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之重铸天朝 >

第34部分

明末之重铸天朝-第34部分

小说: 明末之重铸天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年见张风醒悟过来后,也不在理他了,直接在脸色堆出了一个笑脸,语气温和的对着赵明道:“贤弟,刚才是我这本家堂弟一时糊涂,胡言乱语的,你可别放在心上,都是为兄的错、让贤弟受委屈了,为兄这就道歉,还望贤弟海涵!海涵!”说完就要作揖道歉。

    赵明见这张年如此识时务,倒也不想为难他,直接开口笑道:“张兄不必如此,赵某也不是一个小气之人,想我堂堂七尺男儿岂会与一小儿置气。”

    “你。。。。。。!”张风闻言,脸色瞬间就变了数变,但是还是忍了下来,只是其面容已经开始扭曲了起来。

    张年也不管张风现在的脸色了,又谄媚道:“这便好,贤弟好气量,为兄自愧不如。贤弟!现在天色已晚,外面也怪冷的,不如就进为兄府上吃杯水酒如何,说来惭愧,贤弟来我偏头关已有数日,为兄还未请贤弟好好的喝过一顿,现在不知贤弟可否赏脸。”

    “张兄!某曾对军中将士下过严令,军中不得饮酒,某怎敢带头违反,张兄的好意某心领了。”赵明直接开口推脱道。他现在可没有心思再与张年饮酒,虽然他心里对张年的那几坛汾酒的确是有些馋。但是他现在与张家的合作已经破裂,又得罪了张风,他可不敢保证他们不会再就水中搞小动作,即使是他们搞小动作的几率很小,他还是不得不防,毕竟小心无大错。

    “哦!对了,张兄,某来还有一件要事,明日某就要率军启程了,虽然没能与张家合作,但某已与榆林镇总兵联系上了,明日某就要启程前往陕西,前去榆林。现在军中粮食急缺,某向人打听了一下,听说张兄手中可是有不少粮食,所以就想和张兄借个三千石粮,不知张兄可否行个方便。”赵明有些狡黠的道。

    “你竟然联系上了榆林镇总兵王通?”张风闻言,当即就忍不住失声道。心中已经是将榆林镇的总兵骂了个七八十遍了,怪不得这赵明敢与他张家翻脸,原来是找到了别的靠山。这榆林镇总兵王通,是陇右王家的本家,也是在西北这一块为数不多的能与他张家平起平坐的世家,而且还与他张家有些不对付。

    天启年间在这西北的商场上两家因为生意上的冲突,没少掐架,一直到新皇登基东林诸公受新帝重用,他大哥张云当上了礼部侍郎,这王家才停止了与张家的商场纠纷,并且主动服软。现在这赵明要带着这原本属于他张家的七千多颗多颗的鞑子首级投奔王家,只要这王家得到了这些鞑子首级,怕是立马就要翻身了,他可是还记得,在王家服软时,他可没少奚落那些王家的子弟,还有那些王家的产业,他家可是侵占了不少,对于王家,也是往死里整的。若是这王家得势,必然会报复回来,王家的报复可不是好抵挡的,一个不好张家可能就此栽在这里了。不行,决不能让这王家翻身,我张家的东西岂能让与他人,我得想办法阻止这赵明。

    “没错,某的确是联系上了榆林镇的总兵,他说某只要把这些鞑子首级给了他,他能给某更高的官位,哼!别以为少了你张家,某就会怕了。”见张风那么大的反应,赵明倒是怔了怔,原本他也只是想胡诌了一个借口、用来掩饰自己行军的真正意图,毕竟明日他就要离开偏头关了,这张年他也不打算杀了灭口,只想让他给张家传递一下张风在自己手里、让他们不要乱来的消息,并且扰乱一下张家的视线,就胡乱的说了一下,没想到这张风反应这么大,不过他也乐得如此,反正已经与张家撕破脸了,能让张家误会些什么也好,于是也不否认。

    张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终于也急了,对着赵明便大叫道:“赵明,你不能这样,这些鞑子首级你绝对不能给王家,你若是敢给王家,就算是你投靠了王家,我张家也不会放过你的,别忘了,我大哥可是朝廷的礼部侍郎,他要捏死你,就如同捏一只蚂蚁一样简单。我劝你还是不要自毁前程,把鞑子首级交给我,我可以不杀王清明,这偏头关也可以给你,还可以再给你加五千两白银,你看如何!”

    “噢。。。!你此话当真!”赵明闻言,倒是有些惊奇了,看来这张家与王家不对付啊!不过转念一想,赵明便心生一计。

    “当真!绝对当真!”张风见赵明有些意动,当即就喜上眉梢,他张家可以不要这些鞑子首级,但是也绝对不能让王家得到,之前他敢和赵明闹翻,是估摸着这赵明只是一个小小的总旗身份,没什么见识,想以最小的代价拿到鞑子首级。

    只要是让他出了偏头关,调来大军,他也有把握留下赵明手中的鞑子首级,毕竟赵明才刚刚从草原里逃回来,还杀了那么多鞑子,相信那些鞑子也不会放过他的,他逃回草原,迟早也是死路一条,他不相信赵明会连自己的性命都不要了,就算他赵明不要自己的性命,他的那些个手下难道也都是不怕死的吗,所以他之前一点都不担心赵明不就范。

    但是现在他万万没想到,这赵明竟然能联系到榆林镇的总兵王通。现在自己也让这赵明给控制起来了,根本无法出去调兵阻拦这赵明,若是让他去到了榆林,张家损失了一次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不说,还间接的帮助了自己的对头,那自己可就是张家的罪人了,还有何颜面返回张家。

 第77章

    “某凭什么相信你,现在某可不太敢相信你张家,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某相信你吗”赵明故意装作有些迟疑不定的开口道。

    “有。。。有。。。!我可以先给你银子,至于千户的官职怕是还要等一段时间,只要你不离开这偏头,我张家就绝对不会食言。”

    “噢。。。!可是某还是不敢相信你们张家,某要先见到银子才能确定你张家的诚意。这样把,你现在就可以修书,让你们张家的人连夜带着银子前往河曲,只要在哪里见到了银子某可以先给你们张家一半的首级,待某千户的官印和文书到了之后再给你们另一半如何。不过银子嘛,就要加一万两咯,算是你对我妹夫的补偿。”

    张风看着赵明,仔细的思索了片刻后一咬牙答应道:“好,本公子这就修书一封,联系我张家在河曲附近产业的掌柜,让他们连夜凑齐银子,明日一早便运往河曲。”

    “若是我张家交了银子,你们又反悔怎么办。”张风也怕赵明拿到银子后就立刻跑去陕西,所以他还是询问道。

    对于张年的询问,赵明倒是毫不犹豫的答道:“张公子宽心便是,我赵某也是一守信之人,再说了,既然有银子,又有官位,你张家又权势滔天,某还犯不着去平白的得罪你张家,至于之前的不快,在银子和权力面前,那又算得了什么。若是你还不放心的话,咱们也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首级嘛、这样你总不用担心了吧。”

    “如此便好,本公子这就去修书,还请赵总旗稍等片刻。”说完张风便头也不回的返回了千户府。而张年也是紧张兮兮的跟在后面。

    张年现在也不怕赵明造反了,他没想带原本强势的张风会突然服软,张家与王家的矛盾他也是知道一些的,他没想到张风为了不让王家得利,竟然舍得放下身段,不过他还是很开心的,这样自己也算是张家的一个大功臣,日后升官发财是肯定的了,今天这事还真是起起落落一波三折啊。

    不过在高兴之余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眼咕噜乱转了一下便想更在张风身后溜走。

    赵明哪里肯放过他,直接出声叫道:“张兄请留步,刚才某和你说的借粮的事情,张兄考虑的怎么样了。”

    张年在赵明话音落下后,面色就呈现出了猪肝色,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心中肉疼无比,他知道这次肯定是要大出血了,忙告饶道:“这。。。这。。。!三千石!贤弟,这也太多了点吧!您就高抬贵手,放过为兄吧,为兄当真没有那么多粮食啊!”

    “有没有、某派人入府一看便知,难道张兄想让某派人进入府中吗,要知道,我手下的这些个士卒可都是穷惯了的,一不小心乱拿了些什么,某可不负责。”

    张年的脸色顿时变得更加苍白了,最后还是无奈道:“算了,算了明日一早贤弟派人来取便是,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就算是老哥送你的吧!”

    赵明见此也是哈哈一笑道:“老哥严重了,小弟贸然来访,已是多有打扰,怎么还好意思收老哥如此重礼呢,这样吧,小弟明日临行前会给你留下三千只羊,这样老哥不会吃亏了吧!。”

    张年闻言,惊讶了一下,当即由悲转喜,脸上瞬间绽放出了笑容,“啊!甚好!甚好!我就知道贤弟不会坑我,哈哈!”

    就在二人还在闲聊时,张风已经拿着书信从府内走了出来,现在他倒是变得聪明了,先将信件的内容给赵明看了一遍,赵明倒也没看出什么猫腻,就示意他可以送走,张风这才从他的随从中挑了一人,让其连夜带往河曲。

    赵明见事情也解决得差不多了,便让黄起带着他那已经修整好了的长矛营的士卒前来接替亲兵营,他便离开了。

    赵明回到自己的临时住所后,又命石千去将王清明唤来,将他与张风交易的事情说了一下,又交代了他让其明日派辎重营的士卒前去张年的千户府外接收粮食并给张年留下三千只羊后,便让其离开了。

    此时已经离亥时不远,天空中又下起了小雪,透过屋子里的烛光可以看到飘零的斑斑点点。

    这一天赵明终于下定了决心摒弃了之前依附在大明的体制下韬光养晦的计划,走上了暴力反抗的路线,抬头望着什么也看不见的西北方,赵明知道,那就是他将要去的地方,哪里有正在忍饥挨饿的灾民,哪里有成千上万正在为了生存而反抗的人,同时哪里也有野心家的野心正在滋生,那里是未来,同时也是罪恶。

    这一夜,望向陕西的人不只是赵明,北京的紫禁城同样有一人正在手持着奏章,满面忧愁的望着陕西的方向。他便是如今整个大明帝国的核心——崇祯,孤身一人,在危机重重的情况下登上了皇位,历时三月,便将权倾朝野、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扳倒,并连其一众党羽也清除得一干二净,朝堂也为之一清。

    随后他又开始重用号称正直贤良的东林党,一时间朝里朝外都对这位新皇赞誉有加,整个大明也因此呈现出了一片枯木逢春的景象。

    但是好景不长,正在踌躇满志、中兴大明的崇祯迎来了他登基后的第一个噩耗,陕西大旱,自王二之乱后,陕北的其他各地也纷纷爆发了叛乱,就在七月,王自用,杨六,不占泥等在陕西府谷等地,高举反旗。陕西各地官员的不作为更加的加重了叛乱的形势,派出去平乱的士卒也因为上官的压榨和长期得不到饷银而加入叛乱的队伍,有了正规军的加入这使得叛乱更加的难以扑灭,陕北的形势也是急转直下,越演越烈。

    开始时,陕西的各级官员还是想将发生民变的事情压下去,一直没有上报,但是陕北的民变越闹越大,陕西的官员终于再也压不住了,这才这上报朝廷中枢,但是当关于陕北叛乱的奏章递到崇祯面前时,整个陕北的情况早已糜烂,还有向整个陕西蔓延的态势,崇祯看着手中今天刚送来的奏章越看便越是愤怒,伺候在其周围的宫女太监更是连大气也都不敢喘一下,生怕惊扰到这这位正处于愤怒中的皇帝陛下,惹来杀身之祸。

 第78章

    终于崇祯到了愤怒的边缘,忍不住就将手中的奏章往地上一丢,爆发了出来,怒喝道:“真是岂有此理,陕西的各级官员难道就都是废物吗,这陕西的民乱越平越多,越闹越大,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朕养着他们有何用。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崇祯的愤怒的咆哮使得候着的太监宫女更加害怕了,一个个的身子都有些微微颤抖了起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太监都害怕的,只见中年太监走到了崇祯丢在地上的奏章旁,慢慢的将其捡了起来,又小心的呈到了崇祯的面前,满是关心的道:“陛下稍安勿躁,莫要动了肝火、伤了龙体,咱们大明自有天佑,民乱迟早会平息下去的。”

    崇祯闻言,也只能叹了一口气道:“大伴啊!如今陕北的形势已经糜烂,想要平息下去何其之难啊!陕西已经大旱两年了,陕北的民乱归根结底,都是这大旱引起来的,若是这天还是一直干旱下去,这陕西的叛乱怕是难以短时间内平息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拨粮赈济,将陕西的民乱控制在陕北,防止其向陕西全境蔓延。”

    王承恩看着满脸疲惫的崇祯,不由的感觉有些心疼,忙劝慰道:“陛下不必担忧,这陕西不会一直干旱下去的,只要陛下一心为民,老天会看到的,说不定开春后便会降下甘露呢。”

    “大伴,为什么天下就不能多一些像袁崇焕这样的能臣呢?这样就能为朕减轻一下负担了。”说道此处,崇祯的思绪不由的又回到了四个月前的那次早朝之后他与袁崇焕在平台的那一番交谈。

    崇祯问:“边事何日可定?“

    袁崇焕应道:”臣期五年,为陛下肃清边陲。“

    崇祯:“五年灭敌,朕不吝封侯之赏。”

    王承恩似乎也看出了崇祯的惆怅,劝慰道:“陛下无需为此担忧,咱们大明地大物博、人杰地灵。人才亦是不少,只是还未被发现罢了,相信以陛下的贤明,定能慧眼识珠,纳天下英才为己用,中兴咱们大明。”

    崇祯皇帝没有再次说话,他只是透过纱窗、静静的看着御书房外面正飘零着的大雪,一时间竟然失了神,王承恩也没有再次开口打扰,也只是静静的伫立在崇祯的身后。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声推门声,打破了御书房内沉静的氛围,崇祯也回过了神来,转身看了看来人,见是周皇后,面上原本满是愁容的脸色,瞬间便消失无踪,一脸微笑的对着周皇后道:“皇后,怎么这么晚了还不睡!外面风雪这么大,小心着凉了。”说完便上前理了理周皇后发髻上沾着的雪花。

    周皇后见崇祯如此,其面上不由的露出了一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