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逐倭 >

第332部分

逐倭-第332部分

小说: 逐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魇尘坏娜耍蛔岳ⅲ俊币环党猓畹糜岽箝唷⒑谙艿鹊胤焦僭备龈龃雇飞テ跃趿成衔薰狻
  王忬叹息一声,又道:“本院并不想追究你们守土失职的责任,希望诸君努力自强,戴罪立功。倭寇厉害,我知道,然则倭寇厉害,我们就可以推御责任吗?无所作为吗?此时金尼等倭寇虽据有台州,究竟人心未定,我军理该鼓动三军锐气,迅猛出击,扫除妖孽,上慰天子圣怀,下救万民倒悬;若待倭寇养成气势,内外一心,以后更难攻坚。我看倭寇此番占据台州,也是有备而来,并非抢劫一点小浮财就跑路,看得出他们有长久经营台州的筹划,似乎把台州作为他进取大陆的跳板。”
  胡宗宪插口道:“大人,倭寇进取台州,确是有备而来。他们经过长期策划,要据此作地盘,在此聚集中国宝货,然后泛舟四海贸易渔利。此贼筹画迥非草寇可比,大人还须作急设法处置他们。莫等他形成气候,等到他要兵有兵,要钱有钱时,哪就更难对付了。”
  王忬道:“本院已发火牌,调动河南、山东卫所总兵驰援江南,等他们来,大家商议破敌计策,然后破贼。”
  第五十一章 凤仪献计
  王忬道:“本司已发火牌,调动河南、山东卫所总兵驰援江南,等他们来,大家商议破敌计策,然后破贼。”
  俞大猷抱拳进言道:“倭寇早有占据台州的野心,现在得手了,他们吞到肚里的东西,岂会轻易吐出来?我们只看见问题的表面,看见金尼带着几千倭寇占椐着台州,以为他们好欺负,打败、赶走他们不难。我们其实没弄清楚这件事幕后推手是谁!”
  王忬愕然问道:“依你之见,这件事幕后推手是谁?”
  “是东海四大寇,汪直、徐海、陈东、麻叶九怨他们在幕后支持金尼这次行动。如果大明官兵对台州城的金尼发动攻击,汪直、徐海这些海盗绝不会袖手旁观,他们的兵马肯定投入战斗。现在官兵台州城外驻扎上万人马,叛贼金尼手上只有数千个海盗,看起来是我们占优势。但这仗一旦打起来,敌人的外援会纷至沓来,敌人会越来越来。大人你小心防范汪直他们给金尼输血驰援呀。”俞大猷根据他的经验直觉,预见金尼大有来头。
  王忬沉吟道:“贼众备细,本院已尽知,俟河南、山东卫所总兵到来,是进功还是防守,再行定夺。”咳了一声,又问:“依你之见,如何对付这班顽匪?还有本司指示你办的事,办得怎样?”
  俞大猷道:“贼势凶勇,断不可以力敌;我看屯兵待变,还是稳打稳扎的跟倭寇对峙比较妥当;贼众志气不小,兼据有坚城,拥有尖刀利箭,我军强攻,并无百分之百的胜算。自行检讨,败象倒有不少。我军的装备低劣,而倭寇手中的奇兵几乎无敌,战士在倭奴的利剑下不断吃亏。为今之计,是为集合能工巧匠,研制新武器,至少制造一把能与倭刀抗衡的奇兵武装部队,再跟倭寇决战。或者把我朝成祖爷的神机炮输送到江南前线,才能给倭寇予以重创。至于王大人要求截断金尼的财路的指示,恕属下无能,无法执行到位。巡察胡宗宪有妙破敌,大人不妨向他询问详细。”
  王忬摇头道:“请能工巧匠,研制新武器,也非一时可以奏功,若这些家伙十年捣鼓不出一件象样的东西,我们也跟倭寇干耗十年吗?这显然是消极避战的籍口,断不可取;至于请成祖爷的神机炮下江南的事,我也无能为力,朝中高士已把神机炮高高供奉在庙堂上,已成神物了,谁敢褒渎神物?这不是找死吗?我可没有这么大的权力呀,除非得到皇上同意,否则谁请不动这神机炮。我想这事皇上也不会同意,打这几个小小的倭寇,也要劳动成祖爷的神机炮出征?你们这些将士干什么活的,也太无用了,惹恼皇上,后果很严重,这事也断不可取。嗯,胡宗宪你有何高见,有神策否?”
  胡宗宪诚惶诚恐抱袖作揖益:“依我之见,且与倭寇对峙,不断派出间谍进城造谣惑众,离奸倭酋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同室操戈,自伤残杀。我们可以坐观成败,坐收渔人之利。不过此事也非一日可以奏功,可能耗费一些时日。一旦计谋得售,肯定可以给倭寇重创。这么干是否可行,事关重大,请大人仔细酌斟!”
  王忬闻言微笑了一笑,道:“我们行事也得分轻重缓急,现在上面催我出战,急如星火。朝中高士蛊惑皇上,说倭寇象几只小蚂蚁,我们只要略抬一抬手,就可以把倭寇捏成粉沫。我们无法拖延时间,不仅要打,而且赶紧打。谁不想打,割下头颅,送到上面去处置。你说,我有闲工夫跟你们跟倭寇磨磨蹭蹭耗下去吗?”
  俞大猷、胡宗宪等人听了王忬这话,都沉默起来。朝命难违,看来这一仗不管输赢成败,只能早打速打,否则王忬就无法交差了。上司交不差,大家别指望有好日子过。这一仗,那怕注定是输,也要打,上面不管过程,只要个结果。
  可惜王忬没有听从胡宗宪的建议,致使明军在台州遭遇一场令大明天朝丧尽颜脸的惨败。胡宗宪的建议看起来也稀松平常,其实胡宗宪后来掌握江南军权之后,就是按部就班对倭酋汪直、徐海、陈东等倭酋使用反间计,还真挑拨着徐海与陈东这两人窝里争斗起来。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俞大猷又向王忬请示怎样处置投降的假倭?王忬沉吟片刻,反问俞大猷道:“你们有余粮吗?有钱吗?”俞大猷据实上报,眼下明军缺少钱粮,地方官都为此事伤透脑筋。王忬挥手道:“既然没钱,就无法养活或遣散这些假倭了。让他们解散自谋生路,又恐怕散而复聚,重新为祸人间。把他们杀了,拿他们的脑袋向朝廷换几两银子使用吧!”俞大猷只得唯唯诺诺,点头称是。于是,五六百个投降明军的假倭,因明军没有余粮供养,又不敢释放众贼还家,结果尽数被诛戮贻尽。
  这个消息传开,众假倭造反的决心更是坚决,人人都抱宁死不降的想法,发誓与大明官府死战到底。
  王忬又向诸将请教平倭计策,却见俞大猷背后走出一个青年书生,跪禀道:“生员徐凤仪欲献一策,未知诸位大人肯容纳否?”
  王忬问左右道:“他是什么野人呀?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议论军机大事的场合?”无论古今,军机重地,闲人一律免进。无论是出于军事情报保密也好,还是机要人员生命安全也好,防范间谍渗透破坏,军部总是处于戒备状态,严防无相干的人参议军机。故王忬对徐凤仪这个不是体制内的陌生人出现他面前感到无比惊奇与诧异。心想:“你们这些人怎么搞的?竟然还把闲人放入军机重地,找死不成?”
  俞大猷慌忙上前打躬作揖道:“他是浙江省忠义民兵头领刘云峰的徒弟,系徽州绩溪县秀才,名唤徐凤仪。据本将观察所知,徐生员忠勇爱国,体恤民生,是个可靠的实在人。他对抗倭战事有独到见解,每与本将议及前线事务,痛陈时弊,见解非常精譬,深为俞某折服。王大人也不妨与他磋商一下军事,或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王忬忍住怒火道:“我辈朝廷大臣,尚不敢轻言如何抗倭,他是什么人,擅敢议及军机重事?真是少年轻狂,鲁莽无知,自以为是,简直是藐视我大明朝廷无人?”
  胡宗宪听俞大猷说徐凤仪是徽州绩溪县秀才,那样徐凤仪就是他的老乡亲了。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面对老乡亲被上司刁难,他没理由不出头帮徐凤仪解围?于是他也出来向王忬求情道:“用人之际,智谋为先,王大人不必计较他功名大小,有无名份,即使此时他是个白丁,若有高见,亦可参议军机。”说罢,笑向徐凤仪道:“你莫害怕,有何高见,只管向王大人尽情说;就是说得不对,我们不听你的话就罢了,应该没有什么妨碍!”
  徐凤仪得到胡宗宪的鼓励,大着胆向王忬叩头禀道:“晚生曾听说王大人有断贼人财路的计较,深为王大人精譬高见所折服。”徐凤仪虽然不算是人情练达之辈,但他在陈述自己的见解同时也没忘记拍一拍王忬的马屁,给他戴一顶高帽子。这样一来,他的见解被王忬接受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果不其然,王忬听了他的恭维话,就欣然地拈须一笑,颇有一点得色自负之意,就再没有表示出禁止徐凤仪发言说话的意见了。
  “据我所知,现在金尼四面连营,列于台州城外;第一营是为山童;第二营是为江头羽根;第三营是为小白成;第四营是为九州五狂;四营互相呼应,使我军顾忌甚多,不能放手攻城;金尼又于东南西北四个城头,排开四路人马,是为军师卜老实、徐海部属龙白神奈、麻叶九怨部属河内千里与陈东部属黑田阳平等几个倭酋,约有三、四千贼众据守台州。倭寇目前声势甚是猖獗,传言早晚去攻打杭州哩。
  “金尼摆在北门外人马倍多,有千余人,真倭、假倭各占半数。依凤仪下情猜度,金尼此防并非是全为防备官兵,实为接应投奔他们的无知蚁民也。贼四面连营将近八座,眼下虽然称不上人多势众,但都是精锐之卒,非我大明一般官兵所力敌也。若假以时日,让她吸收蚁民,壮大声势,日后恐更难应付了。现在,王大人理应封锁金尼通我内陆的道路,禁止一切难民以及行商坐贾接近台州城。台州城虽为贼据,镇守者金尼毕竞竟是个女流,亲善有余,威武不足,也非大将之才,可使一将跟她打消耗战就可以了。所谓慈不掌兵,象金尼这样心慈手软的女流,她迟早忍受不住残酷无情的杀戮,最后可能选择一走了之。
  “凤仪访得台州城外一百里内有宁波、四明、仙姥和温州等四个重镇,都是行商坐贾富集之地,这些人一旦附会贼势,这场官匪恶仗就更难打下去了,故宁波、四明、仙姥和温州等四个重镇,城内必须要有强兵猛将保守,约束行商坐贾外出,王大人宜速选择四个得力将领,带领水陆人马,绕道到宁波、四明、仙姥和温州等城,出榜安民,禁止商民与倭贼呼应;如果让倭贼抢着先机,与此四城蚁民取得联系,壮大贼势,则我军危贻,势必人心惶惶,战守皆不能尽力。
  “故凤仪建议王大人,在未攻台州城之前,必须先遣四将,引兵攻打宁波、四明、仙姥和温州等城,弱贼人之羽翼和依附。下此四城之后,再命一大将统率大兵直驱台州,只攻其北面一营则可,其他三面却断断不可全攻。佯为攻打之势,使彼不暇救应诸路。或攻西北,或攻西南,只攻一营,一营破,则七营定必牵动。贼既无外援,陆上四面援绝,其势不能与我军打持久战,其势必散,败走海外无疑。如此,我军可不战自胜!庸愚之见,未知王大人以为何如?”
  第五十二章 无效建议
  “故凤仪建议王大人,在未攻台州城之前,必须先遣四将,引兵攻打宁波、四明、仙姥和温州等城,弱贼人之羽翼和依附。下此四城之后,再命一大将统率大兵直驱台州,只攻其北面一营则可,其他三面却断断不可全攻。佯为攻打之势,使彼不暇救应诸路。或攻西北,或攻西南,只攻一营,一营破,则七营定必牵动。贼既无外援,陆上四面援绝,其势不能与我军打持久战,其势必散,败走海外无疑。如此,我军可不战自胜!庸愚之见,未知王大人以为何如?”
  徐凤仪侃侃而谈,说出自己的用兵之道。明朝大才子王世贞(也就是王忬的宝贝儿子)也看出来倭寇贼势壮大是朝廷失败内政结果导致的,所谓江南全民皆“倭”,也是拜海禁政策所致。徐凤仪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他在台州目睹金尼率领二十多个倭寇进城,出城的时候却变成三百多人。所以他向王忬力主切断趋利附贼的蚁民,与王忬截断金尼财路的计策有异曲同工之理,一个主张断贼人的财路,一个主张断贼人的人脉资源,殊途同归,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只不知道王忬怎么想而已。
  胡宗宪拍手大笑道:“徐生员此议,可谓通盘打算,既不用打硬仗、恶仗,又可破敌于不知不觉之间。合乎名将用兵之道,野战为下,攻心为上!如些敏捷变通的才思。我辈昼夜思索,亦无此计。建议王大人考虑一下徐生员的建议。如此用兵,使贼人据城之功一朝尽废,真!真是好计妙计。人们道天子孝,圣人出。此乃圣上大议礼之后出的圣人呀,托天子洪福,出此智谋之士!给我等提供如些高明的建议,真是国家之福,黎民百姓之福呀!”胡宗宪深为老乡亲徐凤仪的精譬建议所折服,不惜抬出皇上的名义替徐凤仪面上增荣益观。
  徐凤仪谦逊地拱肩缩背陪笑道:“此系生员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在各位大人面前献丑了,惭愧,惭愧,谢谢胡大人对晚生刮目相看。”
  胡宗宪道:“两军交战,攻心为上。断绝贼人陆上外援,台州贼众迟早必乱,此策最妙!然而我方大军分寄四城,围城的重兵必然有所削弱,而分兵镇守外围的猛将定必要有勇有谋,擅长机变,方克胜任;少有差池,不但自己枉送了性命不说,且误国家大事不浅!而最终可能累及台州城不能攻夺。”说罢,向帐上帐下将领一看,道:“那位将军敢当外出守城之任?”众将官一时不知王忬对这件事怎么想,无人敢吭声。
  只见俞大猷总兵背后走出一员金刚般大将,跪禀道:“游击邹继芳愿去外围守城立功!若守不了城,某情愿将首级号令辕门,为无勇无才、妄膺大任者戒!”
  胡宗宪向众人鼓掌道:“邹将军勇气可嘉,此去必成大功。今徐秀才之谋既然可行,诸将又通力合作,破贼之日指日可待了。王大人就不妨简拨一千人马与邹游击,镇守宁波城。功成之日,我与王大人自行保奏,向朝廷替诸位请功。守外城责任重大,也不在取台州城之下,须得智勇双全大将方可胜此重任。帐下诸将还有谁人敢去镇守外城?”胡宗宪一时忘形,自己俨然成为大军主将模样,在王忬面前调兵遣将。
  俞大猷总兵亦拱手道:“小弟亦愿率领本部人马,到四明、仙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