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宋 >

第25部分

兴宋-第25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蕴点点头,屈鑫帮忙解释:“前几天我们已经在官府上了红契,只是现在班子只有我们三个人,徒弟还没有找好呢。”
  屈鑫说完,胆怯的望了一眼师傅。
  豆腐西施点点头:“你们的生意来了,小活,照这个样子给我屋内装一套。”
  正说着,李石发出一声欢呼,他塞了很多柴草在炉膛,几经周折,终于用柴草燃烧的火焰将煤饼烘干,三块煤饼在炉膛里稳稳的燃烧起来,烟筒里冒出的烟不大,淡淡的,几乎看不出来。
  一众女孩欢呼着,有的人去提水壶,有的人端起了炒锅,准备试试这火力炒菜怎么样。顾二嫂正领着小七娘走进来,见到这里热闹赶紧凑了过来。
  豆腐西施低头看了下小炭炉,马上补充:“这样的炉灶,我也来一套……这是谁的生意,怎么想出来的?”
  李大郎赶紧上前表白:“豆腐西施,承惠了,两贯三百文。”
  两千三百个铜板,也就是两千三百块钱,获得一副当代最先进的炉具,这价钱并不贵,现代的顶级煤气灶可不止两千三。
  豆腐西施却嫌这价钱贵,皱着眉头望向时穿,甜腻腻的说:“时大郎,你住在这里我可没亏待你,如今都是你徒弟的生意,你不能打个招呼,让他们给我优惠点?”
  时穿摇头:“不好吧,这是他们第一桩生意,亏了本了不吉利……豆腐西施,你有房有事业,怎么老是斤斤计较几个铜板。”
  “啐,我容易吗,我一个女人独门独户过日子,如果手里不多抓几个钱,外头那些浮浪子还不吃了我……李大郎,你给个优惠价。”
  李大郎得到了时穿撑腰,立刻为难地说:“豆腐娘子,精铁很贵的,这么大一坨铁,我又要花功夫细细打制,两贯三百文已经是成本价了,以后只会卖的比这更高……豆腐娘子就别讨价还价了,我开个张,已经给了你大便宜。”
  豆腐西施还想继续讲价,旁边观察了半天的顾二嫂已经插嘴:“李掌柜,这个铁炉子能缩小不能,如果整体用铜打制,里面放的煤块再小一点,刚好能够烧开一壶水的量就足够了,那真是个好物件——哪怕一个女子也能提着炉子到处走,上面一招呼马上烧水泡茶,文人官宦们一定喜欢这样的风雅。”
  “那就是旅行炉了!”时穿在一旁插嘴:“这倒是个好想法,孤舟蓑笠翁,脚边这样一尊小炉,定能卖出好价钱,李大,记上,我回头给你设计几个花样,你用上好的白铜、黄铜、紫铜,不惜工本的做出来,咱走高档路线。买得起小铜炉的人不在乎这几个钱,人家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李大郎躬身,连忙应承着:“师傅放心,铜片敲打起来比铁件容易,若能卖出价钱来,那可比这铁炉子更挣钱……”
  顾二嫂身边站着顾小七娘,在一旁一直忽闪不停的用大眼睛崇拜地望着时大郎。这些日子来,小七娘每天天亮就过来,跟院中的小娘子们一起听时穿讲课,学了不少东西,时穿也算她的半个老师。
  时穿每天讲两个小时,也即是古代的一个时辰。在头一个小时,时穿主要教姑娘们识字,他用的课本是当时的启蒙书籍《千字文》、《百家姓》,而南宋之后才诞生的《三字经》也被他删去部分宋以后的内容,提前弄了出来,一起编入《女书》作为识字课本。
  而这本《三字经》一出,所有人对时穿的老师资格,再无话可说。《三字经》三字一句,四句一段,共一千多字,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时穿要求姑娘们每天背会八句,一个月的工夫,进步快的姑娘已经能将完整的三字经背诵下来,并能认识其中大多数字,当然,就是她们认不得,学会拼音后,也能据时穿在旁边标注的汉语拼音,朗朗的读出来。
  每日早课的后一个小时,时穿教姑娘们背诵乘法口诀,并举一些家务上的事理,比如给家丁们发月薪,计算自己的绣活收入,来帮助姑娘联系加减乘除运算。有时候,他的三个徒弟会站在一旁旁听,那时,时穿就会随手举一些工程预算上的例子,要求姑娘们计算出盖一堵墙需要多少砖,多少人工费,花费多长时间,以及怎么运用组织学管理学内容,调配人手,分工协作。
  在一个宋代小姑娘看来,传言中凶恶无比的时穿,竟然能知道如此多的东西,讲课中,身边的例子信手拈来,并运用数学的手段一一剖析,让姑娘们恍然大悟——原来,处处留心皆学问,说的就是这个?!
  原来,过日子竟可以这样精细;原来,生活中的那些看似小事,都可以如此规划?!
  在不断的咀嚼知识当中,小姑娘则不断遐思:所谓渊博如海,大约就是这样的吧。
  这样的男人,以之为师,日日相处便如此有趣,连学习都变得令人如此渴望;若以之为夫,那又该是何等的旖旎?
  这样想的人当中,最热烈的便是顾小七娘。
  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姑娘们从未接触过。一个月中,即使脑筋迟钝的姑娘,因为时穿举的例子鲜活,完全可以把学堂内容当故事来听。事后,时穿所说的一点一滴都会被她们拿出来回味,越回味越觉得有道理,越觉得有道理越是……崇拜!
  这时代虽然很开放,姑娘们可以随意走出闺门,甚至约会男友,但大多数小姑娘们,因为交通不便利,平常接触过的男人并不多,像时穿这样的,任何事你提个头,他就能说出一番原理和道理来的男子,别说姑娘们以前曾见过,就是传闻当中,她们也不听说过。
  过去的一个月,大多数姑娘们都过得很充实,她们早晨学习两小时后,会聚在一起做针线活,嘁嘁喳喳的聊着家长里短……女人嘛,就喜欢这样聚在一起,谈论东家长西家短的生活,这时候劳作对她们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渐渐的,姑娘们舒缓了心中的压力,开始振发出对未来生活的渴望。
  对这一切,顾小七娘感受弥深。
  第051章 想不挣钱都难
  以前养在深闺里的顾小七,亲生经历了姑娘们整个心理治疗过程,当姑娘们从绝望走向快乐憧憬的时候,小七娘也从一个沉默寡言的女子,变的心境开朗起来——原来,日子可以这样过,原来,生活中还有这样的活法。
  啊,连曾经被人拐卖,被人凌辱的女子,也能对自己今后的日子有一份期待,对比她们,我虽然美貌不如,或许不得不为了生活嫁人做妾,但我比她们懂得多会的多,爹娘老子呵护我,兄长疼爱我,我应该比她们今后更出息。
  跟女伴们在一起,小七娘越来越自信……可惟独在时穿面前,她所有的自信都被粉碎。
  曾经,小七娘充满信心的向时穿展示自己的茶艺,她那一套被海州城许多茶艺老师称赞过的娴熟手法,并没有获得预期的赞赏,当时穿首次坐在她面前,享受她泡出来的茶……但那杯茶汤他根本没有喝下去,半途中,他借口查看徒弟们的工程进度而离开,从此再也没有坐在小七娘面前。
  这样的男子,我一辈子只能仰望吗?
  小七娘想的入神,感觉到母亲碰了一下她,她赶紧点头,却完全不知道母亲在说什么。
  李大郎听到新点子,目光亮的像饥饿的狼:“顾二嫂放心,如此坚硬的铁块我都能打出形状来,铜炉更没有问题,你那会儿需要,我亲自送到你门上。”
  与此同时,另一边,被挤在一边的时穿思绪又跑题了,他牵着环娘的手,望了望争先恐后组装几家炉灶的小娘子们,情不自禁自语:“整整一个月了啊——现在应该是四月三了。”
  时穿说的是:自己来到这世界,已经一个月了。
  李大郎没听到时穿的感慨,他正跟顾二嫂开始讨价还价,那头的豆腐西施盘算半天,认为时穿讲的也有道理,人家开门第一桩生意,总不能让人亏了本。
  回过神来的豆腐西施先答应着李大郎,说:“大郎,奴家先与你定钱,按你说的那价走,其余的余款吗……找他!”
  转过身来,豆腐西施接上时穿的话题:“没错呀,这眼见的,寒食节要到了,文人学子开始登高赋诗,平民百姓准备更换新火——不过今年出了你们这档子事,恐怕没有多少女子敢于出城……嘻嘻,时大郎,你还别说,你真是一尊佛啊。打从你住在这里,周围的浮浪子路过这条街,总是贴着墙边走,我的豆腐店倒是清净了许多。”
  时穿看着豆腐西施的粉脸,赶紧问:“你的生意没有受影响吧?”
  豆腐西施嘻嘻一笑:“浮浪子偶然来买几碗豆腐,不过是图个新鲜,或者想顺手占个便宜,奴家原不指望靠他们挣大钱。”
  李大郎插不上话,转而与顾二嫂商议,顾二嫂看到一向抠门的豆腐西施都如数付款了,忍了忍,决定也按这个价格走,只是细节上,需要与李大郎敲定,便一遍一遍叮咛自己需要的款式。
  那一头,时穿接着问:“寒食节,也叫清明节吧……得,姑娘们在院子里呆了整整一个月,外面人的好奇心也该淡了吧,等寒时节那天,我领姑娘们去踏春。有哥在,看哪个家伙敢来骚扰。”
  豆腐西施拍手:“有时大郎在,我也歇业一天,跟着去凑个热闹,三月三我没有在庙里烧成香,这次去补上。”
  小七娘拽了拽黄娥,焦急的问:“跟你师傅说一声,我也跟你们同去怎么样?”
  黄娥回瞪了小七娘一眼:“他不是我师傅,他是我哥。”
  黄娥随即转向时穿,继续说:“哥,我们做了一个月绣活,趁寒食节快到了,不如把那些绣好的香囊送到店铺里,也好趁着节气卖个好价钱……嗯,哥,我们时间紧,绣了一个月才出几批活儿,若不赶在节气前加紧做一点,眼下连炭火钱都付不起了。”
  时穿哈哈一笑:“放心,有哥在,一切无忧——香囊,小活,辛辛苦苦做一个挣几个钱,忙活一个月,能攒下多少?咱出去散散心,顺便……哦,如今这节气开什么香花,我们去游玩的时候,顺便多采一些花瓣。我突然想起更好的挣钱办法——看我的!”
  豆腐西施娇笑:“踏春郊游,顺便提篮采花,也是一件雅事……没说的,那天的吃食我来准备。”
  黄娥皱起眉头:“虽然事情过去一个月了,但逢到节日大家不免想起我们的事情,背后难免指指点点——哥哥,我不要出门。”
  时穿低声劝解:“还是出去一下吧,外面的世界,你们总要面对的,这也是一种心理恢复……嗯嗯,瞧环娘手都皴了,我刚才想到一种治疗方法……再说,做绣活来钱太慢,而我想出来的活技,如果做好了,来钱一定很快,独门生意啊,想不挣钱都难。”
  豆腐西施在一旁感慨:“唉,所谓因祸得福,大约就是这样的吧。这些女孩子遇到你,也算有福了,你这人虽然人傻但心好,知道的东西蛮多,不知道什么人有福,能嫁给你这个傻子。”
  豆腐西施在这头唠叨着,李大郎已经跟顾二嫂将好了价钱,鲁蕴也跟师兄弟们商量妥当,过来禀告师傅:“师傅,生意上门了,虽然是小活儿,可我们也想认真点,开张生意嘛,容不得半分马虎……如今徒儿们得回去备料了,师傅还有什么吩咐?”
  时穿想了想:“屈二,让你兄长再帮我烧制一批小瓷瓶,只要拳头大小就可以了……嗯,形状精细点,再给我烧上一些浅碟,碟子的胎越薄越好。还有,你再帮我采购一些硼砂,以及碱面、草木灰……碱面知道吗,就是漂白荨麻的白色粉面,去印染坊问一问,他们都知道。”
  话音刚落,又有人来敲门了,旁边的顾二嫂盈盈而笑,凑趣说:“大郎,今日你这院子可是车水马龙,真一刻不得闲啊……鲁老大,刚才李三娘订的那套茅厕,你给我来三套,就按照李三娘的价钱走。”
  鲁蕴点头答应着,李石蹦跳着过去开门,时穿吩咐鲁蕴:“寒食节我领着大家出去踏春,院子正好空下来,你不妨多雇几个人,把院子的地面铺设一下,留下马棚附近的空地,等你把李三娘的活干完了,我们动手修建。”
  鲁蕴点头答应着,奉上几串铜钱,讨好的说:“师傅,这是刚才李三娘、顾二嫂付的工程订金,你看,你留多少合适?”
  啥?徒弟揽工程,师傅收提成……这样子,行吗?
  第052章 一书出,天下惊
  时穿正迟疑着,黄娥淑女般的看了一眼他们,抢先回答:“留下三成吧,其余的全部归你们。”
  时穿低声嘟囔:“哥正想脱开身呢,你收什么钱?”
  对面的鲁蕴没听到时穿这句抱怨,他憨笑着,向喜上眉梢的屈鑫说:“师傅好厚道,徒弟们就不客气了。”
  这话一说,时穿就知道有古怪。果然黄娥急着支开这些人,急急说:“你们既然接了生意,就赶紧忙去吧,如今这里的活已经干完了,煤块还要晾晒一阵,我们也要开始做针线活了。”
  黄娥这话明显露出赶人的意思,大家听了,都倒退着开始告辞,李大郎想了想,也拱手而退。
  顾二嫂脚下不动,她的女儿也在这里学习,她有理由留在原地。刚才心中一直懊恼错过什么的顾二嫂,目光灼灼的看着李石又从门外引进一个人——是印书坊老板。
  老板憨笑着:“时大郎,活儿你催得急,但我们紧赶慢赶,总算给你印出来了,瞧,都放在门外马车上,头一辆马车是印出来的三百本书册,后面三辆马车是我们送过来的刻板,只是……”
  时穿没能理解老板的犹豫,黄娥在一旁快嘴快舌的责问:“主管(老板),你是不是多印了很多份?”
  印书坊老板尴尬的摊开手:“先生要得活儿急,我不免有点好奇,便私下里翻看了你们印的书……这一翻看之下,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恰好这松木雕版,一般印个五六百册不成问题,我忍不住多印了点……”
  黄娥逼问:“多了点,多了多少?”
  老板一指门外:“也就是多印了三百套,如今书都在门外的车上,时先生如果不愿意,这三百册多印的书,我不要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