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181部分

大凤雏-第181部分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他孙仲谋亦可为之……只是鲁肃所言,同样令孙权心有顾忌,踌躇许久,孙权对鲁肃道:“不若如此,子敬先往荆襄一行,商定一应琐事之后,孙某便紧随其后!”

    “主公欲去长沙?”鲁肃闻言,心头大惊,对孙权道:“主公,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母命难违。”孙权闻言,轻叹一声道:“且公瑾已料定,孙某此去长沙,并无危险。”

    “孙绍乃伯符子嗣,不如主公修书一封,言欲于江东,操持孙绍婚庆,邀庞山民前来观礼!”鲁肃思索片刻,对孙权道:“如此一来,主公可保无虞!”

    孙权闻言,似有意动,却闻周瑜笑道:“若山民至江东,主公会害其性命?”

    “不会,天下目光,皆在江东,我若相害,那数十万荆襄军马,必然往我江东报仇雪恨……”孙权说罢,恍然大悟,对周瑜道:“公瑾是说,江东军马,便是孙某保障?”

    周瑜闻言点了点头,道:“江东军马只是令庞山民忌惮的原因之一,以周某观之,此番庞,曹相争汝南,我江东按兵不动,庞山民当承我江东情义,若主公应邀而至,借孙绍大婚喜庆,与庞山民商议两家交好之事,庞山民必当欣然从命,如此一来,便可为我江东赢下数年时间,届时江东大可偏安一隅,坐观中原,荆襄二虎相争!”

 NO。387 孙绍将大婚,孙权入长沙

    江东使者,还是鲁肃。

    当鲁肃现身于长沙太守府之时,庞山民哭笑不得,庞山民曾对冷言冷语,先前庞山民也料想过,孙权遣使,好歹也派张昭,张纮,顾雍来长沙一行,也好过鲁子敬亲至,鲁肃虽擅于操持江东外交,可庞山民却不愿与鲁肃相见。

    堂间鲁肃躬身一礼,庞山民对鲁肃叹道:“子敬,你江东英杰遍地,为何仲谋独信于你,子敬可否知晓,庞某与你相见,心中尴尬?”

    鲁肃闻言亦笑,对庞山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上将军当知,鲁某此来,为喜庆之事,吴侯曾言,欲与荆襄,重修旧好,以上将军气量,当不与鲁某,计较旧事才是。”

    庞山民闻言微微点头,引鲁肃至后堂之中,二人分宾主落座,庞山民对鲁肃道:“庞某请柬,已送往江东,不知孙绍婚事,仲谋可有闲暇,往我长沙一行?”

    鲁肃闻言笑道:“昔日山民敢独下江东,吴侯又怎会逊色上将军?”

    “如此说来,倒是庞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庞山民闻言笑道:“岳母大人曾找人算过,腊月初八乃是吉日,如今时值‘腊八’还有半月,仲谋兄长,当抓紧一些。”

    “上将军大可放心,吴侯自然不会误孙绍吉时,如今伯符子嗣,即将成家,如此一来,吴侯亦了却一桩心事。”鲁肃说罢,颇为感慨道:“山民有恩于孙氏,吴侯心中知晓……”

    “子敬此言,倒是过于客套。”庞山民闻言,不禁笑道:“除孙绍婚事之外,你江东未趁我荆襄与曹操交兵之际,袭我荆南,此事庞某亦谨记于心,先前庞某还以为,江东必落井下石,倒是让兴霸镇守沿江水道,可你江东兵马未动,倒是让庞某枉作小人了。”

    鲁肃闻言,故作不悦之色,对庞山民道:“之前鲁某说过,欲与荆襄,重修旧好,虽曹丞相授我主吴侯尊位,可曹操心性,世人皆知,若是我江东没有利用价值,曹操还肯于圣上面前,替我家主公从中说项?”

    “仲谋兄长明白就好。”庞山民闻言笑道:“既然如此,除绍儿婚事,庞某倒有一场大戏,欲与仲谋一道观之!”

    鲁肃闻言,眼前一亮道:“是何大戏?”

    “腊月初八,自可得知。”庞山民闻言,淡然一笑道:“此事庞某已在运筹之中,届时于洛阳,许都方向,自可有消息传来……”

    鲁肃一头雾水,不知庞山民又对曹操治下,有何算计,只是庞山民不欲多说,鲁肃也不敢再问,如今的庞山民已是两州共主,且拒曹操于汝南一战,荆襄军势,声威震天,鲁肃自然不敢再用先前眼光,与庞山民相交,庞山民见鲁肃言辞谨慎,对鲁肃笑道:“子敬如今,可不如先前豪放了……”

    鲁肃轻叹一声,对庞山民道:“江东虽如今还算安定,可鲁某与公瑾于江东施政,如履薄冰,多有世家从中阻碍,故此鲁某如今,谨小慎微。”

    庞山民见鲁肃一脸唏嘘,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不过周瑜,鲁肃二人,如今已意识到江东世家之害,想必二人接下来的打算,便是一改江东当下奢华风貌,精简财政,为孙权于江东集大权于一身了,对二人抉择,庞山民也颇为期待。

    庞山民以商道利诱世家,仅是制衡世家的手段之一,庞山民也想看看,周郎鲁肃有何办法,与江东世家抗衡,若二人因势利导,解江东世家祸患。

    二人久未相见,庞山民与鲁肃言谈欢畅,直至入夜之时,庞山民亲自送鲁肃往驿馆之中,半月时间,操持孙绍婚庆,迎孙权入江东,其中诸多琐事,颇为繁杂,好在如今与中原关系,倒不用考虑迎接曹操麾下,观礼之人,以庞山民当下心境,曹营之人,若入荆襄,多半会有来无回。

    次日一早,鲁肃又往吴夫人府上一行,欲询吴夫人荆襄此番邀孙权入长沙观礼,是否庞山民心计。

    吴夫人闻鲁肃之言,当下便出言斥责,言鲁肃小人之心,吴夫人如今已于长沙定居日久,自然知晓庞山民为人,若庞山民欲害孙权,何必等到孙绍大婚之时?数十万荆襄军马,非是摆设!

    鲁肃闻言,神情讪讪,被吴夫人痛骂一顿,孙尚香与大乔二人,亦未给鲁肃好脸色看,鲁肃无法,只得信誓旦旦的于三女面前,言孙权结好荆襄乃是真情实意,鲁肃舌灿莲花,解释许久,才渐渐消解三人怒火。

    得知庞山民此番并非欲借孙绍婚事,谋害孙权,鲁肃忙命信使,归江东邀孙权,周瑜往长沙一行,昔日孙策与周瑜情同手足,且周瑜与孙绍之间,亦关系不错,若周瑜不来,孙绍定然不愉。

    又过三日,江东三艘大舰,靠岸长沙渡口,庞山民引一众荆襄文武,亲迎孙权,周瑜,于渡口与孙权相见,庞山民心中微微讶然,孙权言行举止,比之先前,从容许多,且眉宇之间,更为坚毅,显然这两年多时间,孙权心态转变不少。

    孙权才华非浅,若其有所成长,日后江东鼎盛,亦可期待,庞山民心中也有些复杂,暗道若放孙权离去,是否放虎归山?

    只是若于孙绍婚宴之上,诛杀孙权,庞山民定被天下人耻笑,且家中亦会不得安宁,这般念头只于庞山民脑海之中,一闪而逝,庞山民便迎上孙权,躬身一礼,一脸亲切道:“山民见过兄长!”

    孙权忙止住庞山民礼节,对庞山民笑道:“一家人,无须客套。”

    于孙权面前,将麾下文武一一引荐,至孙绍身旁,孙绍对孙权道:“绍儿见过小叔。”

    孙权于孙绍面前,微微失神,孙绍为荆襄征战日久,其眉宇之间,更似孙策,孙权初见孙绍,想起之前于江东之时,兄长诸多好处,双目泛红,对孙绍道:“先前乃叔叔过失,累绍儿受苦不少。”

    “江东旧事,于绍儿眼中已是过眼云烟……”孙绍不卑不亢,对孙权问话,对答如流,孙权见状,心中更是复杂,暗道若孙绍是亲子,那该多好?

    又见祝融,孙权命下人送上礼盒,对二人道:“为叔之前也不知绍儿喜好,知绍儿大婚,叔叔便命人打造佩剑两柄,赠你二人。”

    将礼盒打开,两把古色古香的青铜佩剑,置于其中,庞山民见剑之后,眼前一亮,昔日吴王阖闾佩剑,千年不坏,足见江东铸造本事,如今孙权相赠孙绍佩剑,只一眼看去,便料其必有不凡。

    孙绍见剑,面上喜色,一闪而逝,孙权见后,暗道这侄子城府比之先前,长进不少,对孙绍笑道:“绍儿可对此剑满意?”

    “遥想当年,叔叔不允绍儿轻动兵刃,今时今日,绍儿心中,颇为感慨。”孙绍说罢,一躬到地,对孙权道:“绍儿代妻子,谢过叔叔礼物!”

    庞山民见孙绍,孙权这叔侄二人,难以重修旧好,暗叹一声,对孙权道:“兄长可愿与庞某一道,拜会岳母大人?”

    “许久未见,孙某心中亦颇为想念,家母于长沙叨扰山民多日,倒是有劳山民。”孙权说罢,却见庞山民摆了摆手,朗声笑道:“兄长何出此言,岳母大人亦是尚香母亲,我这女婿,当为半子。”

    说罢,庞山民与孙权携手上了马车,同往城中而去,孙绍见马车走远,将佩剑递予下人,对下人道:“将这两把剑,封存了吧。”

    祝融闻言,一脸不解,孙绍见状,对祝融道:“我与小叔之间,交恶已久,他的礼物,我不愿收!”

    “那便封存了吧。”祝融见孙绍神情复杂,对孙绍笑道:“愣着作甚,当随山民叔叔,同去奶奶府上!”

    至吴夫人府,孙权见吴夫人安好,且比之于江东之时,富态不少,忙跪于母亲面前,对吴夫人道:“儿臣不孝,年余未能侍奉母亲,不知母亲可否与儿臣,同归江东,也好让儿臣,尽尽孝心?”

    “如今尚香待产,此事勿要再提。”吴夫人见孙权痛哭流涕,情绪难以自抑,对孙权道:“老妪于长沙,一切安好,山民闲暇之时,多来老妪府上,与老妪聊天解闷,老妪这里,仲谋无须担心。”

    孙权闻言,收起悲声,侍立堂前,不再多言,却未见吴夫人眼底,闪过一丝复杂意味,原本吴夫人以为,入长沙后,母子分离,可慢慢磨练孙权枭雄心性,可如今孙权表现,倒是让吴夫人失望不少。

    不过孙权情真意切,倒是让吴夫人心中颇为安慰,待堂上诸人,尽皆落座,吴夫人对庞山民道:“山民,汝为地主,可代老妪言绍儿婚庆之事。”

    “有仲谋兄长在,庞某不便多言,这大婚便依孙氏礼数即可,如今庞某还算富足,这婚庆一应所用,仲谋兄长大可吩咐,庞某无有不应!”庞山民说罢,朗声笑道:“至于祝融那边嫁妆,亦有庞某相赠,自会让仲谋兄长满意。”

 NO。388 孙权问计,山民遐想!

    又过一日,祝融家人也至长沙,虽祝融父亲贵为蛮王,可蛮人之地怎有荆襄繁华,庞山民命蒋琬接待一应蛮人,并亲自与蛮王商议祝融婚庆一事,蛮王知晓庞山民所赠祝融嫁妆之后,更是惊得倒吸一口冷气,一箱箱的明珠美玉,足抵蛮族部落,数载财富。

    祝融久未归家,如今见亲人齐至,喜笑连连,待庞山民将孙家身份,告知蛮王之后,蛮王亦对孙绍与祝融姻缘,颇为满意。

    虽荆襄蛮汉融合日久,可蛮族于汉人面前,潜意识的以为低人一等,便是蛮王也不敢轻易招惹汉家官吏,如今祝融不仅于荆襄军中,身居高位,且寻得如意郎君,亦身世显赫,于祝融婚事,蛮王再无异议,且深感庞山民恩德。

    至于孙家与蛮王如何商议,便不是庞山民需要担心的了,孙权亲至,庞山民索性也将荆襄政务,多交由二蒯代为操持,亲自作陪,引孙权于长沙,观荆襄繁华。

    之前于孙权印象之中,荆南贫瘠,荆襄也唯有江陵,襄阳等富庶之地,可与江东繁华相提并论,可如今亲入长沙,孙权才知道如荆南,今非昔比,孙权与庞山民一道逛过坊间商会,唏嘘不已,对庞山民道:“昔日家父为长沙太守时,曾言此地贫瘠,非安身立命之地,时过境迁,长沙繁华,远超吴郡……”

    见孙权扼腕不已,庞山民不禁笑道:“长沙偏僻,比之江陵,襄阳稍逊一筹,若仲谋欲观我荆襄精致,待绍儿大婚之后,庞某可伴仲谋,一观荆襄今日风貌。”

    庞山民话音刚落,却听周瑜笑道:“山民所言,只为炫耀……”

    庞山民闻言,面上一阵尴尬,却见孙权收敛神情,一脸郑重道:“昔日孙某治江东之时,多行错事,连累两家交战日久,不知山民可有办法,修复你我两家关系,权知山民胸中锦绣,还请山民教之。”

    孙权说罢,躬身一礼,庞山民忙侧身避过,对孙权道:“仲谋兄长,庞某可从未兴兵,入江东之境,两家关系走向何方,全看兄长是何心意……”

    孙权闻言,不禁默然,却听周瑜叹道:“吴侯此来,除为参与绍儿婚事外,亦欲问计山民,如何富我江东。”

    庞山民见周瑜,孙权二人,面上皆愁苦之色,犹豫半晌,对孙权道:“奇术虽为我荆襄富强根本,可除此之外,我荆襄富庶,还靠吏治,荆襄,西川二州各郡,为郡守者,多为能吏,只此一条,你江东便难以复制。”

    孙权见庞山民肯接周瑜话茬,面上一喜,对庞山民道:“为何难以复制?既然荆襄做得,我江东同样做得!”

    “江东根基,在于世家,若世家不掌权柄,仲谋如何得世家支持,世家掌权,便意味着朝堂官吏,当由各世家分配,其中庸碌之人,亦可身居高位,毕竟世家中人,如二张,顾雍,鲁肃之辈,少之又少,庸者为官,尸位素餐,且再贪财好色,百姓如何富庶,寻常百姓若都缺衣少食,江东又如何,富庶起来?”庞山民见孙权,周瑜二人久久不语,轻叹一声道:“如今再观仲谋兄长,庞某已能够感到,兄长欲奋发图强,振兴江东,且庞某亦希望看看你江东有何手段,可一扫先前颓态,只是若江东仿照我荆襄行事,邯郸学步,拾人牙慧,日后又怎会是庞某这改革者的对手?”

    庞山民一语说罢,孙权呆立半晌,轻叹一声道:“山民所言极是,权受教了。”

    周瑜闻庞山民之言,亦颇为感慨,心中暗道,即便得了荆襄些许奇术,江东可得些好处,可最终收益者,依然是江东林立的诸多世家,若不改变世家权重的根本,江东早晚,被其拖垮。

    只是庞山民可将荆襄世家,化作商贾,江东又能付出何等利益,夺世家之权?若将一众江东世家,尽数覆灭,江东根基尽毁,如何存于世间?

    想到此处,周瑜皱眉道:“依山民所言,此对我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