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112部分

大凤雏-第112部分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平时向来谨慎,却因此战轻敌冒进,一世英名,皆丧于此。”

    “不然,庞某欲说其入我荆襄军中,日后亦可建功立业。”庞山民闻言笑道:“如今庞某日夜滋扰,张任不胜其烦,已畏庞某如虎!”

    庞山民说罢,诸将皆哭笑不得,之前诸人还从未听闻,有像庞山民这般孜孜不倦的劝降之人,且如今诸葛亮又擒下严颜,庞山民心中更喜,当即表示,劝降严颜一事,亦由他来操持。

    众人相聚,谈笑一夜,翌日一早,城外大军便四面合围,将成都围得水泄不通,庞山民与魏延坐镇中军,诸葛亮,庞统,法正,各引一路军马,围成都三面城门,且荆襄士卒,已加紧打造器械,作势攻城。

    庞山民并不知晓,如今城内刘璋,数日以来,惶惶不可终日,若不是黄权,王累苦劝,刘璋怕是早已率众投降了,黄权之前与庞山民见过一面,知庞山民不欲与张鲁联结,若川北可守,成都能撑过数月,亦可待得天寒之时,迫使荆襄军马回军。

    只是即便如此,刘璋亦要离成都而北迁了,可离了成都此富庶之地,刘璋想要复起,千难万难……

    又过三日,成都城外,鼓声隆隆,庞山民于大军之前,遥望成都城头,见城上刘璋,龟缩于将士身后,不屑笑道:“文长,可去叫阵。”

    魏延闻言,面上一喜,纵马而出,于城下喊道:“刘季玉,如今成都已四面被围,何不早降?”

    刘璋于城上战栗不已,黄权见刘璋惊惧,不禁暗叹,迈步上前,道:“庞山民假道伐虢,侵我主土地,是为不义,我主乃汉室宗亲,岂可降于乱党?”

    “我主乃朝廷钦赐上将军位!”魏延说罢,对黄权高声叫道:“且当今乱世,天下土地有德者得之,刘季玉若是有德,如今岂会使大半川地,皆落于我主之手?”

    黄权闻言,还欲再辩,却听魏延喊道:“休要说这些无用之事,魏某于城下,欲会西川豪杰,城上可有人,愿与魏某一战?”

    黄权目视城头将校,诸人见魏延雄壮,无人敢于刘璋面前请战,且那荆襄军中,鼓声连连,震人心魄,刘璋左顾右盼,见黄权心有所思,忙上前数步,对城下喊道:“勿要攻城,刘某愿降!”

    “主公?!”黄权闻言惊诧不已,王累亦出言相劝,却又有数将上前,阻住二人,对二人道:“尔等欲逆主公意愿?”

    黄权,王累见军中之人,多有投诚之心,不禁破口大骂,魏延也被刘璋突如其来的请降搞糊涂了,策马回了阵中,对庞山民道:“这刘璋是何打算?”

    “或许是真心投降。”庞山民闻言轻叹,没想到刘璋如此怯懦,大军一至,便手足无措,如今刘璋已有投降之意,这川军必无战心,如若再战,西川怕是必败无疑。”

    想到此处,庞山民正欲遣使往成都一行,去问这刘璋到底是何打算,却见张卫飞奔而来,对庞山民道:“上将军,若这刘璋投降,可否将其交予张某?”

    庞山民闻言皱眉,魏延却是怒道:“当我荆襄,怕你汉中不成,此乃我军中之事,你若聒噪,魏某必叫你身首异处!”

    张卫闻言,忙对魏延哭诉道:“刘璋予我乃杀父之仇,还请魏将军通融,若可将这刘璋交由我家兄长处置,我家兄长,必有厚赠!”

    “张将军勿要着急,此事之后再议,若刘璋肯献城投降,庞某亦当保其性命才是……”庞山民闻言,温和笑道:“若这刘璋不降,待庞某夺城之后,再与将军商议此事,如何?”

    “可那刘璋,已有投降之意了啊……”张卫说罢,却听庞山民摇头叹道:“军前重地,还请张将军于后军营帐歇息。”

    庞山民说罢,一众士卒上前将张卫送往后军,张卫于军中大呼小叫,庞山民却不搭理,与魏延一同于城前默默等候刘璋军中最后抉择,半个时辰过后,成都城门大开,刘璋独乘一车,往庞山民军中而来。

    带刘璋下车之后,庞山民忙下马相迎,见刘璋一脸惶恐之色,庞山民牵刘璋手笑道:“如今季玉肯降,使城中百姓免受刀兵之苦,功德无量。”

    刘璋闻言,苦笑一声,对庞山民道:“刘某如今,已任上将军鱼肉,只求上将军善待我西川臣民,刘某愿以一人性命,换西川百姓性命。”

    “季玉仁德。”庞山民闻言笑道:“只是庞某何时说过,欲害季玉性命?季玉与庞某先前并无仇恨,如今季玉肯降,庞某自会重待,只是北川之事,庞某还赖季玉操持,庞某可不希望此来西川,大兴杀戮之事……”

    庞山民说罢,遥望成都,却见成都已城门大开,四路军马,皆往城中而去,庞山民与刘璋同乘一车,往城内而去,行至城前,却见一中年士子,手持佩剑,于城门骂道:“无义奸贼,掠我西川土地,吾宁死不与此等奸贼为伍!”

    庞山民闻言,心中一惊,见那人已欲自刎,庞山民忙起身大吼道:“汝若敢死,吾弑汝主!”

 NO。251 皆求死,劝降难

    庞山民一声大吼,骇的刘璋险些坠车,便是那王累亦双目圆睁,颈边佩剑一时半晌挥之不下,庞山民见镇住王累,对王累怒道:“庞某此来西川,本不欲多造杀孽,勿要逼人太甚,西川便是庞某不取,日后自有人取之,莫非每败一次,你便要死上一次,你又有几条命可死?”

    王累愕然半晌,庞某见其死意消减不少,目视左右随行士卒,士卒会意,一拥而上,将王累捉了,待入了成都州牧府上,庞山民见府邸气势恢宏,对刘璋道:“庞某欲借季玉府邸一用。”

    “全凭上将军自决……”刘璋微微一叹,心中默然,如今这成都已被荆襄军马所占,益州刘氏一应财富,怕是皆要被庞山民劫掠一空了吧。

    荆襄军马入城之后,诸葛亮便严命士卒不得扰民,如今成都虽定,北川局势却扑朔迷离,不知那吴懿,雷铜等北川军马是否会竞相来投,若其变节,反投张鲁,占据入川门户,对庞山民日后执掌西川而言,亦颇为麻烦。

    州牧府上,益州刘璋旧臣尽皆聚于堂上,等待庞山民的到来,庞山民携刘璋上朝之后,刘璋恭迎庞山民居于主位,庞山民只是谦让几句,便于高位坐下,刘璋本欲阶下相候,却被庞山民阻住,庞山民执刘璋手笑道:“既然季玉开城投降,便是首功,庞某亦当言而有信,且此来西川,其中是非曲直,庞某心中有数,此非季玉之失,而是大势所趋。”

    庞山民说罢,刘璋神情讪讪,黄权却于阶下骂道:“汉家天下,刘氏乃大势所趋,上将军此言,乃强词夺理。”

    黄权之言,令一众荆襄将校大为恼怒,庞山民却摆了摆手,对黄权道:“公衡先生勿恼,庞某还有话说。”

    说罢,庞山民便命三军带上所俘之将,不多时,张任,严颜诸人,皆被士卒带上,众人见过刘璋之后,皆面有愧色,那老将严颜更是怆然道:“兵败垂成,连累主公受难,老夫死罪!”

    刘璋闻言,亦不知当如何劝慰,偷偷看了庞山民一眼,却见其面上,并无怒色,刘璋心中难过,默然不语,厅堂之上,只闻严颜跪地叩首之声。

    庞山民见状,眉头微皱道:“严老将军亦欲求死?”

    严颜闻言,起身冷笑,对庞山民道:“正是!”

    严颜说罢,那张任,黄权,王累诸人,尽皆附和,见堂下一众益州旧臣,求死之意坚决,庞山民怒极反笑,对诸人道:“汝等皆有治国安邦之才,庞某欲收拢尔等,却非要尔等去死!”

    “忠臣不事二主!”张任闻言,起身对庞山民叹道:“将军盛意,张某心领,只是张某乃刘氏臣子,效忠之时便曾立誓,永不背叛。”

    “尔等皆死,何人治西川土地?”庞山民闻言冷笑,对诸人道:“死如果可以解决问题,令百姓安康富足,西川安定,庞某亦可成全尔等!”

    “还请上将军另选贤明。”张任说罢,那黄权诸人,尽皆附和,庞山民闻言默然,许久之后,轻叹一声,对诸人道:“尔等久镇益州,本就是西川贤明,如今尽皆求死,庞某到何处再寻别人,治理西川?且将心比心,西川便是庞某不取,日后自有别家诸侯取之,此番攻伐西川,虽有悖道义,庞某亦有苦衷,庞某敢问诸位,便是我荆襄军马堂堂正正,攻伐益州,诸位可守的住么?”

    严颜,张任二人闻言,思索半晌,摇了摇头,荆州军威,比之益州强盛不少,便是那卧龙,凤雏不用奇谋,西川亦难久守,更不用说法正,张松这两位熟悉川中形势之人,皆在荆襄军中,为其指引道路,西川险要地势,于荆襄军马面前,亦为坦途。

    “既然结果相同,庞某此番计袭西川,可少使西川百姓,遭逢战火,庞某莫非做错了不成?”

    诸人见庞山民情绪激动,无人敢言,庞山民喝道:“若诸位皆怨庞某贸然兴兵,其中罪孽,庞某愿一力承担,只是庞某不明,诸位若死,再有何办法,于这乱世之中,实现心中志向?庞某要的是西川稳定,尔等各司其职,却不愿拜祭一座座坟头,你们只求一己清名,却不敢担当重任,如此行事,庞某还真有些看不起你们。”

    黄权,王累二人闻言,面上皆有怒色,张任亦高声喝道:“要杀便杀,凭何辱我?”

    “死都不怕,还怕受辱?”庞山民闻言,白了张任一眼,道:“庞某劝了将军半月,将军皆不纳庞某之言,你心中有气,庞某心中亦有!”

    说到此处,庞山民话锋一转,对张任道:“张将军可知吕布昔日旧将张辽?可知河间四庭柱之张郃,高览?其于曹营之中,亦是降将,可其如今于河北,功勋卓著!”

    “道不同,不相为谋!”张任闻言,思索许久,叹道:“张某有誓言约束,不愿背弃。”

    “那你们呢?”庞山民又将目光投向黄权诸人,许久之后,黄权微微叹道:“上将军有容人之量,黄某愿降……”

    见黄权已降,又有数名刘璋旧臣,改变心意,跪地请降,庞山民见状,微微点头,对张任,严颜道:“若庞某善待刘氏宗族,上表朝廷,赐其官爵,汝二人愿降否?”

    张任,严颜对视一眼,尽皆愕然,刘璋亦半晌才回过神来,对庞山民道:“璋乃无德之人……”

    “季玉与景升公皆为刘氏宗族,离散日久,亦当重聚。”庞山民说罢,刘璋恍然大悟,轻叹一声,点了点头,张任闻言却道:“你欲将我主带往荆州?”

    庞山民点了点头,道:“是与庞某同归荆州,庞某可保刘氏一世荣华。”

    “我主乃益州牧!”严颜说罢,庞山民却摇头笑道:“那庞某便上表,使季玉得九卿之位!”

    张任,严颜闻言,皆不知如何辩驳,王累却冷笑一声,对庞山民道:“区区虚位,换益州土地,上将军之计,已被王某看破!”

 NO。252 终于有肯降的了

    庞山民闻王累之言,并不作答。

    刘璋如今对于庞山民用途颇大,除却其宗族身份,天下诸侯皆知刘璋乃西川之主,若庞山民欲一统川地,还需仰仗刘璋劝降川北军马。

    予刘璋一世荣华,对庞山民而言,根本就算不上负担,且庞山民还欲待安定川地之后,将刘璋迁往荆襄居住,与刘表作伴,曹操可挟天子令诸侯,他庞山民手中,也握有两大宗室,有此凭仗,日后便是天子敕令,抵达荆襄,庞山民也可更加随性的考虑一下,到底要不要卖曹操面子。

    从大势而言,此番攻略西川,庞山民收获不小,单所辖土地,便比之之前,大了将近一倍,只是唯一令庞山民惋惜的是,这严颜,张任数人,犹如吃了秤砣一般,根本就不予庞山民商榷的机会,兼之荆襄军马入得成都,还要封赏有功之臣,大犒三军,所以庞山民也只得命人将一众不肯归降的西川朝臣带下,命诸葛亮与庞统,全权操持大贺之事。

    待刘璋与一众西川朝臣退去之后,朝堂之上,空了一圈儿,诸将皆面带喜色,唯有庞山民闷闷不乐,诸葛亮见状,对庞山民道:“兄长还在想张任,严颜诸人之事?”

    庞山民闻言,摇头轻叹。

    此等忠心耿耿之人,庞山民亦颇为欣赏,只是让庞山民气愤的是,这群人动不动就以命相胁,死了倒是一了百了,只是对庞山民而言,若将这群家伙一并杀了,谁来为他镇守西川?

    “将不降之人尽皆囚住,一同带往荆州,时间久了,或有人亦会回心转意。”庞统思索片刻,对庞山民道:“若安定西川,孝直,永年可当大任。”

    法正,张松闻言,面上皆喜,口中却称一切凭上将军安排,庞山民闻言笑道:“庞某之前便说过‘川人治川’之事,二位先生皆有大才,可当此重任,这成都太守,孝直当仁不让,至于永年,可治巴郡。”

    二人闻言,尽皆大喜,法正笑道:“上将军亦当得此益州州牧之位!”

    庞山民却摇了摇头,对法正道:“此事之后再议,如今成都已破,当与诸位欢宴。”

    说罢,庞山民便命人准备晚宴,独自往府外而去,诸葛亮与庞统见庞山民神情有异,尽皆苦笑不语。

    “山民似有心事。”魏延行至二人面前,一脸疑惑道:“如今已得成都,山民还在顾忌何事?”

    “或因严颜,张任等人,扰了心情吧。”庞统闻言叹道:“兄长嘴硬心软,适才朝上所言,明眼人皆知,他拿这些态度死硬之人,毫无办法。”

    一路行至囚牢之外,戍卒见庞山民至,尽皆愕然,庞山民推门入了囚牢,见张任,严颜诸人皆被困于牢中,于牢房之外席地而坐,神情复杂的瞅着牢内诸人。

    王累见庞山民竟跟到此处,不禁笑道:“此乃上将军大喜之日,当去与群臣同乐,又何必至此?将军心意,我等皆知,只是这劝降一事,切勿再提。”

    庞山民闻言,犹豫半晌,对牢内一众西川朝臣道:“只是有些事情,庞某不吐不快。”

    “上将军有话但说无妨。”王累说罢,庞山民点了点头,自顾自道:“其实庞某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