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汉 >

第202部分

强汉-第202部分

小说: 强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在,林斌正与逗留在西林的几位将领商讨汉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卫氏朝鲜的反击战仍然在继续,卫蒙改变防御策略仿佛突然变傻了似得地派出军队与虎军进行野战,卫氏朝鲜政权下的士兵生命正在遭受漠视,他们进行了三次规模比较大的反击,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保守估计卫蒙政权在三次反击战中损失的兵力约八万人,其中战死两万余、被俘六万左右。

“现在……谁来告诉我,卫蒙为什么不惜代价地进行反击?卫氏朝鲜人明知道这种程度的反击起不到任何作用,怎么还一直派出军队进行送死行为?”

军参谋范森摸着下巴,语调很慢:“君上,属下窃以为卫蒙是在吸引我方注意力,想把我军主力引到卫氏朝鲜战场。”

在场人士肚子里非议:“完全是废话!谁看不出来啊?”

范森“嘿嘿”对着同僚露齿而笑,模样很傻。他用着肯定的语气:“卫蒙必定与撑犁孤涂(军臣单于)进行过接触。两人达成协议,卫氏朝鲜负责吸引我军兵力,如此一来……匈奴的主攻对象或有改变?”

林斌现在突然想起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曾经做过匈奴单于庭军师的中行说。

中行说自从被派往卫氏朝鲜一直了无音信,同时随行护卫的燕戈也好像是消失了那般。虽然不能否定是不是藏了起来,但是藏起来应该有联系西林的动作吧?

事实上西林没有收到任何消息,那么只存在两种猜测了:其一是中行说再次反复,投靠了卫氏朝鲜,护卫燕戈已经被害;其二便是中行说和燕戈已经为汉部捐躯,不过这条几乎是不可能。

中行说可不是一个能慷慨赴死的人,以他的行径再次叛变的可能性最大!这么一来也就能解释卫氏朝鲜为什么突然与匈奴联合起来遥相呼应了。

“我应该抓到中行说的时候马上杀掉!可惜了燕戈这名很有潜力的苗子……”

当然,那些都只是林斌个人的猜测,一切还没有被证实。

韩安国比较在乎实际的问题,他直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君上,末将有话要说。”

品阶比韩安国低的武将很自觉地噤声,品阶相差无几或是较高的人好奇观望。

汉部的阶级观念很强,不论是底层的庶民或是高层的官员一直将阶级观念视为必须遵守的规则,没有次序就不成方圆,没有方圆也就不存在规矩,那就要乱,而乱起来对谁都没有好处。

其实每个新兴崛起的势力都是差不多,汉部并不是特例。

韩安国就要开口,门外传来守门甲士的呼唤,门外的人在说“君上!红裳求见。已在阁楼等候。”韩安国呐呐地闭嘴了,他知道红裳是权政司的特品暗探,多次立下功劳爵位已经是少上造,不是要事绝对不会轻易现身。

第二百八十三章 关键时期

阁楼之内,女子的身躯完全缩在黑暗里,她正在细语起唇汇报暗查在汉国细作传上来的消息。

林斌听得很专著,他一直都在怀疑汉国特使韩嫣的形象与传闻不同,万般没有想到是天子乔装的机率高达七成。

红裳的眼睛不存在任何波澜,一名成功的暗探每时每刻都在伪装自己。她说出该讲的话,确定主人没有吩咐,身影在昏暗里一闪就消失了。

林斌还在暗自可惜,消息来得太慢了,不然许多事情都将被改变。他不会杀死刘彻,不过就算是把刘彻幽禁寄来也足以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达到自己的目的更是举手之间的事情。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探查需要时间,传递消息更加需要时间,并不是那头知道了马上可以知会上峰。

“派人去追?”

这个想法并没有执行,林斌可以想象刘彻已经脱离了己方护卫队的护送,依靠事先的准备到达绝对安全的地方。

既然已经失去可行性多想就无用,林斌暗自赞叹天子大胆的同时心里破怪异的想:“看来汉国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不然天子绝对不会以身犯险。想来这一次天子是真的有合作的诚意?”他抛开无谓的思考离开阁楼踏上前往密枢院的走廊。

军事实力的强大其实也是一项危险,汉部高层深知匈奴已经把自己当成眼中疾、肉中刺,而且是绝对需要削弱或者除掉的那种,为此汉部的高层很明白接下来自己要做什么。

伴随时节即将变换,草原上大规模的战争基本上可以排除,也就是说在今年之内匈奴就算有动静也不会很大。这是一个时间差,这一段时间里汉部不用耗费太大的资源去防御匈奴人,如此一来汉部可以均出更多的资源用来与卫氏朝鲜作战。

千万不要小看资源分配对战争的影响,事实上战争打的就是资源。当然,资源是一个较为笼统的称呼,里面包含方方面面,一个人、一件武器也是资源的一部份。

辽地到了九月中旬开始变冷;十月初旬雨量会加多,道路当然也会变得泥泞起来,但这还不止,到了十月中旬必然会降雪,雪量因地区而不同;十一月初旬辽地的各条河流就会开始结冰,到了十一月中旬结冰的河流冰层基本变厚。

汉部永远不缺少牲畜作为运输工具,但是道路变得泥泞粮秣运输会变得困难,所以在道路变得泥泞之前应对方案必须被构思出来。

这个年代军队中的主将不但需要熟读兵法,主将还需要学会观察天气,利用气候的变化使扭转情势或者巩固战果。

早在十五天前,也就是九月初五,在汉部战略方针确定时中枢院已经在向卫氏朝鲜前线运送粮秣等必需品。新一批运往前线的军需品数量极大,预计可以提供二十万军队平时的消耗达到半年之久。当然,师战争的激烈程度定论,消耗见底的时间也就有了长短。不过那已经是汉部储存的战略物资的一半家底。

所谓战略物资不是简单的限制在必需消耗品的食物上面,能容被称呼为战略物资的东西在这个科技不发展的年代其实不多,那是包括但不限制于在刀、盾、戈矛、弓、弩、箭镞的消耗类兵器;护甲类简单了许多,冬季不可能穿戴厚重的冰冷铁甲,季节对皮甲的影响也很大,冬季作战消耗最大的是羊毛袄。

汉部绝对不穷,她拥有数之不尽的牲畜,牲畜就是食物,军队打仗还没有出现过食物短缺,季节变冷期间按照草原的习惯会宰杀一些老弱牲畜,将肉制成肉干、肉沫、肉饼等易于保存的食物。但汉部有一个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的软肋,那便是工业不发达,这样一来也就限制了军队的战斗发挥,军队打不起消耗战。

回顾以往的汉部战史,汉部军队一直都在避免消耗战,唯一一次消耗战还是在朔方的广牧进行,那次之后汉部就开始元气大伤,入侵辽地的作战也因为遭受影响而一波三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因为箭矢大量配给到黑旗军,其它军团在与卫氏朝鲜作战时因为箭矢短缺没有办法形成有优势的远程打击或者压制力量。

在密枢院,林斌再一次强调冬季的作战目标,这一次冬季作战的主要动机不是把卫氏朝鲜灭掉,而是有计划地削弱卫氏朝鲜的军事实力,尽可能地占领卫氏朝鲜凸出部地段更多的城池,形成有效的戍卫区。

如此一来既避免汉部的军力被大规模消耗在卫氏朝鲜,同时也完成将卫氏朝鲜压制在朝鲜半岛的战略意图,简单的讲,如果这一个战略目标达成的话,卫氏朝鲜龟缩在朝鲜半岛只能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有人就会问了:“这么好的作战为什么在吃亏后才拿出来?”

显然,人都是被动性的灵长类动物,没有吃一鳖很难在安逸的情况下长一智。卫氏朝鲜一战前汉部基本上是顺风顺水,太过自信所带来的后果已经被所有人看见,他们不得不谨慎地对待接下来的战事。

韩安国目前正在逐步转变,刚开始时他没有融合进汉部这个权力圈子自然不愿意出大力,现在他已经初步融合进汉部的权力圈子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

汉部的将领基本上很少有学习过系统化战略部署和战术指挥的将军,除开原来先秦的武将,早期跟随林斌一步一步从底层用命拼上来的将军都是在实战中慢慢累计起来的作战经验,就算是林斌自己也是边打边学习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学习怎么去在战场上与敌人作战并不困难,难的是坐镇后方统筹战事,也就是进行战略部署,并且能牵制或者利用有限条件制造出对己方有利的局势。按照后世的方式,那个叫指挥类型的将军和战场实战型的将军,这个时代叫将与帅。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将尚且难求,一帅呢?多少名将军里才能出现一位帅才?

从某些方面来看,韩安国不失为一名帅才,他有敏锐的战略眼光还有扎实的军事基础,其实更为难得的是他对内政也有一定造诣。这么一名人才在汉国却一直没有好的发展,这不失是一个怪现象,不过似乎并不难理解,一切只因韩安国在汉国没有强硬的后台!

汉国建立不过是七十余年,这个政权却是以非常快的速度在老化,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匈奴在外威胁,没有外部威胁的条件下内部的世家门阀会把汉国搞成什么样子。而似乎历史已经写出了答案,汉国最后就是被林立的世家门阀瓜分,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

林斌也没有忘记一个人,那个因为刺杀自己而被幽禁在西林别院的李广。

李广与韩安国不同,这里的不同不是指忠贞,而是指作为军人的作用。李广是一名将军,他可以在战场冲锋陷阵,但他却无法对战局进行思考,虽然可以影响到战争的走向,但基本上无法改变战争的结局,毕竟会冲锋陷阵的将军多着去了,大会战时一名骁勇的将军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不大。

确定了半年的战略目标,具体也已经进行实施,那么也就是说汉部进入了预期的轨道,虽然会有变化但绝对不会影响汉部的发展。

林斌大的政略方针还是不变,他要利用外界不断交战的这一期间大力发展汉部的内政,改善经济和工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汉部将不再对卫氏朝鲜、北沃、南沃以外的势力主动发动大规模战争,依此矫正汉部畸形的发展结构。

同时按照计划增加西域的防御力量,使西域这位盟友不会在短时间里被匈奴击败,如此一来也就需要在局部配合西域袭扰匈奴,甚至可能需要随时往西域派遣援军。

以上当然存在巨大的风险,使匈奴单于王庭掉头进攻汉部,不过这会被控制到最小。只要乔巴山的左贤王不动,匈奴单于庭的军队是无法越过乔巴山攻击汉部,匈奴也存在领地意识,所以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匈奴左贤王赛音达的意向。

一连串的行政方略被落实,最后是进行计算和推演。

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匈奴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动静,匈奴单于庭不可能一下子团结匈奴内部的贵族,军臣单于一样需要时间来进行整合,这就是所谓的整合期。

林斌欣悦地发现由于东方格局的不稳定,各国不是在交战就是在准备战争,火山没有喷发之前存在一段潜伏期,效应所带来的是一场政治上的交锋。

“对辽地作战的同时需要团结外围友好势力。需要更好的整编氐族,联合西域人,还有谁可以利用呢?”

第二百八十四章 扩张与进步

林斌很认真的细想,他现在根本没有多少朋友。

世界就是那么小,走来走去都是那几个地方,从默默无闻到举世闻名,伴随金戈铁马崛起的武将类霸主注定一生不会有多少朋友,他前进的道路上之存在必须消灭或者暂缓消灭的敌人。

汉部与西域的联盟短时间内是可靠而且必须存在的,她们有着共同的敌人——匈奴!

因为匈奴的军事压力使得两个势力走到了一起,她们从陌生走到相识,形成一种建立在弱者基础上的联合,这种联盟状态并不牢靠,一旦匈奴方面的压力减轻或者消失,两个势力必然走向碰撞,小规模的摩擦爆发冲突,乃至于走向战争爆发。

林斌目前要做的事情是帮助西域人,这样做也是在帮助自己,但是又不能使西域人变得强大,中间需要维持一种力量平衡。有限的帮助下让西域能够勉强抵御住匈奴的入侵,同时让西域在与匈奴的战争中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便利于汉部日后对西域采取应该有的军事吞并或者平和容纳手段。

每个民族都有她的基本天性和优势。

匈奴相信战争手段可以压服任何敌人,所以匈奴人在军事上面有优势,但是又受于民族天性的影响匈奴不懂得创造,他们使用的是民族发展本能:摧毁、灭绝、不使其共存。有民族优势必然也存在民族弱点,匈奴的成就被天性限制,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崛起并且强大,缺少共存意识也让他们更容易走向衰弱。

匈奴信任和崇尚野蛮,因此只懂得破坏的民族不会走的很远,历史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现今的华夏民族天性很复杂,她存在包容,但是她的包容有着自己的民族界线,一切想要融合进华夏民族的种族必须自主或者被动地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并愿意为主导政权做出服务。

拿汉国为例,汉国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融合的异族人,他们在民生或者军事阶层服务,汉国的军队系统就存在不少异族人,他们有的是鲜卑人、有的是匈奴人,但是无一例外的,他们正在被华夏民族的天性所融合。

事实证明每个民族并不是一成不变,上古期间的炎族和黄族从黄河源头开始,他们不断在运动中吸纳成员,两支不断壮大的部落因为争夺土地爆发战争,无论成败融合成一个崭新的民族,从而世界上有了自称是炎黄子孙的民族,他们继承了祖先的意志对土地有着无限的渴望,如此一来农耕的意识就在炎黄子孙心里扎下了根。

华夏民族因为地域的关系从游牧走向农耕,形成了一定的社会体系,他们在固定的势力范围内生存。有效的社会体系让炎黄子孙诞生了自己的文明基础,智慧文明带来相对先进的理念,爆发出来演变成家庭族系,家庭团结在领导阶层下不断以认知为基础向外扩张,慢慢从黄河源头走向富饶的中原大地。

必须认清一点,华夏民族的祖先从来都不缺乏进取和扩张精神,从窄小的黄河源头不断进行征服,奠定华夏民族扎根中原足以说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