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梭时空之1278 >

第88部分

穿梭时空之1278-第88部分

小说: 穿梭时空之127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人”。忽必烈接受了张的建议。一方面迎接蒙哥灵车,一方面与南宋丞相贾似道签订和约,并率兵星夜北上,奠定了忽必烈汗位争夺战胜利的基础。

  第四个贡献就更加不简单了,刑州学派建立了元朝国家机构建立纲纪法典。一建国,采纳刘秉忠意见定国号为“元”,命刘秉忠为参领中书省,同知枢密院事,负责筹建国家机关,建立纲纪法典。刘秉忠、张文谦采用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中适宜元朝稳定和发展的内容建立了新的纲纪法典。

  第五,就连元朝的上都和大都两个都城,都是刑州学派设计建造的。特别是元大都的建设,张文谦、张易、王恂提了好多建议,特别是后期郭守敬对全城的水系的规划治理,使元大都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北京有今日气势,邢州学派功不可没。

  最后就是前段时间刚刚完成的《授时历》,也是刑州学派主导完成的。

  这样一个在元廷中功勋卓著的儒家学派,竟然没有参合进来,这事情就有趣了。张准觉得原因可能是刑州学派的自保之计吧。毕竟刑州学派在元廷朝堂之上的力量太过强大了,强大到忽必烈都有些担心了,再加上学派中的老人逐渐凋零,忻州学派这次干脆让新旧儒学出头,如果立了功,元廷朝堂之上多一些汉人学派力量,忽必烈自然也能对他们放心。或者还有别的原因,但是张准通过这件事情想到了很多,怎么针对这些腐儒心中也有了数。

  至于僧道两家,张准心中并没有什么偏好。道家还好,可是寺庙的问题就大了。

  第一,寺院田产扩张厉害,且免赋税,很多百姓是奔着这一点出家的,周武帝毁寺四万后还俗者300多万,相当于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同时各朝经常修建寺庙的开支非常巨大。

  第二,寺院经常成为藏污纳垢之处,魏太武帝灭佛即是沙门与叛军有染导致的,寺院也常会有些类似于鲁智深般的人物,同时因为佛门的理念,常为不愿承担赋税的人和畏罪逃犯所趁。看过《蜀山剑侠传》的人相比对还珠楼主描写的清末寺院情况印象深刻,其中有一条经验是在寺院之类的地方千万不要乱跑,以防撞破僧人的好事被灭口。当然这也不是佛教专属,道教也不干净,唐代的女道士是干嘛的大家都懂。

  第三,佛教不事生产。只说不做,对于国家没有任何用处。

  第四,还要涉及到国家政权的问题,像南北朝到隋唐一段时间,政权交替频繁,佛道两家涉入很深,特别是佛教发展平民信徒极其迅速,对于社会稳定也有反面对用。

  比如这次,探听司的情报中,道家还好,并没有太过积极,看上去只是应付差事,只准备开办一两场讲道。可是佛门,呵呵,张准可是听到,他们准备在华夏社境内所有府城县城中都开办一次法会来着。

  张准想了想,将自己的计划整理成文字,通过通讯器发回华夏社。当这份计划分发到华夏社各部门后,一条条命令通过电台传达到各地。

  总结起来就是,第一,华夏社准备举行科考,考中者在华夏社的一个学校和两个学院进行培训后,任命为各级官员或吏员。科考内容为现代基础知识和紫金山学派思想。第二,所有参与上书的书生,禁止参加华夏社科考,书生家庭也停止任何福利,交还华夏社下发土地。第三,所有寺庙一律只保留人均一亩田地作为寺产,其余土地全部发放给周边贫苦百姓。第四,寺庙不得接受信众的香火钱,若有违法所有僧众以盗窃抢劫罪论处。第五,所有寺庙人员有定额,小型寺庙不得超过十人,中型寺庙不得超过五十人,大型寺庙不得超过两百人,多出的僧人按照年龄进行淘汰。从年纪最长者开始,直到寺庙人数定额。

  张准要好好看看,要文斗不要武斗的忽必烈怎么应付。另外,故意被张准排除在外的刑州学派与道家该怎么应对忽必烈呢,张准坏笑起来。


第一二三节失意者联盟1


  元大内之中,琼华岛上,六月初夏,这琼华岛上绿草茂盛,树木葳蕤,鲜花盛开,芳草碧绿,俨然一帧花红叶茂的水墨长卷。在这美景中,忽必烈和一群蒙古大臣在树荫下席地而坐,一边大口喝酒,一边吃着用这皇苑之内的名贵树木烤制的羊肉,几个色目大臣在阿合马的带领下也在旁边唱着胡歌跳着胡舞,好不热闹,自从华夏社起兵之后没有露出过笑容的忽必烈此时也是哈哈大笑。另一边的汉人大臣则在凉亭之中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一个个小太监坐着小船将各式的美酒美食从大内御膳监搬运而来,举在头顶上托盘内点心花色繁多,蒙古馓子、黄油酥、乌日莫、查干胡日达、醍醐、奶条、炒米、白油、黄油等等不一而足。

  这是忽必烈特意举办的特殊诈马宴。原本每年春季,忽必烈带领大批属僚从大都到上都理政、避暑、祭祀等活动,期间会在元上都水晶殿大摆宴席,招待宗王大臣侍人等,这种宴会称做“诈马宴”,欢宴三日,不醉不休,赴宴者穿着只孙服,一日一换,颜色一致。菜品主要是羊,用酒很多。在这种大宴上,皇帝还常给大臣赏赐,得到者莫大光荣。有时在筵宴上也商议军国大事,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但是今年由于华夏社威胁,忽必烈也就只能呆在大都了,可是这诈马宴不能不办,举办地也就从元上都的水晶殿堂换到了大都皇城大内之内的琼华岛,如今是宴会的第一天。

  “你们看看,这帮子汉臣是不是傻,这么热的天气也不知道来这树荫里乘凉。”一个蒙古大臣假装小声的说道,其实声音早就已经传到了不远处的汉人大臣耳朵里。汉人大臣们面不改色,犹如没听到一番。这一切忽必烈看在眼里,不过他没有阻拦。蒙古人和色目人看到大汗没有训斥,嘲笑的声音愈发大了。

  “仲卿,最近色目人可跟蒙古人走的很近,不知道大汗是作何打算的。”一个汉人大臣嘴唇不动,这声音竟然清清楚楚的说了出来,这也算是朝堂之上互相通气的特殊技能了。他口中的仲卿便是枢密副使张文谦,现在算是汉人在元廷中的中流砥柱。

  “诸位稍安勿躁,蒙古人是大汗最锋利的剑,色目人是大汗最忠诚的狗,而我们汉人便是大汗的头脑。用剑可杀人,用狗可以吓人,但是要治理国家,最重要的还是大脑。”张文谦也学着那蒙古大臣一般,假装小声说话但是声音传到了每个人耳朵里。

  蒙古人闻言骄傲的挺着胸膛,汉人大臣也微微一笑,色目人则满脸羞红。忽必烈看到这情况,哈哈一笑安慰道:“色目人是朕的忠犬,那朕便赏赐你们最好的肉。”说完将手中啃到一半的羊骨头扔了过去,色目大臣却像是见到什么珍宝一般,立刻就扑了过去,几个人打作一团,忽必烈开心的一边拍手一边大笑。

  要说忽必烈的心情为什么这么好,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华夏社蒙古包行动之后,整个元廷震动,面对华夏社竟然又败了,华夏社又在离大都不远之处的地方。忽必烈每天不是愁眉不展,就是暴怒,身边的高丽小太监又被打死了几个。自从上次图鲁尔对他说征伐东瀛时,高丽人偷工减料以致于自己的精兵损失严重,忽必烈对高丽人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要不是还需要高丽人的战船水军,恐怕早就派兵将高丽灭国了。

  朝堂之上也乱哄哄,蒙古人叫嚣着点百万铁骑杀光华夏贼,至于粮饷怎么办,南宋行朝若是趁机攻击南方各行省怎么办,又或者大漠以及草原诸王的反叛怎么办,他们是不在意的。自然,这种言论被忽必烈当做放屁。色目人捞钱一把好手,打仗那就不是他们能干的了。最后还是汉人大臣们商量了几个办法,上了道条陈送进大内之中。

  当忽必烈看到这份条陈一下子跳了起来,随后将几个汉臣叫进皇宫见他,更是将身边所有太监和侍卫都赶了出去,甚至连图鲁尔都没有进入大殿,只是在大殿之外护卫。至于那天忽必烈和几个汉臣到底商量了什么,图鲁尔也是一无所知,所以也没有情报通报给华夏社。若是他在殿内,就会知道汉人大臣们为忽必烈剿灭华夏社想了五个计策。

  第一,便是派出使者前往正在崖山苟延残喘的南宋行朝,只要对方对元朝俯首称臣,另外对外表明华夏社是意图谋朝篡国的反贼,再每年送岁币三十万贯,元朝便不再攻打行朝,双方合约。若行朝攻击元朝,则合约作废。第二,联络华夏社境内的商人,地主,进行罢市,破坏等行动,造成华夏社内部经济崩溃,官民失和。第三,联络华夏社境内的僧道两家,让他们在四处开办法会,吸引信众与华夏社对抗。事成之后许他们在大元境内与藏传佛教萨迦派一般自由传教。联络华夏社境内新旧学派,让各派学子们进行上书等行动,扰乱华夏社人心,成功之后许他们入仕为官。第四,由邢州学派的郭守敬领导西域汉人工匠,复制华夏社的火器,如火铳,火炮。仿制成功后,大规模制造。第五,与行朝签订合约之后,将江南各地的征宋兵马汇合,在伯颜的带领下进行火器训练。等到这五个计划完成,立刻挥军征伐华夏社。

  这五个计划从外交,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五方面对华夏社进行打击,这也是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全面战争了。这些汉人大臣确实不是省油的灯,在这种环境下竟然也让他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忽必烈见到这些计划也是大喜,仿佛已经看到了华夏社四面楚歌,人心涣散,然后他的铁骑一日千里,最后将那反贼张准斩于马下的场景。不对,这张准不能杀,朕还要好好折磨他一番,忽必烈心中呐喊道。

  随后,忽必烈颁下圣旨,由张文谦为首,将这几条计划暗中完成。接下来的几个月,张文谦派出几路使者和暗探,四处联络。华夏社罢市也就是在他的他的第一招,这些奸商和地主被华夏社的政策搞得收入大损,当然愿意配合元廷推翻华夏社统治。

  而南宋行朝,听到元朝使者的要求,下一秒就答应了。别说是称臣了,就是称孙子又如何,堂堂大宋儿皇帝做得,孙皇帝又如何做不得。作为孙皇帝给爷皇帝孝敬些许银钱,岂不是应该的?行朝一路败退,国土丢了一干二净,百姓是百万不存一,但是金银还是有的。至于宣告天下,华夏社谋朝篡国,呵呵,那就更不成问题了。这些反贼竟然没有听从太后懿旨,乖乖将兵马和财物交给皇帝和行朝,那就是罪不容恕!正好,也算是爷皇帝替孙皇帝出气了。虽然行朝中也有人知道这只是忽必烈的缓兵之计,等到华夏社被剿灭,下一刻行朝所有人就要人头落地,但是被追赶了太久的行朝贵人们还是为了自己性命,想赌一下蒙古人的人品来着。至此,华夏社民族意义上的盟友便没有了,不过对于华夏社来说,从第一刻开始,他们便是孤军奋战,盟友和队友和华夏社没什么关系,更别说南宋行朝是标准的猪队友了。

  此外华夏社境内儒家新旧学派学子,他们本身就对华夏社开班的学校所教授的东西表示反对,圣人学说一辈子都学不够,为何还要学那异端邪说。其实他们内心表示,你们教授的东西我们都不懂,让我们将来如何授课入仕?要改!必须要改!等到张文谦派人与几家商谈之后,他们也是下定决心了,功名利禄就在眼前,怎么能让人不眼热。不过张文谦出身的邢州学派本身就高官云集,也不屑于那些腐儒为伍,再加上自保心态,也就没参合进来。

  跟他们一样想法的还有佛家,历史上各类佛教中以藏传佛教喇嘛教最为兴盛,唐中期自吐蕃传入唐朝,专以祈祷禁咒为事。汉传佛教在唐中后期遭受打击,宋朝时方慢慢恢复,然敌不过道教与理学。藏传佛教中,萨迦派自窝阔台汗至忽必烈时期逐渐获得蒙元朝廷的尊重。忽必烈早在攻击吐蕃时即于萨迦派的喇嘛扮底达讲和,而后扮底达的继承人八思巴被忽必烈奉为国师,赐玉印,任中原法王,命统天下佛教,并兼任宣政院使来管理吐蕃事务。八思巴还为元朝建立蒙古文,藏传佛教在元廷的推崇下,在社会与政治上均有极高的地位,藏传佛教也逐渐推广到蒙古各部。这让华夏社境内的汉传佛教怎能不眼红!对于元廷的拉拢,他们也就表现的最为热情,可谓是一拍即合。


第一二四节失意者联盟2


  不过让张文谦为难的是,道家似乎对元廷的拉拢并不热心。也能理解,道家在北方是以全真教为代表。在成吉思汗期间,全真教掌教是丘处机,曾率领弟子跟随元军西征。成吉思汗对丘处机十分敬佩,曾经“赐号神仙,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又赐金牌一面,上有“真人到处,如朕亲临”八个字,所遇尊荣实出罕见。道教全真派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可是等到成吉思汗死掉之后,全真教的日子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而后跟藏传佛教的争斗日益激烈,等到忽必烈时期,召集两教人士进行大辩论。结果全真教光荣的输掉了辩论,结果就是道教经典被焚毁,五百多处道观被勒令交给佛教徒进驻,参加这次辩论的十七名全真教领袖人物,被强行押往寺院,剃发为僧,分头监禁,并发布文告:“其落发道士,遍散诸寺,无一逃失,若去了者,与贼同罪”。像管贼一样“监督修行”,全真教从此一蹶不振。所以,现在他们并不想参合进来,但是惧怕元廷淫威和其他处于元朝控制下的道家同门,只好敷衍的答应了。

  破了财的奸商地主,不满足自身政治地位的和尚道士,破落文人,可以说忽必烈将所有失意者联合起来,并企图依靠他们将华夏社击败。

  同时在大都,郭守敬率领的各族能工巧匠顺利的制造出了元朝的火铳和火炮。虽然没有得到华夏社火器的实物,但是郭守敬走访了众多亲身体验过火器威力的蒙元士兵,算是了解了华夏社武器的大致威力。其实蒙元早就有了自己的火器,只不过因为作战效率和成本的原因没有大规模的装备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