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228部分

大凤雏-第228部分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等还是勿要考验曹某耐性的好!曹某再给尔等半日时间,归家之后,四下询问可有知晓那江东军马去处的家中之人,曹某来青州之时,便早已决定与那周瑜杀个痛快,尔等还是好好想想,到底是你们的脖子硬,还是曹某的剑利!”

第一章 NO。469 战火未熄,家事烦忧!

    屠戮百姓惨事不仅于北海一地,整个青州各郡百姓皆因江东军马销声匿迹而遭曹军迁怒,一时间青州各地风声鹤唳,百姓被逼无奈,四处奔走,寻江东军马所在。

    其中亦有不少背井离乡,逃离青州,只是曹军严守各路关隘,遁逃百姓皆被逐回。

    在青州百姓的“帮助”下,曹军近些时日,倒是收到了不少讯息,顺利的歼灭了几股四处流窜的江东军马,只是对曹操而言,此等战果却是杯水车薪,若依照当下这般歼敌速度,五万江东军马不知要杀到何年……且贾诩,郭嘉二人各掌一军,曹操身侧也无问计之人,青州的局势已逐渐不可控制,开始向曹操最为担忧的方向发展。

    天色黯然,北海大营之中,夏侯惇又一次引军而归,八千轻骑,歼敌不足二百,此等战果令夏侯渊颇为恼怒。

    且最让夏侯渊愤懑的是,即便有江东士卒被俘,亦慷慨赴死,并不透漏江东主力军马半点讯息,夏侯渊也未曾想到,周瑜麾下士卒居然全是这般难缠,若是以往,夏侯渊或许会怜其义气,将一众降卒悉数放归,可如今局势,夏侯渊显然已无心再去赞赏这些硬骨头的江东士卒了。

    周瑜究竟在何处?

    半月已过,曹军各路军马耗粮无数,却始终未知晓周瑜方位,如今曹军的屠刀沾染青州百姓的鲜血,远远多过于江东士卒的鲜血,这般情势令曹操已不想再杀下去了。

    且屠戮百姓一事,曹操也不能归咎贾诩毒计,若不是贾诩设谋,怕是连这点江东军马也觅之不见,江东军或隐匿孤山,或隐匿密林,不仅滑不留手,且逃窜速度,令曹军难以追赶,曹操戎马半生,却从未遇到这般敌手。

    又过数日,百余曹军飞马入城,为首之人,正是郭嘉。

    曹操闻郭嘉已至北海,匆忙相迎,二人相见,郭嘉见曹操一脸愁苦之色,轻叹一声,对曹操道:“见丞相这般神情,便知北海战事,颇为不顺,郭某以为,丞相如今,当早归许都!”

    “奉孝莫非是劝曹某退兵?”曹操闻言,眉头大皱,却见郭嘉摇头叹道:“周瑜所图,只为耗丞相粮草,使丞相粮绝之时,不战而退,郭某以为,若丞相欲定青州,何须大军十五万?如今青州城池,已悉数被丞相收回,驻青州五万军马,足以令周瑜龟缩于山林之中,不敢肆意攻城!”

    “若周瑜集结兵马,掠我城池,又待如何?”曹操心中疑惑,对郭嘉道:“且曹某归去,岂不是让世人以为,曹某挟大军而来,却奈何不得那江东周郎?”

    郭嘉闻言笑道:“至于周瑜集结兵马,不足为虑,况且如今江东军分散于青州各地,若想集结,根本就没那么容易,丞相只需命妙才将军,引轻骑巡防各地城池,即可震慑江东军马,使其不敢妄动,至于后者,丞相大可言天子相召,不得不归,如今丞相大军虽未肃清江东余孽,可青州城池,悉数被丞相复夺,青州一役,也可说是丞相胜了!”

    “只是这等胜绩,却令曹某不喜。”

    曹操闻郭嘉安慰之言,苦笑一声。

    只是十五万大军的消耗,的确令曹操颇为心疼,曹操也心中明了,若依郭嘉所言处理青州局势,也算妥当,可是曹操心中却总因未能与周瑜一战,而耿耿于怀。

    纠结许久,曹操轻叹一声,对周瑜道:“如此便依奉孝,只是文和处,奉孝是否已将此计告知于他?”

    “往北海前,郭某已命人致信文和,不过半日,文和亦知。”郭嘉说罢,信誓旦旦对曹操道:“如今除青州与江东军马纠缠不断,丞相四境皆无战事,若丞相可使郭某与文和于此一道抗衡周瑜,数月之后,我二人便还青州一个安宁献予丞相!”

    “既如此,曹某便依奉孝之计。”曹操说罢,也不愿在青州久留,命人飞马往许都一行,取圣上敕令。

    不过半日,贾诩亦至,与曹操相见,贾诩一脸愧色,对曹操道:“贾某先前计策,未能全功,还请丞相治罪。”

    “文和莫要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谁也不曾想到这周瑜避战,竟如此难缠!”曹操知贾诩尽力,也不出言相责,反而劝慰道:“周瑜躲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文和与奉孝二人合力,震慑青州,曹某就不信,这周瑜还有本事逃出生天!”

    贾诩闻言,点了点头,眉宇之间闪过一抹狠辣,显然对先前计败,耿耿于怀,如今虽丞相并未责备,可贾诩心中却将账算在了周瑜头上,正如曹操所言,若周瑜只躲不战,青州仍旧是掌握在丞相手中,只要周瑜敢战,贾诩暗自发誓,定当给其迎头痛击!

    三人正商议间,又有信使飞马来报,言卞夫人来信。

    曹操听闻,一头雾水,如今战火未熄,却又有家事烦忧不成?

    拆信看过,曹操眉头纠结,半晌之后,口中喝骂:“逆子!大战当前,却只知儿女情长,坏我大事,曹某怎么生得如此逆子?”

    郭嘉,贾诩见状,连忙出言相劝,待曹操将信予二人看过,二人面上,精彩无限。

    原来是曹操次子曹植于许都游街之时,路过庞氏商铺遇一美艳女子,多番纠缠,后女子离去之后,曹植也跟随而去,若是往常,此等小事卞夫人也不会告知曹操,可是后经打探得知,那绝美女子,却是庞山民小妾甄宓。

    可那曹植如失心疯般,非此女不娶,已径往荆襄,欲寻庞山民讨要甄宓,那曹植行走匆忙,卞夫人阻拦不及,如今曹植车驾,已过汝南。

    郭嘉看过信后,哭笑不得,半晌轻叹一声,对曹操道:“丞相无须担心植儿安危,以郭某对山民了解,其不会与植儿计较。”

    “那庞山民不与他计较,曹某倒要与他计较!”曹操闻言,咬牙切齿道:“曹某苦苦在外征战,他却为一女子,远赴荆襄,那庞山民趁早将其杀了,也好过日日惹曹某怒火!”

第一章 NO。470 情痴曹子建

    自孙曹两家再度相争青州之后,荆襄细作便多有回报青州讯息,两家如今僵持不下,那周瑜五万军马飘渺无踪,令曹操骑虎难下,倒是令庞山民心中欣喜无限。

    若周瑜于青州折腾个一年半载,这青州一役,怕是又会成为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且最为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庞山民麾下诸地也再无战事烦忧,无论是江东抑或中原,皆无余力,两路发兵,况且青州战后,无论谁胜谁败,都少不了安抚百姓,周瑜获胜倒也罢了,若是曹操取胜,其因先前屠戮百姓之事,已遭青州百姓厌恶,想要安抚民众,使青州恢复往日繁华,自然要花上大笔力气。

    这对于如今钱粮并不丰盈的中原而言,对其财政无异于雪上加霜。

    只是青州之事未了,庞山民却又得到消息,言曹植已入荆襄,庞山民闻此讯息,本以为是信使传错信报,待信使道明原委之后,庞山民却是有些哭笑不得了。

    曹操倒是生了一风流儿子,居然把主意都打到了宓儿头上。

    庞山民纳甄宓后,并未将甄宓留于家中,二八女子正是活泼的年龄,且甄宓于经商一途,多有见解,自购买西凉战马之后,庞山民便将家中不少商铺,交由甄宓打点,结果甄宓去了许都一趟,却带回来这么一个拖油瓶。

    庞山民也知道此事怨不得甄宓,小丫头的顾忌远远比他这个一地诸侯要多,甄宓虽婉拒曹植数次未果,却也不敢命人将曹植驱逐,曹植好歹也有个身为丞相的老爹,甄宓担心若图一时爽快,令两家交恶,坏了庞山民逐鹿中原的大事,便是不好。

    不过三日,曹植便至长沙,见识了长沙繁华比之许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曹植赞不绝口,甄宓闻言自然告知曹植,庞山民才华卓越,令辖下百姓安居乐业,而那曹植却是不信,只道荆襄有此盛况,乃庞山民多能吏相辅。

    且曹植对于自身才华,极为自信,告知甄宓若庞山民见到他这年少英杰,自然相形见绌,羞惭之下,必然将甄宓拱手让之……庞山民自然不会知道,曹植有如此狂言,不然曹植怕是没入长沙,便被暴打数顿了。

    与甄宓一道入太守府中,庞山民于高堂之上,也见识到这曹植样貌。

    身为曹操之子,曹植仪表堂堂,比之其父少了几许狠戾,多了几丝稳压,且一言一行,多有风度,看着这阶下情种,倒是让庞山民心中,升起几丝莫名好感。

    “曹子建见过唐侯。”曹植不失礼数,拱手一揖,抬头看了一眼庞山民后,只觉眼前之人,身上既无诸侯霸气,亦无士人那般文采风流,当下心中不禁对庞山民多了几分轻视之意。

    “免礼,子建之名,庞某早知,如今得见,倒是幸甚。”庞山民自然不会先提甄宓之事,对曹植微微一笑,庞山民道:“只是庞某原本以为,子建如今当在许都,为父分忧才是……庞某听闻,青州一役,丞相大军并不顺利。”

    “曹某不通兵事……”曹植说罢,朗声笑道:“曹某只求文能安邦,至于武能兴国之事,家中自有我大哥,四弟代劳。”

    庞山民闻言,微微点头,心中却是暗道:这厮倒是生了一张巧嘴。

    曹植见庞山民并不接茬,侧目看了娉婷在侧的甄宓一眼,心中一热,对庞山民道:“唐侯,在下此番远来荆襄,乃是有一事相求。”

    庞山民闻言,轻笑一声,对曹植道:“子建所求,我已知晓,只是自与宓儿成婚之后,我二人之间恩恩爱爱,之前听闻子建已遭宓儿所拒,若子建欲求宓儿,此事还是勿要于庞某面前再提的好,远来是客,子建既然如今闲暇,倒可在我长沙,多作游玩,归去之时,庞某自当命人护送!”

    “唐侯!”

    曹植闻言,一脸郑重道:“纵使唐侯乃一地诸侯,在下以为,唐侯仍配不上甄小姐的国色天香!”

    “曹子建,你放肆!”甄宓闻言,娇喝一声,曹植闻言,互不相让的与甄宓对视着,只是眼眸深处,多了几许柔情,口中喃喃道:“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闻曹植诗句,甄宓面上泛红,径自踏阶而上,坐于庞山民身侧,对庞山民道:“这个呆子整日胡言乱语,都快被他缠得疯掉,山民,快将他逐出!”

    庞山民闻言,微微一笑,却摆了摆手,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曹子建这般痴态,倒也是男儿本色,且之前子建一路而来,甚是守礼,于许都时,对宓儿也未曾为难,庞某又怎能因些许小事,将其驱逐?”

    曹植闻言,连连点头,对庞山民道:“唐侯倒也有些度量,只是曹某先前所言,不知唐侯可曾听到?”

    “子建是说,庞某配不上宓儿?”庞山民闻言失笑,曹植闻言却道:“正是如此,得宓儿者,当文采风流!”

    “原来要文采风流啊……”

    庞山民喃喃自语,继而失声笑道:“那庞某便给你见见,何为文采风流?你且听: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曹植闻言,愕然半晌,甄宓却喜形于色,对庞山民道:“夫君,这是你之所作?”

    庞山民点了点头,心中暗道,这也算是穿越者的特权吧,秦观还有千年才得出生,就先把这首词借来一用。

    “虽不似诗,却写得极好。”曹植咬了咬牙,双目灼灼的看着庞山民道:“唐侯还有何诗篇,若只此一诗欲说服曹某,却也不够!”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子建以为,此诗如何?”

    接连两篇佳作,篇篇经典,曹植半晌大叫一声,手指庞山民道:“既然唐侯有如此诗才,为何佳作却不显于世?”

    “没时间啊……”庞山民闻言,笑着摇了摇头道:“吟几篇诗作,可陶冶情操,只是庞某却愿治下百姓,不再肚饿,两相权衡,庞某自然择其后者忙碌,汝父亦有诗才,只是子建可曾见过,曹丞相何时殚精竭虑,钻研诗作?”

    曹植闻言,默默而不能答,庞山民见状笑道:“这便是我等志向不同,我与汝父,志在天下,所以会把这诗词,只作小道,而锦绣文章,于盛世亦可吟唱,当今乱世,诸侯还是先立志荡平天下的好,至于子建,极有诗才,可流传后世,此乃子建志向,是对是错,庞某不予置评!”

    曹植猛然醒悟,一脸羞惭道:“即便是唐侯所言有理,可是甄小姐于在下心中,念念不忘,这如何是好?”

    “相见不如怀念。”庞山民闻言笑道:“若宓儿未嫁,子建如此,无可厚非,可如今宓儿已嫁作人妇,你又何必如此执着,坏她幸福?”

    说罢,庞山民看了甄宓一眼,笑道:“此去许都,有何收获?”

    “蜀锦卖的甚好!”甄宓说罢,娇笑一声,坦然看了曹植一眼,道:“公子厚爱,宓儿知晓,只是宓儿与夫君成婚之后,虽聚少离多,却也幸福的紧,夫君不把宓儿当笼中之鸟,于当今天下,又有何人,能与我夫君这般,厚爱女子?”

    “可小姐为妾,若入曹某家门,可为植正妻!”曹植说罢,却见甄宓笑道:“虽宓儿非夫君正妻,可二位姐姐待宓儿极好,且夫君纵容宓儿抛头露面,若我为汝妻,你可做到?”

    曹植思索半晌,咬了咬牙道:“若小姐喜欢,植便可做到!”

    “可是宓儿很喜欢现在的生活,也不曾想过有所改变!”甄宓说罢,直视曹植道:“若公子再纠缠不清,不劳夫君请公子出去,宓儿便要请公子速速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