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秦(晶晶亮) >

第186部分

强秦(晶晶亮)-第186部分

小说: 强秦(晶晶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山道上。

李原的车驾被一群手无寸铁的学子包围,在这群人前面的,是四个白发苍苍的老头。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他们俱都穿着秦国的朝服,这种宽大长袖的博士服只在当初始皇帝征召天下有识之士时穿戴过。

在四博士的鼓惑下,就学于私学的众多少年群情激奋,其中更不乏有当地官员的子弟,而李原的行踪之所以暴露,就是因为有秦国官员私下与四皓方面有了联系。

“臣等为博士,今秦有大难,请为武侯解之。”在请陈书里面,唐秉、周术、吴实、崔广四皓一上来,就摆出了一付大儒的高高姿态,他们不仅将请陈书用昂贵的绢帛书写,而且还用羊皮缝接起来,交给学子举过头顶示众。

四皓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向世人表明。他们是为解秦国大难而拦路,另外,他们还曾经是秦国的官员,也为秦国出力过,有了这一层踱金的背景。他们说的话就更有说服力,同时,如果李原动怒的话,也要顾虑天下议论。

商洛驿馆。

位于秦岭余脉商山之麓。李原一连三天在这里接见了以唐秉为首的四皓,试图劝说他们放弃堵路的举动,同时。也倾下身子听取“关于秦有大难”的危言,然而效果却并不明显。在明白了四皓沽名钓誉的真实意图之后,李原决定痛下杀手,彻底的铲除四皓背后赖于生存的土壤。

既然四皓敢跳出来,那么就要有承担后果的心里准备。

他李原不是善男信女,也不会对读书之人有什么怜悯之心。秦国的大门,只对有才能又希望为秦国效力的人开放,至于其他想从秦国获取私利的人,等待他们的,就是秦国强悍军队的无情洗礼。

驿馆简陋的厅堂内。

东园公唐秉眯着眼睛,隐藏在眼皮下的一对黄浊眸子,时不时的扫视居中而坐的武侯李原。三天的说项,已经让这个年过六旬的老皓精神头有些不济了。而让他更感到棘手的是,李原似乎摆出了打一场口舌持久战的意思,这位权倾一时的秦国大人物脸色平静,看不到其内心在想些什么。

“武侯,要消除难厄,公学之议当废止,另当效始皇设天下七十二博士之法,召告各郡,以张博士之名——!”在另一侧。周术、吴实等人还在不停歇的劝说,他们话里面的意思很隐晦,不过,经过反复的诉说之后,李原总算也明白了。这几个老家伙原来是想借着这次风波的由头,在全国传扬名望。

始皇帝在统一天下之后,有一段时间确实征召天下有识之士聚集咸阳,立七十二个博士官位,让这些人为国效力。

只不过,还未等始皇从统一战争中缓过劲来,博士们相互之间就开始内讧起来,不同学说立场不同,文人之间本来分处各地,现在天天在一起办公,争执自然难免,这一天天的闹腾起来不安宁,简接的导致了始皇大怒,随后便是焚书坑【wWw。3UWW。cOm】儒的历史事件。

在这一场变故中,真正得到实惠的,不是那个冲撞了始皇被杀头的淳于越,而是当初被同列博士的唐秉、周术等人,他们虽然辞去了博士,回到乡里隐居,但凭籍着反抗暴秦的名头,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现在,秦国再现统一的曙光。

唐秉、周术等人担心,他们的声望会因为公学的推行而削弱,同时,由于学生的减少,他们奢侈的隐居生活也将遇到困难。

“诸公,博士之议,朝廷目前尚无定论,不过,各郡公学的教谕缺额尚多,如果诸公愿意的话,可以前往报名,至于能否录用,还需要看考绩评定如何?”听到周术这么一说,随同在李原身边,负责礼仪外交事宜的陆贾笑了笑,脸色温和的说道。

“教谕,这是什么职位,我等可是博士?”周术脸色一沉,一捋白须瞪着陆贾怒道。

“我大秦施政,重实绩,轻声名。诸公难道不知道吗?就算是教谕,也要请诸公拿出实实在在的学问来传授方可,若是隐藏了私心,或者误人子弟,我大秦的律法可不轻饶。”陆贾豁的站起身,冲着周术轻蔑的一笑。

“你,你诬蔑我等学问,真是竖子不可教也。”周术气的胡须乱颤,被年纪小了自己二十余岁的后辈质疑学问,对于一辈子钻研学说的老皓来说,不亚于是指认他们作奸犯科。

四皓个个神情激动。

然而年岁毕竟不饶人了。原先准备好的游说李原的说辞,在陆贾的一番讥讽之下,也忘得干干净净。

“好了,诸公,今日时辰不早,这驿馆简陋,不耐宴请,汝等早些回了吧。”第三日的见面,再次无疾而终。

当唐秉、周术几位出了驿馆,回到商山道上临时借宿的地方时,却惊讶的发现,一众学生俱都不见了踪影,只有几个服侍的随从正在收拾杂乱不堪的一应器物。

“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唐秉惊惧交加,要知道为了这一次拦路说项,前来的学子多达千余人,其中除了他们四人的子弟外,还有其他一些交好的故友的门生,这些年轻学生的加入,才是唐秉、周术等人与李原谈判的根本,没有了受鼓惑的年轻学子,他们四个老家伙连走路都不方便,又能奈李原几何?

对随从一番询问之后,唐秉等四皓不禁顿足垂胸,李原这几天来的和缓态度,原来不过是烟幕弹,三天的时间,唐秉等人召集起了千余支持者,却不想在第三天的早上,这些学子们却被秦国军队抓捕了一干二净。

不仅如此,秦军在抓捕之时,还放出风声:这些学子是受了他人的鼓惑,试图冲撞武侯的车驾,秦军在不得已之下才将他们一一抓了起来。

李原是什么人 ?'…'

是重建秦国的奠基人,在秦国百姓的心目中,就相当于神灵一样的存在。但凡他的车驾到处,受了好处的秦国百姓莫不欢欣鼓舞,而这些不事耕作、只会夸夸其谈的学生竟敢行冲撞刺杀之事,当真是活的不耐烦了。

“这李贼,太过无耻了,竟然敢污我等声名。诸公,我们去与李贼理论一个长短。”唐秉顿足大呼。

四皓气呼呼的再回到驿馆,想要找李原或陆贾讨要一个说法,临到驿站门口,却不想被守卫的驿卒给拦住了不让进去。

“武侯可在里面,老朽等要求见,汝等快快前去通报?”周术不客气的一瞪眼珠子,冲着驿卒喝道。这些天来,他们被李原当作上宾来款待,眼里面早已不将区区驿卒放在心上。

“老匹夫,你在胡说乱语什么,武侯已经离开这里,要是再口出不驯,休怪我等手中刀剑不客气。”驿卒一脸的冷漠,冲着唐秉等老朽喝道。

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楚之人

唐秉等四皓失魂落魄离去。

没有了弟子的支持,没有了门生背后大族的拥立,他们和其他垂垂老矣不能自食其力的老人没有什么区别。而他们所谓的声望,在秦国严谨有序的律法面前,就象一触即破的泡沫一样,经不起一点点的打击。

李原在留驻商山道的这十余天里,等待的就是四皓将他们所有能够调动的弟子都聚拢过来的机会。

这些拥有学识的年轻人,是秦国未来发展的动力。

秦军在商山道上的这次行动,很是迅速和果断。如果没有四皓的这次拦路示威,李原也没有可能将分散于各处、隐居在不知哪个山谷的有学识的学子一网打尽,这些缺少社会经验又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将被强行押送往秦国最为艰苦的西北边郡,在那里他们会经受自然与现实的双重考验。

过了商山道,洛水的水量已经能够通行大船,李原于是弃车登船,向着大河上的三川郡重城雒阳而来。

解决了四皓闹事之后,李原相信不会再有不长眼的人跳出来,而那些跟随闹事的学子在被押送往河西之后,他们就是秦国制约关东大族的棋子和人质,即便是与六国王族有关系的家族,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一个家族。

毕竟只是靠血脉来延续,在同一个时代,可以培养出的优秀子弟不会很多。李原这一记大杀招祭出,也让那些躲在阴暗处试图看好看的人目瞪口呆。

如果秦国接受四皓的主张,秦国的国策和以法治国的根本都会发生动摇,接下来,百家学说粉墨登场。秦国内部分崩离析,持不同政见的官员会相互攻伐拆台,这样的局面无疑是不希望秦国统一的人最希望看到的。

如果秦国对四皓等弟子痛下杀手,用血腥手段杀戮的话,众多失去优秀子弟的家族会对秦国怀有怨恨。这样一来,秦国在关东的统治就会变得轻浮起来,一旦出现机会,反抗暴秦的烽火就可能再度燃烧。

可是,这两种情况现在都没有发生。

寄希望于四皓闹事的人转过头来,赫然发现。这一场闹剧的结果就是让秦国抓住了把柄,而众多的人质也让心怀不满的人投鼠忌器。

洛水上。

北行的船队距离商山渐行渐远。

唐秉、周术等老朽的悲愤呼声,再也无人倾听,而在失去了财帛的支撑之后,几个为数不从的随从也会渐渐散去,等待他们的。是孤守林泉老死于山林之中的结局。

高大的朦冲坐舰内。

一场小型的针对魏国变局的议事会正在进行,阎乐、陆贾、李仲翔陪伴在左右,李原面前的案几上,是魏王魏豹遣了雍齿为使送来的“以土地换和平”的和谈条件。

雍齿的这一封绢陈,其实早在五天前就送到了李原的手里,对于魏国目前的危局,李原早从阎乐的军情司得到确切的情报。

“武侯。楚军一部已经向成皋一线开拔,以魏军目前的实力,只怕连守住三天都不能够,据暗间回报,魏豹已经在收拾财帛,极有可能弃了大梁往荥阳而逃跑——。”阎乐作为军情司的负责人,对楚国的情报收集得很详细,此时见李原久久不语,谏道。

“仲翔,你说说着。魏国局势接下来会如何?”李原转头,对着李仲翔问道。

“武侯,荥阳一带由我军驻守,魏豹要是西逃,我军要是不纳。则坐视楚军吞并魏国,而要是收纳入内,就是秦楚两国开战的势头。”李仲翔紧接着说道:“一旦秦楚开战,则战事漫延,从大江畔的九江郡到最北方的燕郡,任何地方都会成为交战的战场,相比楚国,我们需要防御的地方太过广阔,万一让楚军深入关东腹地——。”

“李将军是担心楚军进攻我河东、邯郸诸郡,放心吧,武侯早有预料了,雒阳城里,巨野泽的大盗彭越已经决定投奔我国,到时候,有彭越牵制楚军的后路,项羽如果想要攻我大秦的话,就要考虑考虑彭城是否安全。”阎乐冷笑道。

巨野泽一带,靠近魏、秦、楚三国的交界处,方圆百余里为大河泛滥形成的湖泊沼泽,是盗寇们天然的隐藏地方,彭越的声势虽然不比英布大,但能够在楚军的数次围剿之下不被剿灭,就本身就表明了彭越的不同寻常。

“给雒阳的蒋将军送信,本侯要在郡府与彭越一见。”李原一边听取着阎乐、李仲翔的争论,一边轻轻的拍打着案几的边缘,魏国的危局他当然清楚,不过,魏豹的那个“土地换和平”的建议,李原并不感什么兴趣。魏国势小力弱,在秦、楚和睦时期,它能够作为中立国而生存。

但若是秦、楚反目相向,魏国势必首当其冲遭到攻击,这是小国必须的结果,而秦国目前要做的,是在这一场剧变中取得最大的利益。

楚国在复占江东之后,地盘扩大了不少,不过楚军数量增长的不多,在刘邦暴兵人海战术失败之后,项羽明显吸取了教训,不再走这一条穷兵黩武之路。

据军情司间作的刺探,楚国总兵力约在七万人左右,除去守卫地方的郡兵,可以用于机动的兵力为五万人上下,其中:钟离昧的常山军约有万余人,隶属于项籍的骑军部队约为三千人、步卒也有万人,加上项庄、虞子期、项悍等将领的部队各有数千,楚军的真正实力要比起秦国来还是差了一筹。

不过,楚国的优势在于江东一带留守兵力几千就足够了,楚军的主力能够一下子集中在陈郡、砀郡、齐鲁等地。

相比而言,秦国地盘太广阔,目前的秦楚两国边境线上,除了北方的燕地有韩信军的五万余新卒外,就只有正面的三川郡虎牢一线,有大将蒋渝东线秦军的约二万余人,其他的邯郸郡等方向,秦军除了守城的郡兵和临时可以招募的青壮外,并没有多少兵力守卫。

在大战来临的窒息气氛下,魏豹一个徒有其表的王侯生死,除了让人叹息世事无常、曾经的同盟者也会相互残杀外,再没有其他。

与之相之,大盗彭越则要重要的多,他的存在可以制衡楚军对赵地的进攻,同时,也会给秦军反击赢得时间。

第三百五十章 秦楚大决战

雒阳。

在雍齿的天天期盼中,日出又日落。

临水的酒肆,靠窗的位置已经成了雍齿固定的位置,在秦国缺少人脉,原先认识的刘邦旧部又因不齿其为人不愿见面,雍齿在焦虑之中,能做的也就是一天天无望的空等。

在秦、楚夹缝中生存的魏国,已经走到了灭国的尽头。给予它最后一击的,就是曾经的反秦同盟者:楚国。

雍齿在雒阳的苦等,还有他提出的异想天开的谈判条件,并没有为魏国带来什么福音,在绝对的力量面前,秦国已经不需要用平邑一座城池去换取魏国的一群残兵败将了。

与之相比,彭越在三川郡守蒋渝府邸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这让平素习惯了大泽简陋粗放日子的盗贼们大为动容,他们没有想到,出于无奈来投奔秦国,还会有这般丰厚的待遇,而更让彭越激动的是,李原已经答应与他亲自见面。

七年过去了。

大梁由鬼都,渐渐发展为大河之上的重要城镇,并且重新成为了魏国的都城。而当初那个在大梁城外,只带着一群残兵的少年军侯,也已经成长了新秦的缔造者,有着常胜不败声誉的秦国武侯。

当然,有改变的,也有不变的。

在外头风云变幻的七年间,彭越埋头缩在巨野泽中,一门心思的干着他的老本行,而今,当再一次要和李原见面时,彭越是既激动又有些惭愧。

什么是豪杰?

只有直面困难,勇往则前行的,才是英雄豪杰。而缩在老巢里面,和一众闲汉喝着今天的酒、一天天醉生梦想的叫嚷着老子天下第一的。只是一个让人瞧不起的懦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