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宋 >

第149部分

兴宋-第149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公子马上接嘴:“说到‘实现愿望’,我这阵子冷眼旁观,发现你并没有做出较大的动作,你在顾忌什么?这世界,还有什么能阻挡你?”
  时穿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世界如此美丽,我想多看看,多品味一会儿……”
  海公子脸上露出讥讽的笑容,时穿低下头,回答:“好吧……想要改变着一切,挽救这美丽世界灭亡的命运,该走什么路子?改良?还是革命?”
  “改良——你脑子吃肿了,咱中国人从不擅长‘改良’,但凡‘改良’者,从没有好下场——秦代商鞅、汉代晁错、宋代王安石、明代张居正……那些改良者身死之后,他们的改良措施,能留下来的部分是属于好的还是最差的?”
  “可是革命又能怎样?打倒暴君做暴君,一代又一代治乱循环,苦难又一代接一代重复——这个时代是古代中国创造力,财富拥有程度,以及文明的顶峰,毁灭这个时代,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取代它?取代它之后,能否继续推动文明的前进,能否继续这时代的辉煌……
  好吧,这么说也许太官样文章了,说现实点:这个时代是百姓生活最舒适的时代,为了能够舒适的生活下去,我们该怎样保证这种舒适,在改朝换代之后得以继续?改朝换代,能够做到这点吗?这才是我迟迟不动手的原因!“
  海公子沉默片刻,回答:“你这么说,我也很迷茫,咱们干脆走一步看一步,船到桥头再说……如果这时代真有帮手,或许还是好事……好吧,我答应帮助你。”
  在地下交谈进行的时候,贺小五已经结束了谈话,半醒半醉的摸着黑往家里走,他胸腹中满是熊熊的怒火,经过甜水巷的时候,他站在巷口停留了一下,伸长脖子仰望着巷口第一间屋子。那里曾经是他心上人居住的地方,如今已经人去楼空,只剩下留守的几个仆人。
  时大郎这次回来之后,那些女孩儿迅速从生意中脱手,仿佛今后打算一心做大家闺秀。目前时大郎拥有的产业,生产已经转移到了乡下,铺子商店交给职业经理人经营——这种做法也是宋代官宦世家通常的经营手段。但这样一来,贺小五心中思念的那个人,也就离他越发的遥远。
  或许已经!“可望不可及”。
  今后城里这两处住宅,只是时穿的临时居所,听说豆腐西施那儿,房租只结算到六月,但房子已经腾空,新增建的各项设备都无偿的交给了豆腐西施。这么说来,贺小五即使与豆腐西施继续交往下去,也不见得能再见到那个人。
  就这么算了?
  贺小五很不甘心,他摸摸腰里,那里有方举人赠送的一块银铤,想起方举人说的话,贺小五心中又热火起来,他跌跌撞撞的向自己屋子走去。
  天亮了,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天一大早,时穿接见了屋中的仆人,在穆顺的介绍下,时穿对这段时间工作表现好的进行了打赏,对懈怠的仆人不免喝斥了几句——借这个工夫,残废的海公子轻松的混入仆人当中,成了时穿新雇的、一名专门养护蒸酒坊锅炉的新仆。
  海公子的出现,并没有影响时穿的生活,他该干啥还干啥。
  处理完家务事,时穿夹着书本来到崔庄女学。这个时候,从嘉兴时氏家族雇来的两名教书先生已开始上课。这两名先生是一对叔侄,年长的六叔是一名老秀才,平常在族中教书为生。去年嘉兴时氏受到时穿的托付,在年前特地于族中选拔识字者来海州任教。这位六叔贪图时穿给的俸禄优厚,便带着交好的侄儿长途跋涉而来,因为时穿不在家,他已经在崔庄等开工许久了,今天终于正式开课,虽然教授的学生是女人,但看在薪水优厚的份上,六叔已不太在意男女。
  六叔的侄儿与时穿同辈。这位侄儿跟时穿之间,已经是远的不能再远的亲戚,在宗族里他排行第三十四,时穿便按照规矩,称呼他“三十四兄”,或者简单的称呼为“三十四”——虽然是兄长,但作为雇主,时穿有权利这样称呼“三十四兄”。
  第258章 看咱点石成金
  时家叔侄中,六叔在女学里教识字,课本用时穿编写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而时三十四则负责教授算筹(数学),不过依时穿看,这厮的数学水平也就比现代的小学水平稍高一点,崔庄女学现在已经上到时穿《女书》中的第二册,已经进入“鸡兔同笼”等方程式应用问题,稍稍复杂的例题弄得这位族兄手忙脚乱,似乎自己也没能搞懂,对着书本愣了半晌,这才迟迟疑疑的照本宣科……
  但这点小瑕疵,时穿也不在意。他站在新盖好的学堂窗外,听六叔上完了千家诗的课,而后看着六叔摇头摆脑,恋恋不舍地捏着课本一路走一路吟哦走出门,然后微笑着看三十四兄上台,开始上筹算课……但三十四兄昨晚开场白后,轮到时穿上台了。
  “今日讲的是《家庭经营术》,我写此书时,内容参阅了一名西人、在咱们春秋年代书写的一本经技书,这本书应该是世上最早的‘经济’书。哦,现在的西人普遍识字率不高,所以这本书即使在西人的世界,看得人也不多。
  但是,等西人到了咱宋人的识字普及率后,我想这些知识将成为西人成年前的普及知识,以及成年人最基础的应知应会,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
  这是大宋,宋人从不怕学习别人的知识,所以“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属于这个时代,所以时穿介绍经济学知识渊源的时候,也没有满清式的回避与篡改,他说的很坦然,台下的人听的也神情自然。
  崔庄女学虽然名震四乡,附近乡绅纷纷辗转托门路想让自家女孩入学,但其实整个学堂,加上十八名桃花观出来的女孩,总计只有五十二名学生。正因为一个上学的名额如此难求,所以才这么受追捧——两位郑氏姑娘现在也坐在台下,她们就是崔庄女学最后的两名学生。
  女学采用分班制教学,五十二人被分作三个班轮流上不同的科目,今天是两名新教师上任的时刻,所有的学生都在大课堂参加典礼,时穿借这个机会,用闲谝的语气开始了第一节经济术教学。他随手翻动着书本,让书页哗哗作响,而后嘿嘿一笑,继续说:
  “经济术,第一章就是‘边际成本’——请注意:是‘边际成本’而不是‘成本’。所谓成本,举个例子来说就是:买张牛皮十文钱,加上针线、加上工匠薪水三文钱,做出来的东西,成本为十三文钱——这是账房先生的思维模式。
  而经济学家考虑的是:这十三文钱投资下去,由此引发的外延式边际成本是多少?这个意思……你们知道雪崩吗?……不知道啊,那你们在山上看过坠石么。石头滚下山梁,越往下滚,带动越多的石头,声势越来越大。而投资也是这样,第一笔钱就像第一块石头,投下去之后,会带动越来越多的边际效应——从春秋时代开始,如此考虑成本问题的人,被称为‘经济学家’,今后识字率上去了,这样考虑问题的就是‘普通人类’。
  经济,就应该这样考虑,你等今后经营家庭产业,也要摒弃那种账房先生似的成本考虑。因为用账房先生式的思维经营自家投资项目,常常会‘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比如看到某项投资收益畸形,赶紧采用账房先生的成本核算方式堵漏洞,结果这项投资没收益了;又加大账房先生式成本刺激,想要保本,结果,乱了!
  所以我这门课,第一课要告诉你们‘资本的最基础特征’:边际成本。在管理家庭产业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账房先生是用来记收支账的,千万别让账房先生做‘专家’。自家投资下去的时候,成本核算的时候要多考虑‘边际成本’,考虑收益的时候也要考虑边际收益——比如咱铺子里买大件货物赠送小礼品。赠送礼品的这动作本身不挣钱,是亏本的,但赠送活动带来的其他收益呢,这就是赠品的‘边际收益’了。
  再比如,咱家箱包作坊的箱包小配饰都是外包给崔庄村民的,用账房先生的核算方式,咱们收购小配饰基本上不挣钱,有时甚至要小赔一点——但外包这些小配饰因此减小了咱们厂房占地面积,减轻了我们作坊常备工匠的数目,这就是边际成本的减少。哦,由此增加的我时家对村民的凝聚力号召力,以及村民收入上去后到咱家商铺买东西多了等等,这就是‘边际收益’了。
  家里的产业经营,就应该从这些方面考虑……“
  时穿的讲课方式随意而轻松,考虑到宋人的理解程度,随后的课程他全用具体事例来分析可能增加或减少成本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因为新词太多,台下的小女孩听的目眩神迷,但旁听的两位时氏叔侄却眉飞色舞。当时穿讲到怎样用第一桶金撬动连锁效应时,六叔仰天长叹:“我若早十年听到这些道理,岂会是今日格局?”
  三十四兄的嘴唇直哆嗦:“这那是家庭经济的道理?……连锁效应,连带成本……官场运营不也是这番道理吗?裙带关系,门生同年的,人际关系也可以这样经营啊……啊啊,当初我年轻的时候,若是能知道这番道理,怎会在族中……”
  时穿的课正说到热烈处,管家穆顺悄悄进来,冲时穿打手势示意车马已经准备妥当,时穿注意到穆顺的招呼,随手合上书本,说:“好吧,今天我们学的新词太多,各位先看书,把书本上的词汇熟悉一下,明日咱们继续上课……”
  时穿走下讲台的时候,座位上的黄娥扭了扭身子,似乎在犹豫是否跟上,这动作引得桃花观的女孩纷纷起身,但黄娥想了想,马上又坐下。时三十四见这种情况,赶紧走上讲台,一声轻咳,劝解说:“族弟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处理,你们现在跟着去,凭你们的知识,也帮不了族弟多少忙,还是静下心来,好好的跟我学习。
  咳咳,族弟编的这套书,这几日我一直在翻阅,很受启发。等这套书学习完之后,不说你们德容言工上面有什么长进,光是在万千红尘之中,做一个营营汲汲求财的俗人,那是足够了。诸位,这套书我看了都觉大有进益,你们有这机遇,更该好好学习。“
  听了这话,黄娥想了想,把头低下望向了书本。片刻后,趴在窗口的环娘想了想,也立刻搬了小板凳进了课堂。
  第三堂课,继续三十四兄的筹算术。这节课之后是仪容仪态课,教导她们的变成了女先生……
  此时,崔庄外围,时穿正在巡视自己的工坊。为了对工艺技术保密,工坊周围砌了高高的围墙,将四大场坊全部包裹起来。进了厂区后,一条大道直驱场心大广场。广场中心是座回字形的四面楼,回字形中心是个小型空地,四面四个朝向的楼群开着四个门,而厂区也被一条十字街,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坊区。
  目前在厂坊内做工的有男有女,宋代大制作坊里类似的男女混杂现象很常见。时穿进入的时候,流水线上工作的男女们手里忙个不停,嘴里嘁嘁喳喳说个不停,无数长条桌拼成的流水线上,仿佛亿万个鸭子在嘎嘎叫,时穿只觉得脑门嗡的一声,赶紧走到作坊尾部,这里是老皮匠缝制、裁减区,男人时干活时话少,作坊的监工也在此办公。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各个作坊已经摸索出一点经验,时穿略略询问了厂子里的生产状况,又借鉴现代管理术,重新核定了场坊的生产流程、厂规、作息制度……见到没什么毛病可挑的,时穿便领着穆顺走出了场坊。
  时穿建厂子,不免带一点现代痕迹,比如场子周围的空地都弄上绿荫草场。大路用平整的青石板铺成,空置的闲地则点缀青草茵茵。站在作坊大门口,时穿回身打量着自家作坊群,一声感慨:“不错啊,这年头真是一个好时代,商业人才真多,只要能拿出规划来,不用事必躬亲,什么事都能替你弄妥。”
  穆顺嘿嘿一笑,上前指点着时氏作坊对面的一片建筑,提醒说:“东主,那片,就是方举人的作坊。咱家的作坊占地三十亩,方举人的作坊略小一点,占地大约有二十亩的样子。这块地原来是余家的,被方举人高价买了去。
  嘻嘻,余家的最初并不知道方举人跟我们生产一样的东西,他余家也在我们厂子里有股份,后来方举人按照我们的样子建起作坊,余家的人慌了,赶过来解释……再后来,方举人在庄子里募集资金,余家的看到自家在方举人那里能占到更大份额,收益分红也不差,再见我们,已没有不好意思的神情了。
  哼,这方举人尤为可恨,虽说是仿照我们的样子建作坊,却修得不伦不类,我听说里面的楼房也粗制滥造的厉害。也是啊,他家二十亩的地盘,仿照咱们三十亩的场区修建筑,地方小了,能玩出什么花样?
  尤为可气的是,他家场区里,地面从不铺设,一遇下雨天,工匠进出两脚泥,都喜欢来我们这地盘,蹭一蹭脚上的泥巴,结果弄得我们这一片泥泞,一下雨,都挪不动脚。
  我倒是有心训斥几句,可方举人雇的都是庄子上的农户,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我哪能因为别人过来蹭一蹭泥巴,就每天恶形恶状的上前吵闹,这不是得罪人吗?东主,别怪我心眼小,我猜测,那方举人正巴不得我们闹成这样……“
  第259章 该动手了
  时穿点头,他仰望着对面的作坊,冷笑着说:“老穆你做的对,大不了我们多雇几个看门的,让他们时时刻刻勤打扫着……你放心,对面这片坊区,不久之后也是我们的了,回头我们也给它铺上青石板,现在那群作坊工匠,将来也会是我们的雇工——你只要这样想,心里就平衡了。”
  穆顺左右看了看,此时他们身边只有几名寸步不离的黑人,包括保镖奥巴马。穆顺知道这些黑仆都不太懂宋语,便放心的点点头:“我还琢磨着,今年等我们挣钱了,干脆出点钱,将村子中的路面全换成青石板,那样的话,一旦下起雨来,东主在村子里随意溜达溜达,也是件赏心乐事。不会像现在,一旦下雨,都懒得去作坊里巡视。”
  时穿仰脸看看天色,问:“我们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