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十大下台元首 >

第15部分

十大下台元首-第15部分

小说: 十大下台元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奥布恩的电话从5月25日至6月17日一直被窃听着,设想人员还在水门大厦对面的汽车旅馆里查出了一个能监听用的无线电短波电台。
  ③利迪、亨特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保安顾问麦科德以及另外一名同伙,定期去那个能监听用的无线电短波电台去监听,麦科德则把监听到的内容记录在一份绝密的备忘录上。
  ④窃贼们还试图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乔治·麦戈文那里安装电话窃听器。
  ⑤6月17日夜闯水门,目的在于修理原有的电话窃听器,同时安装新的电话窃听装置,并趁机翻拍和偷窃民主党与竞选活动有关的文件。
  面对民主党人层层深入的调查和咄咄逼人的攻势,共和党人深感事态的发展对自己越来越不利。这样的诉讼再继续下去,势必有更多的共和党人被调查和受牵连。加上联邦调查局对“夜闯水门”调查“不利”,极有可能还会节外生枝,那将极大地影响到共和党和尼克松本来已是稳操胜券的大选的获胜,最终落得个功亏一篑、前功尽弃的结局。
  尼克松已经有过一次这样的教训。
  那是1960年,当时任副总统的尼克松和参议员肯尼迪竞选美国第35届总统职位。47岁的共和党人尼克松和43岁的民主党人肯尼迪竞争得难分难解,不分高低。民意测验中,忽而是尼克松领先几个百分点,忽而是肯尼迪又超出几个百分点。到了9月,竟选进入了白炽化阶段,尼克松以47%对46%领先。最后较量的时刻来到了,两位候选人将举行公开的电视辩论,人们将在电视上一睹两位候选人的风采,并在他们中间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总统。
  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总统竞选中的第一次电视辩论。
  1960年9月26日,7千万人聚集在电视机前收看电视辩论。肯尼迪和尼克松同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就在这短短的几秒钟内,尼克松实际上已经输给了对手。在电视屏幕上,肯尼迪满面红光、精神焕发,配上他那四方脸膛、炯炯有神的双眼,显得生气勃勃、落落大方。而尼克松却显得面容消瘦、憔悴、苍白,衬衣领子至少大了半个号码,松松垮垮,更显得人的清瘦,整个儿一副无精打采的病态。这都怪他拒绝化点淡妆的建议,被灯光一照,显出了这副不争气的尊容。
  可以肯定,没有一个美国人愿意选一位未老先衰、一副病态的人来当他们的国家元首。在屏幕前,人们已经做出决定,把选票投向肯尼迪。
  形势陡然急转,人心倒向肯尼迪,这使尼克松懊悔不迭。
  为争取当上总统,他已整整奋斗了十多年,而今却败在了一次电视辩论上,真是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大选结果,肯尼迪以303票对219票击败尼克松,成为美国第35届总统。
  这是尼克松的第六次危机。尼克松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被这次失败所击垮,有一句格言鼓起他的勇气,那就是:“忍受失败方能成为伟大。”在那次危机以后,尼克松忍受着失败的痛苦,卧薪尝胆、艰苦奋斗八年后,东山再起,在1968年的大选中,击败了竞选对手,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
  那次功亏一篑的失败给尼克松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经验教训,从而使他在政治上成熟了许多,使他更加懂得了怎样把握机会、绕开陷阱,去夺取成功。
  水门事件;使尼克松又回忆起了第六次危机的经历,难道历史会重演吗?不,决不会!久经宦海浮沉的尼克松坚信自己有足够的政治经验和手段不让历史重演,他要想方设法扭转自己和共和党人在水门事件中的不利处境。于是,他亲自给助手们下令,采取有力的补救措施,把水门事件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这样,他便无可辩白地卷入了掩盖水门事件真相的行列,犯下了日后被弹劾的最主要罪行。
  在尼克松的授意下,埃利希曼在紧要关头为了使白宫摆脱被动地位,提出了一个补救措施:让利迪坦白并承担罪名,利迪可以向法院解释,说他是为了要当“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英雄才这么干的。这样做的好处是:1。能够结束民主党人的民事诉讼,从而限制他们在诉讼有关的证据方面进行非法调查的能力。2。可以丢卒保帅,使低级人员认罪,从而让高级人员平安无事,以此转移新闻界和政界的一些攻击。霍尔德曼对此作了一点补充:让利迪坦白后,我们的人员可以向法院上诉,请求宽大处理利迪,理由是利迪是个侦探小说看得大多而误入歧途的可怜的小伙子。
  尼克松认为,作为缓兵之计这个建议可以采纳,于是这个补救措施被付诸实施。这一招果然奏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形势大为缓和。
  正当尼克松为“夜闯水门”稍微感到一些宽慰的时候,又一个沉重打击落在了他的头上,这就是他的好友米切尔出事了。事情的起因来自米切尔夫人。米切尔夫人是位自得其乐、活泼美丽的女性,无论她走到哪里,都十分引人注目。这使她变得骄纵成性,性格古怪,她对丈夫整日忙于政治而很少有时间在家陪伴她很不满。“夜闯水门”发生两周后,米切尔夫人就开始给新闻界打电话,同时向丈夫米切尔提出最后通碟,要他立即摆脱政治活动,否则她就把一切向新闻界公开。
  这位性格古怪的夫人,说自己是个“政治囚犯”,并宣称她非常爱自己的丈夫,她决不容许他参与任何肮脏的行径。她的这番话足以引起人们对米切尔及其主管的“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猜疑。由于米切尔对夫人的通碟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米切尔夫人就不顾一切地公开宣布,说她那里有一本手册,其中详细记载着“夜闯水门”的预定步骤,还说她本人了解整个事件的全部细节等等。其实米切尔夫人并不是要和自己的丈夫过不去,她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让丈夫摆脱政治羁绊,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呆在家里陪着她。但她没想到她对丈夫的爱却反而害了丈夫。由于新闻界对米切尔夫人所说的一切都作了公开报道,迫于压力,1972年7月1日,米切尔不得不被迫辞去“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主席的职务。米切尔对于尼克松的竞选来说,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曾为尼克松1968年竞选总统立过汗马功劳,现在正当发挥作用的时刻却被迫辞职,这对尼克松的打击怎能不沉重呢?
  面对种种打击和挫折的尼克松,不愧是久经宦海的政治舞台上的老手,他凭借自己丰富的政治经验,使出浑身解数摆脱水门事件的阴影,挽狂澜于既倒。在外交上,他把一向反共的调子换成了友好的奏呜曲。1972年2月,他亲自访华,并同周恩来总理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上海公报》;1972年7月,尼克松完成了从越南撤军的设想,从而基本上结束了美国无限期地卷入越南的武装冲突;1972年5月,尼克松访问苏联获得成功,缓和了苏美之间的紧张局势。在国内,尼克松采取果断措施,成功地制止了因越南战争而引起的持续性通货膨胀,在控制国内工资和物价的同时,为了阻止美元外流,降低了美元与外币的兑换率。尼克松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政治行动,为他的竞选连任捞取了必要的政治资本,而且抓住了美国广大选民的心。特别是结束越战,为尼克松竞选连任的胜利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果不其然,在1972年11月7日的大选中,尼克松以60。8%对37。5%的选票战胜了民主党人乔治·麦戈文,获得了绝对胜利,实现了他连任总统的愿望,蝉联第38届美国总统。
  尼克松获得的选票,比他的民主党对手麦戈文多1750万张。按美国总统竞选中超过对手的票数来算,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假如按其得票率之高来看,只有1936年的罗斯福和1964年的约翰逊的得票率与他旗鼓相当。
  这次大选揭晓的第二天,尼克松在华盛顿的肖尔哈姆饭店举行了一次庆功宴,他称赞自己的竞选班子“过去四年来一直是一个伟大的竞选班子”,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谢谢大家”使他“最后一次竞选成为所有竞选中最成功的一次”。
  1973年1月20日,尼克松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38届总统。
  民主党人原来想利用“夜闯水门”在大选中挫败尼克松,遗憾的是功亏一篑,未能如愿。被民主党指控的七人(五名被捕者加上利迪和亨物)也在最后一次开庭时拒不承认对他们所指控的罪行。由于证据不足,对这七人以外的涉嫌者民主党均无法起诉。对此,民主党人虽然对这个结局倍感恼火,也只能无可奈何。那七人也在开庭之后分别以1至5万美元的保释金取保释放。轰动一时的水门丑闻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共和党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了。他们花费了400万美元来庆祝尼克松再次当选为总统。“再干四年”的欢呼声传遍了美国。“水门事件”看来已该接近尾声并就此打上句号了。有人如释重负地轻轻松松地吐出了一口气。然而,没有人会想到,故事的高潮还在后头。
  4。5 迪安“反水”政局陡转,引火烧身总统垮台
  为了要使政府按照自己要求的方式工作,尼克松连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内阁改组。他接二连三地采取行动,对政府各个高级职位上的人员进行大调动,并把受过四年熏陶、忠实可靠的白宫助手安排在政府部门的关键职位上。如此一来,便触动了某些权势集团的利益。
  在华盛顿,当时被人们公认的有四大权势集团,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分别是:新闻界、官僚机构、国会和情报系统。
  此外,华盛顿最大的权力集中在国会各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以及和他们对口的政府各部门之间保持密切联系的那伙人。尼克松的行动目的是要把自己在白宫的人安插到所有政府部门和机构中去,这就破坏了那些人长期合作建立起来的联盟。这样,尼克松不仅成了本世纪以来最使民主党人和官僚机构感到害怕的总统,而且无形中把自己放在了那些权势集团的对立面上。这对民主党人来说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们乘机再一次联合受害的权势集团,把尼克松推上了由“夜闯水门”掀起的浪峰之上,尼克松的改组计划不仅没有丝毫进展,他自己反而陷入了四大权势集团的重重包围之中,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1973年1月,水门事件被再次抛出。1月8日,“夜闯水门”被捕人员被重新收审,事态从此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3月20日,被捕者中的詹姆斯·麦科德终于开口了,他给联邦法院法官写去了一封信,信上承认说:“被告们都曾受到政治压力,要他们承认有罪,并保持缄默。”他在信上还说:“我担心有人向我的家人采取报复措施。”3月31日,法庭在开庭时,公开宣读了这封信。这下,水门事件立刻引起了公众的兴趣。
  新闻界终于开始把水门事件当作头题新闻了。《华盛顿邮报》再度抢先一步,爆出一条条内幕新闻,出尽了风头。《纽约时报》等都已加入水门揭秘的行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不甘落后,在电视节目的黄金时间里,向美国观众报道了水门丑闻。电视拥有的观众远远超过报纸的读者,美国人终于家喻户晓地知道了有个水门事件,并把它作为挂在嘴边的热门话题。
  在这种形势下,身为白宫法律顾问、国内事务助理的约翰·迪安有些沉不住气了。也不知是在法庭的作证时露出了什么蛛丝马迹,还是为尼克松起草的一份关于彻底调查水门事件的报告被人嗅出了什么“怪味”,迪安逐渐开始感到自己的处境艰难,而且越来越危险。
  水门事件重新被抛出后,迪安曾替尼克松起草了一份关于水门事件的各种调查及对策的报告。虽然这份报告只完成了一部分,而且一直未被公开,但一想到这份由他草拟的报告将会成为“文过饰非”的假材料,迪安的内心就有一种法网难逃的恐惧感和负罪感。4月17日,聪明的迪安向总统脑克松提出要求给予他豁免权,准备预先留下一条退路。他的理由是:给予了他豁免权,一旦出什么问题,他本人可以去找检察官,讲出全部真相,那样就不会给白宫带来任何麻烦。
  尼克松拒绝了迪安的要求,没有给他豁免权,这使迪安感到更加不安。
  与此同时,迪安还觉察到曾与他在证词上达成攻守同盟的“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副主席杰布·马格鲁德,有不愿继续与他合作的苗头。如果马格鲁德翻供,那么他迪安为掩盖水门事件所作的一切证词都将受到怀疑,他的罪名不需要法庭的审判就已经是明摆着的了。
  面对即将来临的灭顶之灾,迪安由忧心如焚变为面对现实了,他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投奔司法部,他才能用自己所掌握的大量机密为自己争取可靠的豁免权。经过再三权衡利弊。迪安终于向司法部门自首了,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背叛了尼克松。
  迪安的“反水”成了共和党人和尼克松走向失败的又一个转折点。从此,尼克松便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境地。
  1973年6月25日迪安在水门事件委员会的听证会上作证:尼克松曾亲自参与掩盖“夜闯水门”,证据是1973年3月21日迪安本人与总统在椭圆形办公室的一次谈话。在那次谈话里,尼克松告诉迪安,如果有必要的话,他可以筹集100万美元的款子来打发霍华德·亨特。虽然后来这笔款项未能兑现,但仅此一点就已构成了尼克松的犯罪事实。
  那时候霍尔德曼早已不在其位了,但他对尼克松总统的一切事情仍然非常关心。他曾在另一次听证会上揭发迪安是在作“伪证”,想以此来帮助他一直效忠的总统渡过难关。事实上,他曾在离任后听过3月21日迪安和总统的谈话录音,但他自作聪明地以为,白宫装有录音系统仅有几个人知道,只要录音带不公布,这种事谁也说不清。霍尔德曼的自作聪明大错特错了。
  1973年7月16日,尼克松的前助手亚历山大·巴特菲尔德给了尼克松最致命的一击:他向参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透露,从1970年以来,尼克松在白宫办公室里安装了录音装置,把自己同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