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125部分

重生苏联-第125部分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曼图洛夫的提议虽然比较笼统,但也大致上点出了两个方向——要么贬到地方上去,当个芝麻官,避免他们祸害军队;要么送到红军的政治学院里学习,然后按照学习表现来安排他们日后的工作,重新利用。

  这两个提议看似没什么问题,无论怎么安排,对干部本身的身心发展而言,都不是一件什么坏事。但万一勃列日涅夫被归类为“责任较小”的那一类,被送到政治学院学习怎么办?还会如曼图洛夫所愿一般,被贬到基层吗?

  其实,无论勃列日涅夫被归为哪一类,最终的结果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如果能够直接贬到地方上,当个基层干部,那当然符合曼图洛夫的心意;如果勃列日涅夫被送到列宁军事政治学院或者军事政治学院里学习,最终也照样会调到地方上,当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

  别忘了,作为国防人民委员部里分管政治的副人民委员,列宁军事政治学院和军事政治学院都在曼图洛夫分管的范围之内。

  以勃列日涅夫的政治素养,他将很难在这次学习之中取得优异的表现,就算能,也无法达到领导的要求。

252 中央组织局


  步入克里姆林宫的党中央组织局的专用会议室里,曼图洛夫的心情既是紧张,又是激动。

  虽然曼图洛夫在两个月前,就已经成为了分管政治的副国防人民委员,并且接管了梅赫里斯在苏共党中央组织局里的职位,但这两个月来,因为军中事务繁忙的缘故,他一直都没有出席过中央组织局的会议,毕竟组织局的事务和军队建设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直到这一天,斯大林特意给曼图洛夫打了个电话,要求他务必出席这次会议之后,他才匆匆忙忙地从国防人民委员部里赶了过来。

  苏共中央组织局?听起来好像很牛逼似的,那这个部门是干什么的?作为中央组织局的一份子,曼图洛夫有什么权力?看到这里,我想读者大大们的心中会有这样的疑问。

  中央组织局,全名为全联盟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局,是苏共中央里,负责人事任免、党组织建设和干部监督的决策性机构。

  作为一个决策性机构,苏共中央组织局的工作性质和编制和苏共中央政治局差不多,只有9个成员。

  这9个委员在中央组织局里的职位职衔都是相等的,但地位的话,就要看他兼任什么职位了。

  和中央政治局一样,能进入中央组织局的,都是苏共党里,一些牛逼哄哄的人物。这些人,除了牛逼哄哄以外,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党内一些重要部门/组织的领导,都深得斯大林的信任。

  曼图洛夫作为分管政治、军械的副国防人民委员,同时也是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在组织局里的地位并不算高,但也没有低到哪里去。

  身为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斯大林,固然是组织局里地位最高,说话分量最重的人物。

  而苏共中央第二书记日丹诺夫、中央书记兼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安德烈耶夫、分管人事的中央书记马林科夫,地位也比曼图洛夫高了一截,在人事任免上也有很高的决策权。

  除了斯大林、日丹诺夫、安德烈耶夫、马林科夫这四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以外,苏共中央组织局的成员还包括了政治局委员兼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拉扎尔·卡冈诺维奇、共青团委第一书记尼古拉·米哈伊洛夫、苏联总工会第一书记尼古拉·施维尔尼克,当然少不了曼图洛夫。

  如果从身兼职位的权力来看,曼图洛夫在组织局里面的地位与卡冈诺维奇相若,和米哈伊洛夫、施维尔尼克相比,似乎还高一点点。

  为了给几位组织局大佬们一个好点的印象,曼图洛夫提前15分钟到达会议室里,坐在了事先安排好的位置上。

  “沃洛佳,我们好久没见了。你好像是第一次出席组织局会议吧?”第二个走进会议室的,是政治局委员兼铁道人民委员卡冈诺维奇。

  卡冈诺维奇和曼图洛夫的关系并不一般,这一点,刚进会议室的共青团第一书记米哈伊洛夫就从称谓上听了出来。

  在俄罗斯文化里,只有关系比较亲近的人,才会用小名来称呼对方。

  卡冈诺维奇刚进会议室就直呼曼图洛夫的小名,这层关系,一听就知道不一般。

  更不一般的是,出了名脾气火爆的“斯大林式人民委员”卡冈诺维奇,在曼图洛夫这个没到三十岁的年轻人面前,居然变得温和起来。

  按理说,曼图洛夫这个副国防人民委员在工作上不会和卡冈诺维奇没什么往来,而曼图洛夫也从来没有和卡冈诺维奇共事过,应该没什么接触才对。但这两个素无往来的人,见面之后居然像见了亲人那样打招呼,背后的关系并不一般。

  “是啊,卡冈诺维奇同志。我入选组织局两个月了,但国防人民委员会的事务实在太过繁忙。上次组织局开会的时候,我在哈尔科夫视察坦克生产的情况,所以没能出席上次的会议。”

  “沃洛佳,如果铁路人民委员会里的同志们都像你这样认真工作,为国家奔波,那我们的铁道系统内,就不会存在火车误点的事情了。”卡冈诺维奇这些日子来,被火车误点的情况搞得相当头疼。

  在开战之前,卡冈诺维奇还能用“斯大林式”的方法,惩罚不称职的铁路干部,迫使铁道系统的干部们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尽量将火车误点的情况控制住。

  但是,铁道系统的问题并不是枪毙几个干部就能够解决的,因为这根本不是干部称职与否的问题,而是整个铁道系统和管理机制的问题。

  苏联的铁道系统,不但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人才,还缺乏足够的硬件配套。这些硬件配套。火车数量不足就算了,还缺乏足够的无线电台配备。

  这样一来,火车在行驶当中,车长无法和火车站进行联系,无法因应情况调节火车的速度,到站的时间难免会和预期之中有些偏差。

  而且,万一火车在同一个路段的数量多了,如果没有一个完备的无线电通讯系统,管理人员根本无法有效地指挥交通,出现意外的机会也比较大。说到底,还是硬件、配套和管理机制的问题。

  “卡冈诺维奇同志,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为国家服务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火车误点的问题说来话长,讨论起来可以说个半天,知趣的曼图洛夫知道火车误点并不是组织局会议上的议题,所以他并不方便在这个时候把话题开展下去。

  “同志们,在会议开始之前,我先宣布一项任命。”斯大林还没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在座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一名身穿大将军服的年轻人。

  很明显,这项任命和这名身穿军服的年轻人有关,看来中央已经决定啦,由曼图洛夫来当……

  

253 人选

  “在之前的会议里,中央政治局、中央组织局、中央书记处都已经讨论决定了,在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现有的基础上,增设一名副主席,并且得到了最高苏维埃的批准。

  这个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的人选,我们目前还没有定下来。在我看来,曼图洛夫同志比较适合担任这个职位。”

  斯大林说完,在座众人,都感到十分的惊讶。

  三年前,曼图洛夫当上州委书记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一阵哗然。虽然这个时空里,全联盟共产党的党章并没有对州委书记的年龄有任何的限制,但是让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担任州党委领导的事情,已经破了苏联立国以来最年轻州委书记的记录。

  现在,斯大林居然要把这个年轻人提拔为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这的确令人感到十分的意外。

  中央监察委员会,全称全联盟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监察委员会。这个部门,对生活在21世纪中国的大大们,应该会感到比较陌生,但说起中纪委,我想大家应该也会有一个印象。

  整体来说,中央监察委员会就是苏联的中纪委。作为一个直属苏共中央的纪律检查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和中纪委一样,具有党风、党纪和反腐职能,负责监察党员、党组织的纪律和作风。

  除此之外,中央监察委员会也会监察党组织的运作,确保党中央的决策在不同的党组织里都能得到落实和贯彻。

  毫无疑问的是,这个中央监察委员会是一个权力很大的机构,如果曼图洛夫能够当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副主席,那他的权力也自然不会小。

  斯大林也从众人的表情中,猜到了他们的想法。除了曼图洛夫、卡冈诺维奇和事先沟通好的安德烈耶夫以外,其他的组织局委员似乎对这个人选有点想法。“同志们,请问你们对这个人选有什么想法?或者说,你们有没有更好的人选?”

  对于曼图洛夫这个人选,无论是日丹诺夫、马林科夫、米哈伊洛夫、谢尔巴科夫还是施维尔尼克,心底下并不赞同。

  只有提出这个人选的斯大林,被提名的曼图洛夫,事先沟通好的安德烈耶夫,还有和曼图洛夫关系密切的卡冈诺维奇支持这项任命。

  现在的局面是,支持曼图洛夫当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的有四位,反对的有五位。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如果反对者多于支持者的话,无论支持者的地位有多高,这个提议都是要被否决的。

  但是,在座的几位反对者都是斯大林手下的官僚。他们做每一件事之前,说每一句话之前,都得看斯大林的脸色。

  只要是斯大林反对的事情,就算他们想做,也不敢去做;斯大林不喜欢听的话语,他们自然也不会敢在斯大林面前说出来,除非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有足够的信心说服斯大林。

  日丹诺夫、米哈伊洛夫和施维尔尼克反对任命的原因其实很正常,就是觉得曼图洛夫这人太过年轻,未必适合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

  至于马林科夫,他并不担心人家能不能把工作做得好,能否胜任这个职位。他担心的是,人家捞到这个位置之后,会不会影响自己在苏联权力场上的地位,会不会影响到自己在斯大林心目中的地位,会不会运用他的权力给自己做事。

  而在他看来,曼图洛夫当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之后,对他本人的影响其实并不怎么大,也撼动不了自己在斯大林心目中的地位,他心底下不赞同任命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曼图洛夫不是自己派系的人而已。

  谢尔巴科夫的反对原因则比较复杂,曼图洛夫的年龄固然是一个问题,但他最担心的,并不是曼图洛夫的年龄问题,而是担心这场任命会打破莫斯科市委的权力平衡。

  谢尔巴科夫是莫斯科市委兼州委第一书记,同时也是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局委员。因为身兼党中央要职的缘故,谢尔巴科夫对莫斯科市委和州委的控制力度很大,话语权很重,根本没人敢挑战他的地位。

  但是,万一曼图洛夫当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身为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的卡蒂娅,就有一个更硬的靠山,在莫斯科市委里的影响力自然也变得更大。

  “我觉得曼图洛夫同志是担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的最佳人选,”这个时候,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安德烈耶夫居然发话了,“他担任新西伯利亚州党委第一书记的时候,将地方党组织的纪律工作捉得很紧。

  从1938年到现在,新西伯利亚州那边的党组织并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新西伯利亚州党组织干部的素质也越来越好。

  除此之外,曼图洛夫同志在军队里,在建设人民委员部里,也在干部的纪律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干部的素质,增强了干部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安德烈耶夫一番讲话,将曼图洛夫这些年来,在干部纪律方面的工作成果做了一些总结,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支持曼图洛夫的取态,让在座众人大感惊讶。

  让人感到以外的是,安德烈耶夫居然也站在曼图洛夫这一边。在这背后,两人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安德烈耶夫为什么要支持曼图洛夫?这对他来说,究竟有什么好处?

  “我也觉得曼图洛夫同志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卡冈诺维奇也发表了自己的取态:“刚才安德烈耶夫同志提到,曼图洛夫同志在各个位置上,都能把纪律和组织工作做好,而其他的人民委员,还有一些州委第一书记们,似乎在纪律和组织工作方面有所松懈。

  在我看来,中央监察委员会应该要有一个关心组织建设和纪律监察的人,更需要一个能把党组织纪律工作做好的人。从这些方面来看,曼图洛夫同志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254 政治利益

  当安德烈耶夫和卡冈诺维奇都相继表态支持曼图洛夫之后,其余的组织局委员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取态。

  无论是马林科夫、日丹诺夫、谢尔巴科夫,还是米哈伊洛夫、施维尔尼克,在这个问题上,都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政治利益。

  从政治利益出发的话,马林科夫肯定会站在曼图洛夫这一边。毕竟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而提拔曼图洛夫是斯大林的提议,又得到卡冈诺维奇和安德烈耶夫两位政治局委员的支持。

  “我也认为曼图洛夫同志是最适合担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的人选。”作为一个见风使舵,只会拍大佬马屁,附和大佬意见的马林科夫,毅然站在了斯大林的一边,支持曼图洛夫当这个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

  在他看来,这样既可以保持和斯大林、安德烈耶夫和卡冈诺维奇的关系,也可以增加自己在曼图洛夫心目中的好感,搞好和曼图洛夫之间的关系。说不定日后,和曼图洛夫搞好关系了,还可以把他拉进自己的阵营里,为他所用。

  和马林科夫一样,米哈伊洛夫、施维尔尼克都是看大佬脸色的人。既然斯大林、安德烈耶夫、卡冈诺维奇和马林科夫都表态支持了,那他们两个小弟自然也不会不服从,都表示会支持曼图洛夫担任中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