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182部分

大凤雏-第182部分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庞山民可将荆襄世家,化作商贾,江东又能付出何等利益,夺世家之权?若将一众江东世家,尽数覆灭,江东根基尽毁,如何存于世间?

    想到此处,周瑜皱眉道:“依山民所言,此对我江东却是无解之局,世家所图,无非权财,山民有财,可使世家放权,而我江东之财,多存于各世家之中,无论权财,吴侯皆不可与山民相较!”

    庞山民闻言微微点头,周瑜所虑,恰好便是根源所在,思索半晌,庞山民苦笑一声,对周瑜道:“公瑾却是为难庞某了,庞某非江东之人,未身临其境,自然不知仲谋苦楚,若问计庞某,却是问道于盲……”

    孙权闻言叹道:“权亦知晓,荆襄对孙某先前行事,有所顾虑,只是望山民念在两家姻亲面上,给孙某出个主意,便是江东富庶,不比荆襄,也好歹比那中原好些……”

    庞山民闻言,脑海中忽然想到,江东多有州郡,毗邻大海,以江东造船技术,便是打造海船,亦不在话下,若孙权引江东世家,行海上贸易,再从中节制,自然可使诸多江东世家,乖乖听话。

    只是海上贸易,获利丰厚,若庞山民将此计策,授予孙权,日后江东富庶,荆襄再图江东,难上加难。

    庞山民面上阴晴不定,倒是让周瑜心中,闪过一抹喜色,见庞山民久久不语,周瑜于庞山民耳边,轻声问道:“山民所虑何事?”

    “海船……”

    庞山民说罢,回过神来,自知失言,对周瑜笑道:“在想先前仲谋请托,庞某思虑半晌,并无良策相授。”

    周瑜面上一脸疑惑,心中思索庞山民所言“海船”一事,孙权见庞山民不欲多说,也不强求,又与庞山民商议一阵孙绍婚事,意兴阑珊的与周瑜一道,回吴夫人府。

    于府门前,见庞山民走远,孙权对周瑜低声问道:“公瑾,山民所言‘海船’,是何奇物,公瑾可否知晓?”

    周瑜闻言,摇了摇头,对孙权道:“周某只得其名称,却不知其为何物,不过以周某料想,当是可于海上航行的大船……”

    “造舰何其耗费财力?”孙权闻言,一头雾水,对周瑜道:“公瑾可信,这‘海船’二字,便可解我江东世家之害?”

    “山民当已有良策。”周瑜闻言,苦笑一声,对孙权道:“主公已见过山民当初神情,若其未有办法,怎会在周某提及‘海船’之时,神情数变?”

    孙权闻言,亦觉周瑜所言不虚,只是想到问计只数刻功夫,那庞山民便有对策,若是如此,那此人智谋,可堪比鬼神,这江东日后,又当以何手段,防备荆襄?

    见孙权一脸忧色,周瑜思索片刻,对孙权道:“欲问计山民,还当求尚香小姐!“孙权闻言,微微点头。

    庞山民对家中两位娇妻极为宠爱,且孙尚香如今身怀六甲,若轻言软语,哄庞山民入瓮,倒也有望从庞山民口中,寻得计策,只是孙权与孙尚香关系向来不好,这江东雌虎对他这二哥,自江东之时便不假辞色,如今孙尚香已为人妇,若无孙绍婚事,更不会对孙权笑脸相迎了。

    念及此处,孙权眉头紧皱,显然对如何说服孙尚香愁苦不已,半晌之后,孙权长叹一声道:“公瑾当知,我与小妹,并不和睦。”

    “终归是骨肉至亲。”周瑜闻言摇头劝道:“尚香小姐亦当不愿见江东遭难,尚香小姐外刚内柔,若主公见她之后,痛陈江东危厄,只要尚香小姐心软,自会与山民面前,代为说项。”

    “看来为我江东基业,只得如此行事了……”

    孙权思索半晌,一筹莫展,只得应允周瑜,依计行事,入吴夫人府上,孙权径往孙尚香闺房而去,房前侍者通报之后,孙尚香于门前相迎,一脸怪异道:“兄长不是与山民一同出行了么?”

    孙权闻言,苦笑连连,对孙尚香道:“为兄一观荆襄繁华,心中更是苦楚,小妹可知我江东如今,已大不如前,为兄虽与公瑾,子敬,励精图治,可这江东颓势,怕是数载时光,难以扭转。”

    孙尚香闻言一愣,对孙权道:“兄长与小妹说这些作甚?莫非是想从小妹口中,探得荆襄奇术?出嫁随夫,小妹自然不会如此行事……”

    “奇术暂且不提。”孙权闻言笑道:“怎会因我江东之事,让小妹为难,为兄之前曾问计山民,得其教诲,山民数语,便令孙某深感妹婿高才,不知小妹可否于山民面前,多作美言,从旁打探,这‘海船’何物?”

    “海船?”孙尚香闻言,不明所以,对孙权道:“此物之前,尚香并未听闻。”

    “可之前山民言语之间,提及此物。”孙权闻言,一脸苦涩道:“小妹亦是江东人氏,如今江东遭难,孙某不劳小妹,求山民帮衬,只请小妹念在你我兄妹一场的面上,询问山民,先前于孙某对答之时,是何想法,若得山民授计,孙某感激不尽!”

    孙尚香见孙权双目泛红,也不忍出言相责,思索片刻,对孙权道:“既如此,小妹便问问山民,之前是何想法,只是山民若不愿说,还望兄长,莫要强求!”

 NO。389 孙尚香授计孙权

    归太守府后,庞山民思绪不断,心中也不禁感慨江东地理位置之优越,史上夷州便是孙权于数十年后发现,庞山民对江东建造战船的能耐,颇为羡慕,若荆襄有沿海口岸,这荆襄货物,自可由水道往来于海外各国之间,获以巨利,如此看来,这史上有言,江东占尽地利,果然不虚。

    实际上便不从事商贾贸易,若孙权可建造海船,开辟航道,此举必对江东而言亦颇有益处,江东素缺战马,若可借助航道,大军跨海入青州,河北诸地,若可占一飞地,遣数千精兵据守,自可向北方匈奴,广购战马,且江东水战,比之曹操厉害许多,若恃强凌弱,江东堪与曹操一战。

    只是这万般谋划,对荆襄,西川而言,皆无用处,庞山民也只能看着眼馋,不过庞山民并未打算将海上贸易之事,告知江东,于庞山民看来,随着荆襄,西川飞速发展,经营日久,终有机会一扫江东,占尽江东土地,届时再行海上贸易,也为时未晚。

    正当庞山民思索之际,便有侍者来报,言尚香夫人有请,庞山民得侍者口信,略一思索,便想到必是孙权,周瑜请托孙尚香,代为说项。

    念及此处,庞山民唯有苦笑,尚香终究是抹不开面子,代孙权问计,既然如此,庞山民以为倒可将先前所想,告知江东半数,若江东攻伐曹操辖下沿海驻地,倒可让荆襄乐得清闲,安心发展,待曹操焦头烂额之际,便是荆襄军马兴兵中原之时。

    此举对荆襄,江东两家而言,皆有好处,庞山民自然不吝赐教。

    至吴夫人府上,庞山民寻吴夫人请安之后,并未见孙权,周瑜二人,庞山民微微一想,便摇头失笑,估计孙权,周瑜二人怕寻孙尚香相助一事,被他窥破,若是相见,面上尴尬。

    辞别吴夫人,径入尚香闺房,庞山民见孙尚香眉宇之间,似有忧愁之色,对孙尚香道:“想必是仲谋兄长,又在为难尚香了吧。”

    说罢,于孙尚香身旁坐下,对孙尚香道:“江东衰微,仲谋,公瑾皆问计庞某,见庞某似有所得,便求尚香于庞某面前美言……”

    “原来夫君都知道了……”孙尚香闻庞山民言语,微微一愣,继而叹道:“二哥好歹与尚香乃是至亲,于尚香面前诉苦,尚香又如何能不闻不问?”

    “庞某从未想过责怪于你。”庞山民闻言笑道:“尚香暂且安心,庞某虽无法解决江东世家祸患,却有一计,令江东广得战马,如此一来,于仲谋面前,你我皆有交待,仲谋来我长沙一遭,也不叫其无功而返。”

    庞山民说罢,孙尚香一脸疑惑,对庞山民道:“夫君欲将西凉战马,转卖江东?”

    “西凉战马,庞某还嫌不够,如何再售予仲谋?”庞山民闻言,微微一笑:“庞某只欲授仲谋,公瑾二人一策,若江东欲得战马,大可往北地自取!”

    将先前计中,打造海船,打探通往北地航道一事,皆与孙尚香讲过,孙尚香闻之,眼中神采奕奕,孙尚香以为,庞山民此计,江东大可一试,即便事败,江东损失不大,若是成功,从北地可源源不断,购置战马,江东终有一日,可得精骑无数,与曹操相争一场。

    午后,庞山民离去之后,孙权又至。

    庞山民入孙尚香闺房之事,早有侍者报知孙权,孙权知庞山民于孙尚香府中,商议许久,忙去寻周瑜,二人同往孙尚香处,询问其可有所得,待与孙尚香相见,孙尚香将先前庞山民计策,尽数与二人说了,孙权闻言,微微皱眉,道:“山民此计,与江东世家,并无关联。”

    周瑜却听得眼前一亮,对孙权道:“若依此计行事,江东或可与曹操抗衡!江东陆战,向来孱弱,若购得巨量战马,训练精骑,再与曹军陆上相争,我江东可凭添数成胜算。”

    “可我那妹婿曾言,若世家之祸不绝,江东终归不是荆襄对手,孙某闻之,深以为然。”孙权说罢,却见周瑜苦笑连连,半晌之后,周瑜对孙权道:“山民授计,也算仁至义尽,主公不是指望山民将胸中锦绣,尽数言明吧……”

    孙权闻言亦笑,对周瑜道:“公瑾所言极是,如此看来,我这妹婿,还算厚道。”

    孙尚香闻孙权,周瑜二人,背地里编排庞山民,心中不喜,对二人道:“若兄长欲与公瑾言江东大事,休要在小妹面前,小妹闺中,只言家事!”

    孙权闻言,忙对孙尚香道:“小妹勿要动怒,适才乃是二哥与公瑾失言,二哥倒是忘记谢过小妹,不知小妹,欲二哥赏赐何物?”

    “我家夫君比之二哥富庶许多。”孙尚香说罢,孙权不禁苦笑,周瑜闻言,亦对孙权笑道:“惹得尚香生气,当请尚香原谅才是,若其告知山民,山民一怒,主公与我,难回江东。”

    孙尚香闻周瑜之言,轻叹一声道:“江东周郎,也只可于嘴上,占占我家夫君便宜了……二哥计也问过,大可回去之后,与公瑾哥哥商议如何行事,小妹倒认为,我家夫君此计甚好,既可使江东得北地战马,又不坏荆襄,江东两家交情。”孙尚香说罢,周瑜连连摇头,对孙尚香道:“若孙,曹交兵,荆襄自可坐观二虎相争,山民此计,若是全无私心,周某不信。”

    “总比荆襄与江东交兵要好。”孙尚香白了周瑜一眼,对周瑜道:“将心比心,小妹以为我家夫君对江东早已仁至义尽,公瑾哥哥应当知足才是!”

    被孙尚香一通数落,周瑜神情讪讪,孙权自然知道庞山民肯授计江东,全因其爱屋及乌,不再与孙尚香寒暄,忙与周瑜一道,逃离孙尚香闺房。

    见二人走远,孙尚香不禁失笑,口中喃喃道:“终究还是夫君想得周到……二哥问计之时,何时想过尚香为难之处?”

 NO。390 江北乱起,曹操心忧

    婚期将至,江东之主亲临荆襄观礼,倒是为孙绍婚事,凭添了不少喜意,且数日来,荆南各地蛮人,也纷纷往长沙而来,欲一观二人婚礼,蛮族公主与江东旧主之子的婚事,令一众荆南蛮人颇为惊喜。

    祝融与孙绍二人结合,也正如庞山民所料那般,大大有助于促进荆南地区的民族融合。

    实际上近两年来,荆南蛮人的生活比之先前,好过许多,零陵,武陵,桂阳等蛮汉杂居的地方,不少蛮人已随汉家百姓,学习了耕作之术,且后来织机盛行之时,亦有世家工坊,雇蛮女织造,蛮人的生活习惯,两年来改变不少,许多蛮人若是脱去了他们身上的民族服饰,身着汉家衣装,看上去也与汉人,别无二致。

    数日以来,庞山民适逢其会,除与孙权,周瑜商讨两家大事之外,还宴请了不少荆南蛮族各部头领,与其一道探讨蛮汉共治之事,虽各部蛮族头领,对蛮人们当下的生活,已相当满意,可是庞山民仍旧觉得,蛮人们还可以期待更加美好的生活,让蛮人生活与荆南百姓,别无二致,才是庞山民的最终目标。

    与荆南的一片欢闹大不相同的是,近些时日,江北诸地,乱事频起,特别是曹操辖下州郡,竹纸价格,数日来翻了数倍,价比黄金。

    起先各地官员,并不介意此事,直至后有士子结伴,声讨各城中商铺之时,事情才渐渐闹大,且除此之外,原先那些由荆襄而来的贱价布帛,粮食也价格大涨,一时间,江北各地,民怨载道。

    当曹操得知各地而来的消息之时,恼怒不已,忙召群臣,入朝堂商议对策,曹操原本以为,汝南一役,那庞山民占了不少便宜,理当安分一些,待来年春耕之后,两家诸侯再于沙场相争,可是曹操却没想到,荆襄的报复,转瞬即至,且这等手段,曹操之前,闻所未闻。

    于相府之中,曹操于群臣面前,咆哮不已,郭嘉,贾诩诸人,见曹操暴怒,皆不敢多言。

    半晌之后,曹操一脸阴沉,对一众文臣道:“诸位可有办法,止洛阳,颖川各地,物价疯涨之势?”

    曹操说罢,堂上诸人,半晌无语,曹操见往日智计百出的郭嘉,荀彧等人,面上皆一筹莫展之色,心中更怒,对荀彧道:“文若,这嫌竹纸昂贵者,多颖川中人!曹某就不信了,士子无纸可用,便敢去州府,咆哮公堂!莫非颖川中人,自文若,公达之后,如今皆这般货色?如此曹某又怎敢再往颖川,代圣上择贤?”

    荀彧闻言,心中一惊,见曹操双目冒火,迁怒于他,荀彧低声叹道:“主公,彧惭愧。”

    曹操见荀彧一脸惶恐之色,心中怒火,微微平复,对荀彧道:“昔日诸多文臣士子,用竹简作书时,亦未闻其有如此牢骚,汝南一役,曹某麾下大军,无功而返,如今又遭庞山民这般算计,莫非曹某治下臣民,就无人体恤曹某苦衷不成?诸君如今皆在堂上,总当为曹某出谋划策,解眼下之围!”

    曹操说罢,郭嘉思索片刻,对曹操道:“若仅是无竹纸可用,倒也无妨,此事主公只需遣人,与士子明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