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84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84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世凯的胃口很大,华东银行贷给他的两百万元,仅仅是袁世凯对华东自治政府态度的试探而已。
  袁世凯向四国银行的贷款高达两百万英镑,是向华东自治政府贷款的22倍,也就是2200万银元左右。
  由于四国银行急于在华招揽贷款,而且袁世凯又是当前公认的领袖,以及他们的国家扶持的势力,因此这两百万英镑都垫付给了袁世凯,并且取得了5000万英镑的贷款优先权。
  然而接下来,袁世凯又向道胜银行组成的财团(比利时银行为主力)秘密借款了一百万英镑。
  这次贷款很成功,比利时银行没有提出什么苛刻的条件,也不提出什么贷款使用监督权的为问题,利息为4。5厘,也算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双方很快就签了协议。
  袁世凯此举应该只是为了让贷款更多元化一些,或者说他对四国银行提出的这个优先权认识不足,其本意并非以此向四国银行施加压力。
  然而消息一传出,四国银行态度大变,马上指责袁世凯不守信用,并且停止了资金的垫付,一时让袁世凯陷入尴尬境地。
  夏钧在杭州知道消息,做为一个对此次事件的旁观者,他心里不由暗乐,接下来就是自己出场搅局的时候了。
  当然,不用这么急着上场,袁世凯应该还能应付一阵。
  夏钧即将做出的阴险行为,绝对会让四国银行产生一种吃了大便一般的感觉。
  ——————
  第三更到连续一周三更了,之前少的那章也补上了。
  兄弟们,这个月末很给力吧?
  下个月小菜会更努力的码字,争取做到一天万字。
  第一卷 第五十四章 毫无大志的委员长
  第五十四章 毫无大志的委员长
  阿拉伯半岛
  经过十多天的航行,五艘万吨级货船在一处海滩远处停了下来,然后开始用一千多吨的船只向海滩的一处浅水港运输人员和物资。
  在后世的阿联酋地区倒是有停泊港,问题是哪里是英国人控制的地盘,想要在阿拉伯半岛登陆,必须另找地点。
  这处浅水港正处于拉希德家族的地盘境内,海岸边有一片绿洲,是拉希德家族仅存的两个农业区之一。
  一千多名中国雇佣兵在4月26日踏上了这片土地
  拉希德家族随即招募了三千多名青壮男子,这是拉希德家族仅能了拉起的兵力了,基本上他的统治区内的青壮男子都被他征召了,因此在生产上遭到了破坏,不过他们得到了华东自治政府援助的粮食。
  中国雇佣兵随即对这三千多名阿拉伯人进行训练,这三千名阿拉伯人用的都是M1加兰德。
  因为M1加兰德的子弹没有其他国家在生产,因此从子弹上就可以将拉希德家族扼住。
  此次被派遣来的两个步兵营中,如机枪、冲锋枪等武器一应俱全,两个步兵营加上一个炮兵连,勉强组成了一个雇佣团。
  担任团长的是原华东第一师006团的副团长刘效国,登陆第一天,刘效国就从电台中收到了消息,第二批补给和装备将会在五天后到达。
  第二批装备中,则是那些摩托车、卡车等摩托化装备,以及大量燃油和粮食。
  伊本,拉希德回到家族领地后很兴奋,召集了三千名壮丁后,也参与到了训练之中,同时迫不及待的和刘效国商谈反攻的事情。
  刘效国对伊本拉希德说,“你应该更加关心一下统治问题,否则即使打败了沙特家族,你们依旧无法形成战斗力,我们不可能永远留在这里。”
  伊本拉希德这才清醒过来,雇佣团的教导员随后与伊本拉希德详谈起了复兴党的复兴思想。
  复兴思想,是一个很万金油的思想,思想比较温和,没什么突出的地方,如果说突出的地方,那就是民族意识方面,强调恢复民族昔日的荣光,并进一步兴旺民族。
  伊本拉希德从雇佣团的教导员那里学习到了这种思想,让拉希德家族走上了一条与沙特家族所不同的统治模式。
  当雇佣团到达三天后,拉希德家族的这个农业区就遭遇了沙特家族的进攻,沙特家族的士兵骑着马,许多都只是带着劣质的武器。
  4月30日,上午9点许,沙特家族对拉希德的农业区发动突袭,当沙特家族的士兵开始冲锋后,他们遭到了猛烈的打击。
  雇佣团架起了三十多挺机枪,对着冲来的沙特士兵进行射击,猛烈的射击中,沙特士兵死伤惨重。
  然而部队一旦冲锋,就不是那么容易能叫得回来的了。
  当沙特家族的部队狼狈撤退时,已经丢下了近三千具尸体,能或者跑回去的,不到五百人。
  雇佣兵团的到来,给沙特家族当头一棒。
  ……
  中国,上海
  四国银行以及比利时银行开始评估华东集团的产业价值,随着评估的深入,这些银行很快被震惊了。
  华东集团的那些工厂一个个的设备都十分先进,而且通过种种角度去看,当前市场上的剧烈竞争,这些工厂竟然依然有盈利。
  很快那些洋货的商家都从银行那里获知了这一信息,把那些洋商吓得慌了手脚。
  如果银行获取的信息没有错的话,当前他们采取的这种杀价竞争最终死的只能是他们,而华东的实业资本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动摇。
  而且目前那些银行正在给华东集团贷款,他们获得了资金后,连货物积压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更加没有了战胜华东自治三省的实业资本的希望了。
  只是他们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时,李盛国已经闪电般的和各国银行签订了总额达到1亿英镑的贷款。
  李盛国基本上把能贷款的都贷了出去,由于各国银行对华东集团所涉及的领域甚是眼馋,对各种工厂的前景也都比较看好,加上这是一笔中期贷款,因此后面也签得比较爽快。
  一些银行甚至乐意看到华东集团胡乱挥霍这笔贷款,只要还不起贷款,他们就可以接收华东集团的各工厂。
  除了华东集团,还有中盛、华盛来大集团,他们的各个工厂被抵押了出去。
  这些贷款,多为五个月到账,息金大多也都是3。5~4厘的程度,这样的中期贷款外加有抵押,对银行来说并无太大风险。
  加上之前的六千万美元商业贷款,以及德国的四亿马克的援助贷款,加再一起,夏钧总共贷了1。25亿英镑,换成复兴币就是13。75亿元。
  这么贷款自然没这么快到,不过未来五个月内将会到达。
  反观袁世凯那边,则陷入了被四国银行指责不讲信用的尴尬境地,此时的北洋政府,必须有足够的钱遣散南京、湖北的军队。基本上一个月的开销就要上千万两白银,没有了四国银行的输血,袁世凯显然撑不下去。
  袁世凯为了能够支撑下去,再次向华东自治政府求援,要求再借他1000万复兴币,由于华东银行在各省的分行开设,复兴币可以在华东银行换到金银,因此逐渐开始在全国市场上流通。
  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华东自治政府贷给袁世凯的钱,在采购方面需要从华东自治政府那里买。
  夏钧马上把朱晓诚派了出去,让他去和袁世凯进行谈判。
  “要贷款也可以,让袁世凯先别声张。”夏钧对朱晓诚指示道,朱晓诚坐着火车到了北京,开始秘密与袁世凯进行谈判。
  是和袁世凯本人谈,不带其他任何人。
  夏钧就这样秘密给袁世凯贷款了一千万元,夏钧之所以要秘密的对袁世凯进行贷款,那是要等四国银行的贷款到账。
  等四国银行的贷款到了一部分,夏钧就可以公然和四国银行抢生意,到时候夏钧可以通过贷款为华东自治政府谋取更多的特权。
  到那个时候,四国银行就会产生一种极度恶心的感觉,因为华东自治政府把他们的钱拿去贷款给袁世凯,而他们又因为签订了协议,不能反悔。
  一旦反悔,之前到账的贷款就将作废,在那些协议上可是写得很清楚的,如果他们反悔,那么华东集团将不归还这些贷款。
  同时给袁世凯贷款也传达夏钧愿意与北洋政府合作的意愿,此时中国刚刚结束辛亥**,如果北洋政府能与华东自治政府合作,那么可以极大的改善中国当前的现状。
  袁世凯还是不坏的,当感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前华东自治政府显然还没到跳出来推翻袁世凯这个中国统治者的机会,这样一来只会得不偿失而已。
  既然暂时不推翻北洋政府,那与北洋政府合作显然是当前最好的方式,这样一来,可以让中国迅速稳定下来。
  此时的中国依旧不够稳定,因为势力太多了。
  夏钧没有精力去和那些土军头交涉,还不如先让北洋政府先把这些土军头灭了,到时候再灭了北洋军。
  这叫驱狼吞虎
  给袁世凯贷款也不会吃太大的亏,毕竟这些贷款大部分将用于对华东自治政府的采购,到时候是自己的工厂生产出来的军火和物资,而且还可以从贷款中获取一些特权。
  朱晓诚在北京与袁世凯的密谈中就传达了夏钧的意见。
  “我们华东自治三省是支持袁总统的,我们委员长的意思是,双方精诚合作,以达到振兴中华之目的。当前洋人环伺,我们南北之间,更应团结一至,努力时中国平定。”朱晓诚对袁世凯说道。
  “那贷款的事?”袁世凯问道。
  “我们委员长知道总统需要钱,因此已经同意贷款一千万元给中央政府,现在中国各省被那些土军头割据,那些土军头欺压百姓,未经自治许可便截留地方税收,我们华东自治政府上下都决意帮助中央消除割据,中央若要钱随时可以找自治政府借,要军火的话,我们自治政府也会便宜出售给中央。”
  朱晓诚读袁世凯许愿道。
  “此言当真?”袁世凯大喜过望,若是有华东自治政府支持,资金、军火不缺,地方上割据的土军头算什么。
  更让袁世凯欣喜的是,那个夏委员长对他并无敌意,这让袁世凯心里不由得意了几分,那小子才二十多岁,的确是嫩了一点,脑子里都是一些什么振兴中华,稳定局势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夏钧的华东自治三省并无这方面的权责,倒愿意帮助中央政府。为次袁世凯倒是很喜欢这种愣头青的年轻人,若是天下都是这种头脑简单,又毫无大志的年轻人,哪要他这么费劲啊
  “当然,我们华东自治政府上下对袁公都甚是钦佩,不似那些**党人,嘴叫喊着**,暗地里却在那里争权夺利。”朱晓诚满嘴跑着火车,说起昧良心话一点都不脸红来着,朱晓诚顿了顿说道:“只是……这贷款也是我们从洋人手上借来的,若是被洋人知道了,这后续的款项可就拿不到了,到时候我们也无法贷款给中央。”
  “嗯老夫定然保密。”袁世凯听了不由谨慎起来,这事确实不能走漏了消息。
  “另外这些款项都是借的,我们华东自治三省财政亦是不足,我们可以按照原额利金转贷给中央政府,这个利金还是得中央自负,另外我华东自治政府之军工厂皆属民营,采购所需资金也许中央自负。”
  朱晓诚说了这么多,下面就是提条件的时候了。
  以袁世凯的大方程度,众多有求与他之人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
  第一更,今天出了点意外,更新晚了,三更少不了,今天写不出明天补。
  第一卷 第五十五章 12式迫击炮
  第五十五章 12式迫击炮(求订阅)
  “此乃常理,中央借款自应中央承担利金。”袁世凯答应了,他不答应也没办法啊何况这对他乃是十分有利的。
  有了这笔贷款,他的北洋政府就能够支撑下去。
  朱晓诚接着拿出一封信,“这是我们委员长给袁公的信。”
  真正的东西还是在信里。
  朱晓诚走后,袁世凯打开信,只见信上夏钧说出了自己的志向:“钧平生唯两执愿,一为国家富强,人民不受欺压,二为富甲天下,以足温饱矣……今民国初立,国势未起,方求自治以施展心中抱负,然中央仍为中央,地方仍为地方,钧定不敢以逾越矣唯求以华东自治三省匡扶中央,以平地方割据,望袁公与钧齐心,早日建立强盛民国,待国家强盛,钧富甲天下之日,便可功成身退……”
  接着,夏钧又说到了体制问题,只见他在信中写道:“今中国民主之声喧嚣尘上,然中国民智未开,民主与人民何干?所谓民主实乃**党争权之名号耳。当前中国最需如袁公这般专政之领袖,以领国民复兴。”
  “再则,钧虽爱财,亦取之有道,绝不收刮民脂为己用,钧意广设工厂,一来乃为驱逐洋货,二来乃为民国造枪造炮,则民国必强。然今中国商业难办,一为长江水上警察贪污腐败,二为铁路难修,三为货币混乱。袁公若能与钧长江都督之职以管制长江五省水上警察,并委钧自由开设铁路之权,另定复兴币为民国法定纸币,则钧愿为袁公效死……”
  夏钧在信中一再放低自己的政治野心,只是为了打消袁世凯的防备,只要袁世凯没了防备,那么以袁世凯的大方程度,夏钧可以通过与袁世凯合作,达到很多自己所期望的目的。
  这道理很简单,夏钧即无政治野心,袁世凯对他自然降低防备。再则华东自治政府又拥有强大实力,那么袁世凯必然处处拉拢夏钧。
  跟着袁大头有肉吃,这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定律。而且夏钧可以通过袁世凯的这种拉拢,以保护其他省份的百姓不受军阀侵害。
  袁世凯看完信,欣喜若狂的仰天大笑。他最喜欢这种没什么野心,充满幼稚的理想,又爱财的人。
  “他夏钧爱财不爱天下,我袁世凯爱天下不爱财也”袁世凯大笑道,摇头晃脑的得意道:“果然是天下财散与天下人,天下必落吾手。”
  别人若是写这封信袁世凯绝对不信,就算是孙文他在电报、信件上满口忧国忧民又装作不在意什么总统之位,他亦是不信的。
  袁世凯唯独相信夏钧,因为夏钧之前停在华东自治三省的地盘不动,也不去争什么总统,其政治野心在袁世凯看来并不强。
  自认为摸清楚了夏钧真正意图与性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