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113部分

大凤雏-第113部分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山民闻言,犹豫半晌,对牢内一众西川朝臣道:“只是有些事情,庞某不吐不快。”

    “上将军有话但说无妨。”王累说罢,庞山民点了点头,自顾自道:“其实庞某于两年之前,还未想过成就诸侯霸业,或许诸位皆有耳闻,庞某于荆襄之时,乃是商贾。”

    庞家富甲天下,便是张任,严颜等武将亦知,只是牢内之人皆不明所以,庞山民为何在他们面前,提及此事。

    “庞某本无大志,只欲于这乱世之中,小富即安,可偏偏因心有爱慕,娶了吕布前妻……”想起貂蝉那如花容颜,庞山民不禁微微笑了起来,轻叹一声道:“正因如此,庞某才慢慢有了于乱世立足的念头。”

    “之前家师曾言,庞某这性子,不似诸侯,庞某亦知,我本无枭雄气质,做一路诸侯,或许在常人眼中,大权在握,前程锦绣,可庞某还真的不怎么在乎这区区虚名,庞某争霸之时,只为保全妻女,家族,可事到如今,有些事情,庞某却不得不为。”

    “庞某与刘季玉并无仇隙,可对西川之地,却窥觑已久,诸位当知,西川便是庞某不取,日后自有来取之人,为何庞某得了西川,诸位便要寻死?”庞山民说罢,却听那张任笑道:“便是别人取了西川,张某亦当求死。”

    庞山民闻言点了点头,道:“以身殉主,壮怀激烈,可是庞某觉得,将军若行此傻事,实在是幼稚的很。”

    “庞某说过,不欲多造杀孽,所以季玉只会生活的比现在更好,庞某当予其如王侯一般的奢华,所以将军殉主,是殉何人?”见张任默然不语,庞山民叹道:“季玉不曾有拓土之心,诸位将军于乱世之中,壮志难酬,西川百姓虽然富庶,可比之庞某治下,荆襄之人,仍有不小差距,庞某若将竹纸,印刷等等技法,传入西川,这西川百姓生活,也会比先前只好不差,为何诸位心中,只容的下刘璋,却容不下庞某?”

    “忠臣不事二主,庞某亦心有敬佩,但若诸位只是愚忠,此般固执,于庞某眼中,便是好笑的很了,于庞某心中,无论文臣武将,当心怀万民,而诸位心中,却只为区区名声,庞某见诸位已痴,所以这心中之言,不吐不快。”说到此处,庞山民对牢内诸人笑道:“今日事忙,还当委屈诸位一夜,待明日天明,庞某便放诸位归去,与家人团聚,诸位日后便是投别家诸侯,为旧主报仇,庞某亦无所怨,庞某如今将心中之事,和盘托出,总算舒服了一些,亦可安心去与我军中将校,夜宴畅饮了。”

    庞山民说罢,起身离了牢房,牢内诸人愕然许久,张任叹道:“张某倒是有些看不懂这荆襄上将军了。”

    “不过不得不说,此人说的有些道理,这庞山民身上,并无枭雄之姿,为人主者,擅恩威并施,于这一点上,便是季玉,也强他不少。”王累说罢,牢中之人尽皆哭笑不得,只是王累很快便收敛笑容,轻叹一道:“不过此人行事,出人意表,王某也不曾料到,这成都已破,他不去与那些有功之臣欢聚,居然来这牢房之中,与我等畅谈。”

    “将军,张某想去请降……”张嶷沉默许久,对张任道:“如今那庞山民放我归去,可张某已没了去处,除一身勇力之外,张某别无所长,若要投军,亦只得投西川军马,如今西川已被其所得,投他或者降他,已别无二致。”

    张任闻言,面色一变,正欲呵斥,却听严颜叹道:“张将军此言在理。”

    严颜于军中资历比张任高出不少,张任话到嘴边,却又咽了下去,严颜见张任面上,神情忿然,对张任道:“你亦当归降荆襄,那庞山民性情仁厚,必会善待你,而严某亦老,如今已无力四处征战,乱世若壮志未酬,却是人生憾事。”

    张任默然许久,似有意动,却听王累笑道:“老将军此言在理,只是这兵败恶名,总要有人承担才是,此事王某当应下,虽于城前自尽不成,那庞山民拦的住王某一次,还拦的住王某一辈子?”

    “王累,休要犯傻!”张任闻言喝道:“先生于民生一道,颇有建树,若投庞山民,必得重用!张某丢了巴西。这罪责当张某承担!”

    “你们都没这个资格!”严颜闻言斥道:“严某久镇西川,唯有老夫,才可承担。”

    庞山民自是不知待其走后,牢房之内已乱作一团,若有所思的回到府上,府中下人已备好酒宴,待庞山民归来之时,那庞统见庞山民面上愁绪,散去不少,凑至庞山民身前笑道:“兄长又说降几人?”

    庞山民闻言,摇了摇头道:“一人未得,只是与他们说起一些庞某前事,希望能让其感悟,不再如此固执下去了吧。”

    “论及固执,何人又比得过兄长?”诸葛亮闻言,亦凑了上来,庞山民苦笑不语,摇头叹道:“非是庞某固执,而是张任,严颜诸人,皆为良将,千金难求,那王累久于西川为官,亦颇有能耐,庞某不忍将他们斩杀,欲放其归去,若时间久了,他们或许也会改变主意。”

    庞统闻言,摇头笑道:“还是兄长不忍杀人才对!”

    “皆非十恶不赦之徒,且相争沙场,只因各为其主,庞某又怎忍心加害他们?”庞山民轻叹一声道:“但愿他们有想通的时候吧!”

    诸葛亮闻言,亦点了点头,道:”如今他们也无处可去,将其释放,早晚还要于西川为官。”

    诸葛亮话音刚落,便听堂外士卒快步近前,对庞山民道:“禀告主公,那西川张任,王累,已于堂外请降!”

    庞山民闻言先是愕然,继而大喜,忙起身离了大堂,行至堂外,见张任,王累二人肃然侍立,庞山民对二人笑道:“二位快快请进……只是庞某欲知,严老将军,为何不与二位同至?”

 NO。253 离西川,归荆襄

    堂上诸人皆没想到,适才宁死不降的张任,王累居然有如此变化,庞山民邀二人同入席间,殷勤相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只余严颜一人不降,庞山民虽心中依然有些芥蒂,却并未耿耿于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庞山民相信若是相处日久,严颜亦有机会,投效荆襄。

    一夜盛宴,通宵达旦,翌日一早,庞山民径自拜会刘璋,使其修书往北川各路关隘,命其归降,待送出书信后二日,成都军马径往北川,接替各地防务,一应北川将校,多数皆赶往成都复命。

    混乱了数月的益州,如今也渐渐安定下来,唯有张卫心中郁郁,此来成都不仅无功而返,且见过荆襄军马威势,张卫心知,汉中难敌,辞别了庞山民后,便速回汉中,劝张鲁早早收兵了。

    又于成都休整半月,庞山民忧心荆南之事,欲将西川事务,全权交由诸葛亮与法正打点,然后与刘璋一同,去襄阳拜会刘表。

    诸葛亮见庞山民归心似箭,不禁哭笑不得,邀二庞至太守府后,诸葛亮对庞山民道:“兄长又欲做甩手掌柜不成?”

    庞山民闻言笑道:“西川有孔明操持,庞某无忧,且离家多日,庞某欲与家人相会,孔明当知,自庞某成婚之后,与家中娇妻,聚少离多。”

    “可如今西川乃用人之际,兄长虽不擅兵事,却精于政务,若兄长在,西川可效仿荆南,不肖数月,便可大治。”诸葛亮闻言皱眉道:“亮以为兄长可将庞氏一族,尽数迁徙西川。”

    庞山民闻言,摇了摇头道:“庞某心意已决,孔明勿要再劝,如今西川需休养生息,庞某留于此处,用途不大,且这天下大势,已比数年之前,明朗许多,庞某以为数年之内,天下之间难有大战,正是孔明施展才华,经营西川之大好时机。”

    诸葛亮还欲再言,却听庞统笑道:“孔明勿要推辞,若领兵征战之事,统愿与孔明一争高下,只是这政事非庞某所长,兄长将西川一地,尽数交由孔明,孔明职权,堪比州牧,自当担下这保境安民之任。”

    见二人去意已决,诸葛亮唯有苦笑不已,思索半晌,对庞山民道:“如今月英待嫁,兄长不会是打算使亮于西川大婚吧。”

    “若孔明大婚,再回荆襄便是,政务亦可交由孝直……”庞山民闻言笑道:“待你大婚之时,庞某便上表朝廷,也为孔明弄个州牧当当……”

    与刘璋一同辞别荆襄群臣,庞山民便踏上归程,半月以来,刘璋的精神似乎也比之前好了不少,西川大势已定,刘璋也清楚他这个益州牧,如今权势尽皆不在,与其心思反复,倒不如安心依照庞山民的意愿,和刘表相聚一处,一路上庞山民只带了几千军马归返,随行将校亦多留在西川,辅佐孔明安抚百姓,震慑汉中,与庞山民同归者,只有魏延,庞统,张任等数人而已。

    西川一战,庞山民速战速决,震动天下。

    自官渡大战之后,天下间曹操势力独大,可如今庞山民用了仅数月之期,便平定西川,无论是北地曹操,抑或江东孙权,皆陡然发现,这逐鹿天下者,又多了一人。

    曹操倒还罢了,如今袁绍已无再战之力,河北之地,迟早归其左右,索性不去想西川之事,且曹操深信郭嘉,其已知庞山民无枭雄之姿,倒也并不对庞山民如何忌惮。

    而孙权则心中隐隐后悔,之前江东攻伐长沙之时,未尽全力。

    自周瑜回吴郡之后,领下败军之罪,便携小乔回了柴桑,孙权于朝中声威,一时之间,风头大盛,可这还没来得及风光几个月,便见庞山民开疆拓土,震惊天下,孙权心中,又如何不妒?

    若数月之前,再为周瑜添数万军马,这庞山民还会如此风光?

    纠结数日,孙权才意识到周瑜的先见之明,只是如今已多说无益,周瑜此番似是不欲与他重修旧好,整日携二乔四处散心,游山玩水,孙权召周瑜数次,其要么不在府中,要么称病不归,孙权虽心中恼怒,却毫无办法。

    于回荆襄路上,庞山民与庞统亦商议起了日后规划。

    虽一鼓作气拿下西川,且耗费不大,可庞统心中仍不满足,庞统始终觉得庞山民当挟大胜之威,一口气再将汉中张鲁解决,只是庞山民自打半月之前,便将庞统的这般想法,扼杀于摇篮之中。

    庞山民已经打定心思,在西川彻底安定之前,不兴战事了。

    并不是拿不下汉中一地,而是庞山民之前压根就没打算过征伐张鲁,倒不是说庞山民不愿开疆拓土,而是汉中这个地方,位置太过尴尬。

    汉中北面,要面对马腾,韩遂。

    西凉军马虽于董卓大败之后,安分不少,但是无论哪家诸侯都不敢小觑这来去如风的西凉铁骑,且羌人归附马腾日久,若一鼓作气拿下汉中,万一惹恼了马腾,汉中便要征战不休。

    汉中东面,距离长安也不过数日路程,曹操于长安屯重兵防马腾作乱,庞山民如今还不欲刺激丞相大人,万一惹恼了曹操,庞山民对守卫汉中的把握不大。

    且还有一事让庞山民颇为顾忌,刘备自兵败汝南之后,便一路往北面而遁,庞山民料想,这皇叔大人既然敢往北面一行,便是没有放弃逐鹿天下的念头,只是庞山民始终不得刘备踪迹,刘备,张飞所率军马,似乎从世间消失了一般,其明面之上,唯一占据的地方便是江夏一郡,关羽镇守江夏,且又有了赵云与之汇合,刘备如今的布局,反而让他有些看不明白了。

    于西川之时,庞山民便与诸葛亮和庞统议过此事,而诸葛亮则认为刘备已无路可去,只能转投马腾,只是若归马腾,刘备便是得了马腾信任,一时半时亦难以复起。

    而庞统则对江夏驻军,颇为疑惑,若徐庶此举,另有深意,那荆襄除却要提防江东孙权外,恐怕还要防着江夏关羽了,于是庞统建议,这江夏重镇,也该重归荆襄所掌,若此番回到荆襄,有机会的话,当想办法将刘备军马,逐出江夏,如此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庞山民闻言,眼前一亮,心中浮想联翩,对庞统道:“士元可有计策,对这江夏用谋?”

 NO。254 休养生息,势在必行

    若是庞统不提,庞山民之前并没想过拿江夏来做文章,在庞山民的心目当中,江夏的位置如汉中一般尴尬,若取了江夏,必使重兵把守,还要时刻担心江东攻伐,可是如若不取,这关羽,赵云二人虎视眈眈,坐镇坚城,对荆襄也是一大威慑。

    或许这便是徐庶的本意,便是与刘备一同远遁,也要在荆襄之中,牢牢掌控江夏,以备日后动兵,庞山民见庞统提及江夏之事,脑中急转,对庞统道:“若士元已有定计,大可尽数道来。”

    庞统思索半晌,对庞山民道:“那关羽,赵云,皆为勇将,若有机会引其江上一战,兴霸当有胜算。”

    水战么?庞山民闻言轻叹,对庞统道:“此事再议。”

    庞统闻言颇为不解,对庞山民道:“如今江夏隶属荆襄,多有商贾往来襄阳,江陵等地,向其运送物资,若使兴霸断其水道,便可引关,赵二人出城……”

    “庞某不欲如此行事。”庞山民闻言摇头叹道:“庞某以为,还是留关羽,赵云于江夏,威慑江东为好。”

    庞统闻言思索片刻,也不再劝,如今刘备并未显露踪迹,关,赵二人心中,怕是比庞山民更加焦虑,庞山民觉得还是静观其变,待有了刘备动向,再决定如何处理江夏之事的好。

    回到襄阳,庞山民拜会过刘表之后,便急匆匆的赶往长沙,与家人相会。

    庞山民数日不理政务,倒是让庞统心中,颇为愤懑,又过数日,庞统见庞山民毫无作为,便去了城外竹林,一探究竟。

    来到竹舍之外,庞统却并未见到他心中预想的那般庞山民嬉游花丛的景致,而是发现庞山民独自于书房之中,伏于案边,眉头紧锁的筹划着什么……

    庞统心中好奇,推门而入,庞山民见庞统前来探望,并不意外,对庞统笑道:“士元不与公琰处理荆南政务,来此处所为何事?”

    “来看兄长,是否因得了西川,而忘却胸中大志。”庞统说罢笑道,“兄长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