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晋汉奇侠传 >

第7部分

晋汉奇侠传-第7部分

小说: 晋汉奇侠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人又说道:“晋国自认为得华夏之正统,而我们跟契丹总是处于不利的位置,今日若能生擒晋国的北平王,则可以节制晋国。到那时,连契丹也不敢小瞧我们。我党项一定可以统一中原,传万世而不亡也。”其他人应和道:“将军所见明智,我等皆愿为党项的千秋万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众将士皆都信誓旦旦的举起长狼刀。那个大胡子大声道:“众将士听令,今日务必生擒晋国北平王,如遇阻拦,出北平王之外都可杀之!”安排妥当之后,党项士兵也藏到路旁,与晋国百姓相距不过百步之遥。

    乐异扬与令狐城隐隐约约听见他们说的话,心中大惊。乐异扬见这群党项士兵来势汹汹,一时也没想出应对之策。他熟读诗书,对党项族的历史了解一二。党项族本是西羌族的一支。汉朝时,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隋朝时,部分党项羌开始内附,追随中原政权。唐朝时,经过两次内迁,党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唐朝末年,王仙芝、黄巢起义时,唐僖宗传檄全国勤王。党项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联合其他力量共同击败起义军。唐僖宗赐拓跋思恭为“定难节度使”,后又封他为夏国公,赐姓李,所辖之地包括夏州、银州、绥州、宥州、静州等五州之地。太原以西三百里,正是党项族夏国公李彝殷的定难节度使属地。难道党项与契丹沆瀣一气,也想伺机到中原分一杯羹。

    乐异扬想到这里,不由得心头大怒说道:“如今北平王有难,我等岂能袖手旁观?”人群中顿时议论开来,一人说道:“话虽如此,我等人微兵少,才脱离危机,现在自身相保都难啊!”另一人也应道:“当今之际,最好能够悄悄向北边移动,避开那群党项士兵,这才是安身之计。”

    乐异扬见大家有意自保,心中不免愤然,说道:“诸位皆我所尊重之人,平时也教导我做一个忠君爱国之人。而今北平王即将蒙难,我等坐而不就救,是为不仁;将军如遭不测,我们对大晋则为不忠。且党项若将王爷生擒回去,最终遭殃的还是我大晋的百姓。若我等能够保将军于危难之中,今后党项定无节制我们的理由。则我大晋百姓还可以过安稳的日子。且我常听太原过境的客商念及王爷之贤,若王爷真有不幸,则是国家的损失啊。”

    令狐城默默不语,若有所思。隔了一会,令狐城握着乐异扬得手,说道:“扬弟说得对,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大家见乐异扬与令狐城这一文一武的好友坚持要救北平王,也不再说什么,各自拿出平时防身的兵器准备与党项士兵搏斗。

    这北平王正是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晋高祖石敬瑭即为之后,刘知远官职连年上升,最后回到太原做起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死后,新皇石重贵念及刘知远为大晋殚精竭虑的功劳,又封他为北平王。近年契丹大军数次发兵南侵,刘知远审时度势,早在两年之前就向石重贵提出回到太原练兵备战。

    太原地处晋国、契丹、党项之间,地理位置险要,历来是中原王朝必争之地。李渊、李存勖、石敬瑭皆发迹于太原,继而取得帝位。控制了太原,边境便可无忧。皇上将刘知远的封地定在国家的咽喉地方,可谓用心良苦。

    但刘知远本来应该在太原,今日怎会出现在代州。原来,契丹士兵沿着西北边境四处掠夺,企图挑起大规模战争。刘知远前几日便得到情报,一面将紧急军情快马加鞭报送京城,一面马不停蹄到边境四处查看。按照日程,今日正好路过乐异扬住的这个小村庄。

    话不及说,刘知远一行人已经到达,人数大约七八个,看来他的大部分护卫已经调到其他需要的地方去了。刘知远骑着一匹青骢马,看起来年龄大约五十来岁。他身穿深红色王爷服饰,腰间别着一块汉白玉佩,胯带藏着一把西域宝剑。刘知远等人正欲穿过草地去边境查看情况,突然从草丛中蹦出二十余个党项士兵把他们团团围住。

    刘知远与护卫都临危不乱,其中一个护卫大声问道:“你们是何人?竟敢阻拦王爷?”党项士兵大笑,异口同声道:“我们等得就是你们王爷。”

    刘知远见状,正襟微笑道:“哦,不知是哪位将军?”这时,躲在草丛中的大胡子将军走了出来,说道:“王爷果然是气度不凡,如此情景竟毫无慌张之情,令在下佩服不已。”刘知远看他的样子不像契丹人,心中放下顾虑,问道:“你是?”

    “在下党项左将军独孤定,恭候王爷多时了。”

    说罢向左右士兵眨眨眼,这些党项士兵心领神会,正准备拔刀动武。这时,藏在草丛中的乐异扬大声吼道:“且慢!”这边的两路人马都吃了一惊,又听到乐异扬道:“在下乐异扬、令狐城,路过此地,打扰王爷和孤独将军大人,还望赎罪。”

    说罢,早已做好准备的边境百姓从草丛中冲了出来。独孤定一行人见四周都是晋国的人,知道阴谋已经泄露,恨不能立刻逃走。但想到那样便正是与晋国为敌,就仍然待在原地,俯首道。

    “王爷,我党项一向与中原历朝历代都友好,今天听说贵国边境受到契丹的侵扰,便带着随从过来打探,没想到尽然在此地遇到王爷。这边的情况我皆以查明,确实是契丹狼子野心,妄图将战事扩大。还望王爷明察。”

    刘知远见状,喜形于色,忙下马扶起独孤定。道:“将军请起,您乃夏国公的得力门生,是党项的大英雄。今日竟然身临险境,为我国刺探敌情,确实难能可贵。夏国公如今已经是大晋的契丹西南面招讨使,所谓唇亡齿寒,希望我们可以共同防御契丹的南侵。”

    “好,那在下就先告辞。”

    独孤定说完,再次向刘知远行礼后即带着他的人马离开边境。

    看着独孤定那群身穿异族服饰的士兵换换朝边境走去,乐异扬等人都很气愤。独孤定却非有勇无谋之辈,在行凶的阴谋被揭穿后竟还能够自圆其说。但奇怪的是,王爷并未责罚他,反而让其安然无恙的回到他的大本营。

    刘知远见众人脸上充满疑惑和愤怒,上前解释道:“今日多谢各位的相助,现在国家有难,还望各位以大局为重,勿在轻起不必要的纷争。我今日尚有军务在身,他日若能再见,必当重谢,请各位保重!”又走到乐异扬和令狐城身边,轻声同他们说道:“多谢二位壮士相救,二位必非凡人,有勇有谋,希望以后可以报效朝廷,为苍生谋福。”

    刘知远与乐异扬目光相接,心中不觉一惊,发现眼前之人似曾相似,正欲开口问询,却听令狐城答道:“王爷之言,我等定当谨记。”刘知远笑着对令狐城点点头,驱马离去,半路上回过头又望了乐异扬几眼,摇摇头感叹了几声。

    原来在十四年前,乐援一家在代州遇难的消息传到太原时,乐祯娴当即晕死过去,从此再未醒来。刘知远沉痛万分,好生安葬妻子之后,又亲自去了潞州宽慰岳母张氏。张氏一月之间连着逝去三个亲人,心中自然悲恸不已,每隔几天,就到城外清虚观出家了。

    刘知远一年之后又娶了太原农家李氏的小女儿续舷。李氏娇美贤惠,又善解人意,深得刘知远的喜爱。不过刘知远的心中仍对乐祯娴念念不忘。乐异扬眉清目秀,相貌与父亲乐援和姑姑乐祯娴有几分相似。刘知远今日乍然见到他,仿佛看到了结发妻子的身影,因此才会有前面那样惊讶。

    等到刘知远一行人走远,乡亲们上前围住乐异扬和令狐城说道:“扬儿、城儿,你两人去太原吧,将来可以做更大的事业。我们就留在边境,边境总有边境的活路。只是希望以后尽量少打仗。这里有些盘缠,应该可以够你们走到太原。”乐异扬拜谢道:“你们的大恩大德,来日定当报答,请多保重!”

    令狐城也向父母辞别,与乐异扬一同上路。一路上,鸟儿向不停的从乱草中飞出。他们的心自然也不能平静。以后的路,两人谁也不知道会怎样。就这样一直走了七八天,终于到了太原。

    乐异扬和令狐城刚到城门,便看见一大群人围在城墙边看告示。两人走近一看,原来是大晋国招兵的公文。令狐城兴奋不已,当即记下招兵的地方,与乐异扬分别。

    乐异扬对当兵和打仗的兴趣不大。他在城中转了几圈,没有找到合适的谋生的路子。到了午时,他已经觉得饥肠难耐,便去了城南的一家食店。

    店小二见有人来,忙弓着腰打招呼:“客官,您身体好!今天准备吃点什么?”乐异扬见他这么客气,就点了一碗白米饭和一个炒白菜。店小二笑着说:“客官,想必你不是本地人。我们店可是太原有名的,来几个招牌菜吧?本店有上好的青花酒,要不也来一壶?”乐异扬道:“不用了,我吃了饭还要赶路。”店小二打量了乐异扬一番,见他的穿着,估计也没什么钱,便摇着头走下去了。

    乐异扬看着店小二的背影,想到,“这里的人这么势利,确实不如边境民众的淳朴。”又想到,“若是找不到事情做,这几日过后,可能连吃饭都困难。”这时,他的心头就突然涌上了一股莫名的凄凉,心想:“不知道令狐兄现在怎样了?”

    乐异扬正吃着饭,屋外来了四五个头上扎着金色布带,腰间配剑的士兵。店小二急忙出来应酬:“各位军爷,今日那阵风把你们给吹来了?真是我们的荣幸啊?”其中一个领头的道,“少废话,叫你们掌柜的出来!”店小二诚惶诚恐,颤抖的道:“我家掌柜的刚好有事出城了,要到下午才回来。”

    其中一个当兵听完后大笑道:“不早不晚,偏偏这个时候出城,难道是有意避开我们?告诉你,今天不是我们找你有事,是北平王离城前亲自发的口谕,已经张贴到太原的各条街上。凡在此开业满一年的店铺,都要上交五十两白银当做军费。这个你们不会不知道吧?”店小二苦笑回答道。然后指了指乐异扬说道:“各位军爷,我们不是不知道,只是小店确实经营不善,一则没有这么多现银,二则当家的确是不在店中,我只是一个做事的,也想不出什么辙啊?”“实不相瞒,今日从开门到现在,还只有他一人光顾。”

    士兵们仔细看着乐异扬和他桌上菜,对店小二道:“现在国家有难,每个人都有一份为国分忧的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北平王平时对你们有多好,你们应该知道。太原是一个好地方,也是一个不好的地方,两国开市以来,你们挣了多少银子,我们心中还是有数的。明日一定要凑齐银子。”

    带头的哪位军士临走时又补充道,“现在连北平王都已经去了前线视察军情。他老人家已经发话,将士们在边疆浴血奋战,谁都不能寒了他们的心。否则,等到北平王回来,必将严惩不怠!”

    店小二见这些士兵走了,方才长舒了一口气,说道:“可恨的契丹鞑子,又要打仗了。”店小二给乐异扬倒茶时,又说道:“现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两国互市算是完了。过几日我们店也要关门,到时客官想吃饭也不容易了。”

    店小二的话让乐异扬想起了家乡前几天发生的事情。他从怀里掏出一块碎银子递给他,然后走出食店。乐异扬形单影子,落魄地走在宽敞的大街上,偶尔遇见几个行色匆匆的人,他们都大包小包,携妻带子,乘着自家的牛车朝内地赶去。乐异扬见状,心中不免有多了几分凄凉。如果后面要与契丹长期作战,太原几十年的繁华便将灰飞烟灭。

    来到太原的第一天晚上,乐异扬在城里找了一家便宜的客栈休息。第二天天一大早,他便收好行李出发了。

    乐异扬一边慢慢赶路,一边思考着今后的事情。接下来我该怎么办,我要去哪里?他真的不知道。盘缠快要花完,兵荒马乱也难找到事情做。如果向令狐城哪像习得一招半式,他自然也去从军。可是自己只背得四书五经,在边境毫无用武之地。如今边境不安宁,只能去京城谋生路。有了这个主意,乐异扬打起精神,很快就出了太原城。

    出城约走了三个时辰,乐异扬看到前方有一座大山。此山高入云霄,绵延数百里,是太行山的一支余脉。太行山以北便是属于契丹的“幽云十六州”,以南便是中原诸州。太行山历来是兵家常争之地。早在东汉元初元年,汉安帝为防外敌侵犯洛阳,下诏在太行南端三十六处要冲屯兵。晋太元十九年,后燕慕容垂进伐西燕,西燕慕容永令全部人马前去堵塞太行山口,慕容垂引兵自滏口进入,灭了西燕。隋朝末年,李世民与窦建德相争,李世民进据虎牢,使窦建德不能越过太行,李世民乘机占领上党,尽收河东之地。

    大山上林木茂盛,隐约可看见楼阁的脊梁。走近一看,原来这里藏着太原的千年宝刹----归贤寺。乐异扬小时候听父亲说过,归贤寺是当年士绅为了纪念契丹退兵捐资重新修葺而成。归贤寺平时香火很旺,鼎盛时期每天都有各族人近千人前来烧香祈福。现在临近天黑,寺里仍然人头攒动,似乎让人忘了战争已经悄悄地向无辜的百姓走来。

    乐异扬赶了一天的路,此刻感到有点累了。昨日在太原买的干粮已经吃尽,随身携带的皮囊里的水所剩无几。眼看快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他却走到了归贤寺的门口。“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今晚暂时在这里落脚。”乐异扬想起小时候父亲给他说过的话,让他长大之后一定要去归贤寺上香。于是他便挺直身体走进了归贤寺。

    进入大门,边见前方立有两块石碑。石碑高约三丈,宽约五尺。左边是功德碑,记录的是边疆将士的英勇事迹及太原士绅的乐善之举;右边是恩泽碑,记录的是高祖石敬瑭衣锦还乡临幸归贤寺所做诗文。

    乐异扬读罢功德碑文,顿时对边疆将士的事迹敬仰不已。然后他走到恩泽碑前,仔细读着前人写下的诗文。这里誊抄数句如下:

    “山顶平阔说道出群芳。美景云列,撩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