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289部分

大时代1958-第289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谈合作的,这个问题不重要,在适当的时候告诉中国,我们知道这件事就行了。”

  要不说谢洛夫怎么是克格勃主席呢?可以说作为一个有着后世记忆的人,他自己就能顶上克格勃一半的工作量,哪里有什么东西还没有被发现,谢洛夫先确定在派克格勃去找,事半功倍,到今天他列宁勋章都得了四个了,上一次是因为苏丹政变成功得到了勃列日涅夫的授勋,不过这种小事他都不愿意提。

  两人聊了一会,在分别之前谢洛夫突然开口对安德罗波夫道,“安德罗波夫同志,也许这是冷战的转折点,我们操作的好,等到这场战争结束就是我们转守为攻的时候了。”

  转守为攻?听到这个词本来已经要坐车回家的安德罗波夫眼神瞬间犀利了起来。对于曾经亲眼见证过匈牙利事件的他来讲,这个词的意义非同一般,当年他亲眼看到匈牙利事件中被吊死在电线杆上的共产党员和安全干部,最终谢洛夫在匈牙利策划美国大使馆爆炸转移了注意力,才逐渐控制了局面。

  北部湾事件此时已经在美国沸沸扬扬,登上了所有报纸的版面,几乎在一瞬间就被所有美国人所熟知,所有报纸上都是一片谴责和教训的声音,如果光看报纸的话,可能一般的美国人都以为战争已经爆发了。

  汽车缓缓停留在国会山,林登约翰逊满脸严肃的下车,深深地看了一眼前方的国会大厦,深吸了一口气抬腿迈步走了进去,此时的国会大厦里面已经炒作一团,不过这种争吵不是国内政策那种两党的争吵,而是一个大方向的争吵,争吵的原因就是北部湾事件。

  “苏联和中国支持的北越表现出来了明显的侵略性,这次攻击我们的驱逐舰就是最明显不过的证据,我们美国绝对不能容忍这件事的发生。”

  “没错,必须要给北越一个教训,阻止共产主义运动在东南亚的扩散。苏联和中国明显的咄咄逼人,对美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必须利用军事力量阻止他们。”

  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资深参议员还是后起之秀,全部都义愤填膺,认为北部湾事件是对美国的严重挑衅,作为回应美国必须以最强硬的态度对苏联和中国进行回击。

  就在这个时候林登约翰逊走了进来,让在争吵的参众两院议员们停止了争吵。林登约翰逊一脸严肃,身体挺的笔直,走到了演讲台上道,“相信议员先生们已经知道了,北越的鱼雷艇在公海对我们的驱逐舰发起了攻击,幸亏我们的海军战士忠诚的捍卫了美国海军的荣誉,可是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必须作出反击。”

  倾听了一会儿赞同、没错的声音,林登约翰逊让国会议员们安静下来,继续道,“苏联利用共产党中国的资源,将东亚大陆以及最终将日本和西太平洋沿海主要岛屿置于其控制之下。由于其战略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众多的人口,东南亚各国对自由世界极具价值。共产主义控制中国和东南亚之后,将会置日本于非常脆弱的位置并严重影响美国在太平洋的整个安全地位,大陆各国的陷落将导致美国控制的沿海岛屿链由基地变为前沿,其中澳大利亚可能会变成前线,我们面临的直接威胁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武力征服和内部颠覆。”

  “所以!”林登约翰逊用沉重的目光扫视了所有国会议员,大声道,“我们必须阻止中国的南下,把中国支持的北越消灭掉。”

  “支持!”经过一轮投票通过决议案,授权林登约翰逊总统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击退对美国武装力量的任何武力进攻。同时数十架美国轰炸机起飞进入北越领空,对义安、鸿基和清化等地进行了狂轰滥炸。

第四百八十四章 螳螂捕蝉

  “苏联的农业问题还是一如既往的令人绝望啊”坐在自己办公室中的谢洛夫,手中拿着两份报告,一份是内务部关于上半年抓获投机倒把的统计数据,另外一份报告则是关于农副食品短缺的安全报告,这份报告属于国内防谍总局。

  简单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表现,粮食不够吃,所以黑市相当猖獗。一九六四年苏联人均粮食是六百二十公斤左右,是印度和中国的三倍。冷战期间苏联的人均峰值是一九七八年,当年苏联人均粮八百四十公斤,问题仍然存在,粮食还是不够吃。

  苏联纬度过高,气候条件并不适合很多高产作物。世界上的饮食结构,长期以来都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刺激性较强的辅食的模式,数千年来鲜有例外。而世界上的高产作物中,淀粉类的主要是小麦、玉米、水稻、土豆、甘薯和木薯。其中水稻和玉米都对热量光照要求极高,所以在高纬度地区并不适合大规模生长,这也是赫鲁晓夫农业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谢洛夫在滨海边疆区成功种植水稻只是一个特例,主要是他对当地的气候还算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成功,但这只是特例,找遍全苏联再也找不到第二块可以大规模种植水稻的地方了,乌克兰的纬度比较适合,但是却缺水。

  加上苏丹的政变成功,还有印度的进口因素,其实苏联今年的粮食供应可以推高到七百公斤,这已经超过了历史同期苏联人均粮食一百公斤,可以说谢洛夫这几年的折腾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已经大大改善了苏联的人均粮食问题。

  “主席,有什么问题么?”已经在这里很长时间的内务部部长谢科洛夫见到这位卢比杨卡的当家人脸色难看,还以为是内务部有些工作做的不到位。谢洛科夫手上还有一本书,那本书的名字叫做一个肃反工作者的自我修养,这么蛋疼的书名不用想,是谢洛夫准备从文化部骗稿费的杰作,监狱福尔采娃和瓦莉娅十分亲密的关系,他这个克格勃主席屡屡行骗成功,用稿费贴补家用。

  “没什么问题,逮捕的投机倒把份子按照规定审判就行了。”谢洛夫回过神来道,“之所以黑市猖獗,还是我们的粮食产量和卢布之间的关系有些紧张。但现阶段我也没什么好办法,谢洛科夫同志多注意这方面的情况。对了,印尼内务部明天到,谢洛科夫同志接待一下,到时候和我一起迎接访问。”

  赫鲁晓夫时期的投机倒把并不严重,至少黑市经济还没有像是勃列日涅夫这么严重,因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人更有钱了,物品没有工资长得快。所以黑市经济的需求更大。

  赫鲁晓夫就是用粮食产量的微量下跌,换来了肉类的迅速增长。对苏联人而言,吃饱饭根本不是问题,通过种植玉米,带动肉类产量上涨,极大改善了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何错之有?后人一再指责,无非是以下的原因:赫鲁晓夫是被苏联高层自己打倒的,苏联人也不会说赫鲁晓夫的好话。赫鲁晓夫是**的总书记,西方媒体不会说赫鲁晓夫的好话。最后就是赫鲁晓夫一心改善苏联的农业问题,结果没人说他一句好话。

  “知道了主席,那我就先走了。对了还有一件事。”谢洛科夫扬了扬手中的手中谢洛夫著作道,“这本书就送给我吧,正好我也想看看主席会安全工作的看法。”

  是勃列日涅夫想要看看吧?谢洛夫不在意的摇摇头,表示不介意把这本书当做礼物送出去,既然勃列日涅夫要看就让他看好了,反正勃列日涅娃在自己手里,勃列日涅夫的儿子身边也有自己的线人,希望两人一直相安无事下去。

  “这个粮食问题简直是无底洞!”以现在的物价水准有多少东西都不够苏联人用卢布买的,一直以来谢洛夫都认为想要苏联不缺乏粮食,只要和美国拉近人均粮食差距就行了。但找了一些数学教授做出统计数据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简直天真的过分。

  在苏联卢布价值和粮食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想要同时保证购买需求和自选商店中还要琳琅满目的源源不断的供应,苏联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不应该是赫鲁晓夫时期的六百多公斤,也不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巅峰的七百多公斤,这个数字应该是多少呢?是美国粮食巅峰人均的两倍,苏联粮食人均最高年份的三倍,人均粮食二点五吨。

  人均有粮食二点五吨,这个数字谢洛夫表示地球太小了,他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任何一个国家达到过这个数字,连三十年年后的美国都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均粮食的五倍,同期印度人均粮食的十倍。要是苏联在这个年代能做到这一点,美国都不应该是苏联的目标,苏联应该考虑的威胁应该是外星人。

  二点五吨,可以保证苏联的一切粮食消耗,酿酒随便酿,伏特加管够。牛肉只是第一顿,吃完就扔,食物油随便榨,等等的粮食转化完成。

  一个人一年内饿不死需要多少吃多少粮食呢?其实这个数字很低,两百公斤足够了。甚至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像是印度那种素食国家这个数字还要更低一些。

  “这么看来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少一点比较好!”谢洛夫通过这次打击投机倒把的报告,成功的校正了自己的思维,都和苏联玩计划经济、物资供应、在货币价值这么大,粮价又被政府认为压低的情况下,累死苏联也无法同时达成物价低廉和供应充沛。

  解决苏联现在商店物品永远短缺的办法,其实非常简单,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就行了。粮食总是被抢购说明价格太低,那就涨价嘛。印度人均粮食两百公斤左右,还曾经是大米出口世界第而头衔。印度市场上商品货架上是满的,不就说明问题了么?涨到人民根本买不起,自然货架上就琳琅满目了。

  公有制社会主义发生的另外情况。商品定价保持在国家手里。这个时候群众经常把货物抢购空。人群里没买到的,这个时候会找另外一些人手里买高价货。这些人里部分人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充当黑市贩子提价消灭群众购买力的过程!所以物资开始不短缺!

  所以说苏联的盟友不应该和自己一样,都是计划经济公有制,如果和苏联一个制度的话,其实不容易从这些盟友身上获得利益,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国家干预,但这种干预太明显,长时间其他盟国一定会不满。

  “这么一看苏联最天然的盟友其实应该是资本主义国家?”谢洛夫得出了一个毁三观的结论,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想要消灭的敌人,竟然是对苏联最有利的补充。这个结论太有颠覆性了,简直令人不敢相信。

  谢洛夫发现在计划经济一点都不改变,粮食价格不变还要供应充足,就必须干掉一个国家美国,苏联代替美国的位置才能继续维持这个平衡,否则苏联的自选商店想要保持充足的供应永远不可能,美国不死,苏联就会出现物资短缺。但干掉美国不代表把全世界都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国家,最好的结果是美国死了,其他资本主义强国还活着。

  一个清脆的响指出现,谢洛夫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把资本主义国家压制住,但不能彻底消灭他们,“要不说我才是美国最大的敌人呢。”把桌子上的几份报告收起来,神色轻松的谢洛夫等待着印尼内务部的访问。

  在机场中谢洛夫给了自己的老朋友印尼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兼内务部队参谋长汉达亚尼一个友好的拥抱,带着笑容欢迎道,“汉达亚尼先生,我们好久不见了。这次你来到苏联的季节刚刚好,不用向上次那样水土不服了。”

  “哈,谢洛夫主席,你已经是世界知名的情报专家,我们在雅加达都听说过你的大名,你可是让美国人相当头疼的人物!”汉达亚尼哈哈一笑,和谢洛夫熟络的聊起来。

  随后在谢洛夫的引荐之下,把自己的身边的内务部部长谢科洛夫介绍给了汉达亚尼,双方友好的握手算是认识,不一会便乘坐一辆轿车离开了机场。

  对于印尼内务部的建设,谢洛夫可是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从武器装备到成员的思想全包了,为的就是不要让印尼**阴沟里翻船。以印尼**势力就算是和印尼陆军打内战,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像被割韭菜一样消灭掉。结果印尼共还就真的被掉灭掉了,连一个浪花都没有翻起来。

  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关系越发的紧张,连带着和英美的关系也正在恶化,在这种时候反而更加危险,这也是克格勃对印尼内务部提出秘密邀请的目的,谢洛夫准备制定一个计划摆平印尼问题。

第四百八十五章 黄雀在后


  “汉达亚尼部长,相信你也对国际局势有所了解,应该明白现在的局面是什么,美国借口北部湾事件通过了决议案,已经正式介入到了东南亚的战争当中。▲∴▲∴,”谢洛夫本想找来一些情报证明自己的言论,但想想还是算了。对方并不懂俄文,双方的沟通还是通过翻译,找来资料汉达亚尼也看不懂。

  在涉及到这种国际局势的站队当中,谢洛夫秉承着一点,那就是不要谈感情,谢洛夫和汉达亚尼的私交不是印尼必须站在苏联这边的借口,用个人感情代替国际利益那是赫鲁晓夫,苏联的第一书记什么都没有得到,只是得到了苏修的名号。

  所以还是谈国家战略最实际,谢洛夫也秉承着坦诚的原则告诉对方,什么才是最有利的选择,“印尼陆军每年都接受美国的援助,说实话这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关系恶化到这种地步的时候,苏加诺总统不会认为美国会在马来西亚和他背后的英国,同印尼之间选择印尼吧?”

  印尼那次政变当中美国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后世美国是直接指挥还是反应迅速的利用了这件事,各种资料和原因众说纷纭,不过谢洛夫心中倾向于前者,倒不是克格勃掌控了关键的证据,而是认定前者因素可以让谢洛夫制定出来更加果敢的计划。

  美国当时驻印尼大使马歇尔?格林就表示希望军方能够利用六名将军被杀的机会,指控印尼**阴谋夺权并控制印尼。

  尽管格林并不确定印尼**是否参与了事件,但他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仍强调军队必须行动果敢:“不管是何背景……军队控制着局势,它拥有诸如报纸、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