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74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74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洋人和华东临时政府签下的这个协议,华东临时政府每年支付500万两白银,其他的关税华东临时政府自己截留使用,要是海关经营得好,那么收入是非常可观的。
  不过袁世凯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夏钧这边又发电报来催了,限他一个月内逼迫清廷退位,否则将带大军到北京去。
  袁世凯只得加大*宫力度,1月21日,眼看明日就是除夕,袁世凯跑进宫内,在东暖阁与隆裕太后哭成一团。
  袁世凯哭得涕泗横流,痛斥**党卖国,接着又说**党势大,北京城肯定是守不住了,现在就是要迁都也没有合适的地方等等,接着又说他拼死力争,终于争得《优待清室协议》,说着袁世凯把那本《优待清室协议》交给了隆裕太后,意思就是要让她宣布退位。
  隆裕太后哭得悲悲切切,边上六岁的溥仪看着袁世凯这个粗胖老头跪在地上,两人哭得一塌糊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袁世凯该说的说了,也就出了紫禁城。
  没想成刚到三义茶馆外面,三颗炸弹直接从茶馆上丢了下来,第一颗炸弹没有扔中,第二颗炸弹炸死炸伤了袁世凯的几个护卫,第三颗炸弹滚到了袁世凯的马车下面,结果竟然没有引爆,袁世凯的车夫连忙快马加鞭,慌乱之中疾驰而去,让袁世凯狗屎运一般的逃过一劫。
  刺杀一发生,袁世凯马上想到了皇族宗社党,京城内最想至他于死地的也就是皇族宗社党了。
  不过很快十六名刺客就被捕了,经过审问才知道,这些人有的是同盟会会员,有的是北方**小团体的成员,他们因为不满南京临时政府拱手让出**果实,因此想到了刺杀袁世凯。
  这次刺杀给了袁世凯机会,本来对他产生怀疑的隆裕太后,又信任起了袁世凯,接着马上给袁世凯封了个爵位。
  袁世凯做为慈禧身边的红人,自然是深得隆裕太后的信任,因为隆裕太后是慈禧的侄女,不过良弼等皇族宗社党的揭露,让隆裕太后之前一度对袁世凯丧失信任。
  皇族宗社党那边的确想要杀袁世凯,只是被人抢先一步罢了,良弼第二天进紫禁城,向隆裕太后建议,先罢免袁世凯,让北洋军群龙无首,在以禁卫军挟持北洋军,依旧可以稳定北方局势,让大清保住北方的半壁江山。
  这个计划很快就被袁世凯给知道了,袁世凯一听顿时浑身凉飕飕的,连忙急电唐绍仪,让汪精卫潜回北京。
  汪精卫返回北京后,很快就和袁世凯筹划了一起刺杀良弼的行动。
  1月25日,良弼刚从紫禁城内出来,迎面就走来一个男子,这个男子递出一张衙门的公帖,说是有急事禀告。
  良弼在轿子中刚接过帖子,马上就听轰的一声巨响,紧接着,良弼的左腿被炸伤,行刺者当场死亡。
  良弼遇刺让清廷上下震动,清廷为了保住良弼,连忙去请西医来做截肢手术,良弼只是被炸伤了一条腿,还可以继续为朝廷效力。
  此时清廷上下已经没人了,袁世凯权倾朝野,把那些满族权贵都打发回家去了,唯独剩下良弼这个精明干练之才。
  因此良弼也被清廷视为最后的希望,隆裕太后不肯退位,显然是因为良弼的阻挠,让隆裕太后生出了一些希望和侥幸。
  “没炸死”袁世凯在外务部密室里惊震道,汪精卫回答道:“是的,干爹。”
  “嗯让我想想。”袁世凯左右渡步,走了几个来回,突然拍手道:“有了。”
  汪精卫翘首倾听,只见袁世凯说道:“去叫赵秉钧来,让他以探望之名去见良弼,找个高明的中医去给他去火毒。”
  “以药攻之?”汪精卫小声问道。
  “不错。”袁世凯点头说道,汪精卫不由又对这个干爹佩服交加。
  大概半天之后,赵秉钧接着探望之名去见了良弼,还带了一个中医来给良弼祛火毒,良弼没有多心,便让中医给他拔罐等等。
  结果当天下午良弼浑身疼痛交加,撑了两日便一命呜呼。
  当天隆裕太后在寝宫里歇息,就见一个小太监慌忙跑进来,悲切的喊道:“启禀太后,良弼大人没有了……”
  “什么良弼怎么了?”隆裕太后惊坐了起来。
  “良弼大人去了。”小太监回答道。
  “怎么去的?”
  “被人用药毒死的。”
  “是谁?”
  “是赵秉钧……”
  隆裕太后听了差点被吓破胆,连忙传令翌日召开商讨退位的会议。
  第二天,来的人只有赵秉钧,而那些满族大臣,全都被袁世凯打发回家去了,隆裕太后哭着对赵秉钧说:“赵秉钧呐,去快去和袁世凯说,一切都好商量,保全我母子性命要紧。”
  清室退位的消息传出,禁卫军没多久便失去了控制,在这个正月封锁了北京城城门。
  禁卫军扬言,要将袁世凯等内阁人员吊死在四大城门楼子上。这时候冯国璋不知道什么原因,也开始站出来为清廷说话。
  袁世凯连忙赶去见冯国璋,劈头盖脸的对他说道:“你可知英雄盖世的项羽败在何处?他败在妇人之仁,败在认不清大局。”
  冯国璋的立场被袁世凯这么一训,马上又转变了。
  当天,冯国璋前往禁卫军军营,禁卫军士兵将他死死围住,冯国璋说**军势大,你们去和**军作战,京城的皇族谁来保护?禁卫军士兵们说,大清没有了,禁卫军肯定会解散,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
  冯国璋随即手持《南北议和之优待清室协议》登上高台,宣布禁卫军永远不会解散,官兵待遇一概照旧,如果不相信冯某,可以派遣两个代表日夜跟随,如果冯某做不到,随时可要冯某性命。
  实际上这些禁卫军暴动,只是舍不得优厚待遇而已。
  一场兵变就这么消除了,刚过新年的北京城此时弥漫着一股迷茫与兴奋,人们发现大街上已经有人开始剪辫子了。
  从南京那边也传来新年历,上面昨天是辛亥年,右边是公元年。百姓很困惑,今后是叫辛亥年呢还是叫公元年,或者是宣统三年……
  1月30日,正月初七,清廷下诏正式退位,统治了中国两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
  消息传到杭州,夏钧对这个结果依旧不能完全接受,因为他并不赞同《清室优待协议》,因此之前谈判中他没有在这份协议上签字,而是南京临时政府签了字。
  不过夏钧并不急于一时,这比帐以后慢慢算。
  这个新年,夏钧办了个春节晚会,晚会上从军中亲来了文艺队进行表演,文艺队演唱了夏钧抄写、整改的歌曲《歌唱祖国》、《华东军魂》等歌曲,这些歌曲的歌词多被他修改了一遍。
  这次晚会除了华东临时政府的人员外,还邀请了众多工商业人士参加,这次晚会的表演节目除了演唱外,小品也被搬了上去。
  这些小品主要是给百姓普及政府政策用的,故事都和政府政策有关,有关于农民免税政策的小品,有关于救济贫困户的小品,也有关于鼓励工商的小品,更有改朝换代,鼓励人们恢复汉人衣冠的小品。
  考虑到各地普通话不普及,夏钧让人录制下来后,再让地方用当地方言配音,然后再由放映员带到乡村去放映。
  不过在这个春节,夏钧的华东临时政府被人告上法庭,状告华东临时政府的是清廷邮传大臣盛宣怀。
  事件起因是华东临时政府攻克上海时没收了轮船招商局,不仅没收了官股,连盛宣怀的股份也一并没收。
  接着华东临时政府攻占江西,把汉冶萍钢铁公司设在萍乡的钢铁厂给没收了,除了民股没有动之外,其他的一并被华东临时政府没收。
  盛宣怀一气之下,于是就把华东临时政府告上了法庭。结果华东临时政府的人民法院还真的受理了,于是双方在正月初五这天对簿公堂。
  华东临时政府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判定盛宣怀为满清官员,**之时未响应华东临时政府,属于敌对势力,没收之财产不予归还。
  说起盛宣怀,不得不说胡雪岩,当年富甲天下的胡雪岩便是被此人阴了一把,结果胡雪岩的钱庄出现挤兑,因资金周转不过来而造成偌大的产业被击垮,不久之后胡雪岩便在愤懑中死去。
  而去年的保路运动,也是因为盛宣怀公布铁路国有而造成,虽然主要原因并不是他,但他也是脱不了责任的。
  华东临时政府没有对他进行逮捕起诉已经很宽容了,还想让华东临时政府归还他的产业,简直是痴人说梦话。
  轮船招商局是一个货运公司,夏钧并不是很在意,不过其中有个人才,那就是三返轮船招商局的郑观应,此人是轮船招商局三杰之一。
  郑观应已经七十岁了,曾经两次主持轮船招商局,在他的主持下,轮船招商局两次摆脱困境,在与洋行的货运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而此次第三次返回轮船招商局,则是以盛宣怀的亲信身份返回的,并无主持大局之权。
  夏钧打算把此人挖到华东远洋运输公司来,专门主持国内的港口,以及长江水道的运输管理。
  此时清室已经宣布退位,接下来就是南京临时政府和袁世凯的北洋政府的事情了,夏钧则可以安心进行发展。
  ————
  第一更到
  第一卷 第四十章 收回关税
  第四十章 收回关税
  第二更,饿着肚子写完的。现在天天三更,兄弟们,你们还在看盗版吗?
  ————
  袁世凯正式逼迫清室退位,意味着中华民国即将登上历史舞台,同时也意味着福建、浙江、江西此华东三省以及上海将进入自治状态。华东临时政府在2月1日,正式更名为华东自治政府。
  当然了,要孙大炮让出总统之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孙大炮这时想到了训政,所谓训政也就是他专制的一种形式,类似于华东临时政府的自治。
  大概的意思就是,各地组建自治政府,当然这种自治没有华东自治政府那么多的自治权利,不过地方自治了,听谁的?自然是听他孙大炮的。
  也就是说,孙大炮这是想蓄积实力,再慢慢和袁世凯周旋。
  南京临时政府就让位问题并无异议,但前提是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就职,南京是**党人的地盘,袁世凯到了南京,势力就将大减,而且将受**党人的钳制。
  另外,孙大炮起草了《临时约法》,给袁世凯这个猛兽编制了个草笼子。如果袁世凯真的来南京就任大总统,那么这个草笼子极有可能可以关住这只猛兽。
  不过孙大炮和袁世凯玩权谋显然还太低级了一些,袁世凯当即写了封信给孙大炮,说他要去归隐田居,这个总统他不当了,永远让孙文先生打着吧
  袁世凯不当总统,这事情就法搞了,孙大炮只好派人坐着火车前去北京迎接袁大头南下当总统。
  汪精卫、胡汉民、宋教仁等人到了北京,他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袁世凯十分爽快,说走咱就走,待老夫收拾收拾行礼,即南下就任总统。
  于是南京临时政府派出的迎接团就住进了北京最高档的六国饭店,正当他们在饭店里享受的时候,突然北京城大乱起来。
  只见北洋军突然哗变,许多士兵公然在大街上抢劫。
  发生哗变是曹锟的第三师(原第三镇),第三师在京城到处放枪,到处抢劫,整个京城顿时陷入一种‘有序的混乱’,显然是袁世凯所策划好的。
  六国饭店里,南京政府的人接到消息,汪精卫随即说道:“看来袁公是走不了,我们快向南京报告。”
  于是随即发电报报告南京政府。
  这就是‘北京兵变’事件,袁世凯靠策划这个起兵变,让南京政府不得不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
  而华东自治政府对此没有发表任何声音,不过并不代表华东自治政府不关注此事,夏钧与复兴党的几个首脑商议起今后的对策。
  到场的有游正斌、陶成章、柳亚子、章太炎,以及白文升、张季玉、林成贵、吴峰、杨烈、刘文洪等人。
  “现在民国初立,我们在国内的主要两个对手,第一就是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第二个就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我们华东自治政府要想长存,在武力上这两个势力都不足以动摇我们,唯一能够动摇我们的,就是内部。”夏钧对他们说道,“坚固的堡垒多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委员长所言极是,我们复兴党要想生存,就必须团结,才能做到不被同盟会同化,不给北洋势力分化。”陶成章出声说道,光复会与同盟的结怨已久,因此复兴党内部的光复会成员都对同盟会持有意见,至于北洋势力,那就更有意见了。
  “所以各位应当恪尽职守,严守底线。特别是你们。”夏钧转头对张季玉他们一帮军官说道:“你们做为军人,必须记住一点,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在任何情况下,你们都不能参合到政治中来,你们的用武之地不在政治,而在于战争,都明白吗?”
  “明白。”
  “明白。”
  “明白就好。”夏钧点了点头,对他们说道:“我们与日本在未来三年内必有一战,你们必须加紧部队训练,到时候打一场漂亮的胜仗,为我们中华雪耻。”
  “是。”
  几个军官听得热血沸腾,这就是他们近期的奋斗目标。
  “白文升。”
  “在,校长。”
  “以后你必须严防北洋的探子在我们内部的活动,特别是袁世凯此人,最擅长用钱财收买人心。”夏钧对白文升说道,“另外要把三省的反侦查做好,特别是日本的刺探。”
  “明白。”白文升回答道。
  接着夏钧对众人说道:“不久后我们就可以收回关税,不过除了海上关税还是不够的,我们在陆路还要有税卡,主要对从陆路进入三省的洋货征收过路费,也就是变相的关税。关卡也负责拦截进入三省的毒品,对于那种不是来我们华东三省谋生的人员要限制其出入境,不能让他们出入的太频繁,来我们华东三省谋生的百姓,则要安置好他们。”
  “委员长,人来太多怎么办?”游正斌说道:“就上个月,已经有近十多万外省百姓闻风进入浙江境内。”
  “所以我们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