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匡政之路 >

第77部分

匡政之路-第77部分

小说: 匡政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是好事,中心市场是郎州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对发展和搞活郎州经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段省长怎么会否定中心市场呢?肯定是认可的。”

“真不愧是上省报的才子,说起话来都是一套套的。那段省长视察完,这中心市场会不会更红火?”

“当然更红火了,不过还不是最红火的时候。”

“大宝,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听说段省长这次到郎州视察,除了检查工作,还要为顾总理视察我们郎州打前站。”苏望压低声音道。随着段春生来到了郎州,他此行的真正目的也从各种渠道流传出来。

“大宝,你说顾总理会来我们郎州?”田劲松诧异地问道。

“是的田哥,我听说下半年顾总理会来我们荆南省调研,至于会不会来郎州我就不敢确定,不过按道理段省长不会平白无故地这个时候到我们郎州来,这说明郎州是顾总理调研的地点之一,至少是候选地点。要是顾总理肯定了中心市场,田哥,那才是中心市场真正红火的时候了。”

在苏望的记忆中,郎州中心市场正是因为被顾总理肯定加题字,从而走上了辉煌之路,成为郎州市乃至郎州地区人气最旺的商业区。

“大宝,那明年我们不是可以大幅加租了?”现在的田劲松一副无良地主老财的摸样。

“当然要加租,有了段省长和顾总理的春风,谁不加租谁是傻子。”苏望笑呵呵地说道。明年开始,中心市场租金上涨的速度让人心跳加快,但是比起二十一世纪让人心惊肉跳的房价和房租上涨,那是小巫见大巫,可惜那个时候中心市场的黄金时期已不再。

一直聊到中午,后勤组的把盒饭送来了,这都是地委行署、党校等机关单位食堂按标准做的,比外面买的要强多了。再省再抠,也不能饿着这些勤勤恳恳的好干部。

到了下午,苏望和田劲松聊了一会信达公司的情况。现在信达公司已经是郎州市小有名气的装修公司,一般酒店、饭店、单位装修要是不请信达公司,它就仿佛没上档次一样。而杨光亮也越发地游刃有馀,成了郎州市有点名气的企业家了。根据苏望拿到的最新报表,信达公司这三个多月已经完成一百六十万的营业额,已经提前完成今年的计划,而且这里面的利润吓得死人,难怪没几年那么多人涌进装修市场,装修公司开得比浦江的鱼还要多。

杨光亮已经按照计划将信达公司在郎州市注册,股份保持不变,义陵只留了一个办事处。上月底购买了一辆商务车和两辆工程车,不过除了商务车是一般的桑塔纳之外,工程车都是找关系买下某个财大气粗的单位淘汰下来的轻型卡车,还有七成新,加在一起才不到十万元。杨光亮也在到处看地,准备在郎州市买下一块交通便利的地皮,自己盖房子,当成信达公司的总部。

“对了,田哥,我那位叫廖早云的朋友托办的护照有消息了吗?”按照计划,廖早云要在十一月份带着醉乡酒厂最经典的几款酒参加布鲁塞尔世界酒博览会,力图一炮打响。但是这个时候出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苏望通过同学几经周折找到省外贸公司的关系,费了老鼻子劲终于拿到了博览会的邀请函。然后再以这份邀请函为底子去申请护照和签证,没有两三个月根本办不下来,所以还得提前做好准备。

“我跟公安处出入境管理科的警校同学打过招呼了,你朋友的护照申请已经递送到省厅去了,应该问题不大,下个月就能批下来。”

到了下午六点多,终于有地委办公室的人过来了宣布解散,苏望跟田劲松说了再见,坐上大巴车回了党校。在宿舍里,蔡浩三个人也回来,在那里直抱怨晒了一天的太阳。苏望和蔡浩照例又到外面饭馆吃饭去了,现在蔡浩知道苏望是个大财主,所以也理直气壮地打秋风,吃大户。

第二天八点钟,苏望等人就在党校操场集合,然后各自坐着大巴车又去了各自的地点。不过今天气氛有点紧张,一上午地委和行署办公室的人就来过六七趟,到了中午,一位地委副秘书长和行署的副秘书长联袂而来,神情严肃地给各小组组员做最后的交待和动员。按照行程安排,段省长上午视察完建国厂和郎州师院,中午休息后就会直奔农机厂。

吃完中午,大家便各就各位,而农机厂的工人们也换上崭新的工作服,进了被打扫地干干净净的车间,到达各自的工作岗位,但是大家都在那里窃窃私语,没有动手干活。

到了两点左右,农机厂的一位副厂长走进车间,吆喝一声道:“干活了,大家都干活了,记住了,等会段省长进来的时候大家都要把机子停了,有秩序地围过来,严格地按照排练好的流程,谁要是出篓子,这个月奖金扣发。”

说完,他在车间里转了一圈,然后赶紧去厂门口,和已经聚集在那里的厂领导们汇合。

到了两点半左右,苏望听到厂门口的马路上响起了警笛声,几辆车子吱呀一声停在了厂门口。

“来了,来了。”大家都在低声地说道,也变得兴奋起来。各组组长连忙招呼着各自的组员,赶紧就位。而车间主任在那里招呼着干活的工人们:“用点心,不要出篓子。”

但是等了十几分钟,厂门口却慢慢陷入了安静,大家都不由自主地伸长着脖子向厂门口张望,可是依然看不到任何迹象。

突然间,就像山上的积雪突然坍塌了一样,在无声中一种异样迅速传遍了整个农机厂。而厂门口突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早就在路边站着的数百位工厂家属等群众纷纷向前涌,想看个究竟,苏望等人连忙手拉着手,阻止了他们。各组的组长和群众中的各负责人则满头大汗地低声说道:“不要挤,不要挤。”好容易才把那条宽敞的路给留出来。

随着掌声越来越近,旁边站着的群众也纷纷跟着鼓起掌。不一会,一行人走了过来,最前面是几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那里护住一个扇形。几个端着长枪短炮的记者则身形敏捷地走在队伍前面,时不时返过身来咔嚓照一张,其中一位端着摄像机的更是了得,他一边摄影一边向后退,居然还走得稳稳当当。

接着走在最前面是一位大约五十来岁,精神焕发,穿着黑西装的男子,在众星拱月下缓缓走了过来,后面跟着几十号人,不过苏望只认识詹利和和几位上次在元旦汇演中见过的地市领导。

段省长脸上带着很自然和亲切的微笑,显得非常平易近人,他一路走着一路向两边鼓掌的群众挥手示意。而后面跟得近的领导们则一边微笑着鼓着掌,一边跟着段省长不紧不慢的脚步。再后面就没有人鼓掌了,他们大部分人露着还想再往前靠近的期盼,但是脚步却丝毫不乱,稳稳地跟在了后面。只有少数几位则显得比较悠闲自在,他们也带着微笑,但是却感觉像是平常散步一般。

段省长进了车间,但是能跟进去的只有十几位领导和农机厂的党委书记和厂长,其余的都留在了外面。这几十号人立即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少则五六个人,多则七八人,围着某个人在那里亲切地交谈,而这十来个圈子又隐隐以某两三个人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大圈子。只有三四个人没有加入到这些圈子里,而是随意地在范围内走动着,其中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少妇,戴着一副眼镜,显得很有儒雅气质。她看到苏望在看自己,微笑地点了点头,然后背着手继续观察起车间周围的设备和环境。

车间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过了好一会才慢慢平息下去,接着隐隐约约响起一个很平和的声音,应该是段省长在和工人亲切交谈,时不时地响起一阵轻笑声和掌声。而每当轻笑声和掌声响起时,车间外面的交谈声都会不由自主地低沉下去,待到过后又会嗡嗡地响起。

过了半个小时,车间外的人群就像是受惊的麻雀群,嗡的一声散开了,露出宽敞的路来。当段省长一行走出来时,不管省长的目光有没有移过来,所有的人都露出最灿烂的笑容,投向路的最中间。待到段省长一行人走过,这几十号人立即像合流的河水,迅速汇集在一起,然后按照各自的前后秩序跟着向前走去。

段省长一行直接去了厂部,听取农机厂领导的工作汇报,而苏望等人赶紧转移战场,向不远处的住宅区走去。而围观的群众也转移了位置,围在了通往住宅区的路上,加上原本留在住宅区的群众,显得更多了,足有一千多号人。

过了四十来分钟,厂部办公楼那边传来动静,大家都又紧张起来。不一会又是前次的情景,段省长走了过来,这次他在中间还停了下来,与几位反应很快伸出手来的群众亲切握手,然后向响起一片掌声的群众挥挥手,走进一栋楼的单元里。

这次进去的人更少,留在单元外面的人更多。而这次不再是形成一个个小圈子,而是直接形成了五六个圈子,苏望看到,詹利和也是一个圈子的中心。那位三十多岁的少妇则继续游离在圈子外面,悠哉地四处闲逛,甚至跑去逗了逗路边一位年轻女子抱着的小孩。

年轻女子露出憨厚的笑容,小孩则有点害羞,想往妈妈的怀里钻,而那位少妇则故意逗他,脸上露出满是母性的温暖笑意。苏望看到这一幕,嘴角也不由挂起笑意来。少妇突然转过来,看到不远处苏望脸上的笑意,又微笑地点了点头,而苏望这次则微笑点头以示回应。

过了半个小时,单元外人群突然又散开了,段省长一行走了出来,很快地沿着路走向了厂门口。几分钟后,待到警笛声远去,大家都舒了一口气,警戒解除后,上千群众和上百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警察全部混在一起,大家都在那里三三两两地议论纷纷,显得意犹未尽。

第一部科级干部第一百零一章省长视察(二)

苏望在人群里突然看到那位三十多岁的少妇,她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看到眼前这种情景,有点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

苏望连忙迎了上去,微笑着说道:“你好,我是义陵县政府办的苏望,也是迎接段省长这次视察的工作人员,请问有什么我可以帮到你的。”

少妇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我叫俞巧莲,是省总工会的,看样子我是和大部队失散了。”

“那我叫你俞姐好了,你不介意吧。”苏望咧开嘴巴笑了一下,脸上满是阳光。

“不介意,反正怎么看我都比你大。”俞巧莲显得很开朗。

“俞姐,按照段省长的视察行程安排,下一站会去郎州市一中,要不我送你过去吧。”

“算了吧,视察行程安排得很紧凑,等我赶过去说不定段省长一行人又走了,不如你直接送我去郎山酒店吧。”

苏望知道,段省长一行就下榻在郎山酒店。

“那好,我去跟领导请示一下,看能不能安排一部车,郎山酒店离这里差不多有五公里。俞姐,你稍等一下。”

苏望跑到厂部找农机厂迎接工作现场总指挥,郎州地区农机局的一位副局长。跟他说明了情况,请求调拨一部车。但是这位副局长却皱着眉头道:“小苏,我这实在调不出车来了,厂里的两部车待会还要送地委和行署办公室的领导们回去,要不然你让那位女同志跟你们上大巴车,我让司机绕一下,在郎山酒店放下她。”

跟段省长一起下来的陪同人员有好几十号人,并不是每位都是领导,而且这位又只是省总工会的,不是什么省政府办公厅、某某职能厅的人,这位副局长也不会重视到哪里去。

苏望只好回去跟俞巧莲把情况讲明白,不好意思地道:“俞姐,要不你跟我们一起坐大巴吧,司机绕一下很快就到郎山酒店。”

俞巧莲也不恼,想了一会道:“算了吧,不如你送我,我们步行回郎山酒店,五公里而已,平日我散步差不多也要走这么远。”

苏望很爽快地答应了,跟组长打了一声招呼便走了,反正任务已经完成,回去也是解散。在上千号人群中,苏望和俞巧莲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农机厂门口。

“小苏,你说你是义陵县政府办的,怎么被抽调过来搞迎接工作?”一边走着,俞巧莲一边和苏望交谈着。

“我刚好在地区党校学习,我们班的学员全部被抽调出来了。”

“哦,上党校了,不错,看来你是要进步了。”

“啥进步,我这副科才不到一年,还得熬一年再说。”

“哟,都副科了,看不出来啊小苏,你今年多大了?”

“我五月份的生日,刚满二十二岁。”

俞巧莲不由看了一眼苏望,虽然她有点惊讶,但不是很惊讶。

“在县里像你这么年轻升副科很不容易啊。”

“是啊,我去年才毕业,副科是今年年初才被砸到的。”

“砸到的?难道是意外之喜。”俞巧莲对苏望的经历有点感兴趣了。

苏望把自己毕业分配到地区供销社,然后被下派到义陵县麻水镇供销社当副主任,接着又被跳票当上麻水镇副镇长,直至县政府办副主任的经过简单扼要地说了一遍。

“苏望,义陵县,我想起来了,你是不是在荆南日报发表过几篇文章,就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的主题文章?”

“是的俞姐,是我和我同事张宙心同志一起写的。”

“难怪我一听你的名字就觉得耳熟,但是看你年轻的样子,一时没往那方面想,你真的是很年轻啊,嗯,也很有才华。”俞巧莲感叹道。

“对了,小苏,你是怎么想到写那个主题文章的?”

苏望把大致的经过和思路说了一遍,听得俞巧莲不由连连点头。

“小苏啊,你那几篇文章写得真不错,我爱人看完了之后激动得不行,连夜寄给了我公公,我公公看完后也是连声赞叹,说把荆南文化和荆南人骨子的精神都写绝了。”

看着苏望疑惑的眼神,俞巧莲笑着道:“我不是荆南人,但我是荆南的媳妇。我公公是荆南人,我爱人虽然没有出生在荆南,但一直以荆南人自居。”

“哦,原来是这样。”

“小苏,我觉得你后面写的那篇关于建设荆南文化产业的文章更有实际操作意义,你能好好跟我说一说吗?”

苏望整理了一下思路,详细地讲解起自己对荆南文化产业建设的想法,听得俞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