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放啸大汉 >

第136部分

放啸大汉-第136部分

小说: 放啸大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放这一次出行,就是要把一切未知确定下来。眼下他手里已有“尚方宝剑”——大汉封国敕书,他再无顾虑,可以正大光明经营此城了。但需要考虑的东西任有很多,在离国万里之外,打造一座属于汉家的新城,实在太不易容了。整整三年,才刚起步,未来还有多少困难,几乎想想都能预见到……

  一阵兴奋的高呼,打断了张放的深思:“看,前面就是阳关,阳关到了!”

  自告奋勇在队伍前方充当哨骑的初六眼睛更尖,向前一指:“我看到了,有匈奴人,是匈奴使者!”

第二百八十一章 【西出阳光有故人】

  匈奴使者在阳关驿置已等候了近一个月,还是蛮有诚意的,而且派来的使者等级也相当高,更显得诚意满满。来者是匈奴右大且渠须卜囊牙,这是个年旬六旬的老头,看上去不起眼,但举止颇有风度,行汉礼居然很娴熟,一点不比使节团的汉官差。

  在拜见张放、甘延寿等正副使时,更行以脱帽之礼。虽然没跣足,但联想到此人身份、官职,已是很尊敬的致礼了。

  在另一辆小辎车里,昭君边看着阳关城下,汉匈使节互相见礼,边从车窗探出半张脸,低声问骑马傍车青琰:“这就是匈奴的大官?看上去,似乎与长安的权贵差不多啊,一点也不象蛮胡的样子。”

  昭君问青琰,是有理由的,因为在得知公子即将出使匈奴后,青琰与韩氏兄弟等即将扈行的随从,立刻一个二个开始看书了——对,没错,开始看书,看所能收集到所有与匈奴有关的情报。

  因为是情报,只限于相关扈从可阅,所以昭君虽然也是随行之一,但没资格接触这些,只能时不时向青琰打听。

  青琰对匈奴上层的情报还是比较留意地,稍加思索便道:“这不奇怪啊,这个大且渠是个世袭职位,历代只有须卜氏才能承袭。而须卜氏是匈奴三大族姓之一,传了上百年,称得上是匈奴老牌贵族。有这样的气度,一点也不奇怪。”

  昭君这才恍然,暗暗将这些资料记在心间。

  青琰想了想,又道:“哦,对了,这个须卜囊牙,好象是正准备继任的雕陶莫皋的右阏氏的父亲……”

  “左贤王大军眼下到了何处?”寒喧过后,张放第一句就问这个。

  须卜囊牙示意随从展开一份简略羊皮地图,朝某处一点:“十日前传来消息,大军驻屯于此处。”这位右大且渠的汉语还算过得去,至少能让人听懂。

  张放、甘延寿、公孙覆等人立即凑前。张放与甘延寿对西域地形,尤其是都护府方圆势力范围最清楚,一见之下,脱口而出:“蒲类泽!”

  一旁的阳关都尉也道:“便是蒲类泽。自接到警讯时,我边关诸郡,敦煌、酒泉、居延、玉门关、阳关,各边关障塞皆枕戈以待。西域都护府、交河壁也已进入警备状态。”

  张放对蒲类泽的熟悉,尤在甘延寿之上,后者只是听说,而张放却是实实在在去过。他扈从队里的宗巴,更是纯正的蒲类国人。

  阳关都尉建议道:“都护府骑都尉段都护前日发来消息称,他已率军出交河三百里,驻于土伦河谷,等候并保护使者一行。”

  张放手指顺着阳关斜向西北一划,在某处一顿:“土伦河谷西口大概就在这里,也就是说,我们下一步的路线与交汇点就在此处。”

  须卜囊牙与阳关都尉俱惊讶地看了这年轻的使者一眼,同时点头:“正是。”

  使节团再度启程,这回随行人员又多了十余个匈奴人,对方人数虽不多,但只消看一眼就能明白,全是匈奴精锐。随行车辆也多了十几辆,全是粮草。在大汉境内行进时,一路上几乎每隔百里就有一个驿置,补充食宿,一切无忧。但一出阳关,别说故人了,就连路人都见不到几个。所以,携带足够的粮草,就是重中之重。

  阳关都尉派出一队骑兵兼向导,一直护送使节团到土伦河谷东面入口,这才返回。只要顺着谷口,一路向西,就能与西域都护府屯兵汇合。

  有向导,有精兵,还有本地随从,几乎不存在迷路、遇袭等情况。途中除了因遇暴雨,山体滑坡阻路而多绕了一点弯路之外,并未遇到大的危险。

  半个月后,使节团一行平安出现于土伦河谷出口,顺利与西域都护段会宗、副校尉郭习,还有老熟人、眼下的交河壁军司马杜勋会面。

  张放与段会宗是老相识了,颇有交情,而对郭习、杜勋,那更有同袍之谊。甘延寿则是上一任西域都护,别说将官,就连都护府普通吏士都熟识。同袍,也就是现代的战友,那种关系与感情,无需细表,想想就知道。

  原来西出阳关,还是有故人的。

  一番欢聚之后,由军司马杜勋报告匈奴人最近动态:“有一个好消息,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部,应都护府之请,发兵堵住伊邪莫演南下之路。雕陶莫皋趁势率大军在蒲类泽东北,包围了伊邪莫演残部,双方发生了三战小规模战斗。在半月前,伊邪莫演率残部向雕陶莫皋投降。”

  张放与甘延寿对视一眼,喜道:“这么说,这场叛乱结束了?”

  杜勋重重点头:“结束了!”

  随行使节团闻之,无不欢喜。当然,最兴奋的莫过于匈奴使者一行,须卜囊牙当即向都护府诸将脱帽致礼,表示感谢。尽管都护府并未派出一兵一卒,但车师、蒲类诸国肯出兵相助,还不是慑于大汉军威?

  此次事件,进一步令须卜囊牙等匈奴上层,见识了大国实力,心生戒惧。

  匈奴叛乱事件顺利解决,令使节团终于安心上路。但战争之事,变幻无常,为防止有不可测之事发生,段会宗决定,派杜勋亲率二百屯兵,护送使节团北上,直到完成使命为止。

  如果是在大汉境内,没有任何一个二千石郡守、都尉敢派出超过五十人护送。因为地方官员最高权限就只能派出五十人。只有西域都护府例外,都护可以根据情况需要,调派兵马,额员无上限。只要事前上奏就可以了。

  派人马保护使节团,名正而言顺,尤其正使还是当朝列侯、君王外戚。段会宗这一注,根本不是如当年甘延寿、陈汤那种为国事冒险,而是实打实拍马。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段会宗此人不愧是能在杜陵这天子脚下要津任地方令的人物,圆滑而识进退。无怪乎甘延寿、陈汤只当了一年半都护、副校尉就被撸,而段会宗呢?先后当了两任西域都护——而且还不是连任,是继任者不合格,后来朝廷又拜再其为都护,收拾西域乱局……可想而知此君能量。

  张放当然不会有意见,致谢笑纳。

  从土伦河谷到蒲类泽北,这条路线,不用看地图张放都知道,因为他当年逃亡时亲身经历过。由此而上,到与匈奴人汇合点,需要二十天。

  二十天后,汉匈会盟,又将会是怎样一番情形?

   

第二百八十二章 【谁给谁下马威?】


  巍峨天山,自西向东,将漠北与西域分割开来,蒲类泽在南,涿邪山在北,而在天下脚下,就是后世闻名的哈密地区。『

  这片哈密地区其实就是丝绸之路的北线,但那得到东汉才开出来。此时还是西汉末,哈密虽有商旅、部落,但并未形成成熟商路,因此在这片广袤地域寻找匈奴人的踪迹并不易容。

  好在这不是汉匈战争时期,张放也不是李广,他并没费什么劲,匈奴人自动找上门来。真正出乎张放及使节团、甚至须卜囊牙意料之外的是,来迎接他们的,居然是右皋林王伊邪莫演。

  所有人在惊讶之余,顿时明白过来,这是雕陶莫皋在向汉使展示他这位即将登位的新单于的骄人武功。匈奴人是最崇尚武力的民族,做为部族领的单于,武功越显赫,地位越稳固。如果老打败仗,内乱又扑不平,那这个单于地位就岌岌可危,更不用说还没登位的准单于了……有了这个认识,年轻的雕陶莫皋的心态与举动,完全可以理解。

  张放与伊邪莫演也是老相识了,而且还是“不打不相识”。换成是其他的汉使,正一肚子不爽的伊邪莫演少不得要寻点由头没事找事,但对张放这个曾摔掉他两颗门牙的家伙,伊邪莫演有气也不敢,怕张放再找他的茬,又打一架……

  在与伊邪莫演汇合后,往东北行进三日,日初时分,终于见到匈奴人的大本营。

  从山坡俯瞰整个青碧色草原,入目是无数毡包,一簇簇牛羊、马群散落其间,虽有成百上千,却被巍巍群山,无垠草原衬托成无数小黑点。

  匈奴人早已得到通传,做好迎接准备。一见汉使旄旗出现,低沉的牛角号鸣此起彼伏,草原上响起震天价的呜嗷声,犹如无数狼嚎,惊得牛羊驼马四散奔逃。

  下一刻,草原上响起一连串闷雷,仿佛夏日晴空落下的旱雷。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几乎所有人不由自主张开嘴巴,不仅仅是惊叹,更重要的是,不张嘴平衡压力的话,耳膜受不了。这一刻,即便近在咫尺,也听不到任何人说话声,满耳尽是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在数里之外,白色的王帐前,一个十**岁、上唇蓄着两撇小胡子的年轻匈奴贵人负手笑望,满面得色。过了一会,扭头对身旁一老年匈奴贵人道:“左骨都侯,你献的好计,出动这上万骑迎接,既显隆重,又可给汉使一个下马威……哈哈哈,汉话怎么说来着……”

  那左骨都侯抚须笑道:“一举两得。”

  “对,对,就是一举两得。哈哈哈……”

  张放当然听不到这笑声,他只回头对韩氏兄弟做了个手势。两个青年立即策马而出,冲下山坡,悍然无畏迎向千军万马。

  当两匹马扬起的细细黄尘即将被迎面扑来的漫天沙尘卷裹时,韩氏兄弟同时甩出两捆雷炮,每捆六枚,犹如两捆集束手榴弹。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

  火光频闪,声如霹雳,马嘶人叫,人仰马翻。

  万马奔腾可不是开玩笑的,一马翻,十马坠,瞬间摔成一片,那壮观的漫天烟尘顿时被搅起一团团不和谐的雾团。

  幸而这些匈奴骑兵都是挑选出来的精锐,他们的奔行,本就是按照冲锋队列行进,骑与骑间距适度,即使出现坠马,后面的骑士也能及时勒骑躲过。只是匈奴骑兵正冲得高兴,完全没有防备,突然被袭,这才闹得狼狈不堪。

  好在两捆集束雷炮扔完后,韩氏兄弟立即掉头打马飞奔,没有持续轰炸,匈奴骑兵的混乱才没有继续,很快调整过来。几十骑坠翻的人马,在如波涛般上万大军中,不过一朵小小浪花。但被这么一通炸,军心大乱,虽没死伤多少,锐气却大挫。

  等到匈奴万骑冲到大汉使节团面前,原本想山呼海啸般大喊:“匈奴左贤王向大汉皇帝、大汉使者致意!”结果话是喊出来了,但那股子气势平白挫了三分。更重要的是,原本被这千军万马迎面奔杀而来的气势惊得两股战战的使节团官员,经韩氏兄弟一闹,心情一转换,居然宽心不少,一个个心神渐定。至少匈奴冲过来时,没有腿软坐地的。

  甘延寿骑在黑色战马上,与公孙覆、杜勋并列,驻立于队伍最前头,面对潮水般冲来的匈奴骑兵,眉头都不跳一下,只在韩氏兄弟从身旁冲过时,哈哈一笑:“不错啊,这玩意威力大涨了。”

  杜勋也挑起大拇指。

  韩氏兄弟勒骑,与甘、杜、公孙并列,高声笑道:“还有更狠的,那可就不止吓吓而已了。”

  公孙覆曾经在河东阳山峡谷听到过这惊人的爆炸声,也曾向张放打听过这东西的来历,但亲眼目睹,还是头一回。忍不住对身旁的韩重道:“能不能让我看看?”

  韩重扭头回望,见公子颔,这才取出一枚雷炮交给公孙覆。

  公孙覆拿在手里,反复观看,啧啧称奇,难以想象这跟牛油蜡烛差不多大小的东西,居然能爆出如此惊人威力。他就这么从容把玩着,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匈奴骑兵,视若无睹。

  当那惊天动地的蹄声安静下来后,张放朗朗之声,透过重重骑影,清晰传递开去:“大汉皇帝派遣使节,富平侯、光禄丞、侍中张放,拜见左贤王殿下!”

  公孙覆所率汉军骑兵,高声将张放的敬辞重复一遍,数十人齐声,声音远远滚荡开去。

  大约过了一刻时,远远驰来数十骑,左贤王旄旗异常醒目。

  “哈哈哈哈!雕陶莫皋,拜见大汉使者。富平侯之名,雕陶莫皋闻之久矣,今日终于得见,果然是人中龙凤。先父曾有言,汉家人杰地灵,诚不我欺也。”这番文绉绉的话,不知打了多少腹稿,请教了多少汉官,但能用汉语流利说出来,也算不易了。

  张放终于见到明君恨嫁的雕陶莫皋,嗯,虽然不是很帅,但不管怎么说,总是小伙子,比呼韩邪强多了。8



第二百八十三章 【这是大汉的领土!】

  雕陶莫皋已经准备好了继位的一切,单等大汉使节前来,这既是展示,也属无奈。

  现在的匈奴,早已不比当年,大单于与汉天子平起平坐,甚至气焰凌驾其上。那样的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自从呼韩邪附汉,正式成为大汉属国,他这个大单于就不能再“自称”,而是需要汉天子颁发印绶、敕书,才算名正言顺。这个单于之位,才算合法。

  张放这次来,就是带了天子颁发的敕书、诏令。至于印绶,那东西不会收回,单于代代相传即可。

  大汉使节不至,新单于登位就不合法,这也是雕陶莫皋不惜派出自己的老丈人右大且渠须卜囊牙,在阳关蹲守近一个月,死活也要等到汉使的原因……

  或许是雕陶莫皋等这一刻太久,汉使一到,立即安排诸事,并派人通知使节团一行,三日后即将举行单于登位大典,请汉使做好相关准备事宜。

  张放可不懂这个,不过,也用不着他出面,那么多随行官员是干什么吃的?不就是为了这个事而来的么。

  典礼的事,张放不操心,他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