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290部分

大时代1958-第290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格林并不确定印尼**是否参与了事件,但他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仍强调军队必须行动果敢:“不管是何背景……军队控制着局势,它拥有诸如报纸、电台、电视等重要的权力工具。它还掌握了六名高级将领被杀的原因;如果军队想利用这一点的话就可以加以利用。它已经开始这样做……除了**和他们的随从,宗教团体和其它人都站在军队一边……”“如果行动神速的话,军队现在具有击败印尼**的大好时机……被害将军尸体的发现,使上述汹汹势头达到了高峰。总而言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谢洛夫主席,美国会干涉印尼的内政,我们也是一个大国。”汉达亚尼自然是对美国有防范的心思,印尼和西方关系的恶化他也亲眼在见证,不过汉达亚尼仍然不相信美国能干涉的了印尼。

  “哈哈!汉达亚尼先生,你不会认为美国每年几千万美元的援助是良心发现,为了表现和印尼的友好吧?”谢洛夫不可抑制的笑了起来,然后告诉了汉达亚尼一个没几个人知道的消息,“我的朋友,对于苏联和美国这种国家来说,其实一场政变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比如苏丹的政变,那就是我策划的。”

  苏丹的政变苏联国内只有中央主席团和少数几个相关的部门知晓,通晓来龙去脉的还不到三十人,但今天在汉达亚尼面前,谢洛夫干脆的承认苏丹政变是他策划的。这个消息给汉达亚尼的惊骇不亚于,美国参加越南战争的消息。

  “想想吧,仔细想想现在东南亚的局势,美国已经彻底的搀和到了战争中,这个时候一个东南亚第一大国国内,竟然有着世界第三大**存在,和苏联以及中国的关系都非常不错,那么你认为他们不会动脑筋么?”谢洛夫转过身从桌子上抽出一份文件交给汉达亚尼低沉的说道,“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每年对印尼的援助资金数量,以及有可能关键时刻帮助美国的将领名单,汉达亚尼部长,印尼内务部有着浓重的苏联色彩,一旦亲美的印尼陆军开始政变,内务部的处境也非常危险。”

  除了印尼本土的宗教力量,印尼的陆军、印尼内务部和印尼**分别都有着自己抹不掉的色彩,印尼陆军亲美、印尼**亲中、印尼内务部亲苏。汉达亚尼不会天真的认为印尼陆军在对付印尼**之后,还能放过印尼内务部?美国人也不会天真地放过苏联一马。所以政变一旦开始,就必须以一方倒下为结束,不是美国势力被消灭就是中苏支持的力量被消灭,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

  “难道让我们内务部对军方采取清洗么?没有证据内务部不能这么做。”话是这么说,但汉达亚尼脸上明显流露出一种叫做郑重的神色,可见谢洛夫的话他已经听到了心里,并且造成了影响,这点瞒不过感知力敏锐的克格勃主席,他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了,对方已经觉得印尼陆军可能再次政变,为什么说再次呢,印尼陆军在前几年就出现过叛乱,算是有前科。

  因为有这种前科才显得谢洛夫说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内务部这种部门一旦被清洗,不要按照第三世界国家的正常情况来评估,就算是苏联国内,前车之鉴也不是没有,比如贝利亚,这种情况下汉达亚尼怎么可能不慎重,他不要命了?

  “我有一个计划,我的朋友。”谢洛夫拉近了双方距离,现在是时候来完成一个属于国际主义精神的真诚合作了,印尼至少内务部这个部门和自己一样,有着共同的对手美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内务部从工作性质来讲,肯定是苏加诺接触最多的部门,这点不论是印尼**还是印尼陆军都比不上,谢洛夫当初输出内务部这种大杀器,为的就是等待和美国面对面较量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了。

  “我们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印尼本土的亲美势力,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让印尼陆军动手的机会,在他们两派斗起来的时候,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内务部就是这样的一个部门!”谢洛夫和汉达亚尼两人深谈了很久,在这位印尼亲苏派重量级人物感受到危险的时候,他本能的相信谢洛夫的判断。

  印尼内务部内务部队编制五万人,一半以上的力量集中在首都,只要他们不倒戈陆军是无法逼迫苏加诺总统让位的,大不了就打内战,苏加诺只要说明美国人支持印尼陆军搞乱印尼,军方就是必败的,不要当国父这个名号不值钱,尼赫鲁、纳赛尔这些人的名头都非常响亮,不然他们也无法成为国父这种级别的人物。

  立足于保护苏加诺,印尼内务部就立于不败之地。就算美国支持印尼陆军,谢洛夫也有把握这次正面刚赢美国,赢不了的可能只有一个可能,美国亲自动手。在美国亲自动手的情况下,大不了苏联的援助国又多了一个,同时开启两场战争说不定美国衰落的更快。

  “其实你们只要密切的注意国际局势,陆军是没有办法的,我也会派出力量盯着印尼的动静,有请报上的优势,陆军将领他们翻不了天。你们有一年的准备时间,我会准备所有印尼能用得上的东西支援你们……”谢洛夫宽慰着汉达亚尼。

  随后的几天谢洛夫尽了自己的地主之谊,招待汉达亚尼在苏联的行程,答应提供秘密通讯设备,而汉达亚尼也答应,会在印尼做出配合让苏联提供的武器和通讯设备神不知鬼不觉的到达印尼,两人算是正式的联手应对美国的威胁。

  汉达亚尼在莫斯科呆了几天便秘密回国,这次是隐蔽访问,如果在莫斯科呆太长时间容易被有心人发现。但马上安德罗波夫回国对中央主席团汇报工作,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至少在对待美国的问题上,中苏还是很有共同语言的,共同在越南问题上做文章没有问题。

  “谢洛夫,你说的没错,在美国的问题上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安德罗波夫似乎对取得成果感到高兴,在从中央主席团出来之后和谢洛夫谈起了这个问题。

  “是啊,共同的目标!”只是不知道还能保持多长时间,谢洛夫心中暗自叹气,美国有一点绝对比苏联豁的出去,那就是美国敢开放市场拉拢中国,苏联却不敢这么做。美国、西欧加日本、澳大利亚、还有美洲,苏联真的比不了。就算在东南亚取得突破,苏联的战略形势只能说和美国五五开,五五开还是建立在苏联本身就在欧亚大陆上的巨型国家这个地利因素,不然的话五五开都谈不上。

  一定要在陆地上截断欧亚大陆,彻底掌控陆权苏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算把大半个东南亚收到手中,苏联也无法一巴掌拍死美国。从这个角度上美国开放市场是好事,这会造成美国制造业外流,中国会变得强大但是美国会变得弱小,这样苏联击败美国的阻力就变得更小。

  “资本家还真是见到利润不要命,把制造业转移给中国,会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弱小,希望你们未来不要后悔。”后世没有苏联的情况下,中国自然不能利用这个机会逼迫美国,但如果苏联一直存在,美国想要逃过一劫可就难了。u



第四百八十六章 推广监控网络


  造业转移也不会变得多强,当然这是这个年代的美国想法。事实上到了八十年代之后美国国内的日本威胁论一点都不比二十一世纪的**********差劲。

  **十年代大规模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首先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非常有成果,虽然限于封锁没有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到太高,但健康的人口结构和还算不错的素质是实实在在的,集体主义和纪律性并存,是非常理想的代工基地。

  加上已经转移有了日本、韩国的例子在先,当中国体现出来强大的性价比优势之后。美国的资本力量为了节省成本赚更多的钱,自然分分把自己的工厂转到中国。至于爱国不爱国这种伪命题能当饭吃么?真以为只有工人阶级无祖国?这话说的就像资本家有祖国一样……

  那次大规模转移制造业的背景,是里根经济学,其主要经济措施包括削减政府预算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控制货币供给量以降低通货膨胀,减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以刺激投资,放宽企业管理规章条例以减少生产成本。由于里根经济政策尽可能大幅度减低高收入者和大企业的所得税率,又大幅度减少各项社会福利开支,故有人指责该政策“劫贫济富”。

  实际上就是面对咄咄逼人的苏联,美国发现凭借自己一个国家有可能会输,所以开始尝试联合盟友,在转移自己的制造业给成本低廉的国家同时,给自己的国家打一针鸡血,通过透支国力制造虚假繁荣。这一针鸡血后遗症十分巨大,在里根下台后美国已经有了一点经济危机的预兆,老布什执政期间美国经济运转的就非常不好,但天赐良机苏联解体了,庞大的苏联土崩瓦解让西方的工业再也没有竞争对手,通过苏联的倒下美国成功的吸取养分,后来的克林顿赶上了一个好时候,所以才有克林顿时期美国的威风八面。

  里根英勇无敌完全是苏联总书记的傻×衬托出来的,只要苏联顶过那一拨美国的战略进攻,到时候谁先坚持不住还不好说,至少不说以后还能反攻,但保证自己的安全还是没问题。

  美国未来如果往中国专业制造业,谢洛夫是双手赞成的,这可以削弱美国本土的实体经济,苏联不解体的话,美国为了避免经济危机,剪日本的羊毛可能都不够。可能连欧洲都要一块剪了,至于美国不转移制造业应该是不可能的,资本家会这么爱国?宁可雇佣自己国家工资这么高的工人,对别国便宜的人力不动心?有几个瘾君子能戒毒?

  苏联就不同了,苏联可以通过国家力量进行干预,保住重要的工业。所以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开放对苏联也是好事,让中国吸收一部分美国的实体,苏联在趁机一巴掌拍死美国。

  在中国和苏联还能配合的时候,苏联要必须尽可能的多的取得成果,等着美国那群贪婪的资本家自己控制不住贪心,到时候一切搞定。

  谢洛夫在回家的路上还脑补了一下苏联冷战胜利的画面,苏联就算是在混账,也没有下作到把一个国家的大使馆炸了,然后用蹩脚的理由把自己洗白。不是说苏联不欺负人,而是苏联不这么欺负人。

  这段时间谢洛夫有两个不错的消息,一个是苏联的晶体管难题已经解决,已经进入到了投产阶段,国防部那群老顽固不看重晶体管没关系,他已经通过克格勃主席团让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务人民委员会采购一批产品,代替本部门的一批电子管设备,保障了苏联晶体管的需求,这个产业就能继续下去,同时还提供了一笔资金让那些晶体管专业继续研究下去。

  还有一件事情是监控设备的改进已经完成,新的监控摄像头清晰程度有了不小的提高,至少可以认出来一个人的大致轮廓,缩小范围。克格勃在清晰摄像头上面的投入是不惜血本的,这和他们的工作有关系,从谢洛夫准备把监控推广到全苏联的概念拿出来开始,整个克格勃所有总局都在进行相关的准备。

  “我们确实要监控全社会,这没什么好辩驳的,一些对我们进行批评的第五纵队阻止不了我们,不管他们愿意还是不原题,我们都要继续下去。”在克格勃主席团的会议上,谢洛夫的表情就像看见一个垃圾堆一样厌恶道,“那些指责的讨论不值得一搏,我们肃反工作者就当他们是放屁好了。”

  “指责的人主要集中在文化界,听说他们要去找福尔采娃同志反映情况。”秘密警察总局局长卡德波夫中将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道,“我们是不是要解释一下。”

  “换二十年前他们都应该在古拉巴接受社会主义再教育,我们没有必要对他们这些吃饱了没事干就知道舔外国人****的混蛋解释。找福尔采娃?那就让他们去找好了!”谢洛夫哼哼一笑不屑一顾的道,“那群被害妄想症患者,真以为这些监控设备是给他们准备的?就他们也配?只要我想的话,他们每个人一天吃多少饭,喝多少水,上几趟厕所都不是问题。别人还没说什么,他们到开始先不满了。”

  “第一批监控网络在首都莫斯科铺开,各大路口、重要地点、学校门口全部都要安装,当然还有各大小区、大院、以及广场等人群多的地方,内务部先考察一番,把合适标准的地方都调查清楚,争取在全市无盲点。”谢洛夫转头征求内务部部长谢洛科夫的意见,“谢洛科夫同志,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你多关心一下。”

  “知道了,主席,我会多注意这件事!”谢洛科夫点点头表示包在自己身上。

  监控网络是一定要推行的,不管克格勃这个举动遭到多少非议,谢洛夫都要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如果有人敢胡搅蛮缠阻止这件事,鉴于对方只是捣乱,他可以网开一面挑选一个风景秀丽适合;疗养的精神病院给他们进行保守治疗。

  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摄像头,就是这个东西却是社会治安的稳定剂。这比多么能干正直的内务警察都好使,平心而论这个年代的苏联内务部还算不错,这么大的国家肯定不能所有内务警察都奉公守法,害群之马什么时候都有,但总体而言比八十年代之后的内务警察要正直受尊敬的多,更不要提苏联解体之后,后世的俄罗斯警察和苏联内务警察相比就是天上地下的差距。

  “鉴于监控设备刚刚投产,刚开始肯定会出现成本问题。所以今年只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推广,而且监控记录每个星期洗一次进行重复利用。”谢洛夫说出想了一下继续道,“每个星期洗掉监控记录的时候,必须是国内防谍总局的特工在场!”谢洛夫看向谢尔久科中将道,“内务部无权独自清洗监控记录,防止包庇犯罪的情况出现,各大监控中心的维护则交给第八总局负责,一旦监控设备需要更换的问题,内务部需要及时通知第八总局。”

  他可不希望出现了一个关键的案件,去调监控的时候结果发现当天的监控不存在。所以必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