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556部分

汉儿不为奴-第556部分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壮图领军接应胡国柱后撤后,便将军营设在了中牟西南四十里地的吴水,连营十数里。其部有近四千骑兵,一半是其嫡系,另一半却是收编的河南本地的土豪马匪,虽说纪律松散,队伍拖沓,可胜在这些马匪骑术倒也熟练,加上很多是当地人,对地方地形熟悉,因此发挥了很大作用。
  鳌拜的大营就在中牟,郭壮图是直面鳌拜,也是离鳌拜最近的一支兵马,他自是要做万全准备,将探马不断的撒出去,以确保中牟清军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每日间,清军的探马和吴军的探马都会交上几起手,多则上百死伤,少则十数人。为了鼓励士气,郭壮图给探马的赏格很高,一颗汉军首级能换银十两,一颗真鞑子的首级则能换白银三十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得益于那些收编的河南土匪和坞堡青壮对地形的熟悉,吴军竟在和清军的探马之争中得了上风,迫使清军不敢将探马撒得太远。
  大军并未有什么行动,毕竟春节是个大节日,明军也好,清军也好,总要让人过节。
  正月初六这天,歇了几天的明清双方,在一个叫九龙的镇子外发生了一场大战。
  参战双方都是骑兵,吴军有一千二百多人,清军则有七百多人。
  指挥这支吴军骑兵的是孙思克,清军的指挥将领则是满州正红旗甲喇额真图瞻。
  孙思克原是清朝的汉军旗参领,其本对满清忠心耿耿,替清朝立了许多功劳。因其汉军旗出身,满州对他也是格外青睐,比之一般绿营将领更得重视,按理他不可能背叛清廷。促使孙思克归降吴三桂的最大原因就是当日他随信王多尼从贵阳逃跑时,一路上不但亲眼目睹许多川中百姓和绿营青壮被满蒙八旗宰食,其部下汉军也有不少人被抓去当食物。这还是不是最终让孙思克决定归明的最后一根稻草,促使他归明的最终原因是西安将军塔拜的投降。或者说,孙思克发现清廷已经大势已去,这才下定决心,为自己,也为麾下这一千多部下谋条生路。
  孙思克的和赵良栋等陕甘绿营将领一样得到了吴三桂的看重,被委以延绥总兵一职,现在夏国相麾下任先锋官。发现清军后,孙思克立时下令展开战斗队形,他观察了对面清军阵列,发现对方也是严阵以待,不由猜测这支清军骑兵是不是诱敌的诱饵。


第1068章 师汉长技以制汉
  孙思克比较慎重,部下的军官们见清军兵力不及己方,就有些跃跃欲试。
  这些军官都是随孙思克一起反正的原汉军八旗,原先对满州大兵的恐惧那都是烙在骨子里的,尔今大清不行了,满州大兵这几年连吃败仗,连带着这些汉军也有了点胆气不将满州大兵放在眼里了。
  部下求战心切,孙思克也有些意动,他自割辫归降吴三桂之后,只阵毙过额驸石华善,除此之外并未立有什么大功,所以在观察一阵,发现左近没有清军大队埋伏后,琢磨自己带了一千多骑兵,清军不过几百人,要是打赢对方,这几百人可就是送上门来的首级军功,夏国相那边对他定然会刮目相看。
  “都下马准备!”
  孙思克下达命令,他带着的这些骑兵有一半装备的是原明军使用的三眼铳,这一点倒和吴三桂的嫡系关宁军一样。吴军很快下马,检查火药装填,给战马加把料,好让战马在即将开始的战斗中能够保持充足的马力。马有灵性,不少战马打着响鼻,四蹄在地上不安的刨动着。对面的清军发现吴军这边在准备冲锋后,十几个壮大打旗在阵外奔驰了一圈,呼喊着什么。双方隔得远,听不清楚,远远能看见不少清军将手中的长刀和长弓举起,在那做振臂状。
  约摸半个时辰后,吴军和清军都进入了战斗状态,双方都在纵马缓缓向前进压。兵力上吴军占了上风,但清军却不可能被动的在那防御,因为双方都是骑兵。骑兵若是像步兵一样结阵防守,那是最愚蠢的将领都干不出来的事。
  清军的甲喇额真图瞻是正红旗出身,原先是礼亲王代善府上的奴才,此人也算是天赋异禀,勇武异常,早年间随英亲王阿济格打闯营时,可是在八旗打出了不小的名声。最猛的一次,图瞻带着七个人就将好几百闯军冲散,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都称赞过他。
  只是如今的图瞻却是不比当年,那满脸的皱纹和满头的白发印证着岁月不饶人。图瞻老了,和他同辈的那些八旗军官们早就死光了,可他却还要披甲上阵,这不能不说是他图瞻的悲哀,更是满州的悲哀。满州没人了,这是一个谁都知道的事实,也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要不然,皇帝也不会将那么多的汉军和绿营抬入满州。这一次被鳌拜带到河南来的八旗禁旅,可谓是满州和大清的最后家底子,要是再输了的话,满州八旗得彻底改名叫汉人八旗了。
  图瞻带着的这七百多满州正红旗骑兵中,真正的满州其实只有一百多,其余的都是后抬的汉军和绿营。旗帜仍是原先的旗帜,人却变得不同。图瞻心里有些伤感,但他牢记着自己的使命,至于满州的现在组成,并不是他关心和重视的事。严格说过来,当初的满州不也是各族相杂组成的么。现在大不了和太祖太宗那会一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些新抬旗的见了几次阵,磨合几次,自然而然也就是真满州了。
  在距离吴军数百步时,图瞻将刀拔了出来,吼了一声:“满州儿郎们,随我杀贼!”
  上百真满州下意识的呼哨一声,勒紧了马肚,向着前方冲去。那些抬入满州的汉军和绿营兵们短暂的迟疑之后,也挥舞着马刀,朝着对方的队列冲了过去。对面冲过来的吴军同样也是爆发出了喊杀声,双方如同一大一小两片黑云般冲撞在一起。“砰”的一声,吴军的三眼铳在马上打响,一个冲上来的清军胸口被轰开一个大洞,坠于马下。铳声、箭枝声、刀砍马啸、哀号声响彻在荒野之中。
  兵力处于下风的清军很快就被吴军冲乱了阵型,虽然从外表看上去,那些抬入满州的清军和真满州没有什么不同,可当他们看到真满州不断落马,四面八方都是吴军之后,很快就呼啦一下四处溃散。图瞻竭力的抵抗着,厮杀着,最终却不得不打马东撤。
  ……
  孙思克首战告捷,斩级三百多,心里很是高兴,他却不知道,就在他与清军交战的这刻,左近上百里地域内,如这般规模不大的战斗有六七处之多。
  各地送过来的战报让夏国相和郭壮图意识到鳌拜正在组织兵马试探吴军的防线,双方积蓄已久的这场大战已经开始。
  夏国相断不会就这么让鳌拜试探己方的薄弱所在,他果然命令郭壮图部全军向中牟挺进,牵制鳌拜,他则和王屏藩、胡国柱等部一起向开封移动,要么断了鳌拜后路,将他包围在中牟一带,要么逼使鳌拜退回开封,让战局重新回到起点。不管是哪一个结果,对鳌拜都是致命的。
  吴三桂接到了夏国相的奏报,同意夏国相的部署,并将前线战事全权交托大女婿。同时令马宝等部立即增援夏国相,甚至他都已经让胡于宣组织人手,演练在开封登基的仪式程序了。
  夏国相率兵三万余向中牟以北挺进。两日进展顺利,先后击溃了两股清军,斩首数百。初八日,赵良栋带领陕甘绿营兵4000余前来和夏国相会合。次日,又有归降的西安将军塔拜领满兵2000和吴之茂带来的四千兵统归夏国相指挥,如此使得夏国相部扩充到了近五万人。
  清军似乎发现了夏国相部的目的,拼命拦截,但始终无法迟滞夏国相部向开封进逼。中牟当面的郭壮图又像狼一样死死咬住鳌拜,几次进攻险些让中牟防线为之动摇。
  十一日,吴之茂部在宣武卫一带遇上清军,开战不到半个时辰,清军就抵挡不住,疯狂后撤。望着那些漫山遍野逃跑的清军,吴之茂起先在犹豫是不是追击,可听手下抓获的俘虏说河南巡抚贾汉复就在这支清军中后,吴之茂毫不犹豫下令追击。紧随赶到的孙思克、赵良栋、王屏藩等部因为不知道前面的情况,得知吴之茂追上去后,也相继加入追击队伍。
  清军的确在溃败,没有人怀疑,因为这支清军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充当的是诱饵角色。
  看到吴军终于进入自己的包围圈后,白了一半头发的鳌拜终是松了口气。为了诱使吴军,他付出的太多,且最终的结局是不是如他所愿,也还是未知数。
  探马不断的将追击吴军的兵力上报,当确认追上来的吴军有数万人后,不但是鳌拜,他手下那些满州额真和都统们心都在狂跳。他们担心追来的吴军太多,弄得不好不但吃不掉对方,反而会被对方捅破包围圈。
  脸色阴晴变化不定的鳌拜也是十分踌躇,他在中牟上演了出空城计,那中牟大营其实是座空营,但为了让当面的吴军不疑有假,他还是留下了八千满州八旗和一万多绿营,这使得他能用于部署伏击圈的兵马只有三万余。若是吴军追来的只有上万人马,鳌拜有十足的信心吃掉他们,就是对方有两万,他也有十分把握,可没想到诱饵却引来了三四万吴军,甚至吴军大将夏国相都有可能在当中,这就让鳌拜心里没底了。
  然而,此时已经不是鳌拜考虑的时候了,箭已在弦上,不得不发。要么照常行事,要么就果断走人。
  “传令各部,听我号令行事!敢有擅动者,军法从事!”
  鳌拜咬牙传下命令,他将希望都放在了用上千两黄金从太平军那里得到的秘密武器上。扬州大战的一幕幕在鳌拜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相信那个让自己吃了大亏的武器同样可以让吴军吃个大亏。
  鳌拜从来不是保守之人,在满州权贵之中,更是十分的开明之人,他推崇汉化,鼓吹满汉一体,对汉人的长处更是刻意学习,尤其是武器方面。从前,明军的火器在鳌拜眼里可有可无,可现在他却无比重视。为了弄到太平军在扬州使用的那种铁筒炮,他亲自派人到江南活动,费尽心思弄到了一门实物和图纸后,马上组织原汉军旗里的那些工匠仿制。
  正如主子准备和红毛鬼签约订款,“以夷制汉”,鳌拜推崇的是“师以汉技以制汉”,在他看来,汉人骨子里是懦弱的,太平军之所以能够压制满蒙八旗,靠的就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武器。所以只要大清也装备了这些武器,那么将来在战场上,便能成功压制对方,至少也能抵消那些武器对清军的伤害,然后凭借满州将士的勇敢将骨子里懦弱的太平军粉碎,重新恢复大清的荣光。
  现在,就是这秘密武器的第一次使用,鳌拜对此寄予厚望。他已经没有了退路,也没有了任何机会,他只能钉在这里,如果这次他再输的话,他便再也不可能见到主子了。
  浑然不知前方是个包围圈的吴之茂部一头扎进了清军的口袋中,他们只顾追杀那些慌不择路的清兵,完全没有意识到周围存在着埋伏。
  几百名绿营兵见前面的道路被堵住,后面的追兵马蹄声却清晰可闻,惊恐的爬上了山坡。在坡上大哭小叫之后,一个绿营兵却愣在了那里,他发现坡上的草丛中似乎有什么人在。他张大嘴巴,刚想叫喊,一枝利箭却穿破了他的喉咙,让他什么也说不出。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士兵的死,坡下的清兵在逃命,坡上的也在逃命。
  忐忑不安站在满州正黄旗都统雍贵身后的总兵苗成龙的心一直揪着,因为山下正在逃命的绿营中有很多是他的部下,可他却不能告诉他们实情。
  “禀都统,吴军的骑兵已经冲了进来!”
  “再探,吴军的步卒还有多远!”
  雍贵挥手下令探马再探,他紧皱着的眉头自始至终都没有松开过。等到探马再一次传来确切的消息,吴军的大队步卒进入包围圈后,雍贵才长出了一口气,望向东边。他在等待,等待鳌拜发出的信号。终于,东方的天际传来鼓声,雍贵一个激灵,扭头吩咐:“准备开炮!”
  随着雍贵一声令下,就见四周原本密布枯草和树枝的地上突然齐致一动,然后一门门黑漆漆的大铁筒子露了出来。
  雍贵见识过这些大铁筒的厉害,他知道太平寇们管这东西叫“没良心”。他也亲眼见过被“没良心”震死的士兵尸体,那是五脏六腑都被震得粉碎的可怕武器。
  “开炮!”
  “嗖”的一声,一个绑着木绑的大药包被弹向半空,然后向坡下吊射而去,火绳子在半空“哧哧”的燃烧着。


第1069章 大寇云集
  从未见过“没良心”的吴军就如当日的清军一样,望着那些一枚枚落下的药包傻傻发呆,等到爆炸声响起后,吴军这才惊醒过来。
  “不要慌,随我冲出去!”
  大将吴之茂是关宁军出身,追随吴三桂二十多年,还从未尝过一败。在发现中了清军伏击后,他没有慌张,而是镇定指挥部下向前方奋勇冲出。
  吴之茂之所以没有选择率部后撤,是因为他知此时后方都是追击而来的友军,倘若他往后退,那势必引起后面的兵马混乱,到时大军很可能因此崩溃。所以现在最好的做法是继续往前冲,哪怕前方密布清军伏兵,他也得往前冲。唯有如此,才能给后方的友军争取时间,以避免全军覆没的结果。
  彼时清军除了发射大量的“没良心”,各式大小铜炮,鸟铳抬枪也全部打响,埋伏的清军打着各式旗号杀出。巨烈的爆炸声震得人耳什么都听不见,眼前所见尽是遮天的黑烟,空气中的药子味呛得人都要窒息。吴之茂拼死率部往前冲,令得伏击的清军也有些措手不及,但是在清军的各式火器打击下,吴之茂部也是伤亡惨重。一路上,遍布吴军尸体,很多尸体看着都是软绵绵的,都是活活叫那“没良心”给震死的。
  吴军诸将之中,要说爱兵如子,恐怕也就是这个吴之茂了。相比其他将领,吴之茂对士兵颇是照顾,很少克扣粮饷,因此很得士兵拥戴。此时见了将军身先士卒,其部下竟也能忍受着到处纷飞的炮子和铳子,顶着一声声爆炸紧随其后。堵截的清军满州正蓝旗一度被吴之茂部逼退,一个参领当场阵亡。
  鳌拜在千里镜中看到陷入包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