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十大下台元首 >

第16部分

十大下台元首-第16部分

小说: 十大下台元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73年7月16日,尼克松的前助手亚历山大·巴特菲尔德给了尼克松最致命的一击:他向参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透露,从1970年以来,尼克松在白宫办公室里安装了录音装置,把自己同所有人的谈话都录了下来。
  侦破起来令人棘手和头疼的案件一下子变得简单和容易了起来:只须检查尼克松的录音带,一切就会水落石出,设法让尼克松交出录音带例成了侦破“夜闯水门”一案的关键。
  铁面无私的考克斯便承担了这一重任,他是哈佛大学著名的法律教授、民主党人,前不久司法部长理查森任命他为水门事件的特别检察官,负责调查水门事件的真相。考克斯一上任就毫不客气地要求尼克松总统交出录音带以供检查。
  参议院的特别调查委员会也遥相呼应,要求尼克松务必交出录音带。
  尼克松以总统的“行政特权”为理由一口回绝了考克斯等人的要求。尼克松当初下令安装录音装置,把自己同别人的谈话记录下来,为的是将来卸任后以这些谈话录音为参考写回忆录,弥补记忆的不足,按惯例去赢得一笔可观的稿酬和版权收入。没料想却留下了遗患,为他的政敌提供了铁证如山的证据。虽然极度后悔,但尼克松打定主意,就是不交录音带。
  考克斯寸步不让,穷追不舍,非让总统交出录音带不可。
  双方僵持了几个月。
  1973年10月20日(星期天),作为美国最高行政长官的尼克松一怒之下,宣布开除考克斯,撤消专事调查的特别检察官办事处,消息传出,司法部长理查森及副部长都极为愤怒,俩人同时宣布辞朗以示抗议,过了不到24小时,这几件事便以“星期六夜晚大屠杀”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被美国各家报纸、电视向全国做了报道,并引起了强烈反响。
  不管外界如何闹得满城风雨,尼克松就是坚决不交录音带。这样拖了半年多,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1974年7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以8比0通过裁决:尼克松无权扣留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并下令总统必须交出64盘录音带。
  尼克松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也无法耍赖了。他无可奈何且极不情愿地将64盘录音带交给了法官。
  法官们以极大的耐心,一盘又一盘,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听这些录音带,一个重要的疑点终于被他们发现了:有一盘录音带上的18分钟的录音被人为地洗掉了!这盘录音带录自水门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即1972年6月20日,谈话人是尼克松和他的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
  这18分钟的谈话内容是什么?是否与水门事件有关?为什么事后要人为地洗掉?是不是做贼心虚、销毁罪证?一系列问号留给了调查委员会和美国公民。
  接着,最高法院又一次下令,要求尼克松将其急的74盘录音带全部交出。
  在这最后的74盘录音带上,法官们终于找到了尼克松参与掩盖水门事件真相的直接证据:在1973年6月23日的一盘录音带中,人们清楚清晰地听到了尼克松同霍尔德曼讨论如何“让中央情报局压倒联邦调查局,使这次调查不能进行”的声音,总统甚至粗暴地嚷道:“我他妈的才不在乎发生了什么呢?我要求你们给我保密……,不管是掩盖事实还是其它什么手段,只要能保住密,就那样干!”
  尼克松的防线已彻底地崩溃了。要求弹劾尼克松总统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
  1974年7月27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表决,向国会众议院提出了弹劾总统的动议:第一,指控总统采取一系列行动阻挠对水门事件进行公正的调查;第二,指控总统广泛滥用总统权力;第三,指控总统蔑视国会传调录音带的命令。
  紧跟着,弹劾之声传遍华盛顿。8月4日的《华盛顿邮报》写道:在国会的各个走廊和衣帽间里充满了这样的气氛:人人都在谈论水门事件和尼克松。“弹劾的魔鬼已经放出来了,不可抗拒的弹劾的巨轮正在转动”,“对很多人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他是否下台,而是何时和如何下台”。
  弹劾制,最早本是英国的法律制度,以后被美国沿用。所谓弹劾,实为审讯,但又与审讯不完全相同。它只能定罪,而不能判刑。弹劾之权属于参、众两院,首先要由众议院半数以上通过决定,然后由参议院来弹劾。参议院必须有2/3的多数同意才能定罪。定罪之后,受弹劾者立即削职贬为平民,由普通法院来对其进行审理和判决。如果在弹劾之前或弹劾过程中被弹劾者自动引咎辞职,弹劾的问题也就不再存在,而改由普通法院来处理了。
  在美国历史上,国会对一位在任总统进行弹劾,在尼克松之前只发生过一次,那就是在1868年对第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进行的。那次弹劾进行了三个月时间,最后被参议院否决。
  尼克松如果被国会弹劾,那就得象1868年那次弹劾一样,至少进行好几个月。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尼克松既要执行繁重的总统职务,又要受到质询、审查并为自己辩护,这样,不但美国的国家机器可能陷入停顿和瘫痪,而且整个美国会陷于一片混乱状态。假如尼克松最终被判定有罪而遭到废黜,那么对于在国会两院中本来已处于少数地位的共和党也将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在尼克松被迫交出他那74盘与水门事件有关的录音带后,尼克松负有掩盖水门事件的罪责已十分肯定了。尼克松的出路只剩下别无选择的一条:辞职。
  在经过一番痛苦的选择和思考,尤其是得知国会两院能同意他不辞职的票数最多为15票后,再经过共和党三巨头:戈德华特、斯科特和罗兹的规劝,1974年8月7日晚,尼克松正式决定辞职。第二天8月8日上午11点,尼克松约见副总统福特,正式通知福特他决定辞职。这是美国设置总统职位185年来第一次有总统在不名誉的情况下辞去总统职务。
  一个颇有建树的总统一开先河、被迫辞职,应该说这在美国政治历史中是不光彩的一页。对尼克松本人来说,辞职标志着他28年前在加利福尼亚州开始的政治生活的结束,这个结束对他来说未免有些凄凉。
  1974年8月8日晚9点12分。
  美国白宫椭圆形总统办公室。
  第38任总统尼克松第37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这里发表讲话,与以往不向的是,这次讲话是他向全国发表他宣布辞职的电视讲话。尼克松讲话时,面色阴沉,偶尔有一丝苦笑掠过他的面庞。他的话说得很慢,终于他讲出了他后来自称是有生以来最难出口的一句话:“……我将辞去总统职位,明天中午生效。”整个讲话历时17分钟。
  8月9日上午,是尼克松在白宫的最后半天。吃过早餐,黑格将军来见尼克松,有点犹豫他说:“这是一件必须完成的工作,总统先生,我猜想您宁愿现在把它做了算了。”说着,拿出了一张纸,放在了尼克松跟前,纸上只有一句话:“我谨此辞去美国总统职位。”
  尼克松望着这张纸,木然地凝视了片刻,拿起笔,似乎有些颤抖地在纸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9点过后,尼克松和夫人在白宫坐上直升飞机,飞往安德鲁机场,然后换乘“空军一号”,飞往南加利福尼亚州,开始过他的平民生活。
  同日中午12点零3分,尼克松的副总统福特宣誓就任美国第38任总统。
  尼克松辞职后,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一致通过取消了对他的弹劾。
  一个月后,9月8日,继任总统福特在白宫宣布,由于“审讯一名美国前总统的前景可能会无可挽回地丧失……已经使国家恢复了的平静”,所以,他已“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赦免”尼克松在任总统期间对美国“已经犯下的,或可能犯下的以及参与的一切罪行”。
  美国公众却不那么大量,接二连三的民意测验表明,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尼克松不应该被赦免,而且永远不应让他担任任何公职。
  美国一贯标榜自己是民主和正义的化身,无论地位高低、肤色深浅,只要是美国公民,就享有同等的权力和自由,并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实际上美国的法律,不论是完备的还是不完备的,都是为统治阶级及其内部占主导地位的各大财团服务的。在水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尼克松作为总统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策划水门行动,但他的态度和行动却一直在为他的部下掩盖罪证,其目的当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他的部下,而是为了维护他自身的利益和他所代表的财团的利益。尼克松的所作所为能轻而易举地逃过法律的制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产阶级所谓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论调是多么虚伪和可卑;充分暴露了以金钱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政治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这真是:网开一面赦免总统,民主、正义大受亵读。
  第5章 终成阶下囚的铁腕将军
  ——诺列加
  巴拿马前总统诺列加是位众所周知的独裁人物,人称‘“铁腕将军”。他属印地安和哥伦比亚血统,卷发,细眼浓眉。这位人称“凤梨脑袋”的私生子,有着超人的聪明才智。他从一个贫穷的孤儿成长为一名将军,并跃居总统宝座。他搞军人统治,对内专横跋扈。他是位实权人物,曾使巴拿马五位总统含恨离开宝座。他生性责婪、好色,生活放荡不羁。然而这样一位将军在他垮台以后却被巴拿马人民视为英雄。诺列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垮台的?这些谜将由下文揭开。
  5。1 孤岛囚徒
  在美国大西洋沿岸的一个孤岛上,走着一位孤独的老人。
  他孑然一身,踽踽独行,头发半灰半白,象染了一层霜。他并不算老,半月前还是一头青丝。他离开了祖国,离开了亲友,被押到异国他乡的小岛,心底萌发出无限的惆怅和复仇的愿望。他就是巴拿马前总统诺列加,现被美国关押在被誉为“恶魔岛”的马里恩监狱。
  几年前,他是位实权人物,以铁腕手段登上了巴拿马总统的宝座。几年后,他成为孤岛囚徒,是美国把他推下台的,他活不到145年,却被美国判了145年的监禁。这意味着他将要在这荒凉的小岛上,在铁窗和警棍下安渡余生了。
  他的流放和监禁,是美国以他贩毒和受贿数百万美元等10项罪名被判处的。布什你有什么权利到一个主权国家去绑架别国的总统?美国你有什么权利审判一个主权国家的首脑?
  他越想越不是滋味,嘴里不停地骂道:“美国,你这霸权主义!布什,你这棍棒主义!混蛋!都不是东西!
  他麻木了,精神全垮了。他早上起来经常忘记了漱洗,晚上不洗澡,所有的日常生活都要有人提醒。他不修边幅,胡鬓已长到5公分,但他不愿理掉。他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些胡须是在巴拿马领土上,吃巴拿马饭长出来的。他仍然怀念着故土。他不知日月地渡日。他绝望了吗?不!他仍有一颗复仇的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冲出牢狱,重掌大权,把美国佬赶出巴拿马。他能否再出牢狱,重见天日,他的这些愿望能否变成现实,只有天知道!
  5。2 巴拿马的灾难
  1989年12月20日凌晨,一个令巴拿马人惶惶不安的午夜。月亮隐没了。星星隐没了,浓墨般的夜幕把整个巴拿马城捂得透不过气来。
  巴拿马首都西南角的里奥哈托镇。万籁俱寂。这里是巴拿马国防军第6、第7步兵连驻地。连日来,与美军剑拔弩张、虎视眈眈的巴拿马官兵,此时早已疲惫不堪,个个和衣枕戈,沉醉于甜美的梦乡。
  岗亭内,一个虎头虎脑的哨兵抱枪倚墙,不停地打着哈欠。尽管他的上司曾三令五申:局势紧张,夜间绝不能有半点疏忽,但这位年轻的军人仍抵挡不装瞌睡虫“的袭击,发出了酣睡声。
  正是在这神不知、鬼不党的时刻,遥远的天际传来隐隐约约飞机的轰鸣声。已拿马人万万没想到,一场灭顶之灾即将降临。
  顷刻间,黑暗的天空被耀眼的火球烧开一个莫大的窟窿。
  几枚椭圆形物体翻滚着,直坠而下,在与地面接吻的一瞬间,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大地在颤抖,岗亭在摇晃,气浪和硝烟吞噬了沉睡的营房。第一个被震醒的是那个哨兵。他正要举枪还击时,一串子弹已击中了他的后背。
  被震醒的巴拿马官兵顿时乱作一团。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刚才那几声巨响是美军使用最先进的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投下的重900磅的巨型炸弹。苍天保佑,飞行员没有击中目标,炮弹在一片空地上爆炸。稍稍清醒的巴拿马官兵,仓促地抓起武器,开始了顽强的抵抗。
  然而,晚了,一切都晚了!素以“神兵”著称的美军82空降师,已像一群从天而降的“蝙蝠”,把巴军围了个严严实实。
  寡不敌众,在一阵激烈的枪战之后,250名巴军被俘,部分趁夜幕而突围后撤离,还有一部分成为美军入侵的刀下鬼。
  为什么美军将入侵的第一枪放在里奥哈托镇打响?专家们有两种分析:一种认为是报复。众所周知,巴军的6、7连是诺列加的“铁杆部队”。同年10月3日,在诺列加被扣的危急关头,曾营救过他。除掉这支部队,就等于挖掉了诺列加的“心肝”。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声东击西。美军此次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国防司令部。把巴军注意力吸引在里奥哈托镇,以保证捉拿诺列加马到成功。因此,400枚炸弹扔在了里奥哈托镇不大的土地上。
  美军从里奥哈托镇拉开了入侵战争的序幕,旋即陆、海、空军分4路,各自扑向不同的目标。一场大规模、以强凌弱的军事入侵席卷整个巴拿马。
  逮捕诺列加,这是入侵的主旨。
  接受这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头号重任的是美军第6机械化营和第87步兵师所属的第5营。据说,这两支精锐营曾有过上百次配合,几乎万无一失,屡战屡胜。为这次重大行动的成功,他们又进行过无数次演习。
  凭借着昏暗的夜幕,这两支精兵,在坦克、装甲车、战斗机、武装直升机的簇拥下,闪电般地直扑国防司令部大楼。
  据美国中央情报局获得的可靠情报,19日晚,诺列加就呆在司令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