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557部分

汉儿不为奴-第557部分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鳌拜在千里镜中看到陷入包围的吴军竟然还在往前冲,而己方负责封堵的满州将士竟然都为之动摇,怒不可遏之下下令将退来的一个协领当场斩杀,然后又调新编正白旗的三个牛录增援正蓝旗,如此才将缺口重新堵上。
  孙思克、赵良栋等人在爆炸响起后,也都是意识到了中了清军埋伏,赵良栋更是被不远处的一枚“没良心”波及到,从马上坠下。孙思克打马便要下令后撤,提督王屏藩却打马前来,喝令各部一律不得后撤,就地组织反击,并挑选精兵前去接应吴之茂。
  王屏藩是吴三桂手下十大将领之一,是东路军仅次于夏国相的人物,他的命令孙思克、赵良栋等人自是不敢不遵,当下便组织兵力反击。因清军占了地利,又有火器之优,吴军的反击迟迟不能奏效,情急之下,王屏藩亲自组织一队敢死之士从右侧山坡攀登,欲从那里打开一个突破口。
  差点也跟着进入包围圈的夏国相得知王屏藩没有退出来后,有些意外,但知道冲在最前面的吴之茂也没有退出来后,不由明白王屏藩为何不退。原因多半是因为王屏藩对于吴之茂胞弟吴之茗之死耿耿于怀,所以这一次说什么也不肯再抛弃吴之茂。
  夏国相未考虑多少,他也知现在不能下令全军后撤,否则损失太大。他调集兵马死命阻挡包围圈西端的清军,以确保进入包围圈的吴军能够从这个口子退出来。双方交战自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直到傍晚时分,炮声方逐渐停止。这一战,尽管鳌拜精心部署,也装备了大量“没良心炮”,但终因冲入口袋的吴军众多,且有夏国相在外接应,未能达成全歼吴军的战略目的,使得包围圈中的吴军有一半退了出去。事后清点,击毙击伤的吴军有一万三千余,而清军的伤亡不到两千。
  这个结果让鳌拜很是恼火却也无奈,因为他面对的不再是当年一听满州八旗到来就吓得闻风而逃的明军,更重要的是,他所指挥的也不是真正的满州八旗精锐。大量汉军和绿营抬旗固然补充了满州八旗的人丁损失,但后果却也严重降低了八旗的战斗力。最要命的是,如今的八旗大小将校有近一半都没有什么战场经验,以致指挥失当,导致未能在吴军混乱时趁势扩大战果。若换成从前的八旗官兵,休说还放走了一半吴军,只怕连包围圈外的夏国相都没法逃脱。
  尽管恼火,但不管怎么说,这一仗都是一场胜仗,可想吴军在损失这么多兵马后,定然会收缩,仅战略层面上,鳌拜至少不要担心吴军会再次进逼开封,从而使自己被动应付,疲于奔命。
  除了击毙击伤的吴军,清军也俘虏了两千多吴军,满州将领们认为这些吴军原先都是大清的兵,却随吴三桂造反,额头上个个有反骨,应当全部处决,以绝后患。鳌拜却制止杀俘,命令将这些俘虏打散补入各部,同时放一些俘虏回去,让他们带话给吴军中那些原清军将领,只要愿意洗心革面,大清这边对他们“从贼”的行径既往不咎。
  吃了大亏的夏国相的确不敢再继续孤军失入,他收拢了溃兵,后退三十里安营。一面将战况通报给郭壮图,一面快马加鞭往郑州报讯。
  虽然大胜,鳌拜也没有掉以轻心,部署下去后,连夜赶回开封,欲同河南巡抚贾汉复商议下一步动作。人还未进城,半路贾汉复派来的人就给他带来了皇帝驾崩的消息。
  ……
  睢水以北永城县隶归德府治,此地北有砀山和芒山,南边和南直隶交界,睢水、浍水两条大河皆在县南,算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永城却是大寇云集。
  自去年九月忠贞营进入豫南之后,归德府便一直处在战乱之中,明清双方在此拉距。因缺少攻坚力量,忠贞营在豫南和豫东只能攻陷城池较弱的县城,大些的府城往往只能围却不能攻。
  年前腊月二十的时候,李来亨、刘体纯带领王有进、呼九思、景可勤等忠贞营将领自汝宁一带转移到了归德一带。放弃汝宁来到归德,倒不是汝宁来了多少清军,李来亨他们打不过不得不退走,实是因为汝宁方圆数百里实在是筹集不到粮草,以致李来亨不得不决定转移到归德。


第1070章 老闯将
  汝宁怎么也是一府之地,加上邻近的开封、南阳一些州县,便是再贫瘠,只要咬牙撑撑,总能勉强维持下去。况且湖北那边袁宗第也在想办法筹措军粮,就算远水解不了近火,实在饿得不成,跟南直隶安徽的太平军打打秋风也行。这突然间就从汝宁转移到归德来,粮食没能搞多少,反而还要时刻担心徐州那边的清军会不会杀过来,又要担心开封的清军会不会突然掐断归德和汝宁的通道,所以怎么算,李来亨这决策都是失招的。
  然而李来亨这是真没办法了,他名义上是定武朝廷册封的顺王,是忠贞营的首领,可实际上除了刘体纯和袁宗第听他的,其余那些将领压根就不听他的,都是各打各的,实在是没粮了,或是叫清军打得狠了,才会跑来向他这“小老虎”叫苦求救。
  有鉴于几十年来的教训,李来亨现在特别重视根据之地的建设,攻略河南不仅仅是为了抗清,更重要的是也是李来亨想为忠贞营的将士打下更多的地盘。单是一个湖北,还不足以供养忠贞营。而经营根据之地,显然不能如从前一般流寇行事,在湖北时,为了快速壮大起来,李来亨没有阻止诸将裹挟民间青壮的行为,结果导致湖北的粮食生产陷入停顿,甚至比在清军占领时更差,很多地方因为青壮被忠贞营裹挟走,留下来的老弱病残根本没法种地,很快土地就全部抛荒,百姓背井离乡。等到袁宗第发现不能再这样下去时,想要重新恢复湖北的生产,已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事。别的不说,就是让忠贞营中那些将领将他们强拉走的青壮放还,又有多少人愿意?李来亨自己的营中又有多少“拉夫子”过来的湖北青壮呢?
  湖北的教训只能是教训了,眼下包括李来亨自己都是没办法将人再放回去了,因为这些青壮现在是各营的财产,是将领们说话的底气。别人营里有几万人,你营中却只几千人,这大家伙在一块议事时,是人多的说话声音大,还是人少的说话声音大呢?
  李来亨能做的就是勒束诸将不能再祸害地方,尤其是新占领的地盘。可是这帮明朝和清朝都在咒骂的“大寇”们却谁也改变不了从前的习性,哪怕他们知道不好,也不愿意去改变。
  流寇行事,可以说是闯营初立那天时就深深的烙在了这些老闯将骨子里,血液里。如果当年大顺能够坐稳天下,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帮老闯将们会渐渐改变,只可惜大顺没能坐稳天下,导致这帮老闯将们这十多年来无时无刻不在为生存而挣扎。明朝不要他们,利用他们,清朝要剿他们,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用最现实,也最有效的办法来扩大自己,显然,裹挟、抢掠等流寇行径是最好的手段。实在没有办法去抢,他们才会窝在那里,眼看着自己一天天“消瘦”下去。
  各营现在的青壮很多,湖北的有,河南的有,将领们一方面在叫苦无粮可食,另一方面却又拼命的拉人充军。这种做法看起来很可笑,但李来亨知道,这种方法其实也是保存实力的不二手段。包括他自己在内,忠贞营这帮老闯将都精着呢,那些拉来的青壮实际上就是炮灰,也是保护他们嫡系力量的最好掩护。正如在夔东时,各将都“饿”得不成人样,可他们的嫡系骨干却依旧保存着。“瘦”下去的就是那些炮灰,没有了那些炮灰,那真正“瘦”下去的就是他们的老底子喽。没了老底子,忠贞营也就不存,也意味着闯营的最后力量不存。
  李来亨对太平军治下的事情颇有兴趣,他派过人去湖南、江西打探,对“建村设乡”很感兴趣,可是他却没办法学周士相一样恢复地方,因为他和他部下的所作所为,本身就是对地方的最大祸害。一日不能解决基本粮草供应,他们就一日不能停止流寇行径,最终,也就是个死循环。占的地方再多,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他们的真正根据之地。除非他们能和太平军一样,占领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一个可以让他们不用担心饿肚子的好地方。
  ……
  汝宁一带被祸害得可谓成了不毛之地,老闯将们就嚷着要去归德。开封他们是不敢去的,因为虽说吴三桂的大军就在西边的洛阳和郑州,开封的清军得盯着吴三桂,根本不可能腾出多少兵力对付忠贞营。可清军毕竟在开封一带重兵云集,谁敢保证鳌拜不会不顾一切先转过身子来收拾忠贞营。再者,忠贞营表明了态度拥立定武帝,而吴三桂是奉立的永历皇帝,如今虽说永历帝死了,可吴三桂也没说要改奉南都的定武帝,所以本质上吴军和忠贞营是敌对关系。再加上永历死得不明不白,李来亨又明确拒绝了吴三桂的招揽,忠贞营这帮人哪个敢去吴三桂眼皮底下晃悠,他们一个个都精着呢。
  李来亨思来想去,也同意了去归德一带。他也清楚,自己就算不去,党守素、贺珍、王光兴、王有进他们也会自己去。与其让忠贞营就此变得四分五裂,倒不如大家伙一块去,再不济,至少也能抱成团。塔天宝和郝摇旗没有和李来亨他们一起行动,这会还在南阳一带打转。二人之所以不和李来亨会师,主要就是因为二人的实力比较强,再者郝摇旗这家伙一直有野心,手里那个韩王到现在都没送到南都去,所以李来亨也刻意和他保持距离,免得将来被郝摇旗给坑了。
  归德的清军原本就没有多少,精锐些的都被贾老贼抽走了,余下的这些绿营一听大寇们打来了,降的降,跑的跑,有的则干脆自己在城中大抢一把走人,留个空城给忠贞营干瞪眼。
  日子越发不好过,尤其是年底正旦,不但李来亨发愁,诸将都没好心情。大过年的,不说那些炮灰,可老兄弟们跟了自己这么多年,这大过年的总不能不表示吧。可要表示,就得有钱有粮,有酒有肉,这些去哪弄?开封,不敢去;徐州,听说也有不少满州兵驻防,是块硬骨头,不好啃。最后,老闯将们将目光放在了南边的凤阳、毫州和庐州。
  散出去的探子把情报打听得明白,凤阳那地方早年就被八大王祸害过,加上原本就是个穷地方。没听叫花子唱么,“说凤阳,唱风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地方本来就穷,能有什么好的,可庐州那里不同了,这三十多年来基本就没受过什么兵灾,所以要是能打下来,肯定有的赚。况且听说太平军几次攻打庐州都没拿下,要是忠贞营能帮他们拿下庐州,太平军那边肯定得有所表示。
  李来亨也动心了,觉得打庐州是个不错的选择,虽说那清廷的江南提督库恩布是个能打的家伙,可手下兵马也不过万余人,己方这么多营头加一块大几万,收拾掉库恩布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于是,正旦刚过,归德的忠贞营便全部往永城开来,进而直逼凤阳,没怎么费力就打下了毫州。可就在老闯将们摩拳擦掌要一鼓作气击败库恩布,彻底夺取凤阳和庐州时,李来亨却接到了安徽巡抚蒋和的亲笔信,进而又收了库恩布通过蒋和送来的大礼。
  光是送来大礼还不足以让李来亨退兵,因为这点礼不够分的。但是蒋和的态度却让他不得不慎重,蒋和信中透露他正在劝降库恩布,且事乃是他家大帅亲自主持,希望顺王不要坏了他家大帅的好事。
  蒋和不过是个巡抚,侯爷,李来亨是顺王,倒是可以不给面子,但这事却涉及到了周士相,李来亨就拿不定主意了。于是他召集诸将商议此事,结果诸将却是都道管他库恩布是不是要投降齐王,先捞一票,把弟兄们的肚子填饱了再说。只刘体纯认为不能这样,填饱肚子是重要,但要因此和太平军翻脸却是大事。李来亨自也是这样想,但架不过党守素他们非要打,也只能硬着头皮打了。他寻思着解决了库恩布之后,便将庐州还给周士相,如此齐王也不会说什么。
  不想,两军布阵之时,那库恩布军中却有无数火炮,且摆出拼命的架势,若是强行硬攻,伤亡肯定很大。李来亨本就不想打,加上蒋和又急派使者前来,许诺由他从安庆拨运一批钱粮解决忠贞营的燃眉之急,李来亨遂决定退兵。他这一退,要打的党守素他们没了招,于是也只能退兵。
  李来亨退到了永城,虽说蒋和那边答应会调拨一批钱粮给他,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他忠贞营总不能老是靠太平军的接济过日子吧。说句难听的,这粮草一日不能自己解决,就一日是个大隐患。万一太平军起了吞并忠贞营的心思,他李来亨拿什么去挡?
  李来亨决定就在永城召集诸将开个会,会上定个基调,决定忠贞营未来如何发展。会议地点就在睢水边的一个破败了很多年的小村子。村子里的房屋因为多少年没人住,塌的塌,倒的倒,唯一一座还算完整的建筑就是座道观。观里也不知供奉的哪个真君,那泥胎早就露了出来。


第1071章 有奶就是娘
  小老虎要大伙来开会,老闯将们可不敢不给面子。探马信使一拨拨的在豫东、豫南奔波。别说老闯将们了,就是跟着忠贞营一块来河南打肥拉子的摇黄十三家的那些头领们在收到李来亨的书信后,也一个个不迭安排好营中事,然后快马往永城赶来。至于河南境内一些也自称什么“十三家”的土匪们,更是对去永城开大会表示了无比的热情,一时间,永城当真是好汉群集,像极了三十多年前的荥阳大会。
  南阳的郝摇旗和塔天宝也收到了李来亨的信,不过对于去永城开会这件事,郝摇旗和塔天宝却有着不同意见。塔天宝想去开会,郝摇旗不肯去。郝摇旗不想去永城的原因是他觉得小老虎那里都是帮饿鬼,他要是去了肯没好事,指不定党守素他们要怎么敲他的竹杠呢。这自家日子都过得急急巴巴,郝摇旗哪有心思去凑什么热闹,他琢磨着小老虎把人都叫去,八成是想大伙跟他北上去试试运气。这运气好的话,说不得是笔大买卖,可要运气不好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