  至今俗语相传“千金买笑”,盖本于此。髯翁有诗,单咏“烽火戏诸侯”之事。

  可想而知,最后犬戎大闹镐京,周幽王燃烽火求救于诸侯,而诸侯不至,最后城破被杀,褒姒被掳,成为犬戎主玩物。

  周平王继位,迁都洛邑,即为日后洛阳,西周灭亡,东周开始,天下大乱本章节由16k书友上传 


                  第229章老聃降临,孔子成贤



  第229章老聃降临,孔子成贤

  西周灭亡,天下进入动荡时期,龙脉逸散,人心不聚,宫室倾颓,群雄并起,逐鹿天下。

  其时,诸天圣人有感人间皇朝更迭,气数无常,于是心头产生了借机阐释道法,宣扬道统之意向。

  众圣之首大赤天道德天尊老子先人一步,让为玉帝炼丹之分身太上老君降临人世,渡化世人。

  亳州地区,一妇人夜晚时分突见流星坠地,入其怀,而后诞育一麟儿,即为李聃。

  当时,天子势弱,诸侯不从,互相征伐,百姓凋零,生灵涂炭,圣人思及众生困苦,蔚然长叹,希望‘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希冀天下回归纯朴之世态。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

  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老子出世,周天寰宇凡擅观天象者莫不知晓。

  诸天圣人虽然不喜老子擅自违背誓言,插手凡间之事,但是也因为老子本尊还在大赤天,只是分身降临,并且投胎转世为人,不属于道祖所禁之列,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盖因为,老聃此时乃是一凡夫俗子,不具神通道行,不足为虑,况且老子也没有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未曾搅乱天下气运,诸圣尽皆眼见而无视。

  唯有珞珈山慈航道人知晓此事非比寻常,西周灭亡,天下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中国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

  诸子百家纷纷走入世人面前,积极入世,推销学说,意图拯救天下苍生,恢复秩序。

  而日后贯穿中国整个封建史的儒家学派就产生在此时。

  因此,慈航推算良久,只能知道老子出世,而不晓得孔子降生的玄机。

  但知道其出生之地乃是鲁国陬邑,于是纵起祥云,出了仙山,直扑鲁国。

  慈航神念横扫十方,牢牢盯着鲁国上空气运变化的情况,意图寻找到孔子。

  但是,天机不明,慈航只能静静等待天象大变。

  却说,有一户人家,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子姓。

  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传六世至孔父嘉,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

  有后人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其子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日后乃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可惜的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为保后嗣香火,晚年迎娶颜徵在,时叔梁纥已七十二岁,颜徵在才十八岁。

  颜徵在知道自己使命所在,于是到尼丘山向山川之神灵祷告求子。

  当起回来之时,先是地面戊土之气翻滚喷薄,而后祥瑞现身,一只麒麟出现在家门口。

  颜徵在望之惊异,遂牵起麒麟圣兽,拴在门口狮子石像上。

  回家禀报丈夫,家人新奇,出门观望,却是麒麟不在,只余系绳。

  叔梁纥大为懊悔,听妻子所言,极有可能是传说中的神兽麒麟。

  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

  家人都可惜之余,慢慢忘却了这件奇事,却不料惊动了慈航。

  在麒麟现世之际,慈航陡然察觉到一股祥瑞之气无端涌现,气息纯正,浩大恢弘,让人心生敬仰,于是循着气息追寻而来。

  一见孔家府邸,推算一番,知道此乃孔子出生之地,心中大喜,于是隐匿云端,静待孔子出世。

  天降祥瑞,颜徵在遂有身孕,十月怀胎,诞下一麟儿,即为孔子。

  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诞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为老大,“仲”为第二,“叔”为第三,“季”为最小的。

  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来排序,就以孟、仲、叔、季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长的(大哥或大姐)为“孟”。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2,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

  孔母临盆之际,其产房之上二龙驾云而来,互相缠绕,瑞气千条,霞光万道,圣贤诞生,普天同庆。

  慈航亦是心中震动,这麒麟和云龙可不是人为,乃是天地感应,瑞气化形而出,特地来庆贺一惊天动地之伟人诞生。

  屈指一弹,留下一道神念,没入孔仲尼脑门,却是万家典籍、玄门道法,结下善缘,日后自有用处。

  多留无益,慈航望了一眼孔府,遥遥一稽首,而后驾起云光,回了珞珈山。

  你道为何慈航未曾收徒,赚取功德,原来慈航一见孔子,立马感应到冥冥之中有股威压袭来,充满警告意味。

  慈航心神感应,知道是天地警告,不容众仙插手,否则立马诛杀。

  感受到这股不论贵贱,一以贯之的威严,慈航也就绝了收徒之念,不过也传下**,日后孔子成道之时,不得不还其因果。

  圣贤出世,瞒得过一般人,却是哪里能够瞒得住诸天圣人,老聃手中握着竹简,正津津有味的读着周朝史册,突然望了一眼鲁国所在的东方,脸上微微一笑。

  “无量天尊【百家争鸣】始也”

  其头上一片清气浮沉,一卷书简展开,篆文游走,清亮如水,响起阵阵清泉叮咚之音,闻之神清气爽,四肢舒畅,毛孔大张,吞吐仙灵之气。

  道德文章三千,浓浓书卷之气充盈,大道至简,微言大义,书尽人间大道,道完万千玄机。

  孔子少而好学,博闻强识,闻名于诸侯,开创儒门一脉,大讲“仁政”之德,游走列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