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墙 >

第304部分

汉墙-第304部分

小说: 汉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诮写笊辈换崾艿焦嗟母扇拧

平民百姓的要求其实很容易满足,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大多数人都不会再闹事。而随着关中军第一批退伍军卒的安置,那些横行乡里的地痞无赖算是遇到了克星,除了老实做人。那就只剩下远走他乡。

不过那时的刘福还没有得到世家的重视,毕竟那时的关中被破坏严重,想要完全恢复没有个十年八年根本就不可能,更何况关中虽然将潼关跟武关掌握在手中,保住了关中的门户,但在关中的北边,强大的鲜卑随时可能南下。而刘福似乎也不是个喜欢跟人妥协的主。直到刘福击败了鲜卑和连,世家再想要跟刘福联络联络感情,人家刘福已经不在乎世家是否支持了。

求人不如求己,那时的刘福已经没有什么需要世家支持的地方了。世家能支持刘福什么?人才?刘福有学院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钱财?垄断了西域商路的关中只需要通过潼关就可以从中原换回大量的钱财;公开支持?刘福是先帝长子,本来就有继承帝位的资格,更何况刘福手握重兵。想要称帝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用得着你世家的支持。

无欲则刚,因为无所求,所以刘福不用给世家面子,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立下规矩世家就要遵守,违反了就收拾你!迄今为止。被刘福收拾的世家不在少数,而刘福依然活得很子瑞。

当反抗不了的时候,只能试着去接受。在世家发现刘福是块滚刀肉,自己那他没辙以后,只能选择了服从。荀家家大业大,但在刘福派兵拿下虎牢,占据许昌以后,颍川荀家第一时间遵从西汉的提倡,将家族中多余的土地卖给了官府。荀家的识趣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荀彧、荀攸这两个荀家最杰出的人才,都得到了西汉的妥善安置。其中荀彧更是被直接纳入了中书省,这就是未来的宰相。

在这种情况下,荀家应该不至于要跟刘福作对才是,可偏偏此时站在曹操面前的人来自荀家,而且还是与荀彧、荀攸在才能上不遑多让的荀湛。

荀湛原本是奉家族安排辅佐袁绍的。袁曹大战时被曹军俘获,送去许昌交由荀彧看管,这是曹操卖给荀家一个面子,只是天有不测风云,许昌被荆州军攻破,曹操留在后方主持政事的人才几乎被荆州军一网打尽,荀湛原本是曹军俘虏的身份也变成了荆州军俘虏。

不过等到荆州军无奈交出从许昌抓来的俘虏时,荀湛却没有随荀家一同前往长安,而是选择留在了荆州辅佐刘备。这种作法与大多数世家的做法雷同,荀家也就没有强制要求荀湛离开刘备。

看到荀湛,曹操第一反应就是荀彧有没有参与这次陷害自己,如果内鬼是荀彧,那之前荀彧建议自己出来走走就是不怀好意。可以曹操对荀彧的理解,荀彧应该不是那种小人才对。

就像是看穿了曹操此时心中所想,荀湛微笑着说道:“魏王不必多虑,在下此次来长安,知道的人并不多,即便是荀家,也只有几个无关重要的人知道。”

听到荀湛主动跟荀家划清界限,曹操的心里微微松了口气,看着荀湛问道:“刘备派你来长安,就是为了策反曹某?”

“魏王此言差矣,我主待人仁厚,非是那兔死狗烹之人。这次让荀某来长安。只是为了救一些该救之人。”

“哼哼,那在你的眼里,曹某就是该救之人?”曹操冷笑着问道。

“正是。魏王觉得皇帝对你信任,但这份信任却不会长久,一旦天下大定,以西汉皇帝的性情,魏王你一家必是皇帝需要铲除的对象。不说别的。光是你在朝中所掌握的人脉,就足以让皇帝将你一家除之而后快。”

“……”曹操闻言沉默不语。荀湛见状以为曹操被自己说中了心事。连忙再接再励的说道:“魏王,此时不为将来打算,日后事到临头,你必会后悔。”

“……不知友若对此有何建议?”曹操改口称呼荀湛的字问道。

荀湛心中一喜,为了说服曹操,荀湛决定加注。他观察曹府的动静已经有段时间了,从让人乔装改扮送信到曹操四处拜访友人,曹府的动静几乎没有瞒过荀湛的眼睛。当然荀湛还没有神通广大到得知曹府之内的一切情况。他只能分析那些出入曹府之人,从那些人的身上找到曹府的最新情况。

促使荀湛决定冒险与曹操碰面的。是夏侯惇从曹府出来时的那一张黑脸。夏侯惇性情急躁,有什么事情都能从脸上看出来。也正是因为这个认识,荀湛才会上当。老实人一般不骗人,可一旦骗人,多数人都会上当受骗。

荀湛再谨慎小心,也没想到夏侯惇这个在他眼中憨直的人也学会做戏了,尤其是在得知夏侯惇回府后大醉一场。荀湛更是确信自己命人送去曹府的那封书信起了作用。

“若是魏王有意,荀湛愿意鼎力相助。魏王放心,你非是孤军奋战,在西汉内部,与你志同道合之人大有人在。”

“友若莫要诳我,据我所知。西汉内部并无你所说之人。”曹操一脸不信的说道。

荀湛微笑不语,曹操见状也不追问,转而问荀湛道:“既然友若不愿说,那曹某就不问。只是不知友若对曹某如今有何建议?”

“魏王人脉甚广,在西汉内部旧臣无数,只要魏王愿意,割据一方都是不成问题的。”

听到荀湛这话。曹操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割据一方?可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友若,明人不说暗话,你鼓动我造反我可以理解,毕竟西汉陷入内乱,你等也可以趁机松口气,可这对我有什么好处?我曹操还没有伟大到舍己为人的地步,更不会拿一家百十口的性命做赌注。”

荀湛见状微笑着答道:“魏王多虑了,荀湛既然敢来此劝说魏王反抗西汉皇帝的暴政,自然就有后手准备。魏王起兵需要准备的时间,而荀湛同样也要通知其他三家做好呼应的准备。”

“你的意思是说,不光是你主刘备准备攻打西汉,袁尚、孙权都有这个意思?”曹操皱眉问道。

“正是。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刘福倒行逆施,早已惹得天怒人怨,想要为天下除此一害的人不在少数。魏王只需安心准备,一旦事起,管保叫那刘福后悔当初的言行。”

“……友若你跟皇帝有什么仇啊?”曹操看着神情激动的荀湛问道。

“魏王此言差矣,荀湛与刘福之间无有私仇,荀湛会这么做,只是为了天下大义,为了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荀湛誓要为天下苍生诛除此僚。”荀湛一脸正气的对曹操说道。只是曹操看着荀湛那张充满正气的脸,心里却一阵阵的感觉恶心。自归顺西汉以来,曹操大多数时间都泡在了学院里,所以对于学院内的事情,曹操知道的不少。像荀湛这种打着为天下苍生做事的人早就被定义为了伪君子。

曹操并没有揭穿荀湛真实面目的打算,经过这番谈话,曹操已经意识到自己无意中发现了一件大事,而这件事让曹操有了放长线钓大鱼的想法。没有让隐藏在暗处的影虎卫露面,曹操想要通过荀湛将西汉内部对刘福感到不满的人统统聚集到一处,最后再来个一网打尽。

至于荀湛劝说曹操说刘福是个兔死狗烹之辈的话,曹操是压根就没有听进去。如果是刘协,曹操还会有那么几分担忧,但亲眼看着刘福毫不犹豫的将那封书信扔进火盆烧掉,这已经让曹操对刘福死心塌地,完全的臣服。

曹操是汉臣,历史上的曹操直到死也没有干出篡汉的事情,反倒是刘备,在得知汉献帝禅让的消息以后立刻迫不及待的宣布登基称帝,虽然也有三请三辞,但那种表面文章又能糊弄谁?

更何况曹操即便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自己的孩子们考虑。四个儿子在西汉各展所长,只要坚持下去,功成名就指日可待。为了自家孩儿的前程,曹操也不会生出贰心。

命人送荀湛下去休息,曹操轻轻的拍了拍手,隐藏在屋中的影虎卫立刻显露身形。曹操没有废话,“刚才我与荀湛的谈话都记住了吗?”

“回曹大人的话,都记住了。”

“速去请陛下定夺。”

“遵命。”

等到影虎卫走后,曹操想了想,吩咐门外道:“来人,去将四位公子请来。”

“是。”

曹昂、曹丕、曹彰、曹植四人很快就到了曹操的书房。这四人中除了曹昂知道事情的真相,其余三人还被蒙在鼓里。这段时间谣言满天飞,三人想要找父亲求证,只是父亲这段时间似乎心情很不美丽,三人都不想这个时候去招惹父亲。

如今听到父亲派人相召,三人急忙放下手头的事情赶了过来,想要借机问问最近谣言中所说是否是真。

“都坐吧。”曹操见要见的人到齐了,随手指了指说道。等到众人坐定,曹操这才开口说道:“最近我曹家是多事之秋,你们四人是我曹家最有出息的四个孩子,都说说自己对最近的流言蜚语有什么看法?”

第三百一十七章曹门四杰

野心这东西永远是随着身份地位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品书网(。。)曹操如今虽然已经不是当年的魏王,但日子却过得比以前要轻松了许多。君王信任,儿子争气,曹操实在是没有需要造反的理由。

荀湛劝说曹操的话曹操是一句都没听进去。与刘福相交多年,让曹操比荀湛更加了解刘福是个什么样的人,荀湛以往日君王来判断刘福的为人,实在是大错特错。就是这样,荀湛还以为曹操已经被自己说动,正踌躇满志的准备利用曹操为契机,联络更多志同道合之人。

至于曹家四子被曹操叫进书房议事,荀湛并不知情,即便知道也不会生疑。毕竟四子是在谣言出现以后才纷纷回家,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曹操四个儿子都已崭露头角,假以时日能成大器,有他们参与,荀湛的计划就更有把握成功。

只是荀湛不知道,打从一开始他就掉进了曹操事先挖好的坑里。唯一出乎曹操所料的,就是送信陷害自己的人是荀湛,而且从与荀湛的交谈中曹操已经隐约发现此事与孙刘袁三家都有关系。

自从回家放假以来,除了曹昂知道事情的真相,其余三子并不知道自己为何突然被通知回家放假。而曹操之前没说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到了现在,曹操也想要借此机会考验一下自己三个儿子的心性。

曹操没有隐瞒自己与荀湛的谈话内容,等到说完以后,就让三子说说各自对荀湛此来的看法。曹昂生为长子本该第一个发言,但因为他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所以保持了沉默。而见老大不说话,身为老二的曹丕就开口了。

与曹昂、曹彰、曹植不同,曹丕一直跟在曹操的身边,,对西汉的了解并不是很深,所以当听说皇帝有可能疑心曹家的时候。曹丕也是四兄弟中最紧张的一个。

“父亲,如今我曹家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如何能够起事,昔日那些旧臣如今是怎么想的我们也不知道,此时答应荀湛那人的建议,孩儿认为不妥。”

“你们觉得呢?”曹操又看向曹彰跟曹植问道。

“父亲。孩儿觉得不如将此事禀告陛下,陛下是讲道理的。只要我们把事情说清楚,陛下自然不会为难我曹家。”曹彰闻言答道。

曹植也随声附和道:“是啊父亲,陛下从来没有因为学院内的辩论台而治任何人的罪,只要我曹家问心无愧,陛下应该不会责怪我曹家。”

“荒谬!将自己的生死交予他人之手,三弟、四弟难道没听说过帝心难测这句话吗?陛下若是真的信任我曹家,又怎么会派兵把守曹府,而我们几个又为何要被软禁在府中。”曹丕闻言反驳道。

“二哥,你多虑了。不过是一则谣言而已,陛下又怎么会因此兴师动众。要知道在学院辩论台上,陛下从来没有因言治罪过谁。”曹植开口对曹丕说道。

“四弟,你总说辩论台,那辩论台一天到晚究竟都在辩论些什么?”曹丕不满的瞪了曹植一眼道,在曹丕眼里,四弟曹植已经读书读傻了。成了一个书呆子。

“二哥,辩论台上言论自由,小的风俗民情,大到治国方略,只要你提出论点,就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只要你能说赢对方,那你就有理。不光是学院内的大儒经常会去旁听,就连陛下还有朝中重臣,有时也会去听的。”曹植也对曹丕轻视辩论台的态度感到不满,为了维护自己心目中的圣地,曹植打算暂时不跟曹丕兄友弟恭一会。

“那你倒是说说,万一陛下不信我曹家。借机对付我曹家怎么办?曹家上下百十余口,你打算作为赌注来赌一赌陛下的心性吗?父亲,荀湛此来不怀好意,但孩儿觉得有句话荀湛没有说错,兔死狗烹啊,一旦陛下认为我曹家已经对他没有用处,难保不会起对付我曹家的心思。”

“二哥,就算你说的都对,可你又能如何?你不在军中,不知汉军的强悍,小弟身在军伍,可以十分肯定的告诉你,即便我曹家还拥有父亲身为魏王时的军力,陛下想要灭我曹家也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三弟言过其实了吧?”曹丕闻言不信的说道。

曹彰见曹丕不信自己所说,便向曹丕解释道:“二哥你只知西汉有六大正规军,但你可知西汉的守备军究竟有多少?在西汉,但凡成年男子在农闲之时皆要接受地方军的两月训练,这就意味着一旦战事告急,西汉随时可以拉出一支百万大军,只要经过数月训练,就可上阵杀敌。一个普通农夫与一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农夫有什么区别,相信二哥还是能够分清的吧。就算二哥想要擒贼先擒王,可二哥可知陛下的直属亲军有多强悍,即便我曹家以前组建的虎豹骑,在陛下的直属亲军当中也难以成为魁首。陛下直属亲军皆是从各正规军选拨,优中选优,平日不事生产,只管训练,一旦有战事,这些人就是一把把破敌的尖刀。二哥认为我曹家要多少人才能抵挡这些只会杀人的人。”

“大哥,真如三弟所言?”曹丕见曹彰一脸严肃,不由去向曹昂求证,就听曹昂点头答道:“三弟所言虽未全中,但也不算夸张。二弟,想在西汉治下造反,那纯粹是在自寻死路。而且大哥觉得,二弟你对西汉还不算是太了解,不如暂时辞官去学院进修数月,好好了解一下西汉的各方面以后再进官场一展所长如何?”

别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