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宋 >

第219部分

兴宋-第219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穿拍手:“这才对了,能屈能伸大丈夫,识时务者为俊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低头——我看好你。来吧,姑娘们都过来,谁看他顺眼,把他领走。”
  时穿带着戏稽的态度,吆喝完,抬腿就走。身边的三位姑娘憋不住笑,崔小清与褚素珍赶紧招呼黄掌柜跟上,众人一起向玫瑰堡走去……黄娥却留在原地,作为正妻与施家商谈聘礼与嫁妆问题。
  墨芍领着廊下探看的几位姑娘们上来,墨芍用手帕掩住嘴角的笑意,福了一礼,文文静静的冲施奎说:“施衙内见笑了……”
  黄娥截断墨芍的话:“施衙内,我家哥哥遇到熟悉的人……嗯,越是熟悉人他越是随意,这是他表示亲热的方式,日子久了,衙内也就知道了……衙内请跟我来,咱们一路先欣赏一下院子,姐妹们也顺便与你交流几句,哦,衙内带了簪子吗?”
  施奎哽了一下,目光一闪,试探的问:“刚才那位戴帷帽的女子,我听她天真烂漫,心中一片美好……”
  墨芍上下打量着施奎,目光灼灼,似乎再考虑从哪里下手进行殴打。黄娥咳嗽一声,冷冷的回答:“那人是昔日海州第一才女褚素珍,想必你也听说过她的事情,罗望京一个进士,她不久前才休了夫。”
  宋代重文轻武,武人在诗人面前天生有些胆怯,一听对方是此女,施奎情不自禁缩了缩脖子,马上转移目标,在身边的一众女孩儿中搜索起来……唯一遗憾的是,时穿有话在先,他施奎只有被选择的权力,没有他选择的余地。
  只听一位女子开口说:“大郎,你家中嫡子今年几岁,可曾就学,学的是么书?……”
  施奎擦擦满头的冷汗,心说时大郎凶猛,家中的女孩也够猛的……
  不提施奎怎么应付时家女娘的盘问,时穿那头领着崔小清、褚素珍闲看风景,一边跟黄掌柜商议着玫瑰精油、玫瑰香水的定价与销售分成,等到差不多商定了,门子过来报信:赵师侠来道贺。
  对于这位曾经帮助自己的燕王后人,褚素珍充满感激,再加上对方也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听到他来拜访,不等时穿招呼,褚姑娘不胜雀跃的说:“快请,奴家深受燕王恩情,正好拜谢一下。”
  崔小清咯咯一笑,提醒:“你现在可是‘仍在桃花观’啊。”
  “不妨事的!”时穿笑着插话:“公侯子弟,虽然没落了,但这样欺上瞒下的事情,都是门清……请他进来吧。”
  黄掌柜赶紧拱手:“大郎忙碌,小老儿就告辞了。”
  时穿拱手告别黄掌柜,双手还没放下来,只听赵师侠爽朗的声音传来:“承信郎,我待在崔庄不去,就是听说你家玫瑰园别有一番风味,如今你正式搬迁了,怎么不叫我过来欣赏……”
  赵师侠话说一半,见到在场的还有两位女子,禁不住停下脚步迟疑。时穿赶忙招呼:“赵兄,我来给你介绍,这位就是海州第一才女褚素珍。这位是在下的外室崔氏。”
  褚素珍低头行礼:“素珍的家事,全亏赵王爷周旋,奴家在此叩谢了。”
  赵师侠眼睛一亮,马上拱手,用男人之间相见的礼节与褚素珍行礼:“久闻才女大名,今日得见,幸会呀幸会。王爷什么的,别再提了,那只是个荣衔,不值一提。”
  宋代所谓的“叠屋架床”式官职设置,并不仅仅局限于普通官员,连王爷也包含在内。向王宜之这样从父祖那里继承到的王爷衔,与宗室没落子弟获得的王爷衔一样,只是个荣誉,表明你可以摆出王爷仪仗,占道行驶,但实际上,这种王爷衔既没有封地也没有相应的俸禄,甚至连品级都算不上。王宜之还好,有个九品闲官在身,算得上“九品王爷”,赵师侠则干脆是“无品王爷”。
  而在宋朝,真正有个王爷的封地,其实并不是好事——有封地的王爷基本上都住在汴梁城“十王邸”。那是一条专门的街道,沿街分布居住着不止十位王爷,但那里对于王爷来说,其实相当于一个大监狱,他们不能结交外臣,不能随意出京,只能在自家院中一亩三分地上转圈。连宋徽宗自己的儿子,都要参加一个科举,才能搬出“十王邸”过上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可想而知那里多么抑郁。
  就这个话题,赵师侠与褚素珍继续闲聊几句,便转而向时穿拱手道贺。寒暄之后,赵师侠兴致勃勃的询问:“承信郎,今日怎么如此冷清?原先听来往的工匠说,你这里一步一景,二十四座庭院各有风味,如此佳境怎么不多邀些人来咏哦一番?”
  时穿摊开手,让赵师侠看看满院的景色——其实现在院子里没什么景色,之前海州稍稍下了点雪,气温降得很厉害,百花都谢了,树木凋零,能看到的只是园中的建筑而已。
  赵师侠望了望四周,一声苦笑:“这几年真是冷啊……听说前年严寒,荔枝树、茶树都冻死,去年新栽的荔枝树也活不了,京师一带,冻死的荔枝树当柴卖,世人称之为‘荔柴’。你家赶在这个时候开园子,真不是时候啊。”
  “好在有一些建筑可看!”时穿伸手邀请。
  “那咱去去玫瑰坞!”赵师侠不客气的提出要求:“院里的景色,可以等到春暖花开时欣赏,你那玫瑰坞据说匠心独运,巧思妙想,长卿兄不如领我欣赏一下它的独特。”
  崔小清脸色有点阴沉——那座城堡时穿喜欢称之为“玫瑰堡”,但当地人坚持称之为“玫瑰坞”,更有人省略称之为“玫坞”,以此影射玫瑰坞的奢华堪比董卓的“郿坞”。对于这个称呼,崔小清是坚持反对的,她认为这样谐音称呼不吉。
  但时穿不以为然——象形文字都是从远古祭祀的咒符转化来的,故此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大都相信文字具有一种魔咒式的威力,谐音相同的字就能彼此召唤。比如“8”的发音类似“发”,许多人就此相信家里有个“8”的号码就能“发”
  ……然而时穿没有这种忌讳,他并不介意赵师侠将“玫瑰堡”说错,面色丝毫不变的招呼:“请!”
  玫瑰堡采用了很多近代技术,堪比这时代建筑艺术的巅峰,它的六支棱角都是独立的小二楼,被当作加工玫瑰精油的厂房或者仓库、储物间。小楼之间彼此或者用一丈高的墙连接,或者各自隔断,形成狭小的通道。它的主城堡坐落在场地中央,其上是尖顶的阁楼,阁楼下有五层。一楼窗户较小,位于人头部位置,二楼以上全是高大的落地琉璃窗。
  主堡的门厅是凹陷进去的,门厅的柱子是两尊三人高的罗马立柱——时穿曾恶趣的想将两根柱子弄成石像,但一弄成石像就有“翁仲”的嫌疑,而“翁仲”是树立在帝王墓前的,这就明显逾制了。同样的原因,盘龙柱也不能考虑,于是,门柱就成了光秃秃的罗马柱。
  罗马柱下,环娘跺着脚,见到时穿过来,紧着喊道:“哥哥,怎地这么冷……那头相女婿,进展如何?”
  时穿笑着摸摸环娘的头,问:“大家都去看相女婿,你怎么不去?”
  “冷得紧,哥哥,还是屋里暖和,咱们回屋里说话……”环娘拉着时穿的走,一走进屋里她就甩掉了鞋子,大呼:“瞧,哥哥,还是环娘聪明,跟着哥哥住,地板都是热乎乎的,各位姐姐屋里冰死了,咯咯咯咯……”
  赵师侠才一踏进屋内,顿时嘶了一声……
  地板确实是热乎乎的,但这是四百年后才诞生于北欧的地暖技术:在架空地板下、龙骨之间埋藏着蛇形铜管,冬天管子里输送热水,夏天输送深井水,以保持房间恒温……唯有时穿的主堡有这套设施,其余的院落因为相距远,锅炉房输送热水的热散失严重,故而只能采取单独取暖的方式——如今那些院落,基本上没有烧暖气。所以环娘说她们的院落冰冰冷。
  但这些是看不见的东西,赵师侠没法感觉,他所看到的是整块整块的瓷砖画。长方形的一楼大厅总共镶嵌着四幅巨幅瓷砖画,分别是春、夏、秋、冬四季景象。春天是农田里的农耕播种场面;夏天是码头上商船装货起航的景象;秋天是玫瑰园里采摘玫瑰的繁忙景象;冬季则是踏雪出游、行猎山中的雪景图。
  每幅画都是由无数两尺方圆的正方形瓷砖拼接而成,上面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颜色层次分明,甚至连花园里飞舞的蝴蝶上,每一片鳞羽都精细入微,呈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气象。
  正对大门的地方,镶嵌着两幅高达两米,宽达五六米的落地镜,那镜子很银亮,人物映照的没有一点变形——赵师侠隐约听到一些传闻,传闻海州黄氏制作的镜子数量不多,每月只出产五百块左右,据说大部分被皇宫里采买入宫,一般人想采购,无论出多少价,根本没货。而皇帝常常拿镜子来赏赐群臣,每一位得到镜子的大臣都受宠若惊——他们得到的赏赐,不过是巴掌大的镜面而已。
  据说,今上宫里有两块全身镜,跟人体差不多高——但举世唯有这两块。在没有听说有同类。更有传说这两块镜子已是天价,因为制作它的技术难度极高,那两块还是碰运气造出来的,从此无论工匠怎么努力,都不能保证镜面不变形。
  赵师侠凑近那张镜子,仔细看看自己的脸。说实话,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相貌。
  自去年以来,玻璃已不算什么稀罕玩意了,镜子才是最稀罕的。除海州之外,天下六大琉璃作坊日夜出产琉璃,恨不能将出产的玻璃渣汇成河流,但可惜,这玩意利润太丰厚,几大玻璃作坊迅速为此内讧。数位匠师跑出来自立门户,随后,小作坊遍地开花。
  最初,玻璃的配方还是秘密,但随后皇宫内造开始拘拿工匠,在宫中设立营造局……工部知道配方了,这配方就不是秘密,天底下读书人只要有心,都可以去工部抄录一份。赵师侠爱好杂学,这种新奇东西自然不放过,如果不是受碱面产量的限制,估计他也会心动地开一家玻璃作坊。
  可是知道配方是一回事,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并把东西做出来、做好,又是另一回事——就如同现代,玻璃怎么做,度娘上都可以查到,可是真有心开玻璃作坊的并不多。如今玻璃作坊虽然遍天下,但真正做得好的只有八家,就有两家在海州,其中只有一家会制作玻璃,还限量发售,即使赵师侠是为王爷也买不到,所以他只能通过铜镜,模模糊糊的认识自己。
  此刻的赵师侠,并不为时穿四面的玻璃窗惊愕;也不为屋顶垂下的琉璃灯新奇;通向二楼的那具宽大的、由珍贵柚木制作的楼梯没什么稀奇,楼梯上铺设的、松软的、脚一踩陷及踝骨的阿拉伯地毯也曾见识过,但这幅镜子,真的让他无语了。
  许久,赵师侠嚅嗫地说:“我本来气势十足的来到玫瑰坞,准备开口求长卿兄一件事,可是……可是见识了长卿兄这座居屋之后,突然没了底气。
  细细想来,还真是没底气:论家世,我一个远支宗室,无品王爷,对上时家宰相门第,也没什么优势;论财富,我家过去虽为宗室,几代以来擅长经营,家业也不差,可是面对如此的奢华,我感觉自己很寒酸;论才学嘛,过去我有一点自傲,可是在时兄面前却有点拿不出手,长卿兄已经编录了四本著作了,在下只是诗歌娱情……“
  时穿突然插话,问:“赵兄跟开封府仪曹,曾经的保和殿大学士孟昌龄的族人孟钺,很有交情吧?”
  时穿打断对方的话,是因为——古代人都将含蓄,一般不对比家世与财力。只在某个特殊时刻,才拿出来比较。这个特殊时刻是:求亲论嫁。而时穿对赵师侠的求亲还有点措手不及,没想好怎么回答,所以才打断对方的话。
  保和殿大学士孟昌龄的族人孟钺,就是《东京梦华录》(不是《梦梁录》)的作者孟元老。
  第348章 意外收获
  赵师侠愣了一下,马上感觉到时穿拒绝之意——不让他比较双方家事,基本上等于拒绝了。
  “我与孟钺兄在京城结识……”赵师侠沉吟着,思考着如何转化话题。
  据说,北宋败亡之后,迁居临安的孟钺常怀念京师生活,便在晚年写下了汴梁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这部书写得很市井,充满百姓生活的细节,于是成了研究大宋习俗的重要依据——赵师侠就在书后写了跋。
  按照这种说法,孟钺现在还没有动笔的意思,而赵师侠一直喜好杂学,爱收集此类书籍,因此与同样爱好杂学的孟钺交从甚密,彼此引为知己……
  赵师侠顺着这话题介绍着孟钺的情况,很好奇时穿怎么突然提到这个人,如今的孟钺只是一个小吏,而且没什么文采,小吏的位子上一坐就是数十年。这样的一个人,应该不会与时穿发生交集吧?
  赵师侠再考虑措词,褚素珍与崔小清已听出了他的意思,时家的事情两人都不方便插嘴,褚素珍赶紧招呼:“小环娘,你领我们去楼上坐坐,上次来我走马观花看了你的闺房,如今你又添置了什么玩意?”
  环娘眼珠一转,对崔小清说:“崔姐姐,这院子你也是半个主人,不如你领素珍姐姐转转吧。前头相女婿,嗯,簪子插在谁头上,让人心里直痒痒……”
  其实,簪子插在谁头上,对时穿来说并无两样——崔庄女学的专业选择是自主的,那些急着想嫁的女孩,此前的学习内容自发的偏重于理家、操持家务以及女性魅力,也就是古代的“德容言工”内容。真正对经济学、对管理企业感兴趣的女娘,还在继续深造数学以及管理学。
  随着家业越来越大,时穿的精力逐渐顾不过来,于是,那些学了经济学内容的女娘,便开始半天学习、半天实践,参与到家族企业的管理当中。她们现在能起的作用,最多是个监督者,具体的账目是由锦绣街的专业会计师来做,而发展方向由时穿确定。
  不过,即使只能起到这样一点小用途,那些参与的女孩首先感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接下来感受到受人尊重的成就感——所以这类女娘大多数并不着急出嫁,她们正沉迷于职业成就中。在她们的预期中,随着时穿的产业越来越划分精细,自己也将越来越举足轻重……当然,嫁妆也会越来越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