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汉 >

第203部分

强汉-第203部分

小说: 强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须认清一点,华夏民族的祖先从来都不缺乏进取和扩张精神,从窄小的黄河源头不断进行征服,奠定华夏民族扎根中原足以说明一切。

版图的扩大带来的影响是让这个庞大的民族变得复杂,家庭族系的关心早已经深入人心,因此也就有了私利,每个民族在进步时遭遇的困难被抬到桌面,家族的强大让一个中央政权的王朝走向衰弱,因此也就有了王朝权力压制到最小所产生的利益集团分布,这段时期被称呼为春秋诸国。

那么华夏民族从不缺少进取和扩张精神,是在什么时候让这个民族为自己加上了一道枷锁?

枷锁的源点正是如今的西汉刘彻王朝,这一位伟大君王完成了扩展生存空间的历史责任,同时他也给这个民族带来了崭新转折……

自由而且竞争的思想学派在有目的的打压下消亡,一家独大的局面产生。民族失去了扩张精神和与异族的竞争必将走向腐朽,一个思想的限制下,这个民族的子孙思想变得僵化,特别是主导人民思想的学派没有向外扩展精神的教义下,民族无可避免地滋生无数内斗,他们盲目地围绕在最原始的利益中心徘徊,对外界触手可及的利益视而不见。

一代人或许不会看出有什么影响,但是一代代麻木地在儒家剽窃阴阳学说建立的五德轮回上所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是这个民族永无止境地进行内部的王朝更替,不断内耗、不断流血,进而沦陷,不止一次地被异族奴役。先进文明被落后文明统治,尽管先进文明不断被动与入侵的落后文明进行民族融合,但这又意味了什么?意味达到进化萌芽的文明被摧毁,民族的发展每一次都要从头开始,落后也就无可避免。

林斌一直以为来到这个世界肯定是有寓意,他徘徊过也犹豫过,起先的想法再简单不过了,那便是站在刘氏王朝的女墙下见证民族走向辉煌。毫无意外地,小小的远望没能实现,他走上了事与愿违的道路,他艰难地踏上自保的旅程,发展成为一个有自主力的政治中心。

起先林斌并没有发现自己崛起代表着什么,他依然不知所措地按照本能在行事,在那一段时间唯一的想法就是“既然无法融合进刘氏王朝,那在外面为民族的崛起做贡献也能达到目的”,他开始了新的征程,利用有限地力量进行战斗。

战斗的过程中林斌变得越来越强大,事实的残酷爆发,就像华夏民族的一句谚语‘一山不容二虎’,等待林斌发展足够威胁到刘氏王朝时,无可避免地让刘氏王朝产生了敌意。

两个本来拥有联合发展前途的势力产生不信任态度,她们已经失去了联合发展的希望,事态的改变更是让她们不得不无奈地走向对抗。

同根同源?是的,尽管双方都不怎么舒服,但是她们没有否定两个势力是同根同源,这就出现极为怪异的现象,她们敌对、怀疑、较量,但是在外来的压力下却一直没有爆发战争,同时她们又知道未来有一场主导民族地位的争斗在等待着,外来压力消失的时候交锋无法避免。

最高统治者的犹豫很容易被下面的领导阶层发现,他们无法左右最高统治者的意志,但是却可以进行潜意识的引导,有无数人正在试图扭转、拍散最高统治者心里的犹豫。他们之中有人做出了实际的行动,一点点地铺垫道路,那条道路的尽头是融合或者被融合。

三个月说长不长,但是说短也不短。

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拖了一个月的兵工厂终于正式生产军备,两个兵工厂统一继承先秦的流水式管理制度,采取零件分别生产再进行组装的方式,产量因为合理的系统化制度十分可观,新一批的战略物资正在累加,如果进入良好循环的话足以应付来年对匈奴战争的消耗。

因为又勘测到两个小型铁矿和一个中型铁矿,预计可以提供两个兵工厂的消耗,而且保证供应不会中断,权政司已经通过预案,决定再建设两个兵工厂。而民政司也在萧延的强力争取下获得加办一个民间农具生产工厂的份额。

内政发展蒸蒸日上,军事的扩张也颇为受益。

随着汉部的政略方针进入轨道,在有后方不断支持的优势下,黑旗军和虎军在卫氏朝鲜战场已经逐渐获得主动权,因为战略部署的正确,卫氏朝鲜西部的补给通道被切断,使得卫氏朝鲜不得不再次进行龟缩,辽西和辽东的卫氏朝鲜军队后撤,该区域正在被虎军接收。

没人会怀疑对卫氏朝鲜的战争会失败,胜利是必然的,差别就在于需要一点点时间去等待。

另一方面,派往凉地的吕炎已经组织起一支三万人的氐族军队,他们用氐族的名义合理地接受来自汉国中央政权的馈赠,基本上完场初步的备战,再有两个后的准备就可以开往西域战场参与布防。

有好的自然也就有不好的,比如林斌正在被方方面面逼进强烈矛盾之中,一个新的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这位不怎么聪明的统治者。部下们不敢直问,韩安国却没有那个困扰,他非常直白,直白得让林斌有些恼怒,韩安国不止一次在问:“要不要做好匈奴和汉国交战后南下的准备?”

林斌已经被逼得需要做出决断是不是要争取中原的控制权,毕竟大战后果格局是一定会出现变化的。

时间还在继续流逝,初期的恼怒之后林斌真的很努力在进行判断,无数声音在提示他:不南下取代刘氏王朝就是对中原文明的犯罪,他领导下的政权更有活力,超时代的治理思想能够使民族走的更远……

第二百八十五章 乌孙人的渴望

时节变换,西林迎来了一片冰天雪地,商人来到西林的人数也因为气候的原因缓缓变少,不过因为没来得及离开而逗留的商人却是给了原本清冷的西林一种前所未有的热闹。

汉部的部众讶异的发现原来冬天的时候不是只有单调的生活,商人带来的娱乐给许多人开了眼界,新开的酒馆等娱乐场所成了冬季消遣时间的所在,他们在酒馆内谈论最近发生的事情,好友相聚享受冬季短暂的清闲。

最近的话题比较统一,西域因为想要与汉部更近一步,远在乌孙的昆莫猎娇靡派来了使者,使者是上次来过西林的危黎须,他代表昆莫猎娇靡前来问候林斌,同时请示明年春季的动向。

汉部民众一直一来都觉得自己的势力很强大,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从外来者身上寻索优越感,西域的谦卑是汉部民众愿意看见的事情,他们无不觉得有人恳请帮忙是展现部族强大的一部份。

优越感能使人对集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最明显的就是前年才成为成员的新民众慢慢觉得身为汉部一员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部份民众,比如原先生活在汉国边郡的汉民,他们基本上满意目前的生活,因为没有人敢于三天两头到汉部势力范围惹事,更别说有敌人骑兵进入汉部势力范围劫掠,生活有保障所产生的归属感因为部族军队在外征伐频频获胜而变得更强烈,致使许多人对自己的新身份感到极度满意。

民众满意内政发展的速度自然也就快速,军队的士气当然与内部民众是否满意相挂钩,形成的效果让在外征战的士卒并没有因为气候寒冷而变得士气低迷。

军队征战讲求士气但那并不是唯一,其实关乎成败的关键是取决于军事物资的补充,而这一点汉部从来都没有放松过。

因为气候的问题屋外劳作基本取消,民政司作为管理民政的部门替部众找到了新的工作,男人们除了必须进行冬季军训的那一部份,民政司将他们招集起来配合妇女进行劳作,一些可以在室内进行的加工程序产量极大。

根据权政司的统计,汉部目前有自由民(庶民)八十三万余;奴隶数量因为战争不曾间断极为庞大,人数超过一百三十万。

充足的劳力是进步的根本,同时因为汉部社会制度的特殊,生产力十分集中和易于调配,如此一来简单的工业体系建立得非常快。

汉部社会制度与这个世界的所有国家都不一样,在林斌的许可下,现今的汉部已经部份执行私有制,也就是说奴隶以上的阶层可以拥有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将拥有自己的财产,如无犯法执法部门没有权力没收个人财产。

由于战争状态的时间较多,目前获得私有财产的渠道并不多,普通民众唯一可以选择的是参加军队成为士兵,他们可以依靠军功爵制度获得奖赏、或者是在战场进行缴获。当然,无法参加军队的民众可以经商、或者进行耕作、或者放牧累积自己的财富,不过因为尚武的风气,有条件参加军队的人并不会愿意放弃成为一名军人。

有放宽的政策自然也就有严厉的限制,按照这个世界的世俗观念整个部族的财富都自动归属最高统治者,林斌一方面放松了私有制但是他对兵工厂之类的机构则是抓得很严,借鉴了后世的体系采取国有制。当然,林斌十分明白所谓国有制在某种情况下就等于是被私人(比如某些太子党之流)侵占了,在成熟的时候他自然会将这一套制度改善。

自从林斌同意在许可的条件下,汉部可以南下参与对中原控制权的争夺,几位高层极受鼓舞,办事效率再一步加快,而似乎因为高级将领的影响在外征战的军队对敌国的攻势变得凶狠起来?

林斌知道至少有八成以上的将军都是赞同南下争夺对中原的控制权,其余两成也表现得十分奇怪既不反对也不支持之采取沉默。他从这里看清楚一件事实,南下作战已经不可避免,一旦再进行强力压制将会遭受反弹。

这也在说明一件事情,以前汉部一直在运动中作战,没有固定根据地使得将领的服从度很高,但是现在已经安定下来,随着时间的发展个别将领的影响力也在扩大,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埋下动荡的种子。

林斌对律法的关注度在变高,他现在迫切需要一套有效的律法来进行约束,而郑元编策律法的速度实在不敢恭维,初定的十三卷二十六章目前只完成八卷十六章,完成的律法都是限制庶民阶层,武士(士族)和贵族阶层的律法还只有一个框架。

有些东西急是急不来的,林斌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袖昆莫猎娇靡的使者来西林已经有一段时间,危黎须现今主要的工作是和汉部中级阶层接触,互相了解对战争的准备速度,进行一些贸易。

危黎须已经完成了部份使命,在洽谈过程中从汉部购买了西域急缺的牲畜,对此他对汉部越加感激,因为汉部也在准备战争,牲畜作为战略物资的一种也是汉部所需要储备的。他原本还希望从汉部这里购买一些兵器和甲胄,但是没能达到购买目的,他部份猜测出汉部的备战情况,汉部的兵器和甲胄生产出来马上被自己的军队消化,由此只在说明两点,其一是汉部的生产力跟不上军队的装备进度,汉部的备战应该并不顺利,来年能不能支持西域很难判断;其二是汉部的生产力并不差,但是汉部正在大规模扩军。

两个不同的猜测将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危黎须十分希望自己是猜对的第二种,汉部军队数量扩充目前对西域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拥有一个军事实力强大的盟友才是西域安全的保障,其实也正是因为汉部军事实力强大西域才如此谦卑地恳请帮助。

危黎须这次来西林的最大使命还没有完成,他甚至连和林斌见一面的机会都还没有。

西域这次派遣的是使者而不是使节,使者代表的是乌孙王袖昆莫猎娇靡个人,使节则是代表西域,商业贸易只是顺带,他最大的使命是请求林斌将陵公主下嫁于乌孙小王子岑陬军须靡!

和亲?或许该称呼为政治联姻吧?不过名称的变换根本不会有什么区别。

乌孙王昆莫猎娇靡希望用联姻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毕竟和一个强大势力进行联姻是对西域诸多邦国最强有力的威慑,由此可见西域内部也不怎么平稳?

乌孙人普遍渴望能与汉部结成亲家,当然普通人的渴望与统治阶层不同,那些普通的乌孙人想法非常简单,他们坚持认为只要乌孙王室和汉部最高统治者的女儿结合乌孙就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安全保障,立时汉部派往西域的军队绝对会保护乌孙国不被匈奴人入侵。

乌孙意图与汉部联姻的消息在西域被绝对的封锁,乌孙王昆莫猎娇靡不想增加自己的竞争对手,消息一旦曝露西域三大强国之一的车师国也肯定会试图抢亲,毕竟联姻带来的利益是谁也无法拒绝的,哪怕是一个效果和汉部联姻成功也可能在汉部的支持下瞬间变成一个强国。

危黎须心情忐忑地等待,不过他并不担心西域其它邦国的竞争,他十分清楚自己国家的小王子与汉部公主的感情,两位尊贵的阁下相处了一年多,而且似乎双方都对对方十分有好感?更为重要的是汉部的最高统治者对乌孙很看重,应该不会放弃加强双方关系的联姻!

对乌孙人想法不清楚的林斌不是刻意避开与乌孙使者的见面,他很忙,忙到没有个人时间,他甚至对乌孙使者危黎须的到来根本一无所知,贸易归属民政司管辖,而民政司递交上去的报告摆在案头连动都还没有被动一下。

林斌的确是在对军队进行整编,第一批整编对象是从卫氏朝鲜归来的豹军,他与甲贺进行交流后下达了一项指示,抽调出豹军下属的步军单位,同时进行骑兵补充。这一项改变确定了豹军不会再参加卫氏朝鲜的战争,日后豹军的主要作战方式将专属骑战,战场在塞外的草原。

并不是只有豹军的建制在改变,除开前线的几支军团外,将以参加过卫氏朝鲜的军官为框架有限地增加了三个步兵军团的建制。骑兵军团的建制也将改变得更完善,两种完全不同建制的军团日后将有各自归属的战场。

目前的阶段还相对比较简单,骑军训练和作战目标不变,新组建的步兵军团在新兵训练期后会派往卫氏朝鲜参战,增加步兵军团的作战经验。

至此汉部南下作战的意图基本已经得到确定……

第二百八十六章 举族皆兵

为了应付各种战场军团的改编势在必行,以前汉部的主要战场是在塞外,作战主要是以机动性为主,如此一来依靠有基础的牧业在不缺乏马匹的情况下军团是以骑军为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