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巨浪 >

第397部分

巨浪-第397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巩固了滩头阵地之后。陆战队在九日上午重新发动了进攻。
  此时。第34陆战师与第11陆战师都已上岸。第31陆战师也调整好了状态。充当战术预备队。
  为了加强进攻,余辉宏还提前调来了五个陆战师。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美军在几乎与外界断绝联系的情况下,仍然会拼命死守瓦胡岛,根本没有投降的意思。
  陆战队要面对的不是一座岛屿,而是一座堡垒。
  据后来勘察,美军几乎将整个瓦胡岛都建成了防御要塞,不但有完备的地表阵地,还有极端复杂的地下阵地。不说别的,美军挖的地下坑道的总长度就超过了二千五百公里,相当于瓦胡岛周长的一百八十倍。另外,美军还设置了上下三层的地下防御工事,埋得最深的地下要塞距离地表超过了五十米,即便是最浅的,距离地表也有十米。美军还在地下设置了不下五十处物资仓库,以及可以容纳十五万守军的地下军营,完备的地下生活设施。可以说,只要是军队需要的,都能在地下防御工事中找到。所有的地下防御工事都有数道,甚至十多道与外界连接的坑道,另外还设置了大量的隐蔽通风口。
  即便说美军把瓦胡岛都掏空了,也一点不过分。
  到十七日,陆战队推进到了珍珠港港区外围的时候,阵亡官兵的数字已经增加到了二千四百八十三人,伤残官兵更是达到了一万三千六百五十五人。可是,相对于后期的扫荡战斗,这点伤亡就算不了什么了。
  二十三日,陆战队占领了珍珠港。
  只是,美军在放弃阵地之前,已经破坏了一切能够破坏的基础设施,甚至在码头,库区,以及其他重要地区埋设了大量的地雷,并且将库存的水雷全都抛入了港口里面,使陆战队无法立即利用珍珠港。
  直到九月初,在出动了不下二千名工程兵,并且调集了五艘扫雷舰之后,陆战队才基本上清除掉了港区的地雷,以及港口内的水雷。因为美军不断以小股部队的方式偷袭港口内的工程部队,所以在此期间,至少有二百多名工程兵阵亡,上百部大型工程车辆与工程设备被炸毁。
  九月十一日,第一支运输船队进入了珍珠港。
  面对美军的疯狂偷袭,余辉宏采用了极端手段,即彻底“翻新”珍珠港的地面,并且将一切可以坑道都堵死。
  在作战部队的掩护下,工程兵担负起了“主攻”任务。
  有的时候,工程兵甚至直接运来重达数百公斤,甚至一吨多的大型炮弹,用炮弹直接爆破美军地下坑道的出口。
  据陆战队后勤部门的相关记载,在前三支到达珍珠港的船队中,至少有十五艘散装货轮运送的是水泥,而不是作战物资。而这些水泥中,除了一小部分用来重建港口的基础设施之外,绝大部分被工程兵拿去堵美军的坑道出口了。
  当时,工程兵还临时制作了一种装有二百五十公斤炸药的“爆破器材”。
  其实,就是用棉布包裹炸药,然后装上引信。使用的时候,直接用接了钢板的推土机将其推进美军的坑道,然后引爆。其爆炸威力远超过了重型炮弹,所起到的效果也比其他任何爆破器材都要好得多。
  结果,在为期一个月的港口扫荡行动中,工程兵用掉了大概一千五百吨黄色炸药!
  占领珍珠港,算得上是瓦胡岛战役的重大转折点。
  随着港口恢复吞吐能力,陆战队再也不需要达成登陆艇冲上海滩,作战物资也能够非常顺利的送到作战部队的手里。另外,港口还为参加作战行动的舰队提供了理想的补给与停靠场所。
  问题是,美军并没有放弃抵抗。
  到十月十日的时候,陆战第五军已经先后出动了十二个师的兵力,伤亡官兵的数字增加到了二万八千六百四十八人,其中阵亡官兵为四千一百六十七人。
  巨大的伤亡数字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比如,很多前线部队就拒绝接受战俘,面对受伤失去战斗力的美军,大部分陆战队官兵都会送去一颗子弹。即便有一些被隔离出来的小股美军竖起了白旗,前线指挥官也会睁一眼闭一眼,让部队继续进攻。
  这种不接受战俘的行为,又激发了美军的抵抗意志。
  结果,战斗是越打越惨烈。
  到十月底的时候,陆战队已经控制了瓦胡岛的整个地表阵地,进攻转为扫荡,伤亡官兵的数字也增加到了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一人,其中阵亡官兵为四千九百三十四人。
  也许,最不愿意看到伤亡数字增加的就是余辉宏。
  如果陆战第五军的伤亡过于惨重,肯定会错过下一次作战行动,推迟进攻圣诞岛的时间,也就推迟了进军巴拿马的时间。另外,对那些已经在战场上苦战了数年的帝国陆战队军人来说,胜利就在眼前,有必要继续付出伤亡的代价吗?
  可以说,正是进攻瓦胡岛的巨大伤亡,让帝国海军最终放弃了扫荡夏威夷岛等岛屿的作战行动,转为才用全面封锁的方式,让那些部署在附近岛屿上的美军成为摆设。而这些美军都在战争结束之后才离开了其坚守的岛屿。对交战双方的官兵来说,这也许是最好的结果,毕竟不管是进攻一方,还是防守一方,只要战斗打响,伤亡都不会少到哪里去。
  另外,瓦胡岛的战斗也让帝国海陆两军对进军澳洲的作战行动重新进行了评估。
  以往,海军认为在登陆澳洲时,会付出五万到八万名官兵伤亡的代价。而陆军则认为,在攻占澳洲大陆的战斗中,陆军要付出二十五万到三十五万官兵伤亡的代价。显然,海陆两军的评估都偏低,按照瓦胡岛上的战斗情况,陆战队不付出十二万官兵伤亡的代价根本不可能在澳洲大陆成功登陆。而陆军要想完成占领任务,至少要准备付出五十万官兵伤亡的惨痛代价!
  瓦胡岛战役甚至对帝国的战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此之前,帝国一直在准备进攻美国本土,认为只要拿下了巴拿马,并且在大西洋上击败了美国,就能登陆美国本土。显然,要想登陆美国本土,付出的代价将更加惨重。即便按照最保守的评估,也要付出至少一百五十万官兵的生命与鲜血,如果要全面攻占美国,就得做好为三百万名帝国将士提供裹尸袋与抚恤金的思想准备。
  显然,如此惨重的伤亡,最终会使胜利黯然失色。
  对于已经在战争中苦苦坚持了五年,至少有三百五十万帝国海陆两军将士伤亡的帝国来说,任何惨重的代价都会使帝国在战后世界中的地位受到影响,并且使帝国的战争恢复期延长好几年,从而严重危害帝国利益。
  问题是,不通过战争,还有别的办法能够获得胜利吗?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七章 … 西欧剧变
  瓦胡岛战役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西欧战场上也出现了新的情况。
  十月初,德军在法西防线的东部地区发动了一场代号为“滚雷”的进攻战役,并且在三日内突破了美西联军的防线,向纵深地区推进了五到十五公里,其先头部队还一度推进到了特尔河北岸,兵锋直指西班牙东北重镇巴塞罗那。最终,随着美军发动“秋季攻势”,右翼防线受到威胁,德军在十月底结束了进攻行动。
  战役期间,表现最积极的不是德军地面部队,而是德意舰队。
  因为这是德军单独发动的进攻战役,在战役打响的前一天才知会帝国,所以帝国海军第四舰队并没有参与作战行动。整个战役期间,都是由德意舰队在为德军先头部队提供支援,意大利舰队还炮轰了巴塞罗那,并且担负起了封锁巴塞罗那的重任。在十月中旬的时候,意大利海军还出动部队,攻占了巴利阿里群岛东部的梅诺卡岛。
  针对德意在西班牙与地中海采取的进攻行动,帝国海军也立即调整了部署。
  十月下旬,在第四舰队的直接支援下,与上月底到达马耳他岛的第24陆战师在马略卡岛南部登陆,并且在月底之前就占领了整个马略卡岛。到十一月初,第24战师又先后攻占了伊维萨岛与福门特拉岛,基本上控制了除梅诺卡岛之外,巴利阿里群岛中的所有重要岛屿。
  巴利阿里群岛是西班牙在地中海内的唯一群岛,其中伊维萨岛距离西班牙本土不到一百公里,面积最大的马略卡岛则拥有西班牙在地中海上最好的港口帕尔马。另外,巴利阿里群岛与意大利的撒丁岛隔海相望,是扼守地中海西部出口的战略重地。
  帝国海军陆战队攻占巴利阿里群岛的行动还引来了一些麻烦。
  首先是意大利指责帝国违背了之前达成的协议,要求帝国从巴利阿里群岛撤军,将占领区交给意大利军队。
  早在二年前,帝国就与意大利达成了一份双边协议。该协议规定,帝国不得继续在地中海地区扩大占领区,而意大利则承认帝国对马耳他的实际控制权。只是,这份协议有一个前提条件,即意大利军队在地中海地区展开的一切行动都要事先知会帝国,并且得到帝国的同意。
  显然,首先违背协议的不是帝国,而是意大利。
  按照同盟国集团早就订下地战略方案。攻打巴利阿里群岛并不是进攻西班牙地一部分。因此意大利不应该首先出兵攻打梅诺卡岛。至少不应该在没有知会帝国。并且得到帝国同意地情况下出兵梅诺卡岛。
  在此情况下。帝国自然不会做出让步。
  结果。在十一月初地时候。一支运送占领军地意大利船队在帕尔马港外面被第四舰队地一支巡逻舰队拦截了下来。并且连人带船一同扣留了下来。如果不是帝国海军司令部立即给第四舰队。以及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发去了电报。恐怕第四舰队与陆战队地官兵会将船上地意大利军人全都送进战俘营。直到月底。这支船队才获得自由。船上地几千名意大利军人也都灰溜溜地返回了那不勒斯。
  接着。德国也跳了出来。说帝国没有按照协议在西班牙南部发动战略进攻。
  确实。早在年初地时候。帝国就与德国达成了协议。在德国突破比利牛斯防线地时候。帝国要在西班牙南部发动进攻行动。以牵制住美西军队。只是。协议中明确规定。进攻西班牙本土地作战行动要由双方协商确定。而不能采取单边行动。结果。德国只提前一天知会帝国。在此情况下。帝国自然不会承认协议地有效性。
  最重要地是。德国从根本上不想帝国染指西班牙。
  如果德军在巴塞罗那方向上的进攻行动进展顺利,十月底就能攻占巴塞罗那,甚至能够将战线推进到埃布罗河北岸,占领西班牙东北地区,为接下来进军马德里打下基础。按照德军总参谋部的作战规划,年底之前,德军就能将战线推进到哈拉马河一线,并且在明年年初攻打马德里。
  在此情况下,帝国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进入西班牙。
  正是抱着这一线希望,德国才会在帝国陆战队做好准备之前发动了进攻,结果却与德军的预料完全相反。
  与不把意大利放在眼里不同,面对德国的抗议,帝国必须正面应付。
  当时,帝国与德国的代表在罗马进行了紧急磋商,主要问题就是德军能够投入多少兵力,以及帝国陆战队能够在什么时候做好参战的准备工作。
  只是,双边协商还没有结束,战场上的情况就出现了重大转变。
  十一月十四日,美军在法西边境全线发动了战略反击,其四个集团军分别从伊伦,潘蒂科萨,索尔特与里波尔出发,在七十个小时之内就撕开了德法军队的边境防线,并且摆出了合围战线东部深入西班牙境内的德军西方面军第一集团军群C集团军的态势。
  到十七日的时候,德军终于坚持不住了。
  此时,战局也基本上明朗了。
  为了发动这场代号为“冬雷”的反击行动,美军出动了三十个作战师,近四十万的地面部队,西班牙也出动了七十五个师,近七十万的作战部队,总兵力超过了一百万。显然,这与之前的情报有很大的出入,部署在西班牙的美军总兵力肯定超过了六十万,而不是之前估计的二十万。
  另外,据德军提供的消息,战场上还出现了英国与加拿大的作战部队。
  显然,这是一次由协约国集团策划并且发动的战略反击行动,就算英国与加拿大的作战部队不会太多,可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当天晚上,第四舰队就离开了帕尔马港,开赴巴塞罗那东北海域。
  协约国的战略反击来得既突然,又猛烈。
  到十八日的时候,从伊伦出发的美军第一军已经顺利攻占了比利亚茨,并且开始向东迂回,准备包抄防线上的德法联军。从潘蒂科萨出发的第三军(主力是英国与加拿大陆军)成功翻越了比利牛斯山,并且在阿热莱斯与德法军队发生激战,仅仅二十多个小时,就有近一个整编师的法军投降,剩下的德军不到一万人,防线即将崩溃。从索尔特出发的第五军(主力是西班牙的十一个步兵师,以及一个美军坦克师与一个英军装甲旅)顺利绕过了安道尔,兵锋直指阿克斯莱泰尔姆,威胁到了驻扎在佩皮尼昂的德军B集团军的侧翼防线。而从里波尔出发的第七军(主力是八个美军步兵师,以及二个美军装甲师)仅用了二天时间就打下了奥洛特,然后迅速向东穿插,随时有可能切断C集团军与B集团军的联系,彻底包围C集团军。
  协约国的反击意图很清楚。
  除了重点歼灭深入西班牙境内的德军C集团军之外,还要突破德法联军的防线,完成向法国腹地推进的作战行动。当然,最重要的是歼灭德军有生力量,迫使德军收缩防线,从而使西欧地区再次陷入战乱之中。
  当时,德国从东线战场上调来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法国北部与中部地区,到达前线的作战部队不到十个师,而原先留在西欧战场上的作战部队都不是精锐部队,即便是担任主攻任务的C集团军也只有二个师在东线战场上有过作战经验,另外的六个师都是部署在法国地区的二线部队。
  面对协约国军队的疯狂反击,德军只能向帝国军队求援。
  最先到达的自然是第四舰队,从十九日夜间开始,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