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383部分

最后的三国-第383部分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蜀军一路狂逃,渐渐地接近了安国,距离蜀军的设定的埋伏圈已经是不远了,傅著可以在路边轻易地发现蜀军所留下的记号。

那些记号,都是一些特殊的标记,有时候是堆着一堆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石块,有时候是插着几根毫不起眼的树枝,不过能看懂这些记号的人却可以一眼就看出这些石块树枝所表达出来的含义。

比如那一堆形似乱石的石块,最顶部有一块比较尖的石头,那尖端所指的方向,正是蜀军此行的目的地,而尖石底下衬垫着十三块形状不同的大小不一的石头,代表着距离目的地还有十三里的路程。

再往前走不远,便会看到一堆大小差不多相同的石堆,尖石所指的方向依然是西北方向,地下所衬的石头则由十三块减少到了十块,代表距离目标还剩十里左右。

至于那些树枝木棍,表达的也是同样的含义,只不过在外人的眼中,丝毫不解其义,只不过是些破石头和几根枯枝烂木,直接就无视了。

傅著读懂了这些暗号带来的讯息,嘴角之上浮现出了一丝的笑意,一路狂逃了上百里,现在总算是看到盼头,他回头看了一眼依然在身后紧追不舍的晋兵,冷笑了一声,暗自道:“让你们猖狂了半天,现在该是算后帐的时候了。”

本来傅著就不乐意担当这个诱饵,一上来仗还没打就得诈败而走,其中的郁闷只有自己心理清楚,狂逃上百里,一路还得装出一付丢盔弃甲抱头鼠窜的模样,可谓是狼狈之极,现在总算是挨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候了,傅著也着实吐了一口恶气。

距离伏击圈越来越近,傅著丝毫没有加快速度的意识,依然保持着不紧不慢的节奏,为了将最后的一程戏演得更为地逼真,虎骑军还故意地装出一付体力不支的模样,经引诱晋军更卖力地追赶。

第934章八面埋伏(上)

PS:稍后更正………………………………………………………………………………………………………………………………………………………………………………………………………………………………………………………………解系立功惦切,未等排好阵型就率先冲了上去。

傅著久经惯战,虽然是遭遇战,但他也没有丝毫的慌乱,镇定自若地指挥虎骑军立住阵脚,与晋军厮杀在了一处。

战场上的骑兵对战往往是最精彩纷呈的较量,与场面浩大的步兵对战不同,骑兵对战,讲究的更多的是速度与激情,尘烟滚滚,战马嘶鸣,双方的每一次碰撞都如火星四溅般激烈,参战的骑兵也是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场面极为地火爆。

平原地带是骑兵的最佳舞台,最适合骑兵打对攻战,骑兵在这里可以纵横驰骋,极度地张扬个性,尤其是这种万马奔腾的场面,极为震撼人心。

傅著倒是想和晋军骑兵来一次全力地对决,展示一下蜀军骑兵的威力,但刘胤交待给他的使命却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一想法,现在他的角色是诱饵,要请君入瓮的,自然不能在乐成的战场上发力。

看着火候已经差不多了,傅著果断地一声令下,让虎骑军撤出战斗。

也许是傅著演戏演的过于逼真,或许是解系的自我感觉良好,他丝毫也没有觉得蜀军的撤退有什么猫腻,相反的,解系认为蜀军撤退完全是抵敌不住,毕竟自己的骑兵的数量是超过虎骑军的,两万人对阵一万五千人,这样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傅著率军一路狂退,望乐成而走,解系率军则是一路狂逐,紧追不舍,双主首尾相衔,相距不足半里。

其实傅著是明显地压制住了速度,为了把溃逃之象表现的更加充分,一路之上,蜀军是丢盔弃甲,显得狼狈不堪。

解系立功心切,如此追歼蜀军的好机会他如何舍得放弃,率军在蜀军的身后一路紧追,并及时地派人回禀了司马骏。

司马骏闻讯之后,也是大为欣喜,没想到晋军一过河,就捉住了蜀军一条小尾巴,如果能顺利地全歼掉这支蜀军的话,势必对征伐整个冀州打一下好的开端,所以司马骏也挥军紧随其后。

此处距离乐成并不太远,傅著向北回撤,很快地就接近了乐成,不过傅著压根儿就没有进城的意思,到了乐成城下,干脆就是绕城而走,折向西北而逃。

起初解系见傅著逃往乐成,还以为傅著要逃回城中,如果蜀军逃回乐成城中的话,依托城墙防守,倒是给晋军带来一定的难题,毕竟攻城作战不同于野战,解系的前锋营骑兵还无法担当起攻城的任务。

没想到傅著率军到达了乐成城下,却没有进城,绕城而走,向西北方向逃窜而去。

这一意外的情况,着实让解系深感不解,蜀军放在坚固的城池不入,反而要在平原地带上一路狂逃,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过很快解系就想明白了,乐成不过是一座孤城,蜀军一旦入城,就会被晋军团团围住,司马骏的大军就在身后,很快就会赶上来,八万大军若是攻打城池的话,凭一座小小的乐城,肯定是守不住的,与其困守孤城坐以待毙的话,倒还是不如继续逃窜,或许可以寻得一线生机。

至于蜀军前面是不是有埋伏,解系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不过他很快就释然了,现在晋军三路大军进攻冀北,蜀军肯定要分兵抵御,就蜀军的那一点人马,三路分兵下来,中间这一路根本就剩不下多少人,晋军中路大军合在一块儿,那可是有八万之众,蜀军想要打围歼战,简直就是笑话,凭蜀军的那么一点人马,被晋军围歼还差不多。

总而言之,既然咬住了蜀军的一支人马,解系就绝不肯松口了,如果不能狠狠地咬下一块肉来,解系如何肯善罢甘休。

蜀军一路狂逃,渐渐地接近了安国,距离蜀军的设定的埋伏圈已经是不远了,傅著可以在路边轻易地发现蜀军所留下的记号。

那些记号,都是一些特殊的标记,有时候是堆着一堆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石块,有时候是插着几根毫不起眼的树枝,不过能看懂这些记号的人却可以一眼就看出这些石块树枝所表达出来的含义。

比如那一堆形似乱石的石块,最顶部有一块比较尖的石头,那尖端所指的方向,正是蜀军此行的目的地,而尖石底下衬垫着十三块形状不同的大小不一的石头,代表着距离目的地还有十三里的路程。

再往前走不远,便会看到一堆大小差不多相同的石堆,尖石所指的方向依然是西北方向,地下所衬的石头则由十三块减少到了十块,代表距离目标还剩十里。

至于那些树枝木棍,表达的也是同样的含义,只不过在外人的眼中,丝毫不解其义,只不过是些破石头和几根枯枝烂木,直接就无视了。

傅著读懂了这些暗号带来的讯息,嘴角之上浮现出了一丝的笑意,一路狂逃了上百里,现在总算是看到盼头,他回头看了一眼依然在身后紧追不舍的晋兵,冷笑了一声,暗自道:“让你们猖狂了半天,现在该是算后帐的时候了。”

本来傅著就不乐意担当这个诱饵,一上来仗还没打就得诈败而走,其中的郁闷只有自己心理清楚,狂逃上百里,一路还得装出一付丢盔弃甲抱头鼠窜的模样,可谓是狼狈之极,现在总算是挨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候了,傅著也着实吐了一口恶气。

距离伏击圈越来越近,傅著丝毫没有加快速度的意识,依然保持着不紧不慢的节奏,为了将最后的一程戏演得更为地逼真,虎骑军还故意地装出一付体力不支的模样,经引诱晋军更卖力地追赶。

第935章八面埋伏(中)

就在此时,西叠山上号炮连响,旌旗遍野,不计其数的蜀兵从山后杀了出来。

解系陡然一惊,没想到这儿果真有蜀军的埋伏,看架式,数量还不少,解系令晋军稍稍地后退,尽管遭遇到埋伏,但他也没有过多的慌乱,毕竟司马骏的大军就在身后,很快就可以给他提供强力的支援,解系现在所能做的,就是稳住阵脚,不让蜀军把晋军的阵型给击破了。

与前锋营也仅仅是相隔了数里的司马骏也看到了前面的异常情况,微微一惊,却又旋即大喜,信都之战时司马骏就一直谋求着和蜀军进行一场大决战,最好是一战就那定胜负的那种,但刘胤的果断撤离让他的希望最终是落了空,这次本来以为只是咬住了一条小鱼,没想到居然在后面还能钓出一条大鱼来,这可是司马骏期待已久的机会,他立刻下令,晋军全线压上,与蜀军决战于西叠山。

至于前面是否有埋伏之类的,司马骏才没有去考虑,单凭蜀军的那么一点兵力,想要围困住晋军八万大军,那不是白日做梦吗?

司马骏唯恐前面的解系有失,蜀军吃不掉他的大军,但若是吃掉他的先锋营,还是绰绰有余的,司马骏立刻是挥军向前,与解系的人马兵合一处,只要晋军抱成一团,那就是铁板一块,任凭蜀军如何进攻,想要突破晋军的防线,试比登天。

解系在有序地后退着,司马骏则是加快了速度向前赶来,晋军人马很快地就融为了一体,八万大军汇集一处,其势浩大。

司马骏用嘲弄一般的目光看着西叠山方向上的蜀军,对身边诸人大笑道:“蜀人自不量力,蜉蚍撼树,想在这儿伏击我们,本王倒想要看看,刘胤他有没有这么大的胃口?”

诸将皆是随声附和,现在晋军拥兵八万,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底气,诸将都想争这第一功,纷纷向司马骏请命出战,与蜀军是决一死战。

司马骏环视了一下,道:“此战解将军一路追击,功不可没,本王有成人之美,这破蜀军的第一功,还是让解将来来领吧。”

解系大喜,有了司马骏的强力支援,蜀军人数再多,解系也是全然不惧,诸将纷纷请战,解系有些不乐意了,这不是摆明了要抢功吗,还好司马骏为他做主,没让他首功旁落,解系谢过司马骏,便立刻整点本部的人马,准备向蜀军发起反攻。

虽然说蜀军大举杀出,但却没有主动地向晋军发动进攻,而是依山列阵,摆出一付防守的架式,解系直以为蜀军是看到了晋军的大队人马,故而不敢出战了,这更助长了他的骄狂之气,率军大举扑了上来。

蜀军居高临下,占据着明显的地形优势,一看到晋军发起进攻,首先便是一波弓箭招呼,箭如雨下,覆盖了整个的西叠山。

晋军是仰攻,还好西叠山的山势较为地平缓,解系的骑兵部队还可以发起攻击,假如山势再陡峭一些的话,那他就只能是弃马步战了。

饶是如此,蜀军密集的箭雨还是对晋军造成了许多的伤害,晋军奋力地攻击着,试图依靠骑兵的速度冲上山坡,但雨点般的箭矢让突在前面的晋兵人仰马翻,伤亡累累。

不过解系并没有因为这么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放弃进攻的念头,他不断地指挥晋军骑兵发起强有力的攻势,前面倒下去一人,他马上就会多派出两人来参与到进攻之中,解系就是试图用这种强而有力的攻势撕开蜀军的防线。

司马骏的表情很悠闲,虽然蜀军顽强地抵抗着,但他相信这种抵抗持续不了多久,在晋军的优势兵力之下,任何的顽抗都是一种徒劳,只要给解系一定的时间,拿下西叠山一点也没有问题。

就在司马骏怡然自得,心情舒畅之时,一名晋兵步履匆匆地跑到了他的近前,神色慌张地道:“大王,大事……大事不好了……”

司马骏脸色一沉,喝问道:“何事惊慌?”

那名晋兵回身指向背后的东屏山,禀道:“大王,那边发现大量的蜀军踪迹……”

司马骏悚然地一惊,这回他也不再淡定了,东屏山是他们来时的路,如果那边也出现蜀军的话,那就证明他们陷入到了蜀军的包围之中,看来蜀军的胃口确实很大,竟然想要将他的八万人马一口吞下。

“陈将军,你速带一万骑兵去东屏山看看,究竟是什么状况?”司马骏回身吩咐陈元道。

陈元立刻领命,引一万骑兵向东而去。

东屏山的状况和西叠山的那边基本相差不大,蜀军突然地杀了出来,将东屏山占据了,同时也掐断了晋军的退路。

陈元试着向蜀军的阵地发起了攻击,不过蜀军防守很严密,陈元讨不到半点的机会,反而是折损了不少的人马,看看无法拿下东屏山,陈元也只得退回去,禀明了司马骏。

两面都出现了蜀军的伏兵,晋军的八万大军被堵在了东屏山和西叠山的狭长地带之间,很显然,这是蜀军早已图谋许久的行为,故意地让一支骑兵一路败退,将晋军大队人马引入到这儿。

司马骏神色显得凝重起来,原先他一直对蜀军的伏击行为嗤之以鼻,认为蜀军就算是有心也是无力的,想吃掉他的八万大军,刘胤肯定没那么大的胃口。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刘胤果真是狂妄大胆,真的有吞掉他的心思。

既然刘胤动了杀心,司马骏也就不敢大意了,现在晋军被蜀军两面包夹,腹背受敌,形势陡然间变得险恶起来,而解系那边强攻西叠山,也未能取得战果,败退了回来,这一下让晋军的处境变得极为地艰难。

众将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到司马骏的身上,等待着他下达命令。

司马骏神情严峻,用马鞭指向南面,用最坚决地口气道:“向南突围!”

第936章八面埋伏(下)

PS:稍后更正………………………………………………………………………………………………………………………………………………………………………………………………………尽管遭遇到埋伏,但他也没有过多的慌乱,毕竟司马骏的大军就在身后,很快就可以给他提供强力的支援,解系现在所能做的,就是稳住阵脚,不让蜀军把晋军的阵型给击破了。

与前锋营也仅仅是相隔了数里的司马骏也看到了前面的异常情况,微微一惊,却又旋即大喜,信都之战时司马骏就一直谋求着和蜀军进行一场大决战,最好是一战就那定胜负的那种,但刘胤的果断撤离让他的希望最终是落了空,这次本来以为只是咬住了一条小鱼,没想到居然在后面还能钓出一条大鱼来,这可是司马骏期待已久的机会,他立刻下令,晋军全线压上,与蜀军决战于西叠山。

至于前面是否有埋伏之类的,司马骏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