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166部分

重生苏联-第166部分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平,为当地人创造就业。

  曼图洛夫的建议得到中亚五国、西伯利亚等地大部分地方领导的认同,多位西伯利亚的州委书记、中亚五国的加盟共和国书记陆续表态支持曼图洛夫所主张的“建设大后方”理念。

  而一开始就支持曼图洛夫的西部地方领导也在尽力说服同僚支持西伯利亚派的立场。

  在中央书记处书记波诺马连科和白俄罗斯党委第一书记古萨罗夫的努力下,大半个白俄罗斯党委的人都因为意识形态相同或者受共和国第一书记“影响”的缘故,站在了曼图洛夫那边。

  意识形态与曼图洛夫、波诺马连科等人相近的白俄罗斯党委第二书记伊格纳季耶夫更成为曼图洛夫的铁杆盟友,成为了“西伯利亚派”的一份子。

  至于在乌克兰那边,因为契尔年科在那里根基太浅的缘故,并没有拉拢到太多的盟友,但也令一些原本打算支持沃兹涅先斯基的人保留了立场,使沃兹涅先斯基得不到乌克兰地方主要领导的支持。

  与此同时,沃兹涅先斯基的人也在尽力拉拢人心,争取到了俄罗斯联邦最高部长会议主席罗季奥诺夫、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党委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还有波罗的海三国第一把手共五个加盟共和国主要领导的支持。

  随后,多个波罗的海三国和摩尔达维亚的主要领导也在第一把手的“影响下”谨慎地表达了支持沃兹涅先斯基的立场。

  而俄罗斯部长会议主席罗季奥诺夫也成功争取到车里雅宾斯克州委书记帕托里切夫、诺夫哥罗德州委书记布马金、高尔基州委书记谢尔盖·吉里耶夫、库尔斯克州委书记帕维尔·多罗宁、莫斯科市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格奥尔基·波波夫等人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为数不少的俄罗斯西部地区领导站在了曼图洛夫那边,当中包括雅罗斯拉夫州委书记安德罗波夫、斯维德洛夫州委书记维克多·聂多西金、斯大林格勒州委书记楚亚诺夫,而莫斯科市委市委兼州委书记卡蒂娅更是曼图洛夫的女人,当然也无条件地站在老公的那边。

  如此一来,两派在俄罗斯西部地区的角力就出现了五五开的局面,支持曼图洛夫的地方领导和支持沃兹涅先斯基的地方领导人数和实力都相若,而其他人则保持观望的态度。这些观望的人当中,有些打算在关键时刻再下注,也有不少人为了明哲保身起见,尽力避免自己卷入这场斗争中。

  至于高加索那边,三个共和国党委的大部分成员都持观望态度,没人敢轻易表态,因为他们既不敢得罪曼图洛夫,也不敢得罪沃兹涅先斯基及其背后的日丹诺夫,而且两派的主张对于高加索的发展都没太大帮助,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永远保持中立,并不代表他们不会在关键时刻站出来。


372 爸爸的援助

  正当苏联内部两大派系开始争起来的时候,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也闹得越来越大。m。。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历史性的演讲。

  身穿西装的他,站在哈佛大学哈佛园纪念教堂的台阶上,宣告美国已为帮助欧洲复兴作好了准备,表达了美国向欧洲各国提供大量援助,以帮助欧洲重建和发展经济的意愿。

  这篇由查尔斯·博伦起草的演讲词里,虽然并没有提及任何的细节和数据,但也已经清楚表达了美国政府的目的——让欧洲自由国家的人团结起来,共同规划一个由美国提供资金援助的欧洲重建计划。

  因为计划收回对象不是美国人,而是欧洲人的缘故,所以美国政府方面并没有邀请美国记者出席这次演讲。与此同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又在另一个地方召开记者招待会,成功转移了美国记者的注意力,因此这次演说并没有得到美国媒体的广泛报导。

  而在另一边厢,美国政府又拼命联络欧洲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体,请求他们报道此事。英国的BBC更是全文播送了这篇演讲稿的内容,为饱受经济打击的英国人民带来重大“喜讯”。

  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很快就传到了英国外务大臣厄内斯特·贝文的耳中,被好消息震动的他立即与法国外交部长乔治·比多取得了联系。

  英法两国的外交部长很快就取得了联系,并且交换了英法两国对于美国援助计划的看法。双方都认为有必要邀请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盟国苏联参与该计划。

  而在马歇尔的演讲中,他也“十分坦诚地”邀请苏联加入马歇尔计划,以接受美国的援助,所以美英法三国暂时还是支持苏联加入援助计划的,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但实际上,无论是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官员们心里都十分清楚,对苏联提供任何援助都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完全不符合西方国家的利益,同时也会壮大苏联共产主义的实力,与养虎为患没啥区别。

  就算美国政府同意援助苏联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美国国会也绝对不会通过援助苏联的计划,所以邀请苏联参与援助计划只不过是表面功夫,画个大饼吊斯大林的胃口而已。

  斯大林得知美国要向苏联提供援助的时,马上对援助计划表现出“谨慎的兴趣”。他认为苏联在战后处于非常有利的国际环境之中,因此即使接受一些带有可接受的援助也未尝不可,反正拿了再说。

  于是,他派遣了时任苏联外交部长的莫洛托夫前往巴黎,与英、法两国外长会谈,但因为英、法两国已经领会到美国不希望苏联加入援助计划的缘故,他们提出了许多令苏联无法接受的条件,使谈判过程进行得十分不顺利。

  其中英法两国外长所提出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任何接受援助的国家都要不可避免地,丧失一部分经济主权。同时,英法两国外长还坚持被援助国必须附带参与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发展市场经济,这显然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格格不入,变相等于让苏联走上市场经济的修正主义道路。

  最终,莫洛托夫明确地拒绝了这个条件苛刻的援助计划,离开了巴黎。

  这场讨论援助计划的会谈可以算是苏联与英法关系的转折点,法国社会党政府在得到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后,得到了美国的撑腰,不再担心苏联的压力,于是宣布将法国共产党排挤出政府,并且积极准备对越作战事宜,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对共产主义阵营的越盟发起进攻,彻底与苏联撕破了脸皮。

  其实早在马歇尔援助来临前,法国社会党就已经跟共产党不太对路。当时法国最大的雷诺汽车工厂三万多名工人发起了罢工,并且得到了法国共产党的支持,要求公司改善工人待遇,但表面上代表工人,实际上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党政府却主张对工人进行镇压,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然而,因为当时苏联势力太强大,而受到战争破坏的法国国力太弱,无法与苏联相抗衡,所以社会党政府未免激怒苏联,于是放弃了镇压罢工的主张。

  最终工人的请求在法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得到了实现,这件事情也为法国共产党换取了不小的名声,令共产党获得更多法国人民在道义上的支持,但同时也引起了执政联盟其他政党的忌惮。

  直到法国获得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后,联合政府才有了点抗衡苏联的信心,于是在巨大政治利益的驱使下,以政见不合为由,将法国共产党逐出了联合政府,并且开始准备发动对越战争,以获得对整个越南的殖民统治权,继续走帝国主义的道路。

  在美国那边,杜鲁门总统也发表了国情咨文,强调“自由人民正在抵抗少数武装份子或外来势力征服之意图,美国政策必须支持他们。”,认为极权主义裹挟自由人民,形成对于国际和平与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为了实现他的目的,阻止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杜鲁门政府把土耳其、南意大利和伊朗都纳入了大规模经济援助计划的列表中,并要求国会向这些国家提供8个亿的初期援助,让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利用这笔钱发展经济取得民心,扩充军备,避免当地的共产势力获得更多的民意基础,同时让资产阶级政府有足够的能力镇压潜在的共产主义运动。

  杜鲁门的主张成为了美国在世界各地援助反共政权的先例,无论这些政权由多不民主,干了多少违反“人权”的事情,只要立场是反共的,都会获得美国的支持。

  于是,一套针对苏联的全球军事联盟就这样逐渐地建立起来了。


373 莫洛托夫

  “维亚切斯拉夫,这次去巴黎之行有什么收获吗?”曼图洛夫坐在会客厅的沙发上,对这座别墅的主人——苏联外交部长、政治局委员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说道。

  莫洛托夫一想到英法外长的嘴脸,情绪就开始变得激动起来,“这次巴黎之行的最大收获,就是令我看清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真面目。

  他们表面上想对我们和其他的欧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促进我们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却是为了借此提升他们在欧洲的影响力,增强他们对欧洲经济的控制权。

  他们以经济援助为诱饵,迫使接受援助的国家进行符合他们资产阶级口味的改革,企图借此破坏我们计划经济的基础,让我们走向一条符合他们资产阶级利益的道路。

  这样的条件,根本就不是我们所能够接受的。他们表面上把我们当做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盟友,说要给我们提供援助,但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想让我们的无产阶级政权得到任何利益。”

  曼图洛夫品了一口红茶,分析道:“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国与国之间并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美国人肯拿出这么多钱来对多个欧洲国家进行援助,其实并不只是为了维持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友谊,还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刚才你也说了,美国人这么做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他们对欧洲经济的控制权,提升对欧洲国家的影响力。

  除了这些以外,这个援助计划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巩固西欧资产阶级政府的执政地位,同时消减**势力在西欧国家的影响力。”

  “沃罗佳,你说得很有道理。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外交部长,所接触过的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是奉行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没有利益的事情他们绝对不会干,也很少做没有回本的投资。

  毫无疑问的是,美国人提出的援助计划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其自身对欧洲各国的影响力,使一些欧洲国家对美国人提供的援助产生依赖性,而在他们经济恢复之后,或许也会对美国的援手感恩载德,增进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你会觉得他们这次援助的目的是要消减**势力呢?如果欧洲的工业经济因为这次援助计划而发展起来了,工人阶级应该也会随之壮大才对,因为进一步的工业化不但需要资金、机器和技术,还需要为数不少的工人。

  当欧洲工业化程度提升了,工人的数量就增多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也应该会得到增强,工人阶级政党的群众基础也应该会变得更大更强,但为什么你会觉得援助计划反而会削弱工人阶级政党的力量,令资产阶级政府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呢?”

  莫洛托夫的看法还是过于理想化了,毕竟他不是穿越者,并不知道历史的后续发展,也没看出马歇尔计划背后的阴谋。

  而曼图洛夫就不同了,来自世纪的他自然了解历史的发展。当想到世纪时,欧洲**已经沦为少数党派,甚至与议会无缘的时候,作为苏联**员的他也感到有些失落。

  现在,他不但穿越到斯大林时代的苏联,还混到了一个足以改变苏联,乃至于世界历史的位置上,与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谈笑风生。

  他得到了改变历史的机会,得到了改变世界格局的机会。既然有这个改变历史的机会,那为什么不好好把握,试试让历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呢?

  “维亚切斯拉夫,为什么你工人阶级壮大了,工人阶级的党也会随之壮大呢?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这两者之间其实是没有必然关系的。

  十几年前,德国的工业也在蓬勃发展,工人的人数越来越多,工人阶级也日益壮大。但这些工人最终站在德国**那边了吗?并没有!

  他们不但没有站在代表工人阶级的德国**那边,反而还成为了资产阶级纳粹党的支持者。这是为什么呢?

  一来,纳粹党的全称,也就是‘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的名称里,有‘工人党’的字样,令人以为他们是工人阶级的党,从而取得了一些工人阶级的支持。

  这种情况,也同样在英国和法国出现,代表资产阶级的法国社会党和英国工党也是打着工人阶级旗号,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政党。

  那为什么德国的工人要选纳粹党,而不是社会民主党和真正代表工人阶级的德国**呢?为什么英国和法国也有为数不少的工人选择了资产阶级政党呢?那我们就要看另一些原因了。

  我们再以希特勒德国为例子,当时希特勒取得政权后,是怎么巩固自己执政地位的呢?除了用恐怖手段打压异己以外,就是尽力改善德国的经济条件,使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甚至还提出了要让德国每个家庭都有一辆小汽车的构想。

  当人民生活改善了,他们自然就会把功劳归于给他们带来更好生活的执政党。不管他们的生活是怎样得到改善的,是像纳粹德国那样靠对外侵略,像英国、法国那样剥削殖民地,还是像我们这样靠自我发展,只要经济水平提升了,生活素质改善了,执政党的支持度自然会提升,无论这个执政党代表哪个阶级都是如此。

  相反,当人民的生活素质已经下降到无法忍受的程度,人们就会想推翻政府,让一个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生活的政权上台,就像1917年的俄国那样……

  现在,美国人要给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大笔经济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