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357部分

大汉光熹-第357部分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才接到紧急军报,说鲜卑人前锋已经快到这里了,外甥一时间走不开就没有远迎舅父,还请舅父大人见谅。”

    这厮对于马车中贾诩的冷哼毫无在意,依然笑得如同天边夕阳一般灿烂。说话间,右手亲切挽住贾诩的胳膊,十分恭敬的把贾诩接到了地上。

    “老大人辛苦了”

    “老大人日理万机辛苦了”

    “老大人日理万机cào劳军机辛苦了”

    “属下替骠骑将军感谢你老人家”

    “祝愿老大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长命百岁”

    贾诩脚掌刚落到地上,还没有站稳,忽然被排山倒海彼此起伏的声làng给吓了一跳,待听明白大家呼喊的内容,心中不由大大宽慰。举目望去,但见从辕mén外开始到中军大帐,排列着四条人字长龙,而这些辛苦问候的口号和祝福内容都是出自这些长龙之口。

    “huā招不少呀小子,好不错老夫有点喜欢你的用心,哈哈哈哈老夫能有你这样的外甥也算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了。”

    贾诩定睛扫了一眼刘谦布置出的阵势,心中对于刘谦重用郭嘉的怨气就消散了大半,压低语气对着刘谦耳朵轻声赞扬两句,不过语气听起来还是yīn测测的。

    “那里,那里,舅父大人过奖了,您后面一句话倒过来才对,应该是外甥能有您这般伟大的舅舅而与有荣焉”

    深知贾诩怨气所在的刘谦,非常小心的伺候着贾诩,一点也不敢怠慢。眼下的形势可不和当初第一次在雒阳相逢时一样,那时候刘谦担心贾诩不为他效力,才不得不拿出强硬姿态bī迫贾诩,现在贾诩可是全心全力为他奔bōcào劳,他自然真心把贾诩当做他的亲人,长辈训斥两句他可不会挂在心里。

    两人的声音都非常小,不担心被其他让你听到,jiāo锋之后,两人同时一笑,然后由刘谦扮演孝敬老人的晚辈,恭恭敬敬搀扶着贾诩进入了帅帐。

    “舅父大人,多亏了当初您的高瞻远瞩,说动娄圭愿意主动前往鲜卑挑下祸luàn鲜卑的大梁,若不然现在我们定然对鲜卑内部情况一无所知。”

    进入大帐,刘谦遣散一切闲杂人等,亲自给贾诩倒了一杯水,一边双手恭敬递到贾诩面前,一边不lù声sè的拍了贾诩一记马屁。

    娄圭是在黄巾洗劫南阳郡的战斗中,被徐晃给堵在了宛城里没有外出的机会,不久后为了对付攻打侵犯南阳郡的孙坚,由娄圭老同学黄劭出卖,然后被徐晃给请到白河边修筑堤坝。由于黄劭对娄圭非常了解,知道娄圭和曹cào等人的关系不错,刘谦深怕娄圭走漏风声就没有释放他,然后就一直拖着。

    后来,一次贾诩知道了这件事,就提出他去见见娄圭,刘谦抱着瞎猫碰到死耗子的心理就同意了。也不知道贾诩对娄圭说了些什么,反正后来娄圭发誓绝不透漏他所知道的事情,然后把家人质押在刘谦手里,就独自动身去了鲜卑。

    后来,贾诩耐不住刘谦的好奇,稍微给刘谦透lù了一点。

    大意是说娄圭此人非常心高气傲,轻易不会服人,这种人由于xìng格原因,很难让他保持长久忠心的。贾诩针对娄圭这种xìng格,就对娄圭说,娄圭好友许攸带着刘谦赠与的大笔金钱去了西域,如果许攸能够成功让西域动luàn起来并成功培养亲近大汉的势力,未来等刘谦攻伐下西域将西域变成大汉新州之后,许攸绝对会是新州之主。

    贾诩见娄圭有一些心动,就蛊huò娄圭让娄圭到西域和许攸比试一番,可是娄圭自认为能力并不许攸差,去西域有分许攸功劳之嫌,于是主动请身去鲜卑。

 五百七十四章 未来大计

    五百七十四章未来大计

    娄圭家人控制在刘谦手中,刘谦不认为娄圭有什么地方能对他不利,于是也jiāo给娄圭一笔丰厚的金钱,娄圭就动身去了鲜卑。

    娄圭刚到鲜卑大半年里,丝毫也没有动静,就在刘谦认为娄圭这条线失败的时候,娄圭来信说他已经成功hún入了鲜卑人高层,然后就陆陆续续把鲜卑的情报传回刘谦手中,让刘谦感到贾诩当初的决定实在是太圣明了。

    “还知道记着舅舅好,我还以为你有了郭嘉那个小家伙之后,就用不上舅舅了。”

    看着刘谦小心伺候的媚态,贾诩终于说出了心中对于刘谦的成见,不过既然他说出来这样的话,也预示着他心中最后一点怨气也消散不见了。

    刘谦这厮鬼jīng无比,听到贾诩不准备在郭嘉一事上纠缠,顿时喜上眉梢,连忙又施展出亲情**,使贾诩觉得在刘谦心中他还是最为重要,而老怀大开。

    贾诩心情大好之下,出于对刘谦的关怀,就不断询问刘谦关于未来发展等看法。见贾诩过问,刘谦首先向贾诩汇报了他的战略计划,而后又原原本本把郭嘉和刘晔综合意见说了出来。

    可能是刘谦最近在军事方面表现的很为出sè,贾诩就没有对刘谦如何作战提出异议,而对刘谦准备实施的民政及粮食安排问题还是有一点成见。

    当然,贾诩对于裁军和进攻益州等问题表示支持,可是他有些不赞成刘谦减免控制区税赋的事情。

    原来,刘谦看到凉州并州三辅等地都被战争破坏的很厉害,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的情况很严重,为了更好的鼓励百姓参与家乡建设,他决定明年全部减免辖区的税赋,后年减免一半的税赋,大后年减免三成的税赋。

    与此同时,在减免税赋的三年中,刘谦控制区各级政fǔ也要相应减免百姓的徭役,将徭役全部集中在发展水利建设方面。有了大规模的灌溉渠道,就能保证更多田地旱涝保收,为以后粮食丰产做好基本保障。

    刘谦如此安排,准确说是仁政,确实是短时间jī励百姓开垦荒田的有效方法,粮食产量提高更能得到有效保证。按照刘谦制定的政策发展,三年之后刘谦辖区产量总量,将会比以前这些地区历史最高产量还要高上一些。有了这些丰收的粮食,未来刘谦军作战就不会向像现在一样陷入断粮的险地。

    当然,在减免税赋的三年里,并不是说刘谦军在三年内就不需要这些粮食了,对于三年内军粮方面的巨大缺口,刘谦会让军队采用屯田和用金钱向百姓购买军粮的方式,让军队保持足够消耗的军粮。

    减税三年,政fǔ得不到多少好处,还要为支付三十多万军队吃饭而支付巨额金钱,政fǔ肯定会减少很多收入,让政fǔ财政陷入不利境地。可是刘谦认为,为了百姓日子过得更好,为了百姓更加发自内心的支持政fǔ,刘谦觉得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刘谦认为这样的付出值得,但是贾诩却认为很不值得。贾诩的意思是,百姓必须遵循向政fǔ纳税服徭役的义务,不能让百姓养成一种不向政fǔ执行义务的习惯,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不良风气。

    不提道德方面的问题,单单就经济发展问题而言,长久减免赋税也不利于刘谦势力的壮大,更为刘谦势力崛起制造了没必要的障碍,可能使三年之后就可以向东出兵的刘谦军,为此还得向后拖延一到两年。

    在刘谦以手中储备金丰厚为由,可以支付起军粮的贸易后,贾诩更是毫无留情的批评去短视。

    贾诩详细列举了刘谦计划中三十五万大军每年消耗的军饷,以及战死负伤者丰厚的抚恤,以及刘谦必须给各级地方官员支付的俸禄,以及刘谦还想大举改善官道路况等情况后,贾诩毫不留情的批评刘谦,以刘谦这样挥霍下去,刘谦抢劫来的巨额财富短短五年就会挥霍一空,五年之后刘谦又该怎么办?

    听到贾诩这番话之后,刘谦认真进行了一番反思。

    在这个年代,根本没有多少金融经济方面的知识,即使有,刘谦属下也没有这样的人才,所以刘谦就缺乏一种有效的长远规划和资金合理运用方式。刘谦军一切的经济规划,都是以刘谦个人喜好为出发点的盲目经济投资行为,眼下刘谦手中的金钱过多,显不出什么来,但是等刘谦这比钱用完后,问题必然就会暴lù出来,不过到了那时候一切都太晚了。

    好在刘谦这个人从不自傲,有错就会承认错误,而且承认错误态度良好,就让贾诩同志轻易的原谅了刘谦。

    而后,两人经过一番探讨,并展开很繁复的计算之后,由于刘谦为治下百姓力争权益,贾诩同意第一年赋税减免一半,从第二年开始就全面恢复汉代现行的三十税一。

    说句良心话,刘谦研究过三十税一之后,发自内心赞扬这种税率极低的税收方式。当然,刘谦也必须承认汉代调赋这个税种极其cào蛋,他已经准备着手改变这个随意向百姓索要的税种,要么干脆把它废除掉。

    贾诩见刘谦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心情更好,听到刘谦有意改良赋税形式,也发表了一些看法。可惜,由于贾诩的眼光受到了时代限制,一时间也找不出特别有效的方式。

    这时候,刘谦不由得想到了自明代张居正提出后,而后执行了数百年的一条鞭法。刘谦清楚记得,在新中国没有免除农业税之前,新中国实施的其实也是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彻底取消了实行一千多年的按人头征税制度,改为以实际田亩数征税,这样就等于照顾了没田没地的佃农,由于他们实际上没有占有土地,也就不用向国家纳税。而兼并了很多土地的大地主,他们就失去了隐瞒人口偷税漏税的可能xìng,大大增加了国家税收情况。

    贾诩是这个时代超级智者,像一条鞭法这样后世出现的东西,限于时代xìng他想不出来,可是当刘谦大概说明了一条鞭法的内容之后,他立刻赞叹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东汉建立之后,因为光武帝刘秀不愿意再起bō澜,实际上给世家崛起创造了有力条件,很多世家随后都兼并了很多田地。就像刘谦所在的西鄂刘家,一个只是在南阳郡数得着的家族,还没有获得世家称谓,就拥有sī田四十多万。

    由于各地世家豪mén手中兼并了大量土地,很多自耕农逐渐破产,逐渐导致国家财政收入萎缩。以前刘谦的做法是打击这些世家豪强,用武力特权迫使世家豪强只能保留养家糊口的土地,其余的土地都要卖给国家。

    贾诩以前认为刘谦实施的方案很有建设xìng,但是打击豪强收买土地的方案和一条鞭法相比起来,实际效果和现实意义就差别很大了。

    贾诩是个智者,智者往往都看的毕竟较长远,贾诩清楚看到打击土地兼并只能是一时之效,也许刘谦用武力建立了新政权,在他这个时代没人敢违反他的权威,不会闹出土地兼并的事情来。可是随着刘谦时代的过去,随着国家法纪逐渐松弛,土地兼并的事情必然还会再次发生。

    故而,贾诩认为刘谦以前提出的方案属于治标不治本,一条鞭法虽然什么也治不了,可是只要刘谦能将全国土地丈量清楚,数百年之后大汉的财政情况还是会有所保证。在这一点上,贾诩认为将一条鞭法称作千年之计也不会错。

    刘谦听到贾诩如此推崇一条鞭法,心中不禁暗自发笑,笑贾诩的目光也只能集中在土地上,为何不能将长远目光放到商业上?历史证明,只有商业大力发展起来之后,大家的眼光才渐渐从土地上挪开,然后加入了商业大军的行列,从而进入了资本主义世代。

    让刘谦没有想到,他满以为抛出大汉以后将以商业为本的理念后,贾诩一定又会好好的赞扬一番,却没料到,贾诩非但没有赞扬他,而且还重重的责备了他好久。

    贾诩教训刘谦初期,刘谦很不为然,因为他毕竟知道历史发展规矩,可是当贾诩提到过分发展商业将会彻底摧毁农业,而且还会摧毁大汉百姓心中道德底线使人变得jiān诈之后,刘谦就不得不反思一番了。

    如果此刻的刘谦还是刚刚穿越而来的刘谦,当贾诩这样教训他的话,他一定不会服气,反而会和贾诩好好地争辩一场。但是刘谦眼下已经是半个大汉实际领导人,很多问题让他对这个时代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而南征北战中各地现实见闻,更是引起了他不断的反思。

    为此,他必须承认贾诩在一些方面说的很对。

    大汉眼下尽管有偌大的领土,偌大领土中很多地方都适合耕作,可以保证养活大汉数千万百姓。但是,有一点刘谦必须得承认,大汉由于地域庞大,每年遭受各种洪涝灾害的情况也非常严重,据算是土地最为féi沃的土地,一旦遭受了自然灾害,还是会发生流离失所的事情发生。

    大汉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没有化féi出现而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之前,近五千万人口吃法就是一个大问题。要想让大汉稳定下来,当务之急是必须让百姓吃饱饭,如果让很多人都去经商,就算是他们赚了很多钱,如果因此而荒废了土地,或者他们在良田上过分种植经济作物,那么一旦出现自然灾害,灾情的后果一定会比没有商业化之前严重。

    严重自然灾害下,如果百姓填不饱肚子,必然就会为吃饱饭而有所行动,那么以中国大陆所处的季风xìng气候带,几乎年年都要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百姓暴动估计就成为了家常便饭。如果碰巧在遇到小冰河时期,其后果那绝对是相当相当严重。

    除了商业可能荒废农业这个问题之外,道德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时下大汉尽管是个农业国,商业化水平很低,可是国民的道德水平却是历史上数得着的好时代,二十四孝中的孝子们很多都是出自这个年代。

    刘谦再回忆穿越之前,大家普遍的价值观就是一个钱字,很多人为了金钱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很多人毫无廉耻宛如行尸走ròu生活在世上。刘谦不希望由于他的错误引导,而让大汉进入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所以决定就商业这个问题在慎重思考一番,没有完全的把握决不提前让大汉进入资本主义。

    很多年后,刘谦也没有大力提倡全民族进入商业时代,他只是改善了这个时代商人的一点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