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秦(晶晶亮) >

第187部分

强秦(晶晶亮)-第187部分

小说: 强秦(晶晶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直面困难,勇往则前行的,才是英雄豪杰。而缩在老巢里面,和一众闲汉喝着今天的酒、一天天醉生梦想的叫嚷着老子天下第一的。只是一个让人瞧不起的懦夫。

相逢一笑泯恩仇。

李原与彭越的这次会面,进行的很隐蔽,巨野群盗与秦国之间的关系越晚暴露,对楚国的打击也就越大。彭越是一枚有力的反击棋子,李原看中的就是彭越对巨野泽一带情况的熟悉。还有他所擅长的游击战法,正好可以克制楚军的命门。

只要项羽还留恋彭城,那么彭越这一把利刃随时可以在关健的时候插入楚国的胸膛,与此同时,情报战线上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阎乐负责的军情司也加大了潜伏楚国和打击内部楚国间作的力度。一批又一批的暗作从不同的地方潜入到楚国腹地,他们的任务各有不同,分别承担起策反、刺探、破坏等多种任务。

在抓紧布局的同时,一道道紧急调集军队的命令也从雒阳沿着驰道送往各地。燕地的韩信军开始向齐地一带压迫过去,驻扎于南郡一带的冯宣部也在积极的操演舟楫,准备沿着大江东下。

为了对付楚军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李原还从河西征召回了与匈奴骑兵作战过的骑兵部队五千余众,并将这支骑军交到了李仲翔的手中。

秦新历七年,六月夏。

经过精心的准备,楚军大举进攻魏国,魏王豹仓皇之下,弃了大梁而西逃,结果在荥阳城下。魏豹君臣被楚军先锋项庄部悉数杀死,魏国的财帛也全部落入到了楚军手中。

这一消息传出,让那些对楚国还抱有幻想的六国遗族大为震惊,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灭掉魏国的竟不是秦国,而是来自于同盟势力的楚国,而更让他们感到不能理解的是,楚军在俘虏了魏豹等人之后,并没有将他们押送回彭城,而在当着关隘上秦军的面。将魏军将卒血腥的处死或者活埋。

楚军这样的举动,在战场上来思量,目的是要震慑即将开战的对手:秦人。同时,也是用这种杀戮无度的战法,刺激己方军队的士气。让楚军士卒忘记在燕地的惨败,在杀戮中变成一具具听从命令的机器。

随后,霸王项羽在彭城誓师,再次举起反秦大旗,不过这一次,响应他的除了江南的番族之外,项羽已经找不到什么同盟者了。

六月十五日。

楚军一部从常山国一带潜出,进入到秦国的邯郸郡附近,这支楚军在劫掠了乡里之后,携带着财帛准备回归,结果在昌邑一带被来自巨野泽的盗贼军围歼,楚军千余人全军覆没,悉数葬身于大泽之中。

战事随即漫延开来,十七日,项羽亲率步骑沿着大河再攻虎牢,守卫于此的秦军在郡守蒋渝的指挥下,坚守不退——。

十八日,楚将钟离昧从再次从常山国一带向邯郸发起进攻,这次楚军共出动兵力达到一万三千余人,这一次突袭,楚军势在必得,因为从常山到邯郸仅仅只有二百余里的路程,秦军守卫这座城池的部队仅仅只有三千不到的地方郡兵,守将还是曾经的楚将季心。

邯郸郡守,是昔日的赵王歇。

邯郸郡尉,是楚国旧将季心。

以项羽和钟离昧的想法,这两个人对秦国的忠诚度定然不高,只要楚军大兵压境,邯郸献城不在话下。

为了劝降季心,钟离昧在包围了邯郸之后,便差了兵士射入绑着书信的箭枝,以自己的事例为鉴,希望以此来劝说季心重新回到楚国。

然而,事实却给了钟离昧重重一击,季心不仅没有答应降楚,反而接连派出快马向周围的秦国城池报信,同时,邯郸城内也在抓紧修葺破损的城垣,以作持久作战的考虑。

六月二十一日。→¤炫··书·¤·网←

在渡过了最初几日的惊惶之后,秦军的集结终于顺利完成,驻扎在燕地的韩信军三万余人从蓟县一带出发,南渡易水向齐地、代郡一带进军,面对秦军来自北方的威胁,项羽急遣猛将项庄会同大司马周殷增援齐地。

虎牢关一线。

秦、楚正面战场的胶着还在持续。

缺少了一条胳膊的项羽以一部将兵包围孤城荥阳,同时,自率主力部队绕过虎牢关,从大河交叉口的中牟一带突入秦国的三川郡,面对楚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李原也是斗志昂扬,秦军除了继续在虎牢、荥阳两处险隘寸步不让坚守外,也在积极调兵遣将,对这支由项羽亲率的楚军部队实施穿插包围。

第三百五十一章 楚无道共诛之

七年。

弹指一挥间。

在群雄逐鹿的乱世,时间更是过得飞快,当楚军狰狞着面孔的跨过平静了多时的边境线,当一面面血红的旗帜在秦国的土地上出现时,统一的真正决战终于到来。

虽然比起历史上楚汉四年战事要整整晚了三年,但李原治下的新秦,与那个因为连番战事而打得元气尽丧的初汉有着天壤的不同。

关中老秦人的根基,在被秦军收复之后,随着水利沟渠的重新疏浚,先进农耕技术的运用、小麦等新品种高产作物的推广,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秦国名符其实的大粮仓。

而在巴蜀一带,虽然阴冷潮湿的天气,会给人带来病痛的折磨,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区域还是在一年年的扩大,水稻的种植技术、面积还有产量也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连年得到增长。

至于秦国的其他地方,在匈奴人远遁和内部暴乱平息之后,也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这其中就包括了关中的故赵、故燕、故楚地方,这里的民众在事实的对比面前,也逐渐开始接受秦国的治理。

与之相比,项楚治下的百姓,日子却要难过的多。北征燕地惨败,随后又是与英布的江东之战,一次次财力和国力的透支,让曾经富庶的楚国东部陷入到反复纠缠的死结之中。项佗在治政方面,能力确实也有,但项氏在用人方面的狭隘却让楚国在竞争中落在了后面。

虽然有项羽、项庄叔侄支撑着,但项声、项襄、项悍还有项伯,这些在项氏子弟中能力算得上出众的子弟。放到天下这个大环境下,他们的能力只能勉强算作中等。在比拼耐心、人才储备、综合国力的较量中,项羽终于沉不住气了。

邯郸。

因为楚军的来犯,而陷入到紧张忙碌之中,这座昔日赵国的故都。在被秦国占领之后,正在重新显示其河北重镇的重要地位。由郡府紧急发布的动员令,已经将郡城周围各县的郡兵、青壮悉数征调到了郡城内。

赵地的百姓在经过了一年时间的休养生息之后,本指望能在平静中过上安稳的日子,却不想,又等来了楚国的强盗。

郡守赵歇也是难的从沙丘郡府里面走出。神色惶恐的听取郡内各处送来的军情。

自古成王败寇。

失败的君王能够善始善终,屈指可数。在见证了申阳、司马殷、刘邦、魏豹等一个个曾经的诸侯王横死之后,赵歇越来越对自己降秦的决定佩服起来。

野心本就不大的赵歇,降秦之后日子过得倒也舒适,秦国的郡守权力很大,事情也很多。不过,赵歇也清楚自己是什么身份,若是他当真辛辛苦苦什么事情都揽下来,只怕郡守没做几天就会被罢了,只有象现在这样,当一个挂名的郡守,有事情放心的交到底下的郡尉、郡丞、县令的手里。才是正确的选择。

城西,沙丘。

邯郸郡所属重要官员聚集一处,商讨应对楚军来犯措施。

“楚蛮来犯,我郡兵蠃弱,不如报予武侯,请援为上?”终日与歧黄为伴,梦想着平静活到终老的赵歇,面对楚军的来犯,显得惊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郡守且宽心以待。我邯郸城有上万军民守卫,又岂是区区万余楚蛮能攻取的。现在当务之急,是召集各地郡兵,还有军民加固城池,以抗楚蛮来犯。”郡尉季心神色冷毅。沉声安慰道。

在从燕地回归之后,季心被任命为邯郸郡尉,这个职务在地方上来说足够的显赫,可以说掌握着一郡的军事力量,但季心心中却并不满足。

如果没有见识秦国边军那种舍我其谁、勇猛无比的气势,他或许会象其他的人一样,对自己的能力感到骄傲,但在见识了边军与匈奴人作战的淋漓场面后,季心渴望自己能够成为开疆拓土军团中的一员,即便马革裹尸,也是无怨无悔。

季心有意为将,燕赵之地的百姓素来勇烈,邯郸郡的郡兵、青壮在季心的操练下,战力并不输给楚军多少。面对楚寇的进犯,这些不久之前还拿着锄头的农夫,在稍经整训之后就登上城垣,成为了守卫郡城的一名士兵。

钟离昧劝降无果。

楚军遂以冲车、云梯攻城,奈何邯郸军民齐心协力,季心又正值年轻气盛、气势高涨的年龄段,与日渐迟暮的钟离昧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长途而来的楚军攻城五日,始终破不了邯郸坚城。

在邯郸城战陷入到僵持之际,三川郡、河东郡一带,李原与项羽两军主力围绕着荥阳、虎牢一线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

六月二十七日。

项羽亲率三千楚骑乘夜遁出,一日夜疾行三百余里,攻占位于秦国腹地重镇朝歌,在一番烧杀抢掠之后,这支楚军轻骑又转向往北,向着邯郸郡的方面疾驰,大有与钟离昧军合围邯郸秦军的态势。

面对楚军不顾后路的疯狂反扑,李原选择的应对之策同样大开大阖,远道从河西赶来的五千秦军锐骑在李仲翔的率领下,一路尾追在楚骑的后面,这支秦骑借助一骑双马的优势,追击速度比楚骑要迅捷了许多。

一方四处劫杀,一方紧追不放。

在中原大地上,两支骑军纠缠在了一处,就好象姐妹一样不可分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远离己方的补给地,项羽骑军的冲击势头在持续了半个月之后,终于开始萎迷了下来。

七月十日。

失去动力的楚骑在损失了近千余骑之后,不得不在鸿沟一带停驻了下来,在这场骑兵的追逐战中,虽然项羽凭着高超的指挥才能,屡屡反击得手,让年轻的李仲翔吃了不少的苦头,但双方在战马供应和骑兵素养上的差距,还是让项羽败下阵来。

丢失了燕地之后,楚国的牧场只剩下了在南方的零星山地,这些地方牧养的马匹虽然也能使用,但与来自北方的高头健马相比,不论是从个头上、还是耐力上都要差了许多。

同时,因为缺少有系统的训练,楚骑三千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供养的极限,与之相比,秦国目前拥有河西、九原两支多达数万的骑兵军团,这些来自草原上的健儿几乎每天都在马上奔驰生活,他们中的不少骑卒还拥有和更为强壮的匈奴人交战的经验。

鸿沟。

南接颖水,经大梁、过大河,北连濮水、济水。

这一条开凿于东周末期、由魏惠王亲自督造的人工运河,是战国先秦时期连通南北的重要水路通道。

楚军退守鸿沟,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主动进攻,而转入到守卫已得的大梁、成皋一带魏地,在进攻秦国腹地无所得的情况下,退一步保住已有的胜利果实,对于楚国来说,确实是稳妥的一步。

可惜的是,项羽的这一算计要想实现,也已困难重重。

李原绝不是只挨打而不还手的人,在之前一直压抑住力量,只不过是他为伐楚赢得支持的一种姿态。

“楚无道,负恩义,项残暴,唯天下共诛之!”当楚军背弃一年前相约和睦友好的誓约窜入秦地,当一封封被楚军劫掠告急的文书从各郡飞递往雒阳,当一队队流离的百姓哭诉着诉说家园被毁的遭遇,秦军将卒的愤怒也被顶到了最高点。

在家国大义受到威胁、信任忠诚遭受背叛的羞辱面前,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口音的秦军士兵在一级级命令的调度下,高举着秦国的旗帜,高唱着“赳赳老秦、复我河山,死不休战,血不休战”的战歌,从四面八方云集鸿沟。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三李成诸葛

秦楚对峙鸿沟。

楚军方面,项羽步骑三万余众,而秦军一方,武侯李原携东路军主力、加上河西骑军一部、河北新卒一部约计三万六千余人,双方在总兵力对比上,秦国稍占优势,而在单个士兵的作战能力、作战意志上,秦军将卒的求战欲望也要更加的强烈一些。

楚军的优势主要有二个方面,其一是项羽这个统帅个人的强悍力量,虽然一只手废了,但项羽的勇猛并没有丝毫的减弱,他把个人感情上的不快一咕脑的发泄在了战场之上,江东一战中英布这位昔日的猛将,在项羽的手底下只走了十个回合不到即大败溃逃。面对这样一个爆发满血状态下的项羽,秦军中确实无人可以抵敌。

其二是内线作战的优势,比较处于外围漫长防线的秦军,楚军退守鸿沟之后,后勤补给线相对来说缩短了许多,这给兵力不占优势的楚军在调度上很大的便利,使得他们可以从容的从彭城后方支援前线战场。

鸿沟以西,秦军黑色的旌旗如同一团团乌云遮日,给人以强烈的压迫质感,游巡在营垒外围的秦军斥候黑色战甲,骑着来自河套河西的高头健马,斥哨巡视的最远距离达到了上下游二十余里之外。

秦营之中,一队队士兵按照不同的方阵,由各自的校尉统率,整齐的操演着队列搏杀的阵形,高挽着发髻、赤坦着胸膛的士兵或手持铁制利剑,或持着长戟,神情严肃而凝重,这些来自于三川郡、河东郡一带的秦军士兵,以过去的国家地域来区分的话。他们应该被叫做韩国人、魏国人,而现在他们统一被称之为秦国人。

经历了分裂、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艰难过程之中,普通的百姓已经渐渐的不再盲从于六国遗族那些蛊惑人心的说法,他们更看重实实在在的利益。在不知哪一个夜晚,百姓们在关上了屋门,仔仔细细的计算了秦国给予的好处,还有反秦诸侯们空口的许诺后,终于明白谁才是可以依靠的对象。

鸿沟以东,一片火红的旗帜。象征着楚军暴如烈火、摧毁一切的无敌气势,与新秦注重从一片废墟上重建不同,项羽治下的楚国更擅长的是破坏和掠夺,昔日反秦联军突入关中,几乎摧毁了秦国百余年的根基,在治理楚国的这几年里。楚军几乎是每年征战不休,在一次次的战事中,财富会消耗一空,掠夺回来的资源会再次填充到征战的无底洞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