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227部分

大凤雏-第227部分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郭嘉心中依然有所顾虑,周瑜拖延时间的目的何在,多使轻骑袭扰,可行之有效的减缓曹军的行军速度,但只要曹军步步为营,不被轻骑所诱,三路大军至北海时,大军攻城,周瑜据守城池,岂有命在?

    即便是郭嘉也不曾想到,如今的周瑜并不在郡城北海,在曹军到来之前,周瑜已将五万大军分为三路,周瑜自领一路军马屯于临淄,凌统另领一军屯于东莱,太史慈独引一军,于泰山,琅琊等地化整为零,与曹操大军并不交战,只为周旋。

    将虎豹骑扰得灰头土脸,太史慈面上却无丝毫得色,于土山之上,太史慈命将士下马,埋锅造饭,目光遥望远方,心中却回想着临行之际周瑜的嘱托。

    即便是轻骑袭扰,太史慈麾下万余军马各自为战,其中凶险,自是不必多说。

    轻骑虽有速度优势,却不能够以一当十,若那夏侯惇不是堂而皇之的直入青州,而是步步为营,缓缓进军,太史慈也难以觅得空隙,引诱来犯之敌。

    且虎豹骑遭此当头棒喝,那曹操也当有所准备,若贸然行军,更易被曹操察觉,一旦被围,难以脱逃。

    只是除此之外,江东军马再无他法,阻曹军大局来犯,如今只是袭扰曹军,减缓曹操军马的行进速度,若日后曹操入北海城,清理散落于青州的江东军马,届时将会更加难熬。

    虽之前周瑜已早做准备,广积粮草,可谁也不知曹操大军会在青州滞留多少时日,若曹操源源不绝从中原各州,调集粮草远来青州,到时候最先熬不住的,还是江东。

    依山搭寨,一夜过去,清晨时分又有斥候来报,言曹操大营屡有异动,且虎豹骑再次呼啸而来,只是与先前不同的是,又有曹将率千余轻骑,与虎豹骑一道,往青州而来。

    太史慈闻言,眉头紧皱。

    曹军居然只半日功夫,便有应对,周瑜曾言,若曹军识破轻骑扰敌的伎俩之后,便寻山林隐蔽,躲避曹军兵锋,太史慈虽深恨曹操大军耀武扬威,却也不敢违了将令。

    集结全军,太史慈便引轻骑呼啸而退,待虎豹骑大军至时,只余江东军马还未清扫的灶坑,夏侯惇下马查探之后,不禁骂道:“先前居然被几百轻骑搞的灰头土脸,曼城,你引轻骑去寻敌军方向,若遇敌将,速速报知本将,本将定要擒了那厮,一雪前耻!”

    李典闻言,领命而去,数千轻骑分作数股,四下打探江东军马方位,一路所过,李典却骤然发现,这江东轻骑飘渺无踪,找了半日,居然寻之不见。

    如此结果,自然不会让夏侯惇心中满意,虎豹骑又于周遭村落之中,寻来数十村民,询问今日以来,可有见过江东军马踪迹,村民不通兵事,只言江东军马虽行踪不定,却并不扰民,周遭百姓,无人与江东军有所牵扯。

    夏侯惇暴跳如雷,便命信使将这般境况,悉数报知曹操,曹操得信使讯息后,心中亦疑惑不已。

    此征青州,这一路而来颇为诡异,且若依信使说法,青州百姓并未归附江东,那江东这数月以来,都在做些什么?

    “莫非那江东周郎,筹谋数月,只为与曹某一战?”曹操说罢,郭嘉,贾诩二人,心中暗凛。

    “丞相一语中的,看来周瑜于青州早有准备,我等便是分兵围之,想必周郎亦有对策!”郭嘉轻叹一声,心中却对周瑜于兵家之道的进境,感慨不已。

    便是先前青州兵败,郭嘉也或多或少可以把握住周瑜用兵的脉络,可如今周瑜却占尽先手之利,郭嘉思索许久,居然想不通周瑜此番,意欲何为。

    见郭嘉,贾诩二人尽皆陷入思索,曹操也不多言,许久之后,贾诩冷哼一声,对曹操道:“青州再大,周瑜想要将五万军马藏的严严实实也毫无可能!不如我等将少许军中士卒,化身青州百姓,往青州各地掩藏踪迹,如此一来,便相当于丞相于青州的细作,星罗棋布,江东军马就算再怎么掩藏,怕也总会漏出踪迹!”

    贾诩说罢,郭嘉也点了点头,出言附和道:“可先探江东军马行走动向,命细作无须急于回报,一旦摸清其行走脉络,届时各个击破,大军前行便不再受阻!”

    曹操闻言,心中欣喜,却见郭嘉,贾诩二人言此破敌之计后,面上却无一丝喜色。

    曹操见状心中疑惑,对二人道:“文和,奉孝,莫非你二人还有何顾虑不成?”

    “粮!”郭嘉言简意赅,话音落下,曹操亦恍然大悟。

    此番远征青州,曹操自然是有着十足把握,而大军出征所用粮秣,多由荆襄筹措而来,若征战青州拖得天长日久,与周瑜纠缠不下,必然还要再往荆襄,前去借粮。

    只是曹操可以想到,届时庞山民必然乐于坐观二虎相争,不为他曹操助力,如此一来,大军没粮,再于青州与周瑜纠缠,境遇必然无比尴尬。

    初至青州,便屡屡受制,曹操心情自然极为不畅,对二人道:“粮草那庞山民定然不肯再借,事到如今,二位可有别的办法,化解周瑜此番纠缠?”

    “贾某倒有一策……”贾诩一脸阴沉,对曹操道:“丞相可于青州,广传敕令,设定期限命青州各地百姓,寻江东军马踪迹!”

    “若百姓一无所得呢?”郭嘉闻言,眉头微皱,却闻贾诩笑道:“那便杀上数千百百姓,使其惧怕,这世上怕死的人,总是多的,如此一来,这数十万青州百姓,敢不尽力?”

 NO。468 北海城中,曹操杀人

    曹操,郭嘉二人闻贾诩之言,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贾诩欲以青州百姓为臂助,代其寻江东军马踪迹之事,本无可厚非,只是动辄杀人,以示警告,这般行径,却有些过于毒辣了,虽曹操,郭嘉二人皆知,贾诩此番决断,可迅速有效的瓦解江东军马隐匿青州的形势,可二人皆一脸沉思,无人附和贾诩之言。

    贾诩闻言,微微摇头,对曹操道:“丞相,此征青州,当求速胜,丞相还是勿要再此等时候,顾及名声了,百姓皆善忘之辈,若日后逐周瑜,复得青州,丞相再行仁道,又有何人记得,这些许身死之人?”

    “文和此计,终究是有悖正道。”郭嘉轻叹一声,却听贾诩笑道:“世人言贾某‘毒士’,奉孝‘鬼才’,你我二人皆非正道之人,又何必迂腐行事?”

    郭嘉闻言,不知该如何辩驳,心中却觉得若曹操依贾诩之计,有伤天和。

    可是唯今之际,不伤天和,伤的却是这十五万曹军士卒的性命,思索良久,郭嘉亦点了点头,对曹操道:“丞相便于诸人面前,言此计乃郭某所设,也好保全丞相名声!”

    “奉孝,勿要与我争功!”贾诩说罢,傲然笑道:“莫非奉孝以为,贾某连这点担当都没?”

    曹操见军中二位谋士因此争执,心中也不禁暗暗感动,对二人道:“便依文和之计,若文和计成,届时便拿这五万江东士卒的性命,祭奠死难百姓便是!”

    曹操说罢,便召群臣入帐议事,将贾诩先前谋划说过之后,帐内文武,尽皆惊愕。

    如果说疆场杀敌是将士的荣耀,那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无疑是将士的耻辱,曹操见武将群中,不少军中上将,面带不忿,苦笑一声,对营中文武道:“此计虽文和所授,曹某却心中认可,曹某不瞒各位,如今我大军粮秣,看似丰盈,却抵不住十五万士卒天长日久的消耗下去,且诸位皆早已知晓,此番曹某用兵,粮草乃奉孝往荆襄所借,那周瑜狡诈如狐,今已料定曹某缺粮,于青州并不交战,掩藏身形,若长此以往,我大军虽人多势众,却也奈何不得江东避战!”

    曹操的一番话却让不少将士,认清形势。

    原本以为可轻易逐周瑜远离青州,可如今看来,那周瑜却意志坚定,死死抵抗,闻曹操之言,不少将士皆心中权衡,若死难青州百姓,便可解当下困局,总比死伤自家士卒,要好上许多。

    丞相此番也是迫不得已……

    帐内群臣交头接耳,贾诩见状,眉宇之间闪过一抹不耐,对众人道:“此乃贾某之计,日后若天降责罚,贾某一人承担,尔等多是武人,只管领兵作战即可!”

    贾诩说罢,群臣皆不敢多言,半晌之后,夏侯渊率众而出,抱拳一礼,对贾诩道:“请军师放心,这丞相敕令,便由本将率军,四下张贴!正好一路飞驰北海,也可顺便打探一番,那周瑜动向!”

    “妙才乃‘疾行将军’,若长驱北海,此事可行!”郭嘉说罢,曹操点了点头,对夏侯渊道:“妙才,曹某这便予你将令,领轻骑一万,直入北海,只是那周瑜诡诈,妙才定要谨慎行事,此番只张贴告示,无须与江东军马交战!”

    “谨遵丞相号令!”夏侯渊说罢,离帐而出,贾诩见曹操已用其计,心中暗喜,对曹操道:“如此一来,数日时间,丞相必知那周瑜所在!”

    当日,夏侯渊便点齐兵马,入夜时分,夏侯渊便至北海郡城。

    遥望北海城门大开,夏侯渊心中疑惑,再看城上,并无江东军马戍守,夏侯渊命五百轻骑,先入城池,问过城中百姓之后才知周瑜引江东军马已离北海半月有余,北海城中,并无江东一兵一卒。

    莫非周瑜逃了?

    夏侯渊苦思半晌,却也不知那周瑜在想些什么,唯有将告示贴于北海城中,留两千士卒,把守城池,亲率大军,连夜赶回。

    翌日与曹操相见之后,夏侯渊将沿途所见,尽数说过之后,曹操眉头紧皱,许久不言。

    这周瑜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

    急召郭嘉,贾诩二人前来议事,二人听闻夏侯渊讲述之后,亦尽皆不语,半晌之后,贾诩叹道:“唯今之际,只得寄望于青州百姓可察觉江东军马踪迹了!”

    郭嘉闻言却道:“这周瑜连北海都不守了,想必其余城池,亦当无江东军马把守,若我大军先占城池,再与江东军马周旋,不知丞相以为如何?”

    “却不知出让城池,是否是那周郎算计!”曹操闻郭嘉之言,心中也拿不定主意,三人盘算许久,却听夏侯渊道:“丞相大军兵多,任那江东军马如何诡诈,占了城池,我等便可不动如山!”

    “先占城池,再寻江东军马踪迹,倒也可行!”曹操说罢,目视郭嘉,贾诩二人,对二人道:“如此便依先前算计,我大军三路进军,强占城池,待占城之后,书信联络!”

    已有应对,曹操便拆除军寨,引本部军马往北海而行,郭嘉则强占临淄,贾诩强占东莱,三路军马,浩浩荡荡,沿途所过,未遇江东军马丝毫阻滞。

    占下沿途城池关隘,颇为顺利,然而曹操心中,却始终忐忑不已。

    周瑜是否已有奇谋,曹操不知,可曹操知道的却是,入青州后,十五万大军的一举一动,冥冥之中似是已被那周瑜指引,这种局势出乎掌控的感觉,令曹操颇为忧虑,且如今已然分兵,若青州百姓仍未交待周瑜去处,岂不是真要如贾诩所言那般,杀人立威?

    至北海后,曹操便命夏侯惇于城中召集百姓,不多时候,城中千余百姓被虎豹骑士卒,驱至校场,曹操于高台之上,对台下战战兢兢的千余百姓道:“曹某敕令,尔等之前可曾看过?”

    校场之中鸦雀无声,台下百姓皆面露惶恐,不知该如何回答。

    曹操见状,轻叹一声道:“曹某本不欲杀人,也给过尔等机会,那周瑜所在,何人得知,大可道来,若日后曹某查明言语属实,自然重赏!可尔等与那周瑜,同居一城数月,却不知周瑜所在,这也太过奇怪了些!”

    “丞相饶命!”

    “我等只是寻常百姓,又如何知晓那周瑜军中机密?”

    “丞相切勿牵连我等无辜之人……”

    见曹操杀气腾腾,一众百姓回过神来,尽皆哭求,曹操见台下百姓情真意切,也不禁暗生恻隐之心,可只是一想到如今那周瑜,还不知在青州何处看他笑话,这一抹恻隐,转瞬即逝……冷眼四顾,曹操长叹一声道:“若再无人给曹某交待,北海城今日必然染血,尔等死后,也勿要怨恨曹某,要怨便怨江东周郎,连守卫城池的能耐都没吧!”

    “丞相三思!我等皆青州百姓,亦是丞相子民,周瑜逃遁,乃江东军务,与我平民百姓,又有何关系?”

    正待此时,一中年士子上前数步,目视曹操,一脸坦荡道:“若丞相怒而杀人,有损丞相英明!”

    “为我大军将士得意存活,曹某这区区英明,损便损了!”曹操说罢,却颇为赞赏的看了一眼这中年士子,寒声笑道:“你倒是颇有胆色,只是你当知晓,如今曹某盛怒,你这胆色,却用错了地方!”

    “若在下因言获罪,愿引颈受戮,只要丞相不怕被百姓怨恨,从今往后,心系江东!”那文士说罢,昂然向前,校场之中不少青壮之人,亦被其感染,纷纷出言附和起来。

    顷刻间,原本哀声遍地的校场之中,群情激奋,胆大之人亦敢出言指责曹操滥杀无道。

    曹操本就因周瑜之事,心中恼怒,如今又闻百姓斥责,这般言语,如何能入得曹操之耳,曹操见状,怒喝一声,对场中一众百姓道:“尔等这是求死!”

    “非是求死,而是劝丞相回心转意!”那中年文士似豁出去了,对曹操道:“在下也不是是非不明之人,便是死了,也不会怨那江东周郎,唯怨丞相,不修仁道!”

    曹操闻言,目视中年士子,对那人道:“你且过来!”

    中年士子见曹操面上怒气稍散,只道曹操改变主意,当下挺胸昂头,向曹操走去,行至曹操近前,曹操对其笑道:“曹某之前与你说过,你这胆色用错地方,你却不信……”

    话音未落,曹操猛然抽出腰间佩剑,一剑刺穿文士前胸,那文士未及叫喊,便已魂归天外,校场之中,刹那间鸦雀无声,台下百姓只见曹操抽回佩剑,一脸阴鸷道:“尔等还是勿要考验曹某耐性的好!曹某再给尔等半日时间,归家之后,四下询问可有知晓那江东军马去处的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