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73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73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佬不表态不行,承认华东临时政府的合法性比不承认更有好处,现在中国的稳定全在于稳住华东临时政府,才有可能让他们的代言人袁世凯上台掌控中国政局。
  谈判一开始便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开局,在英、美、德三国的支持下,法国和俄国这个同盟也没有再纠缠于华东临时政府是否具备合法性的问题。
  就算法国和俄国反对,加上日本也仅是三比三,而英国、美国、德国的整体经济实力都要强于他们,而且此时的日本也没有真正取得大国地位。
  德国人对华东临时政府的支持,让其他各国代表有些看不懂,不知道德国是出于什么样的利益角度去考虑。
  接着,英国代表抛出了此次谈判的主要内容,福建、浙江两省关税问题。
  由于关税是联合掌控在各国手中,因此必须召集各国进行商议,不过英国在其中所占比例最大。
  “我们大英帝国可以将关税交还给华东临时政府,但华东临时政府除了拥有调整关税高低的权利外,应遵守之前清国签订的各项条约,关税盈利必须用于缴纳赔款。同时华东临时政府必须保证,在三个月内稳定中国局势。”英国代表说道。
  他们英国的意思就是可以放弃关税的掌控,但钱还是不能少了他们,而且前提是使中国在三个月内稳定下来。
  在这种条件下,他们英国的利益并未受到丝毫损害。
  ————
  第二更到
  第一卷 第三十八章 挖墙脚
  第三十八章 挖墙脚(第三更,求订阅)
  推荐朋友新书《唯一男法师》——【唯一男法师,风骚异世界】,书号2138815
  …………
  英国佬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个难缠的家伙,这家伙上次和日本谈判时,简直就像是块滚刀肉。
  眼前大英帝国想要稳定中国,因为大英帝国有许多既得利益,而华东临时政府则抓住了这一点,以借机收回海关。
  出乎意料的是,不出英国代表所料,李盛国开始扯起条件,若是只海关收益要用于归还赔款,华东临时政府还要江苏的海关。
  德国代表表示支持,美国代表反倒帮助英国否决这个要求,在美国人看来,两个省的海关够让美国商品进入中国了,三个省没必要了。
  李盛国随即提出,要用福建、浙江两省及上海海关的关税用于赔款也可以,但必须有一个额度,同时剩余的华东临时政府将自己截留。
  英国很爽快的答应了,他们的目的仅是为了保持赔款的那部分,只要不动这一部分,他们的利益就可以保障。
  李盛国对赔款这方面也没太在意,姐夫和他说了,英国佬要赔款可以,以后打到他们十倍返还。李盛国不知道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但姐夫既然这么说了,他便如何去做。
  谈判对双方来说都出奇的顺利,而其他几个国家的代表只是在一边当观众,日本代表一度反对,不过无效。
  英国人此时根本不听日本人说什么,他们在对中国这场**上的立场就发生了分歧,日本此时陈重兵于长江口,但在英国的压制下不敢胡来。
  日本在会议上本来想挑拨一番双方,让英国放手日本干涉这次中国**,但显然这次谈判没给他们机会。
  关税的赔款预留额度很快拟定,根据往年的数据,福建、浙江、上海的关税大概有500万两用于赔款,今后每年华东临时政府需要从关税中拿出500万两按照抵押的比率交给各国,关余可以自己截留使用。
  这个谈判结果很让人出乎意料,袁世凯肯定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但他们并无人员在场,因此很快李盛国就在协议上签了字。
  只要华东临时政府能让局势在三个月内稳定下来,福建、浙江、上海海关就交还华东临时政府管理,并可自由调整关税高低。
  各国代表纷纷在协议上签字,唯独日本代表不签,结果在英国代表、美国代表等的注视下,才十分不情愿的签了字。
  整个谈判仅用了半天时间,15日下午李盛国打电话到杭州报告夏钧,夏钧听了对这个协议给出了肯定。
  三个月时间
  这对于夏钧来说够用了,打到北京都不用一个月,他还可以给袁世凯两个月,两个月一过,袁世凯还不能逼迫清廷退位的话,那么他必须采取行动。
  ……
  1912年,这是龙年,春节就快到了,市场上的货物变得好卖起来,华东集团内部也开始做年底结算。
  夏钧并不过问,这方面是李诗婧和李盛国经手的,他只看集团各公司上交的报告,诸如可行性报告,以及亏损报告。
  可行性报告一般是要开阔新领域,或者采取什么新的经营手段,夏钧有的批有的不批。
  亏损报告则是在企业在季度亏损的时候提交的,里面要列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亏损,是管理问题,还是技术问题,或者是政策问题、竞争问题等等,若是技术问题,夏钧会给企业弄到新的设备,以让企业走出亏损。
  夏钧对报告的要求就是要简洁,他可没空成天看一大堆繁琐的东西。
  李诗婧这边在搞集团年底结算,夏钧则跑到淮安视察精盐厂去了,从湖北返回的第四独立团已经被夏钧调入了江苏,主力就驻扎在淮安,其他则分散在其他地区的油井附近,以保护采盐和采油。
  夏钧开着装甲车去的,仅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到了淮安,主持淮安化工业的是长期负责化学方面问题的专家张程,他是第一批加入这个团体的专家,目前拿着高薪,享受着极好的福利。
  夏钧到了淮安他才知道委员长来视察了,连忙跑到厂外迎接。
  “生产情况如何?”夏钧一下车便问道。
  “一切良好,已经按照委员长的意思,把上个月生产的30万吨原盐中拿出10万吨来加工碘盐,已经生产出8万吨碘盐了。”张程回答道。
  进入精盐厂,只见里面的机器正轰轰的响着,一包一包的碘盐正在装袋,雪白的精盐装入塑料袋中,然后经过机器封口,一包500g重的碘盐就变成了成品。
  “现在精盐厂生产出的井盐,氯化钠含量达到98,另外还按照委员长的要求加了碘,还有一些加了辛等元素。”张程说道。
  夏钧点了点头,抓起一把精盐看了起来,这盐非常细,品质已经是极高了。
  “现在生产出几包盐了?”夏钧问道。
  “这10万吨原盐生产成精盐,大概是……一亿五千万包。”张程回答道,“已经有近半已经运到各地去了。”
  “嗯很好。”夏钧很满意,新年到了,提高民心就得要盐,反正这么多盐,给每户免费发一包,那民心不就哗啦啦往上涨了。
  这年头的中国,井盐可是昂贵的东西。
  在中部一些地方,人们连粗盐都没得吃,吃的是盐土,里面含硝,对人体伤害较大,西方国家规定,氯化钠含量85的盐不能用于喂养牲畜,而中国连人吃的粗盐都没有达到85,因此讥笑中国人是食土民族。
  接着夏钧又视察了制碱厂等化工厂,从视察过程来看,这些化工厂都运转良好,现在大部分化工原料都不需要进口了。
  十分满意的夏钧返回了杭州,接着开始安排春节送温暖行动。
  这次春节送温暖,送的就是盐,每家每户一包500g重的碘盐,另外再给困难户发20公斤大米,这种无差别送温暖,民心何愁不涨。
  为了这个送温暖行动,夏钧还从粮库里调用了一些储备粮食。至于碘盐,这东西真的不值钱,成本低到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
  就这次春节送温暖行动,报界很快便开始了跟踪报道。
  一包包碘盐发到民众手中,民众不由欣喜万分,市面上的食盐价格可是很高的,而且还是粗盐。
  政府送给他们的盐还是精盐,而且听说家了什么碘,吃了可以防止大脖子病。每户人家一包盐,那些不富裕的百姓自然欣喜万分,而那些富裕的,虽然能买得起盐,但政府免费送,还是感觉到一股温暖。
  这是一种组织上的关怀,一种从未享受过的关怀,从前的官府只有收税收税,从来不会说送什么东西的。
  不过华东临时政府不同,夏委员长可是大好人。
  各报纸原本还以为仅是在城市里发盐,不过很快各报纸的记者发现,华东临时政府在农村也发盐。
  只要拿着户口本,就能领到一包盐。
  当然,这也引出了不少黑户前来补办户口,黑户一向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以前之所以不到官府登记户籍,那是出于一些避税的考虑。
  现在华东临时政府不收税,还有盐巴发,那些黑户为了盐,自然也就纷纷跑去补办了,补办了户口的人家也都领取到了精盐。
  这些报界人士也不太明白行情,也以为盐巴很贵,纷纷被震惊了。
  这么多盐巴,要多少钱啊?然而华东临时政府就拿出来了,这难道还不让人感到震惊吗?
  舆论界对华东政府一片赞颂,夏钧的民心指数也不断的往上猛涨,仅仅几天当中,民心指数就从3。8涨到了4。5的程度。
  当然,没过几天,报界算是打听到了真相,原来华东化工公司在淮安开采了井盐,年产量足够全中国人吃上好几年,而且开采规模还在扩大之中,多出来的原盐则是用来生产化工原料的。
  《申报》对此报道称:“承办华东化工公司,让中国拥有大量生产精盐之能,亦能产诸多化工原料,结束我中国需买洋人化工原料之状况,华东政府注重民生,实乃中国新生之新气象。”
  其他报纸也纷纷称赞华东政府开办工厂之举,舆论界的称赞,让浙江、江西两省的局势迅速稳定,那些知识分子也不似之前那样反对华东临时政府。
  特别是那些学生,他们之前反对华东临时政府不过是受人鼓动。华东临时政府的诸多表现,都昭示着这是一个开明的政体,那些学生都转而支持华东临时政府。
  若说华东临时政府唯一让人不满意的,那就是表现得有些裹足不前,仅控制了三省地盘就不打了。
  当然,为什么不打,《复兴报》已经就此问题做出了解释,当前局势要稳定,但还是让很多人感觉到美中不足。
  就在华东政府上上下下准备着过年的时候,贸易部从德国传来消息,他们已经和那个安东尼?福克已经同意前来中国发展。
  安东尼?福克,这个在一战中为德国设计飞机的设计师,对协约国酿成了福克灾难。
  1910年,20岁福克被他父亲送到德国接受接受培训成为一个机械师,可是他的兴趣是在飞行上,同年,福克成功地制造了当时最快和最坚固的单翼飞机,他想把这架飞机贡献给祖国荷兰的军队,就驾驶著自己所造的小飞机从从德国飞到荷兰向过生日的荷兰威廉明娜女王致敬,但遭到的却是冷遇。于是,他转向法国、英国和俄国,三国军事当局都对他不感兴趣。
  因为这些国家都不认为,一个每有经过专业学习的机械师,怎么可能设计出什么好的飞机。
  福克的飞机确实不错,不过显然他接触的这些国家的部门比较刻板,连机会都没有给他,或者说根本不重视这一块领域。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人找到了他,让他很诧异。也正是这个时候,福克受到了较大的打击,在接到贸易部以‘华东航天制造空公司’的名义邀请后,便答应了下来。
  没有什么比中国人开出的条件要诱人,每个月1000美元的薪金,而且表现好还有奖金,这对急需一个舞台来施展才能的福克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不过福克也不是没有疑虑的,因为他怕到了中国,中国人没办法给他提供那些必须的基础设施,说不定他们连飞机都造不出来。
  贸易部知道福克的想法,很快便打消了他的疑虑,告诉他中国华东临时政府已经能够生产时间山最先进的柴油发动机,动力上达到了比任何国家的柴油发动机都要强大的450马力。
  打消了疑虑的福克很快就答应下了聘请,这个未来的飞机制造商,一个英国人愿意出1000万美元收买的优秀飞行设计师,就这么的被忽悠到了开往中国上海的轮船上,他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他将在德国开办飞机制造厂,一战之后又会前往美国成为飞机制造商。
  不过现在,却变成了给华东航天制造公司的打工仔。
  挖到安东尼?福克,也就意味着德国人很可能要在一战的空战中吃亏,不过这样更好,夏钧可以把他们原有的技术再卖给德国人,等德国人在一战中取得空中优势的时候,再卖飞机给英法等协约国。
  安东尼?福克是挖到了,中国近代飞机设计师冯如却还没有挖到,夏钧早在一个月前就准备了。
  冯如已经回国了,此时正在广东。
  夏钧纳闷间打电话去问军情局,白文升急急忙忙又发电报到广东询问军情局的特务,过了大概两个小时,白文升打电话到夏钧家里,对夏钧报告道:“校长,那个冯如是同盟会人,对我们光复会不是很有好感。”
  “什么”夏钧纳闷不已,“怎么他也牵扯到这里面来了?”
  “根据情报人员调查,冯如在美国接受过孙中山的资助,现在正打算留在广东准备报效南京临时政府。”白文升说道。
  “我勒个去~”
  又是孙大炮,夏钧暗骂了一句,对白文升说道:“再去请,他还不答应的话,你就派人去把他给我绑来。”
  “是,校长”
  ————
  第三更到,今天更新1万字啦肚子都饿扁了,兄弟们还有月票吗?
  另外感谢一下这几天打赏的同学们,小菜在后台都有看到,特别是很给力的阿历同学,很感谢当然还得感谢支持正版的同学们希望大家支持正版阅读,拜谢
  第一卷 第三十九章 清室退位
  第三十九章 清室退位
  在海关上的协议签订后,袁世凯果然甚是郁闷,洋人只顾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站在他的角度来想。
  一旦他当上了大总统,就是要慢慢对付华东临时政府的,能不增强他们的实力就不增强。
  洋人和华东临时政府签下的这个协议,华东临时政府每年支付500万两白银,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