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245部分

大凤雏-第245部分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嘉说罢,曹操与身侧诸人尽皆默然,众人又如何不知,宛城乃曹操抵御荆襄大军之门户所在,只是如今攻守异位,那卧龙,凤雏皆非短视之人,复夺宛城,谈何容易?

    且如今诸葛亮,庞统二人已然久经战阵,不比昔日初临沙场,逢其一人郭嘉已无全胜把握,更不要说这二人携手……

    厅堂之内,众人半晌无言,许久之后,曹操长叹一声,对郭嘉道:“奉孝,若操允你征伐宛城,胜算几何?”

    郭嘉闻言苦笑一声,对曹操道:“一成也无,只是如今情势对我等而言,乃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丞相按兵不动,荆襄大军岂又会只夺宛城一地便沾沾自喜,不思北进?郭某此番极力请战,不求一战定宛城局势,只求遏制荆襄嚣张气焰,若可拖至江东罢兵,丞相便可亲点兵马,力挽狂澜,再与那荆襄大战一场!”

    厅堂诸人闻郭嘉之言,比之先前振奋不少,为今之计,对抗荆襄大军的最好办法也只能是扼其席卷北地之威势了,曹操思索良久,从榻上支撑而起,对郭嘉道:“既然奉孝言之有理,曹某便允了奉孝请战之念,朝中将领皆可由奉孝挑选,只是曹某望奉孝谨记,若荆襄势大,奉孝独立难支,便是退兵河北,曹某亦不怪罪!”

    郭嘉闻言,心中感动,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又道:“宛城之事,郭某定尽力而为,不过如今时局变化,丞相已不适宜两线用兵,当遣使者赴江东一行,与那孙权商议两家罢兵之事。”

    “孙权贪婪,且庐江战事乃丞相挑起,若与其妥协,江东怕是要狮子开口了……”荀彧闻郭嘉之言,心中颇感为难,原本曹营一众谋士皆以为三年休养生息,再战江东,就算是不能一战而定,好歹也要将江东军马尽数驱往江南之地,可如今荆襄横插一手,曹军优势尽去,这三年来所积累的钱粮,怕是要折损不少。

    且就如今而言,江东孙权是否同意罢兵还在两可之间,孙权此人倒也罢了,那周瑜却非短视之人,若其下定心思引江东军马渡江大战,合肥,寿春诸地,亦要卷入战火之中。

    沉吟许久,曹操轻叹一声,对荀彧道:“那依文若之见,朝堂之上可有善辩之人,劝那孙权改变心意?”

    “司马仲达,可堪大用!”贾诩闻言,不假思索道:“此人先前与荆襄陆逊相争,毫不逊色,若遣此人去往江东,说得江东群臣改变心意,希望不小!”

    闻贾诩之言,郭嘉,二荀思索片刻亦微微点头,曹操见状,长叹一声道:“那就命司马懿为使,往江东一行,与那孙权周瑜二人商议两家罢兵之事……”(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503 二蒯请罪,山民解惑

    宛城大捷,荆襄境内喜气洋洋,两军大战之时的紧张感于朝堂之上也渐渐散去,一众出身于世家的官员似乎忘记了先前竭力避战之事,如今宛城已得,荆襄世家对于入驻此城如何分配城中利益,用尽心思。

    若不是先前二蒯居中调和,庞山民与一众世家家主怕是要闹的不可开交,近日蒯家堂前,门庭若市,多有各家家主来访,与二蒯相商宛城之事,蒯越,蒯良二人也因此事颇为头痛,先前庞山民主战之时,一众世家并未给这位荆襄之主多少颜面,如今宛城平定,这分配利益之时,莫非这各家家主还希望庞山民会给他们好脸色看么?

    荆襄内政之事,庞山民对于二蒯颇为仰仗,二蒯自然比之旁人更加懂得庞山民的心思如何,荆襄世家于庞山民而言,早已成了尾大不掉之事,如今荆襄富庶,多赖荆襄书院与庞山民所授奇术相帮,可日益膨胀的世家财富,已蒙蔽了不少世家家主的眼睛,诸人似乎早已忘却,如今世家不比先前,庞山民与其心腹牢牢掌控着荆襄军权,且世家早再无私兵,若真将庞山民惹的怒火勃发,荆襄世家必被血洗。

    “唐侯少有杀人,这些庸才怕是忘记,荆襄的刀兵掌握在何人手中了……”

    于后堂之中,又送走联袂而来的数名家主之后,蒯良嗟叹不已。

    蒯家也是世家之中的一员,见一众世家懵懵懂懂,浑然不觉火烧眉毛一事,心中也难免升起兔死狐悲之感,于二蒯看来,庞山民纵使不忍荆襄世家腥风血雨,可一些不知进退之人,却早已铸就了他们的取死之道。

    且如今对于二蒯而言,也到了要明确站队的时候,蒯家近些年来,因昔日拥立之功,得庞山民眷顾,早已成为荆襄第一世家,其财富纵使比之庞家也不遑多让,可二蒯却并无丝毫之前刘表在位之时的那种安全感,世家无私兵已是荆襄惯例,若一旦庞山民雷霆大怒,不顾旧情,蒯家也难免遭受灭顶打击。

    在二人看来,若庞山民想要杀鸡儆猴,蒯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二人先前于宛城之事,并未表现出明确支持庞山民的态度,担当的多是和稀泥的角色,二蒯虽知荆襄强势,可是先前也觉得徐晃久镇宛城,想要顺利攻取,并不容易,若是一场大战打得天长地久,荆襄因此疲敝,便是得不偿失,且交战中原,大大影响了商贾贸易,对诸多世家而言,总是不利。

    可谁曾想到,那声名赫赫的徐晃仅坚守了数日便被诸葛孔明所俘,荆襄大军不仅大破宛城,连颖川也未曾幸免,看过那一车车从颖川书院运送而来的古籍珍本,面如死灰的荀氏子弟……二蒯心中也不知是喜是忧。

    “兄长,事已至此……”蒯越思绪良久,对蒯良道:“如今卧龙虽兵马未归,但我蒯家也当以此大胜为由,多献钱粮,助唐侯大犒三军!”

    “异度,不想事到如今你还是如此天真……”蒯良轻叹,面上笑容一阵苦涩,对蒯越道:“便是无诸多世家制衡,唐侯早已得荆襄民心,以荆襄富庶,犒赏之财还须我等世家帮衬?锦上添花之事难消唐侯心中先前怨愤,或许唐侯心中,早已对世家先前动作,恨之入骨,此番大捷,唐侯不仅仅是胜了曹操,更是胜了这诸多荆襄世家,日后朝堂之上,若世家心中再敢有私欲作祟,唐侯怕是不会再顾惜旧情,姑息那些自私自利之辈了。”

    蒯良说罢,蒯越愕然,只见蒯良命下人去府库之中,多备礼品,对蒯越道:“异度,当与为兄一道,去侯府请罪了……”

    庞山民并不知晓二蒯心中如此纠结,前些时日的世家之事虽令他心中怒不可遏,可庞山民心中思索的更多的并不是用鲜血淋漓屠刀令世家屈服,庞山民心中明了,就算将当下风头正劲的世家一一拔除,新晋的世家依然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绝。

    便是数百年之后的盛唐,世家之祸不依然是尾大不掉么?

    之前庞山民授世家奇术,发展生产,本以为世家起码懂得“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可事到如今,他也意识到了这想法的天真之处,人性的私欲终归是扼杀不绝的,想要令世家有所收敛,要么就拿出一套可以约束他们的强有力的法令,要么就培养新晋的寒门家族,与其制衡。

    只不过如今卧龙,凤雏皆征战在外,二蒯又是荆襄世家的代表人物,与此二人谋划法令之事,无异于与虎谋皮,庞山民并不认为自己的魅力高过世家的利益,更何况庞,蒯两家交好日久,庞山民也不想因此事坏了二人性命。

    所以就眼下看来,培养寒门,明显比制定新法来得靠谱,至于新的法令,还是待卧龙,凤雏二人凯旋而归之时,再作商议不迟。

    于是数日以来,庞山民闭门不出,躲在竹林的安乐窝中一心思索如何培养为他所用的寒门,使其富庶之事,就当下而言,庞山民麾下之境的诸多可用之人,大抵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荆襄,西川,西凉诸地的世家之人,这类人物于庞山民麾下,势力最重,便是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位高权重之人,皆为世家子弟。

    其二则是崔均,石韬等出仕荆南各郡的寒门学子,如今虽官至太守,可其家底却并不丰厚,然而这些寒门子弟,却是最能够体会民间疾苦,兢兢业业恪守着为官之道。

    其三便是庞山民麾下将门,西凉马氏,五虎上将,甘宁,魏延等人,皆可入此范畴之中,也是庞山民开疆拓土所倚重的力量,只不过这些将领对于兵权甚是紧要,至于财权,极为豁达……

    三股势力,寒门最弱,庞山民便是帮扶寒门子弟,却也不怕别人说三道四,诸多寒门如今虽比之先前富庶不少,可是在庞山民的眼里仍远远不够……

    正当庞山民冥思苦想之际,又有侍者来报,言二蒯携诸多礼物而来,负荆请罪。

    庞山民闻言,先是一愣,继而叹道:“速速请子柔,异度入府一叙。”

    二蒯入竹舍之中,拜倒请罪,久久不起。庞山民见二蒯面上多有惭色,对二人道:“子柔,异度,快快请起。”

    蒯良抬头见庞山民面上并无恼怒之色,缓缓起身,对庞山民道:“我二人得唐侯重用,却于之前兵出宛城之事,多有踌躇,所作所为,必令唐侯极为失望,如今蒯某年迈,于朝堂之上力不从心,还请唐侯罢免老夫官职,允老夫告老还乡。”

    庞山民闻言只是微微皱眉,蒯良心中却是大惊,心中暗道:入庞府之前,兄长并未言及辞官之事,适才却于唐侯面前表明心迹,莫非之前所为已触及唐侯底线,蒯家真到了盛极而衰的地步了么?

    厅堂之中,寂静半晌,蒯良见庞山民不言不语,又将辞官之事,再说了一遍,庞山民回过神来,轻笑一声到:“子柔是在怪庞某待你蒯家不厚?”

    闻庞山民之言,蒯良忙道:“非是唐侯待蒯氏不厚,而是蒯家有福所托……”

    “庞某之前可有托付二位何事?”庞山民见蒯良失惊,不禁笑道:“庞某先前也是世家子弟,世家之事,其中多有为难之处,蒯氏为荆襄世家魁首,所作所为,亦有无奈,攻伐宛城之时,世家并未与庞某配合默契,庞某心中虽有怨愤,却也不想怪罪蒯氏,毕竟荆襄和平数年,来之不易,若庞某只因一时之怨,降罪世家,这荆襄安乐,怕是毁于一旦。”

    蒯良见庞山民所言不似作伪,长叹一声道:“终是我世家有负唐侯,若蒯某去官,于唐侯而言可算是杀鸡儆猴,其余世家亦不敢如先前那般,贪婪无度!”

    “治标不治本……”庞山民淡笑道:“蒯氏数年来于荆襄兢兢业业,多有功劳,且先前伐宛城不予配合之事,也非你蒯家挑头,莫非子柔先生真当庞某昏聩不明?荆襄世家如今手无兵权,庞某若是想要泄愤,自可用手中百万雄兵,令其低头。”

    见二蒯闻言一脸惊愕之色,庞山民摇头苦笑:“如今宛城大胜,庞某这心中怨愤,自然淡去不少,二位大可将这心事放下,世家之事,仅在于被财帛蒙蔽了双眼,庞某接下来要做的,却是要世家耳清目明一些……”

    蒯越闻言,心中疑惑,对庞山民道:“唐侯有何打算?”

    “庞某欲加大扶植寒门的力量,予世家多些竞争,另欲完善法度,只不过完善法度之事,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所以扶植寒门,还须二位多多相助啊!”

    二蒯闻言,尽皆愣住,半晌之后,蒯良不禁叹道:“唐侯这想法虽好,可是不知唐侯有无想过,以唐侯这奇术敛财的手段,寒门历经三五载,其财富怕是去中小世家,别无二致了,届时这寒门,还称的上是寒门么?”

    “子柔先生所言极是,可是对我荆襄而言,三五载时间,完善法度,绰绰有余!”

    PS:感谢一路自由同学投出的月票……(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504 劝徐晃,可为御史

    庞山民言之凿凿,二蒯虽不知庞山民为何如此自信,却也不禁被其情绪感染,庞山民见二蒯仍跪伏于地,命二人起身入座。

    完善法度一事是一项漫长而细致的工作,二蒯虽有心相帮,却立场尴尬,二人俱是人杰,但也是荆襄世家的代表人物,二人心知肚明,完善法度之事轮不到他们做主,作为世家家主,行事间总会潜移默化的偏袒世家,这其中更多的并不是私心作祟,而是长久以来的行为习惯罢了。

    庞山民不想为难二蒯,作为一地之主,许多时候考虑的应当是兼容并蓄,倚仗世家行政荆襄固然有期先天劣势,可是一些品格良好的世家,还是能够起到不少教化百姓的作用的。

    在这个知识物质匮乏的时代,世家中人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如今荆襄新得宛城,颖川诸地,这天下两大书院尽入彀中,然而庞山民却并不满足,荆襄虽渐呈雄霸天下之势,他这个唐侯在用人之际却多有捉襟见肘之感。

    总不能将天下之事皆交由卧龙,凤雏来做,当下荆襄最为需要的,不是如那二位一般的人中之龙,而是数目庞大的基层人才,而这些基层人才,于庞山民完善好法度之前,多要仰仗世家中人出力。

    寒门学子虽潜力无限,然而长久以来困窘的生活,终究是令其眼光稍显短浅了一些,而世家子弟比之他们更加圆滑,且见识广博,这也是庞山民始终对一众世家,难下死手的原因。

    与二蒯商议一阵,打消二蒯心中疑虑,庞山民便告知二蒯,宛城之利,暂且轮不到那些火急火燎的荆襄世家了,如今正是荆襄拓土之时,若不出意外,新得的土地将越来越多,这些土地以及战争收益,正好作为他扶植寒门的资本。

    二蒯对于庞山民如此建议,当然不敢有任何异议,作为荆襄之主,提出此般条件已是宽厚之极,此番前来,保得住那些同僚的项上人头,已经令二人喜出望外,些许北地的新得利益,对荆襄世家而言,不要也罢。

    贪婪无度之后,便是不得善终,二蒯心中明了,此番归返襄阳之际,当好好与同僚们商议一下,如何将世家财富,散掉一些,用于扶植寒门之事了,如今只是因宛城大捷,令唐侯心情舒畅,才未要了世家脑袋,若是之后再有世家中人,挑衅唐侯威仪,想要活命恐怕远远不会如当下这般简单。

    送走二蒯,庞山民心中暗叹,这荆襄之中,总会用如二蒯这般的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