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306部分

大凤雏-第306部分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奉孝先生这话好没道理……”庞统话说半截,却被庞山民打断,庞山民一脸郑重道:“奉孝,在庞某看来河北与荆襄差距,丞相不知,奉孝也一无所知!”

    闻庞山民之言,郭嘉还欲辩驳,却听庞山民又道:“奉孝可知我荆襄一年得赋税几何,养兵多少?可知西凉军马与两川军马去向何处?可知河北诸郡,商贾贸易多出自我荆襄之手?可知庞某迟迟不取青徐,挥军河北有何目的?即便庞某将其中详细尽数告知奉孝,奉孝又能如何化解?此乃庞某悉心经营数年之功,乃堂堂阳谋,奉孝就算深谋似鬼,又岂可化解庞某麾下无数百姓,将士经营数年的努力!”

    庞山民一席话说得郭嘉冷汗淋漓,郭嘉之前也有怀疑,西凉军马与两川军马除马超本部外,少有出现于诸侯征战的疆场之下,且听庞山民意有所指,河北诸地的商贾贸易已可被荆襄遥遥cāo控……然而如今听庞山民当面道出,郭嘉心中惊涛骇浪。

    或许正如庞山民所言,自己与丞相一直以来,都在习惯性的无视荆襄这些年来的迅猛发展,就算后来有所重视,然而回想一番,郭嘉却发现对荆襄重视的远远不够。

    一个能够将荆南经营数年,接连吞并数家诸侯的家伙,其手段理当难以猜度。

    郭嘉惊愕半晌,回过神来,苦笑一声道:“山民所言,嘉已想通,然而无论山民舌灿莲花,嘉定然不降,且山民勿要拿文则,公明二人事迹与郭某面前说道,若山民苦苦相逼,嘉宁愿一死了之!”

    庞山民闻言微微点头,话锋一转对郭嘉道:“若庞某欲放奉孝归去呢?”

    郭嘉闻言,嗤笑一声道:“那便是山民不智!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若山民果真将郭某放归,日后郭某捉了山民,也放一回。”

    “看来这人情庞某是不指望奉孝来还了……”庞山民说罢,收敛笑容,郑重其事道:“奉孝,放你归去在庞某看来亦未尝不可,只是奉孝若欲离去,当于庞某面前承诺,日后若河北覆亡,奉孝不可求死,届时奉孝已是无主之人,当归庞某麾下!”

    郭嘉闻言轻蔑一笑道:“山民倒是好气魄,只是这般美梦郭某还是劝你早早醒来吧……”

    “终有一日会梦想成真。”庞山民说罢,见郭嘉依然不以为意,对郭嘉笑道:“庞某若是告知奉孝,河北如今广造器械乃郭某计策,奉孝是否肯信?”

    郭嘉闻言骤然一惊,口中喃喃道:“之前陈留城前一事早令郭某心中怪异,山民且速说说,为何要将那些攻城利器,展现于丞相面前?”

    “便是告诉你也无伤大雅。”庞山民笑道:“如今木已成舟,庞某麾下细作早已探知丞相广造器械,守御城池,然而庞某不知奉孝是否发现,打造器械耗资颇费,二荀如今怕是为巨量军费,焦头烂额了吧!且刘子扬所造投石,皆笨重无比,不易移动,只须风吹雨淋数月,投石便成朽木,庞某区区小计,便可使丞相财帛,付之流水……”

    “够了!”郭嘉闻言怒叱一声,对庞山民道:“数年未见,山民却这般狠辣,一应手段,令郭某似不相识!”

    “也比不得奉孝劝孙权,祸害我荆襄书院学子!”庞山民亦一脸怒色,对郭嘉道:“庞某所用,尽皆阳谋,怎可与奉孝这般阴谋所比?便是庞某夺颖川之际,亦未伤害学子性命!却不想奉孝竟唆使孙权,残害士人!”

    庞统见二人原本还尚可说到一处,如今却尽皆大怒,难以遏制,忙出言相劝,庞山民闻庞统之言,轻叹一声道:“也就是寻常争执,士元不必放在心上,总之奉孝这人,若庞某不骂他,他心中总不舒服!”

    郭嘉闻言,半晌才收起面上怒色,对庞山民道:“两军相争当无所不用其极,非是郭某之过,亦非山民之过,你我如今针锋相对,错就错在这天下时局,你我各为其主啊……”

    庞山民闻言点了点头,赞许的看了郭嘉一眼,侧目对庞统道:“士元终究是没奉孝看的这般通透,交情归交情,责任归责任,如今庞某与奉孝皆未将其混淆,只为此事,便当浮一大白!”

    庞山民说罢,提起酒坛与郭嘉碰了一下,对郭嘉道:“奉孝打算何时离去?也好让庞某安排一番,反正天下间只余庞某与奉孝两家诸侯,庞某若欲与奉孝重逢,起兵顷刻即至!”

    “离去之时当然是越早越好……只是重逢之日,越晚越好。”郭嘉长叹一声,对庞山民道:“若再与山民相见沙场,怕是届时山民已有必胜把握……”

    “当下虽是年初,但年内奉孝大可放心,庞某亦要处理江东事务,难有余暇,只要丞相不挑衅庞某,庞某便不会往河北一行,兴师问罪!”

    庞山民说罢,郭嘉却道:“若郭某归返之后想念山民,引军来见呢?”

    “无非是再收拾你一顿罢了!”庞山民闻言大笑,对郭嘉道:“在庞某看来,整顿江东也比不得再见友人,况且奉孝主动来寻,庞某就算琐事缠身,也要腾出时间,与奉孝一会!”

    郭嘉闻言暗叹一声。

    即便庞山民这段时日要受困于江东政务,然而对于曹操而言,却不是大举反攻的机会,正如庞山民所言,就算曹军再渡江一战,荆襄仍有军马应对,而丞相则因年前一战,消耗不少,如今强起兵马,并非智举。

    只是待庞山民整合了江东的力量之后,其麾下已坐拥大半江山,丞相再要抵挡,更为艰难。

    见郭嘉愁眉不展,庞山民道:“奉孝,还是勿要再谈政务了,今日你我,只叙旧情,也当是庞某为你践行,如何?”

    “牢中践行,倒也别致。”郭嘉闻言失笑,对庞山民道:“只是郭某心事重重,还有不少事情,欲使山民解惑,比如西凉军马与两川军马的去向,便令郭某好奇的紧!”

    “奉孝欲打探军情?”庞山民闻言乐不可支,对郭嘉道:“什么时候奉孝还身兼细作了,莫非丞相麾下人手这般捉襟见肘?”

    “愿说就说,不说拉倒!”郭嘉没好气的白了庞山民一眼,庞山民见状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便是告知奉孝也未尝不可,庞某令马腾率西凉军马,继续开拓丝绸之路,而两川军马,则深入蛮地,庞某欲使南蛮尽皆归化我汉家统治。”

    “山民倒是有暇,诸侯相争,还可顾及这般琐事!”郭嘉见庞山民这两项举措,皆非针对曹操,放下心来。

    庞山民闻言却连连摇头,对郭嘉道;“要说行军布阵,庞某比你不如,可奉孝这于政务上的眼光,庞某可甩你八条街去!待奉孝归返河北之后,好好去问问二荀,强汉之时与异族交易,仅丝绸之路为大汉提供多少财帛?西南蛮人若被汉家同化,庞某治下两川再无蛮害,且蛮人山中,物产丰饶,庞某军中将士利器,便多为两川蛮地精铁所制!”

    “商贾手段……”

    虽知庞山民言之有理,郭嘉却嘴上不服,轻哼一声,一脸阴郁道:“只是你时运不错,占得好地罢了!”

    “莫非奉孝是嫌弃河北贫瘠?”庞山民闻言,不禁大笑,对郭嘉道:“之所以丞相财政捉襟见肘,只是其不懂经营罢了,庞某这一番言辞,也只是想要告知奉孝,丞相败于庞某手中,输的不冤!”

    “既然山民生财有道……便告知郭某一二,如何使河北富庶,如何?”郭嘉见庞山民微醺,不禁笑道:“郭某亦想从山民手中,学得一二傍身之计。”

    “只要奉孝肯降我荆襄,别说一二傍身之计,便是三四,庞某也给!”庞山民说罢,白了郭嘉一眼道:“只是奉孝若想拿回河北予丞相所用,庞某只得吝啬一些了。”

    “山民此言,莫非是怕了丞相?”郭嘉被庞山民窥破心思,毫不动怒。

    “激将无用。”庞山民说罢,将坛中余酒一口饮尽,对郭嘉道:“奉孝还是早些休整,明日庞某便命人送奉孝归去,一路舟车,奉孝当多多保重……庞某近日政务繁忙,怕是无暇相送了。”

    “山民……”郭嘉闻言,双目泛红。

    庞山民已不止一次的可以要他性命,然而屡屡却容郭嘉归返曹操麾下,古往今来,这般行事者前所未有,郭嘉并非心如铁石之人,见庞山民醉态可掬的在庞统相携之下离了牢房,郭嘉哽咽道:“这般恩德,你叫郭某如何偿还啊……”

第一章 NO。606 江东易主,曹操惊惧

    离愁凄苦,更何况双方关系对立,所以郭嘉离去,庞山民并未相送。

    一架轻车缓缓的离了柴桑,往渡口而去,此时的庞山民却于府衙之中,愁眉不展。

    且不提放归郭嘉一事,便是柴桑城中一众江东将校如何安置的问题,就令他颇为头痛,揉了揉额头,环视大殿,却发现到场的江东将校,只来了十之三四,太史慈,朱恒,徐盛等皆称病不出,这种沉默的对抗似乎是在告诉庞山民,他们已经打定主意,致仕而去了。

    而庞山民却心中难舍这些人才不能为荆襄所用,若太史慈,朱恒等人归隐乡间,只需要数年功夫,就能从一纵横疆场的江东上将变为一只知耕锄的乡野村夫……

    但凡上将,总要经过鲜血和战场历练。

    庞山民于朝堂之上无心政务,便早早散朝,堂内诸将悉数离去后,庞统见庞山民仍苦苦思索劝降之策,出言劝道:“兄长,若子义等人不愿归降,便放过乡里,予其自有,沙场战将,我荆襄不缺……”

    庞山民闻言却叹,对庞统道:“荆襄有今日盛况,皆我等一点一滴经营而来,若是往日,士元会劝庞某放归良将终老山林么?荆襄立世之本,在于收拢人才,庞某自然不会将我荆襄繁荣之根本忘却,士元这般言辞,还请勿要再言。”

    庞山民说罢,庞统猛然醒悟。

    庞山民思索片刻,对庞统道:“士元,且与庞某一同往子义住处拜会。”

    庞统闻言点了点头,随即便明白庞山民就是是何打算。

    当下江东将门,太史慈为其魁首,无论武艺德行,江东诸将尽皆拜服,若可说通此人,再劝别人,也比较容易。

    二人离了府衙,不多时候便至太史慈于柴桑的临时府邸,庞山民见偌大宅院,甚至连个通传的老仆都没,颇为感慨。

    二人径入太史慈府上,只见堂中太史慈正独自一人,打点行装,庞山民见状对太史慈道:“子义之病,乃思乡之症吧。”

    太史慈闻庞山民声音,面上闪过一抹尴尬,再怎么说如今孙权已降,太史慈若日后于江东生活,少不得仰唐王鼻息,今日不欲去朝堂点将,太史慈只能以拙劣的称病借口,回避与庞山民相见,而如今行藏被庞山民拆穿,太史慈苦笑一声,对庞山民道:“唐王怎会至慈寒舍之中……”

    庞山民闻言勉强一笑,对太史慈道:“子义去意已决?”

    太史慈闻言点了点头,对庞山民道:“家母年迈,且年内又遭逢疾病,慈不想日后后悔,所以欲归返乡里,奉养老母。”

    庞山民倒理解太史慈这般行为,思索片刻道:“既然如此,庞某予子义长假便是,至于致仕一事,还望子义勿要再言,如今公瑾,子敬皆于我荆襄为官,庞某心得江东,子义亦当与之重逢。”

    想到周瑜,鲁肃,太史慈犹豫片刻道:“即是友人,终究有相逢之时,此事还是不劳烦唐王费心,至于辞官归隐,慈之前便早有打算,就算唐王此番不得江东,慈亦会于吴王提及归隐一事。”

    太史慈情真意切,庞山民一时间倒不知当如何再劝,庞统见状,不禁插言道:“太史将军若归返乡间,以何谋生?”

    “正值壮年,慈尚有一把子力气,奉养母亲毫无问题。”太史慈说罢,将背囊跨于肩上,对庞山民道:“若唐王日后有暇,可往慈家中做客……”

    说罢,太史慈便欲起身而去。

    庞山民见状心中大急,对太史慈道:“子义还请三思。”

    “此已是三思而行。”太史慈召过府门前那匹神骏的胯下战马,翻身而上,对庞山民道:“唐王初定江东,想必政务繁杂,慈不便多作打扰,这便归去。”

    太史慈说罢,一骑绝尘离了府邸,往城门而去,遥望太史慈离去背影,庞山民嗟叹许久,口中喃喃道:“恐怕日后往子义府上打扰的,除庞某外,亦有公瑾,子敬,庞某不信子义能够做到铁石心肠。”

    难阻太史慈离去,庞山民只得待程普,周泰等人,引水军纳降之时,再做劝说。

    除太史慈外,程普这三世老臣亦被江东将校所景仰,庞山民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欲劝说程普归降之后,再劝旁人……

    又过一日,江东水军浩浩荡荡的停泊于柴桑渡口,随船同行的甘宁与程普,周泰等人一道下船,与庞山民相见。

    程老将军依然如太史慈一般,不肯归降,蒋钦,周泰虽忠于孙权,然而水寇出身的他们却难挡甘宁蛊惑,长江三大水匪倒是于庞山民麾下齐聚一堂。

    江东水军继步军后归附荆襄,也就代表六郡之中,再无人会阻挠关羽,张飞二人接掌城池,此番平定江东,落下帷幕。

    庞山民于柴桑大宴群臣三日,荆襄文武尽皆醺然,而庞山民却于得闲之时,独自一人往返于程普,黄盖等人的府邸之中,劝其归降。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程普,黄盖终究是耐不住庞山民的诚挚之意,表示愿继续于水军之中为将,二位江东老臣尽皆归附,也令庞山民心头消减了不少因郭嘉,太史慈不肯归降所带来的惆怅之情。

    不过一月,江东覆灭。

    而郭嘉的身影也再次出现在了河北朝堂之中。

    原本以为郭嘉被荆襄做掳,必无幸免,曹操已经许久未睡过一个好觉。得知郭嘉被庞山民放归的消息,曹操欣喜若狂,引朝中文武亲迎郭嘉于邺城城前。

    郭嘉再见曹操,却发现短短数月,丞相两鬓已斑,比之他离去之时,不知苍老了多少,见曹操喜不自胜,热泪盈眶,郭嘉亦双目泛红,拜倒于曹操面前,声音哽咽道:“郭某有负丞相所托,还望丞相治罪……”

    郭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