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盛唐领土争夺战 >

第32部分

盛唐领土争夺战-第32部分

小说: 盛唐领土争夺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奇怪文字,李林甫将玉佩凑近灯光仔细端详,不看则已,一看不由大吃一惊!

上面是现已鲜见的鲜卑文字,一共一十九字:大唐宗亲,建成子孙,万世永泽,武德九年长孙氏。

李林甫略通鲜卑文,也知道当今李唐宗室正是源自西魏贺拔岳军团的鲜卑贵族,因此,皇室宗亲,尤其是内宫,常用鲜卑文记录家谱,并给每位嫡系皇亲发放铭刻鲜卑文的金牌,他自己也有一面。这不奇怪,因为李林甫的曾祖不是别人,正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长平王李叔良。

“这是从一个叫秋津兵卫的倭人小将身上搜出来的,相爷可看出什么端倪?”高力士用杯盖刮拉着浮在茶水上的茶叶,浅浅地抿了一口,“是不是好生蹊跷?”

李林甫早已将初时的惊异隐得干干净净,他轻轻提着玉佩,离开座位慢慢走到高力士身边坐下,再次展开手掌仔细看了看,若有所思。

“这五色玉佩绝对是大唐皇家之物,武德七年,高昌王使节至朝,上贡七块五色美玉,皆为玲珑剔透光泽温泽的极品,高祖皇帝爷十分喜爱,责令宫中御匠分批取用,专做各公主王子的贴身饰物,称为‘龙凤宝玉’,这绝对是其中的一块。”高力士放下茶杯,观察着李林甫的反应,“这样一个物件却出现在一个扶桑武士身上,倒真奇怪得紧啊!”

“高公从何处得到这块玉佩?”李林甫将玉佩放在茶杯旁边,往高力士那边推了推,“看来这个秋津兵卫有些来历!”

“哼,十郎你也不要装糊涂,那玉佩上的字儿你可是都认得,”高力士不满地哼了一声,想把绣球全踢到我这来,想得美!“秋津兵卫是在我大唐王师东征百济时所俘,闻说此人通晓我中土兵法,且勇悍过人,号称日本在安东的第一武士,给我大唐造成不小的损失。哼,要不是因为他精通汉语,为俘虏们通译,皇帝陛下和一干朝臣们也想由此探知日本国虚实,他还活得到今天!还到得了京师?”

“是不是先前夭折皇亲之物辗转流落海外……”李林甫歪着脑袋喃喃自语,“无论先朝还是武周,皇族器件因种种是非散落民间又流于……”

“看来丞相还在和某家兜圈子,老实告诉你,我已经去天牢探视过这个年轻人,此人器宇轩昂,相貌奇伟,双目有神,模样和建成太子画像倒有七八分相似,更重要的是,他自称汉姓李,名天郎!是地地道道的唐人!”高力士显然有些不耐烦了,他抓过玉佩一扬拂尘,“某家没有你那么城府深密,矫辩机智,索性挑明了吧,此事十有八九涉及皇家,牵涉人人都不愿提、不敢提的武德九年!”

武德九年!

玄武门之变!

兄弟相残,血流成河……

秦王李世民亲自挽弓射杀了自己的长兄太子建成,帐下大将尉迟恭斩了齐王元吉,唐朝都城长安刀光剑影,喋血百步,不光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其亲信家属包括建成的五个儿子等数百人丧命,史称玄武门之变。如此大变迫使高祖李渊不得不宣布李世民传承大统,是为太宗。

李林甫干咳了一声,没有接话,伸手端起了茶杯,刚巧遮住高力士投来的视线。现在李林甫担心的倒不是这个什么秋津兵卫或者李天郎到底是不是被太宗皇帝篡位的建成太子之后,而是高力士巴巴地跑来将这麻烦的物件交给他,到底是何用意?仅仅是征求他的意见?哼,没那么简单!

高力士何许人也?

他自幼入宫,经历了武则天时期的多次宫廷变乱。玄宗为临淄王时,和高力士结交,由高力士帮助诛灭韦氏,又除掉了太平公主。因此玄宗即位以后,就对这位宦官十分尊重,任命其为右监门大将军,掌管内侍省事务。不久前,又有意升其为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在宫中时日既久,传掌诏敕,干预机密,经常守候在玄宗身边,中外百官贵戚对之无不敬重。皇太子见了高力士,称“兄”,诸王公叫“阿翁”,驸马们干脆称呼他“爷”。当今朝中重臣,诸如李适之、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鉷、杨国忠,甚至包括现在担任宰相的李林甫本人,以及边将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都由高力士进升,尊崇无比。

尤其厉害的是,高力士权力虽大,声望也如日中天,但仍旧性情谨密,在宫中善自约束,从不随意开口讲话,对宫中形形色色、暗流涌动的危险和阴谋,早已见多识广,驾轻就熟,其上奉天子下应群臣的技艺简直炉火纯青。每做一事,处处左右俯仰,明哲保身,滴水不漏,轻易不为骄横,因此不仅天宝皇帝对他宠信有加,常称“力士当上,我寝乃安”。朝中士大夫们也对这个宦官颇为称道。宦海搏杀多年的李林甫深知做到这点何其难也!因此从来都不敢小觑于他。

李林甫清楚地知道,要是以为高力士的明哲保身就是糊涂和心软,那就大错特错了,韦后、太平公主,哪个不曾是呼风唤雨的厉害角色?能收拾这些风云人物的人会是平庸懦弱之辈?对如今朝廷的一举一动、社稷走向,高力士可谓是最明白的人,但他就是轻易不张口,更不动手,从不自己惹麻烦。对大大小小的朝臣,援引归援引,但不结党,不帮手,还真落个“顺而不谀,谏而不犯”的好口碑。但是只要他一张嘴,就具有极大杀伤力。一句“北门豪奴,官职太盛,若不早日除之,恐生大患”,就让在诛杀韦后、太平公主的争斗中立了大功的龙虎功臣王毛仲一家死个干净。

自开元二十二年拜相以来,李林甫略使小计便搞掉了先后同朝为相的张九龄、李适之,又于开元二十五年以“潜构异谋”之罪将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废为庶人,寻赐死城东驿,随之嘁里喀嚓剪除了户部尚书裴敦复、刑部尚书韦坚、陇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北海太守李邕、户部侍郎杨慎矜等等一干不听话的异己,朝野上下无不噤若寒蝉,哪个敢不看他的脸色?但是,就有高力士出声搅他的好事!好不容易废掉了太子瑛,李林甫满以为可以顺利地将寿王瑁推为太子,没想到高力士一句“推长而立,孰敢争”便使天宝皇帝立李亨为太子,让上蹿下跳的李林甫白忙活了一场;天宝初年,玄宗在大同殿问服侍一边的高力士:“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李林甫若何?”力士张嘴就说:“天子巡狩,古之制也。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势既成,谁敢议者?”玄宗初听虽不悦,但意有醒悟,随即为高力士置酒压惊,言“朕与卿休戚与共,何须忧虑”。李林甫在宫内的眼线内侍袁思艺将此情飞报给他,惊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也就在前几天,听说天宝皇帝在接见了安禄山之后,称“朕已年老,欲托朝事于宰相,边事于诸将,何得其忧”,高力士居然一针见血地指出:“边将拥兵大盛,如若有变,陛下何以制之?”玄宗闻之沉思良久……如此种种,恩宠笃深,令李林甫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高力士绝对是个极为难缠的人物,宁可退让妥协和他相安无事,也不要和他成为对手和敌人。

“依高公看……”李林甫斟酌着字句,“此事如何是好?涉及皇家宫闱,非同小可,公公认为大家(宫中人对皇帝的称呼)会怎么想?”

高力士轻哼一声,说道:“某家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也知道处置极为棘手,要不找你国相作甚?老实说,大家已召见此人三次,细问了日本军事民情,李天郎说得头头是道,颇得大家欢心……”

“陛下有意释之?”李林甫点点头,“涉及内宫之事,当属高公最为心知肚明,怎么个让大家宽心,高公更是个中翘楚,做臣子的既要心装社稷秉公治国,也要体验大家的心境,林甫乃当朝宰相,国之事当属分内,这皇族内宫之事嘛……”看到高力士竖起了眉毛,李林甫慢吞吞地又将话弯了回来,“既是家事,也是国事,不如这样,姑且不管此人身世如何,权当常人处置,陛下日理万机,扶桑之事终会慢慢淡去,待陛下想不起此人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你敢说怀疑此人来历的事只有你我二人知道?姑且不说这玉佩到我这里已经历数人之手,无法封闭消息,如今的京师,大明宫里死只鸡第二天就传遍了整个长安,你以为能瞒大家多久?昨日陛下突然问起李天郎身世……”

“怎么说?他说了吗?”李林甫关切地问。

“说倒没说什么,李天郎说的和告诉我的差不多,连父亲的名字都说不出来,看来是真不知道。”

“那高公着急什么?按本相意思处置,当无大碍!”

“嘿嘿!十郎你说得轻松!杨国忠前几日带着日本国来的遣唐使节阿部守代和庐原武直入内宫觐见陛下,奉上国书之外,居然有私信一封……”

“私信?”李林甫不动声色地手捻长须,杨国忠野心勃勃,早就垂涎他的宰相之位,这个靠杨妃和精打细算得宠的小人手也伸得太长了!难道是高力士想借此利用本相来打击杨国忠?

“正是!有了这封私信,大家才突然问起姓李的身世,这绝非凑巧!可惜,我一直未看到此信内容!”

“那就难怪了!”李林甫心里已经有了底,“既然如此,不如将玉佩献于大家,说明我等怀疑,如果真是建成之后,且又通敌谋反,其罪当诛!免留后患!”

“那就仗国相秉公执法了!”高力士站起身来,拱手告辞,“我乃内臣,本就无涉政之责,唯此事涉及内宫,为国相提供些证据而已!某家职责已尽,剩下的就看国相了!”

“高公留步!不知大家到底怎么考虑?”李林甫哪容高力士轻易推脱。高力士脚步丝毫未停,“大家怎么想我倒不知,国相应该去打探一下杨国忠是何用意?再有,大家一直对三王子伏法之事耿耿于怀,不止一次在老奴面前感叹李家血脉凋零,除武周外,居然死于家人之手的比死于外敌之手的还要多得多……且杨国忠一直在陛下面前说国相用法过于严苛,杀念太重……呵呵!国相自有分寸……呵呵!”

“皇上仁慈,哪知韩非法度,不惜矫枉过正,森严之法度,方可保万世社稷……罢了,皇上如若问起,就说本相正着手细查,实在为难,天牢里诡异多变,瘟病流行,死个把人也是常事!”

“呵呵!好个国相!厉害!厉害!”高力士蝈蝈般地大笑起来,头也不回地走了。李林甫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依旧揣摩不出高力士的用意,但是有一点他算是摸清了,皇上和高力士对这个神秘的李天郎都有赦免之心。不知道杨国忠怎么会掺和到里面去?

高力士一行的照明灯笼晃晃悠悠地融入长安城璀璨的万家灯火中,家丁将相府厚重的大门哑哑地合上,李林甫收回目光,背着双手转身慢慢走回书房,难道是皇上授意高力士传话给我?还是他有意和我联手对付杨国忠?作为极为受宠的杨贵妃外戚,杨国忠如今在官场扶摇直上,大有和他李林甫分庭抗礼之势,居然有人还说他迟早要坐上宰相的位置……

嘿嘿!这个不学无术的庸才,要和我争个高低,你那几招还不够和我玩的!战战兢兢的奴婢将一碗甘露羹承上来,又安静地退了下去,清香的甘露羹于是就像它本来就在那里似的,等着李林甫习惯性地伸手触及。

几口甘露羹下肚,李林甫觉得精神为之一振,放下勺子,枯燥的双手微微发抖,抬头看看铜镜里老态龙钟的自己,他既厌恶又无奈。到底是岁月不饶人啊,真的是老了,动不动就累了,脑子也远不如少壮时灵活,看来老天爷给的时间确实在一天天减少!哼,即使是这样,只要我李林甫在位一天,就要为大唐效力一天;只要我李林甫在位一天,只会空谈误国的酸儒们和杨国忠之流就永远没有出头的一天;只要我李林甫在位一天,就要严申法家,以振朝纲!

而这个横空出世的李天郎……

·

→炫←·

→书←·

→网←·

→小←·

→说←·

→下←·

→载←·

→网←·

李林甫想象着对方的样子,脑子里突然想起前几日玄都观的真人李遐周差人给他送来一首偈语诗,书云:“前世桃李生香,现世成林满堂,两世本是同根,蔓枝悠悠绵长。”难道这说的就是李天郎?李真人当今神算,皇上太后无不信服,对自己拜相、废太子、杀文豪李邕李真人也是句句言中,他的话,还真不能不信……老天叫我救得同根的此人,方才保富贵悠悠绵长?

看来有必要往天牢走一遭!

杨国忠是接受了庐原武直的巨额贿赂之后才径直通过关系将两位日本使臣送到玄宗面前的,受妹妹庐原美香重托的庐原武直深知信件的事关重大,只有亲自送交皇帝本人,李天郎才有一线生机,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庐原武直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人在为李天郎的生死四处奔走,那就是李天郎的授业恩师——隐居长安的方天敬,正是他找到了高力士,凭着当年曾在武周时期救其一命的交情,说服了高力士暗施援手。

精明的高力士则抓住李林甫生性多疑和提防杨国忠的心理打上了一通令人眼花缭乱的迷踪拳,将李林甫套了进来。为确保李林甫那边不出什么意外,方天敬又搬来了一个神秘人物——玄都观的真人李遐周,此公乃一修仙道人,世间皆传闻其为半仙,能未卜先知,连天宝皇帝都曾请他进宫施法。李林甫天不怕地不怕,偏生迷信仙术,李遐周一句:“公存则家泰,殁则家亡。”就将李林甫吓得跪拜而泣,求其救解。李遐周笑而不答,曰:“戏之耳。”轻描淡写地耍了当朝宰相一把,还让他高高兴兴地为自己的道观掏了大笔的钱帛。所以,当李遐周将自己的模棱两可的偈语诗送交到李林甫手里时,这位自以为聪明独步天下的首辅宰相已经拿定了主意,但是也不失时机地施展了他惯有的伎俩:让别人犯错误,自己捡便宜。

明明是他自己想免李天郎一死却放言对忤逆之后必杀,同时又示意高力士在杨贵妃和杨国忠面前念叨皇上对李天郎极为喜爱,不仅有意释之,更有意让其认祖归宗。为加强这种印象,高力士还多次安排李天郎和天宝皇帝单独面谈。杨贵妃和杨国忠最怕的就是失宠,面对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