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618部分

汉儿不为奴-第618部分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力量并非普通百姓所有,所以这个力量越大,百姓越从中得不到好处。现在太平军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力量赋予天下所有人,使所有人都掌握文字的力量。身体的强壮不能算强,惟有思想和身体都强壮,才是真正的强。只要思想对了,知识越多越好。
  看到路边的百姓对太平军如此拥戴,甚至一些人听说太平军要离开驻地一段时间,都有些不舍,钱文颇是动容,他骑马来到旅校成大佐那里,对他道:“看到了吗,这就是大帅说的军民鱼水情。”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嘛。我们对百姓好,百姓自然对我们好。”
  成大佐笑了起来,他有个外号叫“成三蛮子”,说的是他以前不管遇到什么事,都靠拳头和大刀解决,从来不跟人理论,因为他说不过人家。但自当和钱文搭班子后,这三蛮子的外号就有点名不符实了,因为这钱安使真的够耐心,在他的帮助下,自己竟然也能识三百来个字了,这可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过这距离参加陆军大学将官班的要求还差了一大截,到陆大进修的最低要求是识千字,所以成大佐寻思自己可不能松懈,以后只要安营歇息,无论如何也要抽半个时辰请钱安使教自己,争取北伐成功后,自己也能识千字,这样便能上陆大,将来晋升为更高级的将领。
  “不知道我们和胡九哪个先到,这一次可不能再输了。”
  一想到甲旅旅校胡九,成大佐便是一脸不服气,此前军里和镇里组织过三次大比武,结果他们乙旅都输给了甲旅,胡九那家伙每次赢了还拉着他去喝酒,说是要庆祝,气得他脸都绿了。这次两家同时接到军令向海门进军,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输给他胡九了,要不然乙旅真叫人家给吃死了。
  “听说丙旅的旅校人选还没有定下来,这都要开拨了,军部总不会还没有人选下来吧?”
  钱文好奇军部会派谁来接丙旅旅校的位置,这件事关系很大,因为如果新来的丙旅旅不行,那他们镇在战场上配合起来就麻烦了。
  “胡九打听过,镇里说是陆大下来的。管他呢,咱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走吧,咱们只有三天时间,要是三天赶不到地方,你我领军法是小事,耽搁了北伐大业,就万死也难恕罪了。”
  成大佐马鞭一甩,座骑嘶鸣一声,疾驰而出。
  钱文回头看了眼他倾注许多心血方修成的军营,望着那些石灰粉刷一新的营房,望着营地中降下来的军旗,他轻咬嘴唇,随后扬鞭纵马。
  扬州、如皋、瓜州、泰州、海安、高邮……
  两万多新二军的官兵沿着大大小小各条道路,毅无反顾的向前进发。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海边。
  这么多太平军在江北同时开拨,自然引起有心人注意。当这些情报最终汇聚到徐州清军手中时,他们注意到这些太平军都是在南下,再结合南都定武朝廷君臣相持的消息,清军得出一个惊人且让他们倍受鼓舞的结论,那就是贼秀才举兵逼宫了。


第1170章 猎头令
  崇明原隶上海县,不过眼下却直隶大都督府,成为长江水师和东海水师共用的军事基地。
  岛上原有百姓两千余已陆续搬迁上岸,一部分安置在江南的常熟,另一部分安置在江北的海门。现在岛上的居民都是水师家眷,其中以原浙军家眷居多。
  崇明所辖的长沙、三沙、南沙三岛也都建设了相应码头和营房,安排了驻军,这三地主要用于囤积水师物资。得益于早前马逢知在崇明的经营,使水师的投入相对较小,否则一切重头修建,那可真是大兴土木了。
  江南暴乱平定后,大都督府将原囤积在金山港的大量物资往崇明转运,与此同时,从长江上游湖南、江西、安徽以及江苏等地也陆续将筹集到的军粮物资往崇明转运,这使得崇明岛热闹非凡。
  六月九日,北伐主力新二军和新三军一半人马已经抵达崇明,两万余官兵的到达,让崇明显得十分拥挤,但人气亦是更足。
  为了分流官兵,第五战区都督铁毅亲自到崇明坐镇,将新三军安置在南沙、三沙三岛,新二军安置在崇明本岛,其余兵马则都于崇明本岛安置。
  现在,不管是江北还是江南,三十里之内都被划为禁区,禁区内的百姓一律不准外出,除军队以外,任何人也不得进入,哪怕地方官府都不行。
  考虑到禁区设立之后对当地百姓生活会有很大困扰,周士相特意命第三战区拨出一些钱粮补偿这些百姓。并且尽量招募这些百姓从事简单的工程营造,使得他们的生活不因封锁陷于困境。原先打鱼的渔民也都连人带船被征用,不过不是让他们北上随军,而是负责在长江两岸帮助军队运输物资,按劳给予酬劳。
  这项政策令得封锁区内的百姓拍手叫好,因为太平军十分大度,工钱结算很是大方,加之需要用工的地方不少,只要肯踏踏实实干,每日挣的不比打渔或者外出营生差。
  突然增加的货物运输和大量军队的开进,让封锁区的百姓们也嗅到了大战在即的气息。
  每日载着自家的小船,帮着将岸上的士兵送到崇明岛的渔民们,看着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哼唱着他们从未听过的小调,然后兴奋的讨论说要杀多少鞑子时,渔民们心情总是很复杂。
  打仗总要死人,却不知这些年轻人将来有多少人能够活着回来。
  ……
  崇明南边的长沙岛上,三千多名太平军在此驻扎了三天。海面上,不时有战船驶过,每当战船驶过时,岛上正在训练的太平军将士们总会下意识的停下手中的动作,带着渴望的神情望着那些战船。
  经过战前层层动员的太平军将士们,对于北上参与大帅所说的灭族之战,有着难以想象的豪迈和迫切之情。
  军官们也渴望登上战船,驶往北方,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不会喝骂士兵,而是同样盯着那些战船,盼望着船只能够靠岸,然后将他们带往北方。
  “砰砰”的火铳声响彻在崇明本岛东端,那里是大帅亲卫整八镇火枪旅的驻地。
  旅校是年轻的浙国公于佑明,他刚刚从苏州赶到,现在正抓紧最后的时间训练部队。
  火枪旅官兵是清一色的燧发枪,射程、射速和威力都比其它的镇的火铳部队强得多。不过,自成立以来,这支火枪旅还未投入过任何一次战斗,哪怕江南平暴时,该旅都被要求留在镇江。
  在徐应元的“帮助”和周士相的“施压”下,以及于佑明为了能够参与北伐之战豁出去的脸皮,软磨硬泡近三个月,一心只想嫁个俏书生的柳小照终于被母亲说服,收起心思当小国公夫人。
  钱谦益依旧不满这桩婚事,他倒不是不满于佑明,对于忠良之后,钱谦益骨子里是喜欢的。只是周士相在江南的种种作为,和当初所说的相差千里,这让他在江南士绅当中颜面丧尽,甚至连亲外甥都被周士相明正典刑。这种情况下,钱谦益如何还有脸呆在南都做他的太傅,最后黯然请辞回到苏州。
  钱离开南都后,黄宗羲接替了他在江南文坛的领袖地位,并且组织了对顾炎武的大批判,一时风光无两。只是花无百日开,一个月后,局面逆转,周士相与公主成婚,朝廷改制,事先花尽心思鼓捣出“公仆论”的黄宗羲被周士相束之高阁,内阁六部和宫务院都无他的位子,现在整日呆在门人万斯同家,对外说专心做学问,实则是什么,无人可知了。
  黄宗羲是钱谦益亲自去信从浙江请来的,现在却落得和自己一个下场,钱谦益心中气愤可知。这节骨眼,周士相竟然打他女儿的主意,要将他女儿许给已故浙国公于世忠之子于佑明,钱谦益是怎么也不愿意的。
  只是,河东君柳如是却是看那于佑明好似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执意要将女儿嫁给于佑明。钱谦益对河东君是真的疼爱,不忍拂她的意,只好装聋作哑,由她去了。
  河东君知道丈夫心里有剌,一日便将心理话对他说了,她道:“甲申以来,拿刀的总比拿笔的让人安心。女儿长大了,我这做母亲的别的不想,只想她这一生平平安安的。若是寻个文弱书生嫁了,哪怕才华再高,万一国家有事,他能护得了我们女儿?”
  钱谦益听后,也只能暗叹一声。想他堂堂江南文坛领袖,清廷是说抓就抓,况他人呢。如今南都虽然光复,可天下依旧乱着,满鞑未平,吴三桂未定,谁知这天下还要乱到什么时候。乱世之中,什么最能保平安,无疑是刀剑。
  江苏巡抚蒋国柱亲自出面替于佑明给钱家下了聘书,钱家收下并回礼,这婚事便算定了。
  将心终于放下的于佑明来不及等蒋国柱给他送来钱家的回礼,就快马加鞭的赶到崇明。他害怕大帅会食言,不让他参加北伐。
  周士相本无意让于佑明北上,但其部火枪旅是自己的亲卫部队,不让于佑明北上说不过去。加上于佑明报仇心切,他也想锻炼锻炼这个小公爷,便准了他的请战,命其带火枪旅到崇明侯命,随时登船。
  火枪旅训练响起的火铳声,让热闹非凡的崇明岛好像放烟火似。
  海边的沙滩上,一队队呼啸而过的骑兵得意的卖弄着他们的马术,惹得步兵们一阵眼红。但看到几十个老是控不住马的骑兵被军官们踢打时,他们不经又生出同病相怜的感觉来。
  这支骑兵是第二军整三镇,整三镇也是五大主力之中唯一的一支纯骑兵镇,全镇满编10200人,战马14500匹。光是将整三镇连人带马运走,就得占到东海水师和长江水师运力的三分之一。
  岛上的三个码头,现在都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江面上,海面上,还陆续有满载物资的船只等侯进港。辎重营的官兵连同岛上民夫全在那里忙着搬运粮食,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
  “一、二、三!”
  伴随着号子声,二百多打着赤膊的汉子正费力的将数门大炮一点点往船上搬,发号的汉子这会已是心急如焚,按照军令,他们必须在天黑之前将这二十多门新式火炮拉到船上,要不然军法处置。
  码头南边,几百个年轻人围着一口口正冒热气的大锅坐在地上,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副碗筷。有的人手里碗十分干净,有的却是又脏又黑。他们穿着统一的白色衣服,却不是太平军的水师兵服,但却也有一套指挥体系。
  这些人都是金厦自愿北上的水手,有渔民,也有商船上的水手,也有曾经的海上亡命徒,甚至还有扶桑浪人和红毛鬼,总人数约在九千左右。
  他们自愿随太平军北上有很多目的,有人是期望自己能够挣得一份军功,从此成为太平军的一员。也有人只是想随军去捞一笔,抢也好,赏也好,只要命大胆子大,总会有收获。
  有人却是冲着太平军张贴榜文上的“封土”去的。他们想要在辽东有自己的土地,他们想要有自己的奴隶,想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取一份荣华富贵。
  一个倭国的浪人将怀里的一张已被他摸皱了的纸取出,问身边的人:“郑君,你说,太平军的猎头令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像我这样的海外之人,真的可以凭借胡人的脑袋成为大明的子民吗?”


第1171章 田川归国
  浪人叫小原泽太郎,是倭国松摩藩的一个破产手工作坊业主。
  六年前小原和家乡的浪人们一起被郑芝龙的次子田川七左卫门招募,不过因为他的本领并不高强,加上也有些怕死,所以几年下来都没能进入田川的卫队成为郑家武士,或被郑家某位大人物选为卫兵,而是一直在郑家船队做水手。
  水手和船上打杂人员是郑氏军队最底层的人员,也是最辛苦的人员,这些人的成份十分复杂,有郑家从沿海招募的渔民和农民,也有被他们俘虏的海盗和商船人员,也有一些是如小原这种因为破产或犯事而被郑家收留的倭人。
  和明朝军队重视家丁,而视其他士兵为“炮灰”一样,郑氏也视那些底层水手和打杂人员为“炮灰”,想要脱离炮灰的命运,就得这些人自己去拼。如果他们不肯卖命,那么只能在船上过着暗无天日、没有前途和希望的日子。
  郑氏水军在郑鸣俊、郑缵绪叔侄带领下投奔太平军后,被整编为东海水师。军中的倭人和红毛鬼面临被遣散的局面,不过随后太平军征召了他们,并且开出了诱人的赏赐,本就无处可去的他们大多选择继续留在水军效力。
  虽然不被视为正规军,但至少也饿不着他们,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太平军给了他们希望,前提是他们愿意去卖命,去拼。
  被小原称为“郑君”的年轻人叫郑齐,论血缘,倒也算是郑家族人,不过却是离得远了。郑家族人上千,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姓郑的,所以郑齐一直在水手和浪人这个阶层里打混。因为姓郑的缘故,他被任命为小队长,有13个手下,其中2个是倭人,1个是红毛鬼。
  小原说的是前两天继后专门下发的又一道军功赏赐令。
  除了补充外,明确军功赏赐等级,上面更说,倭人和红毛鬼如果能够在北方取得胡人首级,那么不但可以凭借首级换取太平军给予的高额赏赐,还可以凭首级向太平军申请成为大明子民的身份。
  一旦被允许成为大明子民,那么小原他们就可以拥有大明子民的所有权利,包括分配土地,参加科举考试,成为明朝正式官兵,以及在明朝境内经商贸易权利等。
  具体的权利根据首级的多少来定,即猎杀的胡人首级越多,那么如小原这等非中国之人就可以享受更多的明国子民待遇,哪怕他们不愿意成为大明子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军功在大明从事之前无法想象的贸易活动。这,在从前,是被严禁的。
  郑齐这队人,只有三个是海外人,其他的都是大明人。虽然在此之前,他们中的多数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明国子民身份,甚至编造姓名和籍贯,为的就是防止自己在外面犯的事被官府知道,从而牵连家人。毕竟,郑氏水军的前身就是海盗,如果当年郑芝龙没有被招安,郑家上上下下就是大明朝最大的海盗组织。其影响力甚至不比当年的倭患差。要知道,就是当年的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